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69KB ,
资源ID:277568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568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高三省质检语文试题改卷分析及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高三省质检语文试题改卷分析及对策.docx

1、福建高三省质检语文试题改卷分析及对策2015年高三省质检语文试题分析评卷题组长第1题【考查内容】要求默写的句子,从时间顺序看,考查的以唐宋诗文为主,从体裁看,诗和文为主。其中四句初中所学,两句高中所学。本题要求考生扎实背诵全文,反复巩固记忆。本次考查,难度较小,答题情况较好。【能力层级】A【存在问题】1少数学生写错别字。例1,潼关的“潼”写成“山”字旁,“朝晖”的“晖”写成“辉”的情况较多;也有个别把 “惠风”的“惠”写成“慧”,“天街”的“街”写成“阶”。2.读书不细致,有混答的现象。如“无以成江海”写成“无以成江河” 或“无以至千里”;“自缘身在最高层”写成自缘身在此山中”;“山河表里潼关

2、路”写成“山海万里”【教学建议】 本次默写考查,相对集中在初中所学诗文,学生普遍得分较高,同时高中所学两句,语义相对简单,学生容易记忆,写错的极少。相比而言,第5句,有少数学生不会写。因此在教学中,除要强调规范写好易错字外,要强化“上半句”的默写。对于优秀学生的笔误,往往是考试紧张引起的,应给予疏导。第25题【考查内容】文言实词、文言理解、概括、分析和文言翻译。本次选取的文段,学生要全面读懂难度较大,但基本能读懂,由于设置的考点较常态,考查的内容基本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较容易理解的,并且考点中没有有意设置“陷阱”,因此得分率不低。但由于翻译中的“更”和“见”有一定难度,所以满分的极少,普遍在“1

3、0至13分”间。【能力层级】B、C、D【存在问题】第2题,“因”解释“因袭、沿袭”和“顺着”在词典上属于同一词条,解释“因袭、沿袭”更加准确(与“革”反义);第3题考查的要点都集中在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对的理解有些偏误,误选B的较多:第4题,考查要点是“对原文的概括”,只要把选项中的“内容概括”与原文比对,就不难发现问题,而学生往往在“分析”上纠缠,因此产生误选。第5题,本次文段阅读虽有一定难度,但就考查的要点看,相对容易。翻译的句子基本能读懂,涉及考查的文言省略句式省略宾语和省略介宾短语的介词,都是较容易的。因此普遍考得较好,但(1)句的“更”学生普遍答不出来,(2)句的“见”学生误答的也较多

4、;相对而言(2)句的翻译,表现出学生表达能力较差,比如写成“他的才能展现在乡间,不能对国家施展”。【教学建议】从几次的考试看,学生文言得分的高低,往往不取决于阅读文段,而取决于考查点,比如内容概况与分析题,考查“分析”点上的错误,学生判断时得分率会高于考查“内容概要”点上的错误的。由此可见,学生答题时对概要的内容与片区的比对,做得不足。在翻译方面,在语境中整体把握语义,是学生的难点,如果考查的句子,语义相对独立,则答题情况就好多了。同时核心词的解读(古今异义、活用、多义词、谓语动词),历来是学生的短板,要在下一段的复习中强化,养成圈划得分点再做答的习惯。第6题第(1)小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鉴

5、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要求理解两个“叠叠”的含意。【能力层级】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存在问题】1不解题意,答非所问例1:叠叠二字的重复使用,加深了作者的情感,写出了作者对即将别离的不舍,叠叠的秋风与山的萧瑟更体现了作者的不舍。(0分)分析:考生不懂得题目这样设问该如何回答,把含义与作用混起来。含意要从字面义及语境义两方面理解。第一个“叠叠”修饰风,有“阵阵”之意,秋风阵阵,体现天气很凉。第二个“叠叠”,有“重重”之意,重峦叠嶂,体现路途遥远。两个“叠叠”表现了出行的艰辛。2答题不完整。例1:“叠叠”是“一阵又一阵”的意思,诗中表现秋风一阵又一阵,来表现秋风的猛烈。(1分)分析:题目要求概括

6、两个“叠叠”的含意,考生只概括了一个“叠叠”的含意。3只顾及表层之意,未写出深层之意。例1:第一个指风大,第二个指山多。(2分)分析:本题“叠叠”有表层与深层之意。表层指的是秋风阵阵,群山重重;深层指的是出行艰辛。考生只写出表层之意。由于绝大多数考生未能写出深层之意,故未扣分。第(2)小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能在分析概括古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情感。【能力层级】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存在问题】1凭空想象,牵强附会。例1:第一首诗的柳,是秋天的柳,经过半年的成长,已然长成大树,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则是感慨时间飞快。第二首诗的柳是春天刚要离别,是无意看到的柳,冬去春

