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3.90KB ,
资源ID:277327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327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

1、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1 总则 为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基本技术要求,提高城市规划质量和规划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城市的用地竖向规划。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2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3 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4 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5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城市用地坚向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的要求,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2 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

2、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3 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4 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vertical planning on urban field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高程elevation 以大地水准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土石方平衡equal of cut and fil

3、l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 防护工程protection engineering 防止用地受自然危害或人为活动影响造成土体破坏而设置的保护性工程.如护坡、挡土墙、堤坝等。护坡slope protection 防止用地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如土质或砌筑型等护坡工程。 挡土墙retaining防止用地土体边坡坍塌而砌筑的墙体。 平坡式tiny slope style用地经改造成为平缓斜坡的规划地面形式。台阶式stage style用地经改造成为阶梯式的规划地面形式。混合式comprehensive style 用地经改造成平坡和台阶相结合的规划地面形式。台地stage台

4、阶式用地中每块阶梯的用地。 场地平整field engineering 使用地达到建设工程所需的平整要求的工程处理过程。 坡比值grade of side slope 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3 一般规定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1 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2 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3 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

5、,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与规划方法,应进行方案比较,优化方案。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不得任意改动。 水准高程系统换算 表3.074 规划地面形 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用地自然坡度水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台阶式和混合式中的台地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台地划分应与规划布局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应满足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的布局要求; 2 台地的长边应平行于等高

6、线布置; 3 台地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结合地形并满足使用要求确定。台地的高度宜为1.5-3.0m。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0.210仓储用地0.210铁路用地02港口用地0.25城市道路用地0.28居住用地0.225公共设施用地0.220其 它-5 坚向与平面布局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2 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3 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

7、然坡度宜小于15%;4 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 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 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 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2 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6 竖向与城市景观 城市用

8、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 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 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 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 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 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

9、度宜有韵律感; 4 公共活动区内挡土墙高于1.5m、生活生产区内挡土墙高于2m时,宜作艺术处理或以绿化遮蔽。城市滨水地区的竖向规划应规划和利用好近水空间。7 竖向与道路广场 道路竖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2 结合城市用地中的控制高程、沿线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地质和水文条件等作综合考虑;3 与道路两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并满足塑造城市街景的要求;4 步行系统应考虑无障碍交通的要求。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最小坡长(m)快 速 路0.24290主 干 路5170次 干 路6110支(街坊)路860 3 道路的横坡应为1%-2%。 道路跨越江河、明渠、暗沟等

10、过水设施时,路高应与过水设施的净空高度要求相协调;有通航条件的江河应保证通航河道的桥下净空高度要求。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广场的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原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8 坚向与排水 城市用地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年均降雨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地面排水方式,并与用地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 城市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2 地城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 3 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雨水排出口内顶高程

11、宜高于受纳水体的多年平均水位.有条件时宜高于设计防洪(潮)水位。 城市用地防洪(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市防洪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的规定; 2 设防洪(潮)堤时的堤顶高程和不设防洪(潮)堤时的用地地面高程均应按设防标准的规定所推算的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有波浪影响或壅水现象时,应加波浪侵袭高度或壅水高度。 有内涝威胁的城市用地应采取适宜的防内涝措施。当城市用地外围有较大汇水汇入或穿越城市用地时,宜用边沟或排(截)洪沟组织用地外围的地面雨水排除。9 土石方与防护工程竖向规划中的土石方与防护工程应遵循满足用地使用要求、节省土石方和防护工程量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确

12、定。土石方工程包括用地的场地平整、道路及室外工程等的土石方估算与平衡。土石方平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根据规划建设时序,分工程或分地段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取土和弃土条件进行平衡。 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宜根据规划地面形式及所防护的灾害类别确定,主要采用护坡、挡土墙或堤、坝等。防护工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街区用地的防护与其外围道路工程的防护相结合; 2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联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 3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 4 在建(构)筑物密集、用

13、地紧张区域及有装卸作用要求的台阶应采用挡土墙防护;人口密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多的地区,不宜采用土质护坡; 5 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土石方工程量挖 方m3填 方m3总 量m32单位面积土石方量挖 方m3/104m2填 方m3/104m2总 量m3/104m23土石方平衡余缺量余 方m3缺 方m34挖方最大深度m5填方最大高度m6护坡工程量m7挡土墙工程量m3备注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词说明

