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210.75KB ,
资源ID:277869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869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简答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简答余.docx

1、心理学简答余 心理学教程问答题复习要点及答案1.画出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答:(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观察的类型:(1)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2)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3)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

2、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3.简述心理的实质。(为什么说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心理具有物质基础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具有发展过程4.简述注意的定义、特点、外部表现。答: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注意是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劳动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适应性运动:如“侧耳倾听”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5.简述无意注意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答: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3、力的注意。产生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的知识经验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6.简述有意注意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答: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7.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表现在哪两方面?有意注意的发展答: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

4、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一)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效果比有意注意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小学高年级儿童有意注意的占据主导地位。(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自行确立目的,并根据一定目的,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8.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表现在哪四方面?答:(一)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等。发展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 (2)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注意广度

5、的重要因素。 (3)小学女生的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二)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发展特点:(1)小学儿童的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研究发现,7-10岁儿童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30分钟 。 (3)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注意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三)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如一心二用。发展特点: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

6、幼儿到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发展迅速。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注意转移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教师针对学生不善于主动转移注意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学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并使学生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注意力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方法

7、。2.激发学习动机让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手段。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两个习惯: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10.简述感觉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脑反映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感受性即感觉的能力。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感受性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2)感受性的变化(选择/填

8、空)感觉适应: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明适应:从暗处到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的相互作用: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最明显的就是感觉对比现象。同时性对比:月明星稀相继性对比:先吃药后吃糖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和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感觉的相互作用和对比规律。 感受性与训练:要使个体感受性从根本上提高,需要实践活动的训练。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发展。感觉补偿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感

9、受性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11.简述知觉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答: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1)知觉的选择性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如两可图形、阅读时画线、黑白或红白对比等。(2)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如一首歌曲人们关注其旋律、歌词等关键性特征,“窥一斑而知全豹”(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

10、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教学策略:“温故而知新”。(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12.什么是观察?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有何意义?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意义:(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13.简述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答:(1)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不会独立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观察时间短,错误较多。(2)观察的

11、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3)观察的顺序性。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4)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14.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答:(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要使儿童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技能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四)要

12、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运用15.简述表象的定义、特征与作用。答: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特性:形象性表象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没有感知形象鲜明、稳定。2.概括性表象的概括是运用形象所做的概括,它混杂着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概括。3.可操作性作用:1.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3.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16.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及其教育启示。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实验,绘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

13、慢”的趋势。17.简述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答:(一)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小学二到四年级是有意性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意义识记的保持量高于机械识记教师必须为儿童创设意义识记的条件18.简述小学儿童保持和回忆的特点。答:(一)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1.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2.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3.逐渐学会运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 (二)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小学儿童逐渐学会使用系统搜索和追忆提取信息19.列举四种提高小学儿童识记效果的方法。答: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学的内

14、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掌握一些识记策略:词与形象紧密结合;识记前对材料做充分分析)20.如何合理组织复习?答:1.复习要及时 “先密后疏” 2.复习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学习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继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50%100%)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1.简述小学儿童记忆的培养策

15、略。答:(一)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二)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三)合理地组织复习 (四)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22.简述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答:一、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随年级的增高不断提高。(低年级儿童,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离开主题,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高年级,智力活动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能围绕主题进行想象。) 二、现实性的发展(1)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2)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 三、创造性的发展小学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指从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分,扩

16、展到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习作例文”)中高年级儿童不仅再造想象中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对己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性加工,能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命题作文”) 四、概括性的发展指想象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发展,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物向语词演变。23.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答:(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训练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如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对抽象词做具

17、体形象想象;对物做拟人想象等。 (三)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24.简述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答:(一)思维的广阔性: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 (二)思维的深刻性:深入事物的本质考虑问题。 (三)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四)思维的敏捷性: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五)思维的批判性:能接受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确定正确与否。25.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转折点/关键期在四年级(十或十一岁)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26.简

18、述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特点。答:第一级,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低年级) 第二级,形象抽象水平的概况(中年级)第三极,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高年级)27.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答:(一)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1.发展儿童的言语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必要条件3.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它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4.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解题策略的训练解题的过程:审题 题目归类 重现有关知识 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1.流畅性训练。用词流畅训练