7、来,此时的柳刚发芽,正是一年最好的时候,而诗人却要和好友分别,感到悲伤。(0分)分析:没有抓住诗中“相别处”去理解,凭空想象“秋天的柳,经过半年的成长,已然长成大树”,而将顾诗的情感理解为感慨时间飞快。第二首诗的分析中“是无意看到的柳,冬去春来,此时的柳刚发芽”也是无端的想象。例2:顾诗中的柳,描绘了早春柳刚发芽,一切正带着春机的样子,表达作者对友人寄予厚望,同时内心愁苦的思绪。王诗中柳色新,生机勃勃,富有朝气,表达作者对友人远行寄予厚望,愿友人满怀雄心而去,对友人功成名就的期待。(2分)分析:“内心愁苦”1分,“柳色新,生机勃勃,富有朝气”1分,得2分。“表达作者对友人远行寄予厚望,愿友人满

8、怀雄心而去,对友人功成名就的期待”是牵强附会的分析。2没有掌握答题要领。例1:第一首诗中的柳,写的是在秋分时节,作者忆起年前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心头充满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寂寞。第二首诗中的柳则是写于初春时分,作者同友人离别时,作者对其临别时的美好祝福以及依依惜别之情。(2分)分析:题目问的是景与情的关系,回答的模式应是“借什么样的景,表现出什么心情”。其中“什么样的景”包括景物及景物的特点,题目已点明景物是“柳”,还必须概括柳的特点。考生只分析了情感而未分析景物的特点。3对诗中情境理解有误。例1:第二首诗中的柳是“留”的意思,代表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与真挚的友谊,而第一首中的“柳”已是“

9、不堪攀”的状态,借而来表现作者被贬谪边荒的凄凉和无奈的感情,并且前句“早春相别处”体现时间流逝,但作者依旧在偏远之地,不能返回的凄凉之感。(1分)分析:考生可能受题目中的“发”误导,而认为作者被贬谪。4表达笼统例1:第一篇作者通过杨柳写出离别和归来时的不同心境。第二篇的杨柳写出了作者与好友离别时的环境,反映出作者对朋友将要离别时的不舍。(0分)分析:考生的分析非常笼统,对杨柳的特点、不同心境、离别时的环境都未具体写出。【教学建议】1诗歌鉴赏要反复练习,防止回生。诗歌鉴赏较难,但理解与答题还是有一定技巧的,而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方能掌握及巩固,如久不练则会回生。许多考生失分并非不懂,而是没有答好。2

10、强调几个答题原则。(1)注意审题。如第(1)小题中“两个”“含义”是审题重点,第(2)小题中“心情不同”是审题重点。(2)理解诗歌忌随意想象,应根据相关信息来还原诗中的情境,借以理解诗歌的情感。相关信息包括诗中的关键词,注解,作者等。(3)答题要具体。如回答借景抒情时,要对景物的特点具体分析。第7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只要熟悉相关五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错误不难发现,正确的选项也就能选出了。【能力层级】A级。【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导致失分。本次质检,题干要求是选出“正确”在两项,而平时训练考查时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所以许多考生没认真审

11、题,想当然地认为也是选错误的选项,于是,选“C、E” 或“A、C”,造成完全失分的情况。2.对易混点缺乏辨析意识。A选项“孔明借口刘表尚在”“刘备以刘琦尚幼”等情节,原著是“此时刘表已死,刘琦也已成年”,错误很明显。E选项欧也妮并未收到夏尔的来信,而是偷看夏尔写给朋友的信。3.对不符人物性格特征的设错项缺乏敏感。C选项“觉新极力反抗”明显不符其性格特征,觉新奉行不抵抗主义,此时应是默默忍受。【教学建议】1.强化审题训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看清要选出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2在掌握五部文学名著主要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着重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判断

12、出与之有关的故事情节是否合理。3. 要求学生应熟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回目,并做到情节脉络梳理明确,避免前后情节杂糅。引导学生尽可能结合原著熟悉这两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避免因为不熟悉题目所给的情境而失分。4.引导学生辨析易混点,如三国演义中几次“火攻”“水淹”的情节、赵云的 “单骑救主”与“截江夺阿斗”,红楼梦“宝黛初会”中的“摔玉”与“张道士提亲”中的“摔玉”,觉民和觉慧在请愿事件中的不同表现等等。第8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分析综合能力。本题从论语孟子中各选取一段,让考生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孟子谈论修身的角度。【能力层级】C级。【存在问题】1.第1小题要求答“