14、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GJJ83-99条 文 说 明前 言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经建设部1999年4月22日以建标1999108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

15、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马鞍街11号.邮政编码:610081)。1 总 则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为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城市用地控制高程如不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势必造成各项用地在平面与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冲突,用地与建筑、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等的矛盾;只有通过用地的竖向规划才能避免和处理这些总是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

16、的效果。因此,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各级城市及工业区)皆因工程建设的需要,用地竖向规划已普遍开展,但规划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及图纸、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深度和表达方式等各有差异,一般只凭规划设计者个人及单位的素质、经验和参考其它行业设计规范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规划成果。使目前的竖向规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很不统一,成果校审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因此,制定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统一技术要求实为当前之急需。 本规范的制定,为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提供技术准则和管理依据。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依

17、据,适用范围为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城市、镇,并覆盖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规划区的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四个层次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本规范的着重点放在“用地竖向”与“规划”两个内涵。竖向规划界定于 “规划”阶段,不覆差“设计”阶段,其理由是: 其一,“规划”与“设计”为基本建设的两个大阶段,若包括“设计”,内容过于繁杂。 其二,由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规划阶段的各专业之间的内容、深度是相互协调、紧密相关的,这就不能单独要求竖向规划的内容、深度作到“设计”阶段。 因此,本规范明确为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

18、范,而不是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和设计规范。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有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竖向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贯彻国家提出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建设方针。作为有改造、整治用地任务的竖向规划,尤应重视工程的安全,过去由于规划和设计考虑不周所引的滑坡、崩坍以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灾难是不少的。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它既要使用地适宜于布置建(构)筑物、满足防洪、排涝、交通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质等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结合其内在的要求和各自的特点,作好高程上的完美安排。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平整土地

19、、履行地形的简单过程,而是为了使各项用地在高程上协调,平面上和谐,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 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节约耕地是我国的根本国策,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要努力执行好这一国策,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实践经验,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主要从高程上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用地地形的利用与整治,使之适合城市建设的需要。 -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的需要。 -解决好地表排水并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 -因地制宜,为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竖向规划依据其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决定了它的基本内容。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工作内容、深度及其具体作法,

20、由城市规划相应的工作阶段所能提供的资料(如地形图比例大小、现状基础资料等)以及综合解决的问题相适应。 鉴于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竖向规划基本上已包括竖向规划的全部内容,代表竖向规划的最大深度,因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理应作为本次规划编写的重点内容。与本规范有关的铁路、桥涵、公路、城市道路、室外排水等工程的规划、设计规范,已规定了各专业的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技术规定和相应的指标及要求等;城市规划国家现行标准中与城市用地竖规划相关的规范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等。确定城市中各专业用地相互间竖向关系以及各专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竖向间的关系

21、,由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协调;同时本规范也需遵循现行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2 术语 术语是本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本规范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章的内容是对本规范所涉及的有关竖向内容的基本词汇给予统一用词、统一词解,以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坡度、控制高程、土石方和防护工程,而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的专项城市规划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地面排水、防洪排涝、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各项建设工程对用地竖向的综合要求。发挥竖向规划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用地竖向”的限定含意出发,凡有关确定城市

22、景观通视走廊、通讯微波冲击带通廊、航空飞行净空走廊、适应供水分级或分区等的空中和地下控制高程,均不包括在内。 土石方平衡一词,系指在某一地区的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大致相当,达到相对平衡,而非绝对平衡。 均为使用上习惯又很成熟的技术用词,应给予纳入、肯定,并已在条文中明确其词解。3 一般规定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首先要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一些需要加以工程措施处理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段(区、块、街坊),要提出处理方案,包括建造桥梁、修筑防洪排涝设施、用地平整以及不良地段整治等。 竖向规划要满足城市各类建设

