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45.57KB ,
资源ID:277476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47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隆昌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隆昌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四川省隆昌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隆昌七中高二年级2017年下期半期考试文科历史试卷第I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山东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庙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子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众多的借鉴经验,下列孔子的主张中,体现了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A. 克已复礼、贵贱有序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存天理,灭人欲D. 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为体现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贵贱有序属于恢

2、复等级秩序的思想,因此A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题目要求,因此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思想,所以C项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所以D项错误。2. 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答案】C【解析】根据“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说明孔庙“祭祀之礼”体现以礼制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作用,故C正确;A不符合“为国以礼”,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3、【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即可。3.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 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 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 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答案】D【解析】 由材料“兼儒墨,合名法”,直接反映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故选D;战国时期,儒墨学说成为显学,但并非主流思想,排除A;各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所以分歧不可能消失,排除B。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陷入低潮,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排除C。4.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

4、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 韩非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其思想中没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成分,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朱熹利用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神化君权,故

5、D项错误。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5.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 压制知识分子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 完善法制机构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因为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都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所以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压制知识分子。但是无论是加强思想专制还是文化专制,其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A不是主要目的;和均不是材料体现根本目的。6.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

6、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君主专制的确立B. 黄老之学被推岽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科举制度的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汉代士人政府崇尚文治,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能。这些士人是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答案为C。A项材料没有反映,也不符合史实;士人政府的形成与道家思想无关,排除B;隋朝科举制度形成,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7.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

7、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与材料最为接近,故C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人与人的和谐,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未涉及为国为民,故B排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义利关系,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中国传统

8、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思想8.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程朱理学D. 明清君主批判思想【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9.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9、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南宋出现许多通俗教育读本,倡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逐渐普及,影响到民众生活,故D正确;南宋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败坏,故A错误;通俗教育读本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和“商业发达影响农业”无关,故D错误。【名师点睛】根据关键信息“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可知是在民众中普及儒家伦理。10.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

10、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B.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C.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D.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界出现了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和黄宗羲等人的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答案为A。BC项符合史实,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有影响,但相对而言,A项是更为重要的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11.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A.

11、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来看,颜元对宋元以来儒者的轻视,认为他们做妇女态,只要能报君王一死即是最好的。体现出宋元以来理学的空疏无用,故A项正确。从行文语气来看,并没有赞扬的意思。所以B想错误。从材料中也并未体现反对理学统治地位的内容,故C项错误。新内涵更是谈不上,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核心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2. 近代西方的传教士多援引墨家“兼爱”观点阐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并宣扬两者之间的一致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中国新式知识分子也注重从“

12、兼爱”思想出发破除家族中心的观念。以上现象说明A. 宗族观念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B. 基督教与墨家思想基本一致C. 墨家思想为民主革命奠定基础D. 传统文化资源可为近代化服务【答案】D【解析】中国经历过长期的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纽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注重从“兼爱”思想出发破除家族中心的观念,实际上是利用“兼爱”思想进行反封建思想宣传,适应了近代中国思想民主化的需要,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基督教与墨家思想是存在区别的,B表述不准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奠定基础,C不符合史实。13.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

13、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D.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可知导致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在于社会文化,这样的社会文化重视科举、重视社会等级,而不是重视人伦,更

14、不是中国人缺乏逻辑推论思维,D项题意没有反映,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的科学技术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14.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B. 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C.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D. 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答案】D【解析】司南发明于战国而非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活字印书术是北宋平民毕昇于11世纪中期的伟大发明,故B项错误;东汉蔡伦是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故C项错误;火药最早发明于中国唐朝并于唐末正式应用于军事领域,故D项正确。点睛:在初学新课时,科技和文艺领域里面

15、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史实,这些是历史学习必须要面对的,记忆史实也是文科生的基本功,所以要注意准确而完整的记忆。这一题中涉及到四大发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基本史实,如果记忆中不关注细节,就难以得分,比如是“发明”还是“改进”,是“出现”还是“应用”,等等。15. 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A. 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B. 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 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D.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答案】C【解析】根据“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

16、一全国后,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C符合小篆字体的特点,故选C;A、B、D不符合小篆字体的特点,排除。16. 某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从唐诗诗句中分析唐朝历史面貌,下列分析最为恰当的是唐诗唐朝历史面貌A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创立了科举制B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重视城市管理,实行市坊分离C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唐朝实施海禁政策D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民族交往影响了唐朝社会生活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隋朝”创立了科举制而不是“唐朝”创立了科举制,故A项错误。“百

17、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反映的是唐朝的确重视城市管理,街道的整齐划一,但并不能反映出“实行市坊分离”,故B项错误;“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的是中日之间民间的友好往来,但并不能反映出唐朝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故C项错误;“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的确是反映了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交往影响了唐朝物质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17. 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如画花要“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目取之,则花之四面得矣”。由此可知,宋代绘画A. 以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B. 深受理学格物思想影响C. 具有风俗画的突出特征D. 注重刻画人的情感世界【答案】B【解析】材

18、料认为宋代绘画有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形象逼真的特点,并没有提到绘画的题材,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天理),这与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特点相符合,故B项正确;风俗画注重描绘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材料中所述特别注重形体刻画的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宋代绘画特别注重形体刻画,追求“穷形”(绘画对象的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并不是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故D项错误。18.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相应出现了六种社会思潮,他们依次是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太平天国革命思潮、洋务思潮、三个空依次应该填上A.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

19、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B.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C.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D.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六种社会思潮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按照时间顺序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之后,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在激进的民主义思潮之后,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9.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

20、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清

21、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考查学生对清末代中国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20.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A. 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B. 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C. 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D. 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答案】B【解析】从同治中兴的时间判断,这个事件实际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而且也不在称西方人为“夷人”而改为“洋人”所以A不正确

22、。B中体西用只学西方技术,所以符合材料中“表面上的近代化”所以B正确。C与材料无关;D时间不对,维新变法是1898年。21.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代表人物,而“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排除;结合甲午战后的时代背景,可知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是为了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故B项正确;改良思想的开端应该是在早期维新思想时

23、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得出梁启超希望中国能像英日那样崛起,并没有对民主革命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思想主张2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

24、传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即1918年以后,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成为新思想主流,并深刻影响到此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反思科学万能说”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符合新文化运动后期史实,排除;C项“回归传统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新文化运动后期史实,排除。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3.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它:包含了民族

25、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反帝目标和解决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及评价24.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 同意改组国民党B. 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C. 召开国民党一大D.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考点:20世纪

26、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卷本卷包括历史科的三个主观性试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

27、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3)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材料四“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5)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简要分析此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民贵君轻。(2)主张

28、:节用爱民。关系: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深化和发展。(3)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4)共同: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5)观点: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发展。从先秦儒学、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等方面来考查分析。(1)该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材料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

29、得天下也。”可以概括出孟子认为民心向背是王朝能否存续的关键因素;结合所学史实不难想到孟子在战国时代所提出的“仁政”和“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2)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二中“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分析;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从深化和发展的角度回答。(3)该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说明黄宗羲主张以百姓的忧乐作为天下是否安定和社会好坏的标准;为此,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4)综合上述材料,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在于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从儒学发展进程中不难得出启示: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点睛

30、: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儒家除了提出一整套的治国理念外,还特别注重人的修养。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答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