13、两个选段关于修身的观点的共同之处”,很明显两个选段都是谈修身的目的意义,而许多考生有的答非所问,有的泛泛而谈。例1:为人者,修身是基础。(答非所问,0分)例2:注重自身修养,感化他人。(泛泛而谈,0分)例3:都认为修身很重要,强调修身的作用。(泛泛而谈,0分)2.第2小题第一问,要求考生指出“孟子是从什么角度谈论修身的”,但许多考生没有分析选文“得志”“不得志”的情况,而是随意乱答。例1:从个人的能力角度谈论。(0分)例2:从“古人”的角度谈论。(0分)例3:从造福社会的角度谈修身。(0分)例4:从处世为人,治国安邦的角度谈修身。(0分)例5:从人在不同环境中来谈修身。(0分)3.理解概括能力

14、有限,不能从“得志”“不得志”的叙述中提炼出“人生际遇”这一点。例1: 从个人的角度去谈论修身。(得1分)例2: 从“得志”“不得志”的角度谈论修身。(得1分)4.因词语理解错误或望文生义而导致曲解文意。例1:有能力的人就要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没能力的人就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把“得志”错误的理解为“有能力的人”,把“不得志”理解为“没能力的人”,得0分)例2:古时候的人,拥有志向,就好好对待百姓;没有志向就培养自己的品德,使世人尊敬他。若一个人贫穷那么就保持自己的行为,不理会外面的因素,若一个人富贵,那么就要对百姓和善。(把“得志”理解为“拥有志向”,错!得0分)例3:穷的人对自己

15、好,富贵的人要行善于他人、帮助他人。(把“穷”错解为“穷人”,把“达”错解为“富贵的人”,得0分)【教学建议】1. 熟悉、读懂体现孔孟重要思想的经典语段。理解文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熟悉、读懂体现孔孟重要思想的经典语段,特别是近几年大考中未涉及的重要语段,如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精选的语段,含有成语的语段。2.正确理解文本中的字词,避免望文生义。要引导学生尽可能正确理解文本中的字词,过好文言翻译关。教师可对两部文化经典中的文言知识作适当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读懂文化经典的同时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3. 答题重在概括和分析。我省近年高考文化经典试题重在概括和分析。要指导学生认真

16、分析我省近年高考文化经典试题,注意参考答案的构成,发现、改进自己答题的不足,做到规范答题。如不少学生在答概括题时常常是只是翻译,没有概括。第9题详见各小题得分表(11日发)。第10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准确把握有效信息区间,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整合。【能力层级】C评分说明:根据省质检提供的参考答案,结合实际情况,对参考答案作如下调整和说明。“指明知识追求的方向或者目的”1分;“统领知识的运用,决定知识运用的方向”2分。(意思对也可)【存在问题】1审题意识不足,有效信息整合不全。例1,文化决定着知识的使用;知识的使用需要文化来统领、来导航;知识为

17、人类插上科技的翅膀,而文化为人们插上思想的翅膀。分析:考生忽视题干中“文化对知识的获取作用”的要求,只是从“文化对知识的运用作用”这一单一角度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从而导致有效信息整合不完整。得2分。2缺乏概括意识,照抄原文无效或次要信息。例2,文化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丛林中跋涉时,不会迷失方向;知识的运用需要文化的统领和导航。例3,知识的运用需要文化来导航,文化需要为知识插上思想翅膀,人类才能平稳地飞翔。分析:“无效或次要信息”指的是文中归纳、概括性不强的语句。上述两个例句中的“知识的丛林中跋涉”“文化需要为知识插上思想翅膀,人类才能平稳地飞翔”都是形象化的表述,从概括的能力层级要求来说,则是

18、犯了照抄无效或次要信息的错误。根据评分参考,各得2分。第11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准确把握有效信息区间,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整合。【能力层级】C评分说明:根据省质检提供的参考答案,结合实际情况,对参考答案作如下调整和说明。“促进人自我完善、自我调整等协调发展”1分;“推动人的文化观念的转变,推动文化发展”1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1分。(意思对也可)【存在问题】1答题信息区域不明,不分主次,表达繁杂。例1,推动文化观念转变,推动文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人类正确的求知方向,用思想武装头脑;促进人类自我完善和发展,把胜人和自胜统一起来