19、,联想流畅性训练,观念流畅性训练,表达流畅性训练。2.变通性训练。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3.独特性训练。命题独特性训练,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问题解决独创性训练。2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基本品质。答:创造性思维也叫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创造过程基本上包括准备、酝酿、阐明、证实四个阶段。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高度发挥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概括能力、类比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1.流畅性: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多”)2.变通性:不墨

20、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广”)3.独创性: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新”)29.简述头脑风暴法及其基本规则。答:头脑风暴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技术,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做出评价让学生踊跃发言,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每一个发言者都要遵守以下规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30.简述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

21、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2)区别: 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31.简述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答:(一)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 (二)小学儿童情感可控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容易冲动、外露、可控制性

22、比较差,中高年级儿童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三)小学儿童情感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发展社会需要1.丰富性:(1)情感更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在各类活动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2)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 。选择2.深刻性:(1)社会需要发展,情感日益深刻;(2)评价人和事的时候,开始使用一定的道德标准;(3)开始体验到悔恨、内疚、欣赏等比较复杂的高级情感。32.过度焦虑的表现、种类与帮助。答:又称儿童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过分敏感,多虑,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不安焦虑担忧。种类:素质性焦虑、境遇性焦虑对策:(1)区分焦虑类型;(2)境遇性焦虑: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运用系统脱敏

23、法或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加以疏导。(3)素质性焦虑:找出其性格上的不足;然后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改进训练计划,重点培养其自信、自立、客观判断等各方面能力。33.简述系统脱敏法。答:一种典型的心理治疗方法,采用让人的肌肉放松的方法来逐步与紧张对抗,最终以松弛压倒紧张恐怖,所以又称做交互抑制。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治疗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 (2)建立恐怖等级; (3)实际治疗。34.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答:(一)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小学生对人或事物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

24、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小学儿童的情境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育的情境。 (三)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移情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35.意志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答: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总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意志有三个特征:明确的目的性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36.简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答:(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1.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5、基础上的。2.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发展;消极的意志品质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2.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如“不要意气用事”或“化悲痛为力量”。37.简述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答:一.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1)从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且比较短暂、狭隘、具体(低年级);到逐渐学会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且较远大、有较大社会意义。(中高年级)(2)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动机和目的,一般是很不稳定的

26、,还不能再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为实现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而积极地行动。(3)小学儿童在解决动机冲突、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表现出不善于运用抽象原则来解决动机冲突,更多地受一些有关的具体事件所左右。 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小学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强的。38.简述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答:1.自觉性的发展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动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小学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较低,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比自觉性特征明显。 2.果断性的发展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能辨别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采取积极行动

27、的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的人变现为优柔寡断或冒失。小学儿童意志果断性总体较差,但随年龄增长有所提高。 3.自制性的发展自制性表现为是否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不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小学儿童意志的自制性稳步发展:迅速发展(一至三年级)平稳(三、四年级)迅速发展(四、五年级)平稳(五、六年级)的状态。 4.坚持性的发展坚持性表现为不屈不饶地克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小学儿童的坚持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迅速发展,呈迅速发展(一至三年级)平稳(三、五年级)明显发展(五、六年级)的状态。39.简述小学儿童意志的培养。答:(一)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 (二)加强养成教育,培养

28、小学儿童的自制能力 (三)教育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 (四)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40.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品德和道德两者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 区别:(1)性质不同。道德是依存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2)形成和发展条件不同。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3)研究范畴不同。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

29、的对象,品德主要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41.品德的心理结构。答:(1)道德认识:指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品德的核心,也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自尊感等。 (3)道德意志: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以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过程,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4)道德行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4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本规律。答:总趋势: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

30、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具体规律:(1)从他律到自律:即从依靠他人的评价为标准逐步发展到以自己独立的内在的评价为标准。 关键点:三年级(9岁左右)(2)从效果到动机: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达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3)由片面到全面:从带有较大的片面性逐步发展到比较全面、客观,从只看现象逐步发展到深入事物的本质。43.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2)由外部调节向内部调控过渡。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注意: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44.简述说理法及其使用要点。答: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恶善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的方法。说理法是小学儿童品德培养的主要方法。注意:1.说理要科学:科学性、针对性2.说理要尊重儿童3.排除意义障碍。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二是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45.为什么要少用、慎用惩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