23、用地的使用要求,对建筑群体造型的好坏、景观效果的的优劣也有相当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市容市貌、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竖向规划理应为城市建筑群体平面和空间布局创造和谐、均衡、优美的条件,为城市空间环境增辉、为城市景观添色。 竖向规划就是统筹解决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关系,综合分析与协调各类工程建设用地及各种管线敷设高程上的矛盾,以满足它们的要求。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车辆和人行交通进行的。铁路、道路等连接点高程的确定,是竖向规划的关键工作之一,规范给予了特别重视。 对存在洪涝灾害威胁的城市,竖向规划应使城市用地不被淹

24、没和浸害。天然及现有排水系统,有其自然存在的缘由和规律,与河道争地、任意切弯取直、压缩河道断面等行为会造成冲刷、淤塞、水流不畅现象,进而导致毁坏工程、淹没城市用地。故对现有排水系统须慎重对待。 竖向规划(尤其是山区、丘陵城市的竖向规划)的土石方及防护工程,对建设工程投资和工期影响较大。因此要求通过精心规划,既满足对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又使上述工程的工程量适度;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为应达到的基本目的,进而达到工程合理、建设与使用安全、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竖向规划方案要根据建筑规划布局、交通运输要求、地面排水与防洪排涝、市政敷设、土石方工程以及防护工程等的要求,结合地

25、形地貌、地质与水文条件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和竖向规划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规划地面形式,是竖向规划的主要工作,对规划方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规范第4章专门作了规定。 由于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层次竖向规划要求的内容深度以及自然地形条件和特征不同 ,故采用的竖向规划方法也有繁简不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标高坡度结合法(即直接定高程法)。 纵横断面法:按道路纵横断面设计原理,将用地根据需要的精度绘方格网,在方格网的每一交点主注明原地面高程及规划设计地面设程。沿方格网长轴方向者称为纵断面,沿短轴方向者称为横断面。这样可使规划设计地区的原地形及规划地成都有了一个立体的形象概念。

26、根据调查,平原及微丘地形常用设计等高线法;山区、深丘地形常采用标高坡度结合法;丘陵地形两法兼用;道路和带状用地宜采用纵横断面法;深丘、山区大的台块用地为适应特别精度要求,也可使用设计等高线法。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会同竖向规划首先要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提顶、公路与铁路交叉上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 初步确定控制标高时应特别慎重,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在大比例(值)图上工作确定再用小比例(值)的规划图表示;或者初定高程后经现场勘察并实测后决定,以保证其较为符合实际。4 规划地面形式 平原微丘地区河滩用地规划为平坡式,山区规

27、划为台阶式,而丘陵地区则随其地形规划成平坡与台阶相间的混合式;河岸用地有时为了客货运输和美化环境的需要往往规划为台阶式或低矮台阶与植被绿化相结合的平坡式。当原始地面坡度超过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普通的单排建筑用地的顺坡方向高差达1.5m左右,建设用地规划为台阶式较好。原始地面坡度为5%以下时,人行、车辆交通组织皆容易,稍加挖、填整理即能达到一般建(构)筑物及其室外场地的平整要求,故宜规划为平坡式;坡度为5%-8%时可规划为混合式。 台地划分及台阶的高度、宽度、长度与用地的使用性质、建筑物使用要求、地形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高度、宽度又是相互影响的。合理分台和确定台地

28、的高度、宽度与长度是山区、丘陵乃至部分平原地区竖向规划的关键。 台地适宜高度定在1.5-3.0m,系为了与挡土墙的适宜经济高度、建筑物内外交通联系、立面或横向景观线及垂直绿化等的要求相适应。5 竖向与平面布局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往往是由城市用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所决定。而竖向规划所研究的就是将自然状态的用地改造为城市建设用地,只有充分研究和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城市与自然有机的结合,达到城市社会与自然生态共生共存、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 1 城市中心区通常都集中着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和设施,往往是城市信息、金融、商业及政治中心,建筑密集且质量较高,对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选择地质条件与防洪排涝条件较好的用地可使城市建设更为经济,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相对平坦的用地便于组织人流、车流;坡度15%以下的用地基本上可保证建筑与挡土墙结合设计后,利用建筑前后及室内外高差可基本消除室外场地因过大高差造成的交通组织上的困难,亦可使室外挡土墙保持比较宜人的尺度。 2 城市居住用地中居住建筑相对具有人流和车流量小、建筑体量小、布置灵活的特点,对用地坡度和室外场地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但对建筑采光、通风、防风、防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