19、;推动知识发展。分析:根据题干中“知识与文化的圆融”的指向,本题的主要信息区域集中在最后两段,即5、6自然段。但该考生提取的有关信息则涵盖26段,答题信息区域不明,不分主次,要点繁杂。得2分。2对题意理解不明,信息筛选偏离或者错误。例2,知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程的动力,它需要文化的统领决定使用的方向;文化知识的合理运用,促使人类平稳发展;文化与知识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分析:题意要求的是“知识与文化的圆融”和“对人类的作用”;但该考生表述为“知识的作用和不足”和“文化知识的合理运用”。这样,对题意理解不明,自然导致信息筛选错误。得1分。例3,知识与文化的圆融,推动人类思想发展;在推动经济

20、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是人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促进人类发展。分析:考生答案中的第二点,已经是偏离题意,答非所问了。得1分。3缺乏概括意识,语言表达过于形象。例4,知识与文化的圆融,为人类在知识的丛林中跋涉中指明方向。知识与文化的圆融,让人们插上科技的翅膀和思乡的翅膀,平稳地飞翔。知识与文化的圆融,有利于解释大自然的奥秘,发现真理。分析:考生三点答案都无限接近参考答案;从概括的能力层级要求来说语言表达上过于形象化。得0分,或酌情给1分。【教学建议】切分语段层次,锁定题干指向区域。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

21、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关联词、副词、代词、序数词等表示层次逻辑关系的词语,切分语段层次,目的在于能够清晰把握文章阐述的对象、概念、特征、作用、属性等等,清晰地理清文章阐述的逻辑脉络,从而为答题锁定主要区域服务。2关注文本中概括归纳性句子,学会正确提取信息。本次两道题都考查“整合和概括”能力,因此就论述类而言,考生要学会利用和提取文本中概括归纳性句子、关键词,避免分析和概括时语言过于形象化、抒情性,或者表意的泛化。比如:原文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个关键句,不少考生就表述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推动人类发展”,句意宽泛了。这样的失误,建议在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提高答案的准确度。3加

22、强审题、读题能力的训练,提高信息整合的相关度。本次两道题都属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因此相对精准确定筛选区域很重要;而要锁定答题区域,题干的指向性,即题意的要求,就是关键。考生两道题答案组织繁杂、啰嗦,信息杂糅,不分主次,是本次阅卷暴露的最主要问题。我们认为除了与文本信息要点过于集中、结论过于单一有关,与两道试题之间的指向性区分度不分明有关(交集在“文化对人类的意义”)之外,主要原因是考生读题能力不强,答题区间不明确。为此,在接下来的复习和训练中,审题能力仍应该重视。4答案组织要规范。论述类的答题规范很重要,尤其要注意(1)答案组织要有顺序;(2)角度要分明,不要重复;(3)语言表述要符合

23、文体特点,准确、简洁、平实。示例:在获取知识时,文化指明求知的方向,让我们反思求知的目的;在运用知识时,文化统领和设计配置知识的运用。解析:题意理解到位,分点作答角度分明,信息区间判断准确,要点概括简洁明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2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设题形式为选择题,五个选项中要求选出两个错误项。第一到第四项,依照段落的顺序,考察对作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通俗点说,就是考察考生是否读懂文本;第五选项,是对作品主旨的理解,我对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不舍和依恋,同时对故园草木葱茏,又显出欣慰之情,照应标题,表达主旨,所以,选项中的“深

24、层次反思”和“提出委婉的批评”应是对文本主旨的误读。【能力层级】C第13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通过祭祀大柏树的行为,来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存在问题:1.对文本核心信息的理解有偏差。村民祭祀大柏树,主要是表达敬畏和歉意,有考生把“敬畏”答成“敬意”或“感恩”或“尊重”,则不够准确,少了“畏”的成分,只能得一半的分数。例1:反映了村民对大柏树的尊敬以及不舍,所以进行祭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纸杀鸡,这棵柏树就像他们的长辈一样,表达了村民的不舍。(“尊敬”和“敬畏”、“不舍”和“歉意”在内涵上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用词不够准确,这样的答案要

25、扣1分)2.误读文本,把祭奠大柏树的行为理解为“迷信”和“贪婪”,不给分。例1:体现了村民的迷信,通过祭祀大柏树来祈祷施工顺利,计划能照常进行;为了村民的利益而砍伐上千年的大柏树,体现了村民的贪婪。3.答题不够规范,缺少分点阐述的意识,条理不够清晰,只能得3分。例1:反映了村民其实敬重这棵活了上千年的大柏树,但又不得不为了村子的发展,而将它做成木料还钱,其实村民心怀内疚,祭祀大柏树乞求心安。第14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要求考生深层次剖析散文核心句子的含义,根据命题指向及探析角度,挖掘有效信息,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的含义。【能

26、力层级】F存在问题:1.审题能力不强,答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只能得2分。例1:作者的家乡,村民为提高生活质量而破坏草木,现在,时光流逝,变得人烟稀少,树木再一次长成青葱;写出作者对老家的怀念,表达作者对老家人们伤害大自然的委婉批评。(除了“作者对老家的怀念”一句,其它都是在走江湖,在介绍内容,与答题无关)2.思路狭隘,只是在某一点上纠缠答案,没有多角度展开。例1:说明作者的老家如今已是草木葱茏一派景象,与开头照应,说明乡村应该属于草木,但其实是抒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对儿时在乡村发生的种种景物的怀念,回忆就像回望老家的草木一样生长而起。(答题文字只是在回忆的层面滑翔,没有展开,阅读时捕捉关键信息的

27、能力不强,只得2分)特别提示:第14题要点3做调整,答成“照应标题,表达我对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舍,又有欣慰)”也可给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2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分析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判别选项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与否。找准各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加以对照比较,是做这类题的基本原则。答题时,要在准确把握科普文内容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B项,“频繁引发大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的区域在第五段,而且是直径10公里的大陨石造成的,和第四段的信息无关,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C项的错误是强加

28、因果,还要引导考生注意句号,“此外”、“再者”等语言标志。【能力层级】c第13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理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文中的“珠”即指“陨石”,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在题干中已有提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答案涉及的范围较宽,在正文的1-4段和相关链接部分,要求考生明确相应的答题区域,特别是第四段,表面是讲陨石坑,实际是在讲陨石的价值,对形成答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层级】存在问题1.只有具体阐述,没有提炼出内容要点,指出“陨石”的价值,也只得3分例1:陨石撞击可以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矿产;陨石的物质对于研究地球外的生命,带来丰富的宇宙信息和一些未知的矿物。2.条理不清,没有分

29、点阐述,得3分例1:陨石撞击作用可能将地底深处的物质挤压到地表,或形成一系列矿物,可孕育油田,也可蓄水为水库,还可以作为研究基地,不仅给地球带来矿物质,还可能带来生命在地球上繁衍、进化和发展。3.没有明确答题区域,和“陨石坑”的作用混为一谈。例1:陨石落地可为人们带来矿产和石油,创造创造环形水系,修建水库,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石油、水库、文化的发展均为陨石坑的作用)第14题【考查内容】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求对“魔盒”的含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形成的原因。答题时,要找准区域,在8-10段中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要找准关键词、关键句,“陨石坑带给

30、人类的宝藏不仅限于矿产”,那么还有什么呢?自然就能引出自然景观和第9段的人文景观。“陨石坑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暗示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层级】F存在问题1.对“魔盒”的理解错误,没有抓住第11段中的关键词“宝藏”和“惊喜”,而是把它理解为负面的东西,得0分。例1:陨石坑撞击地球,引发自然灾害,甚至会改变地球的命运;魔盒是不能开启的,警告人们要小心运用陨石坑,不然会像魔盒一样激起人类的贪欲。2. 对“魔盒”的理解不当,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阐述,类似的答案只得2分。例1:陨石坑的形成有时会带走生命,破坏建筑,导致爆炸等;能形成很多资源,对人类有贡献。(误把“陨石”的危害当成了“陨石坑”的危

31、害)2.分点列举陨石坑的作用,没有对“魔盒”的寓意进行具体的阐述,得4分。例1:(1)陨石坑拥有丰富的矿物和油田。(2)陨石坑成为绮丽的自然景观。(3)陨石坑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可用于发电。(4)陨石坑成为人类文明的港湾。(5)陨石坑拥有丰富的宇宙信息,是航天员的训练基地。特别提示:14题,对答案做了补充和调整,要点2,答成“具有科学意义,带来丰富的宇宙信息,成为航天员的训练基地”,也属于正确答案。【教学建议】1.依然强调要保证初读的质量。首先,读慢一些,论述类文本3分钟左右,实用类和文学类5分钟左右,在不看题目的前提下,把文本认真读一遍;其次,找准有效信息,读的时候,要拿起笔来,把关键句(文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表示作者情感取向的语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抒情句,总括句)和关键词做一些记号,以便答题时能快速找到采分点。2.做几次找准关键词的训练。3.利用现有文本,进行拓展训练。4.是要有良好的答题规范。如,要分点作答,先写要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展开;观点和例子要一致;要注意在阅读时找准答题区域等;要尽量使用关键词作答。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