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答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小说开创了中国小说史上农民和(D知识分子)两大题材。 2、艾青诗歌有着独特的意象,其一是(B土地)。3、梁遇春散文的总体风格是( A从容幽默)的。4、小说骆驼祥子结尾处,祥子已经沦落成一个( C告密者 )。5、关于围城的主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说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 )。6、穆旦诗歌中出现的上帝、( B万有)等词,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7、1928年徐志摩主编(B新月)。8、在中国文坛从晚清开始到五四,小说实现了(A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9、在成名初期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的是(D艾青)。10、雪
2、花的快乐是(B 徐志摩 )的著名作品。11、关于“现代诗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得名源于现代杂志的刊名)。12、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满农村生活气息)。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闲话风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为目的)。14、北京人的基调是(D 沉静)。15、家中设置了几对不同命运的情侣,下列组合正确的是(D 觉民和琴 )。1、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B 狂人日记)。2、我的话是作家( D林语堂)的散文集。3、萧红的小说后花园当中关于冯二成子与邻家姑娘的故事,象一篇典型的启蒙主义的小说,歌颂(B 爱情)的力量。4、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诗坛,( C 废名
3、)诗歌的玄学色彩很浓。5、在凌淑华的短篇小说酒后当中,妻子在家庭中处于(B 主导地位)。6、鲁迅的小说写到复仇的,除了铸剑,还有(B 孤独者)。7、在中国文坛从(A 晚清开始到五四),小说实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8、下列不属于卞之琳诗歌的是(A 新的粮食)。9、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当中以(B 曹七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位被金钱异化,自食食人的悲剧女性形象。10、下列诗人曾获得“大十字勋章”的是(D 冯至)。11、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A 红烛)。12、(A 圆宝盒)是卞之琳诗歌当中具有“智性”特征的一首。13、周作人著作的基本出发点是(D人道主义的理知精神)。14、鲁迅的短篇小说铸剑收入其小说
4、集(C 故事新编)。15、对于曹禺的剧作雷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是作家生命郁热的产物)。1、徐志摩写过一首爱情诗(D 雪花的快乐),其中化用了冰雪红梅的典故。2、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D 现实主义者)。3、巴金创作的家塑造了多种青年的典型形象,其中的(B 觉慧)是作者给青年“应该怎么做”提供的“榜样”。4、诗八首中对爱情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它的作者在写作时仅仅24岁,这位作者是(C 穆旦 )。5、在192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女作家(C 丁玲)脱颖而出,以迥异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婉转低回的笔墨,大胆书写五四之后知识女性的苦闷,她的自叙传小说是对五四郁达夫开创的自叙传小
5、说的总结和结束。6、巴金的家是其(D 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D 周作人)的散文集。8、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A文言)写成的小序。9、1933年,23岁的曹禺在大学读书期间创作了自己的戏剧处女作(B 雷雨),出手不凡,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0、1932年9月,林语堂开始主编(B 论语),创刊号即一鸣惊人。11、曾和废名共同创办了骆驼草的作家是(C 周作人 )。12、鲁迅曾经把冯至称为(A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3、酒后中没有出现的人物是(B 孩子)。14、下列作家不是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的是(C 何其芳)。15、关于死火的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B 色彩华丽)。二、【多项选择题】16、写于1935年前后的(A圆宝盒B距离的组织D尺八)等诗,是卞之琳诗歌中最具有智性特征的几首。17、鲁迅的故事新编包含下列篇什(A铸剑C补天)。18、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他在五四时期写了大量的文章,倡导“平民的文学”、“人的文学”,推波助澜形成五四时期三大发现的(A “人的发现” C “妇女的发现” D “儿童的发现” )。19、所谓“冰心体”,指所写散文具有如下特点(A行云流水似的文字B说心中要说的话C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D 倾诉自己的真情)。20、丁玲小说曾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是( )。A 以年轻知识女性为主人公B写年轻知识女性寻求独立
7、人生之路的苦闷与挣扎C 心理描写透辟淋漓21、下列属于废名的作品的是(C 竹林的故事D 莫须有先生传 )。22、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使用了(A比喻B联想C排比D 拟人 )的修辞手段。23、下列集子中属于林语堂的散文集有(A剪拂集B 我的话C 大荒集 )。24、丁西林戏剧特点是(A多是独幕剧C结构简单D剧中只有3个左右的人物成“二元三人模式25、周作人、鲁迅、胡适等都曾经为中国现代散文寻找源头,鲁迅指认的源头包括A唐末杂文C晋朝清言D晚明小品 )。二、【多项选择题】16、田汉是(ABCD)。A 优秀的剧作家B 现代话剧运动的重要参加者组织者C 主持南国社和南国艺术学院D 抗战期间写作抗战剧本17
8、、诗人戴望舒一生结集出版的诗集有( A灾难的岁月B我底记忆D望舒草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沈从文是现代中国小说史上难得的文体家B 断魂枪写的是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19、鲁迅的野草包含下列篇目(A死火B雪C秋夜D 风筝 )。20、郭沫若曾参编过创造社刊物有(B创造季刊C 创造日D创造周报 )。21、下列关于雷雨的剧本结构正确的说法是(A戏剧冲突丰富激烈C全剧发生的时间集中在一天内D场景只有两个 )。22、雷雨包含着多样的悲剧(A女性被侮辱、被压抑的悲剧C纯洁的青春梦想破灭的悲剧D男性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 )。23、田汉的剧作名优之死当中的人物有(B刘振声C刘凤仙 )。24、冯至十四行
9、集最主要的艺术和思想渊源来自(A歌德B存在主义哲学D里尔克)。25、关于子夜的艺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小说气势恢宏,结构严谨C小说缺乏应有的“偶然性”带来的趣味和灵动)。16、围城知识丰富、语言警策幽默,同时又以爱情婚姻为小说的主线,既包含社会讽刺又充满悲悯与关怀,可以看作是(A学者小说C 言情小说 )。17、田汉在抗战前作的剧本(A湖上的悲剧B名优之死C苏州夜话D梵峨嶙与蔷薇18、废名的灯这首诗的关节点是“疏远”,由“疏远”这一关节点,能把不相干的意象连接在一起。诗中主要有如下几对意象(ABCD )。A “鱼”与“水” B 老子道德经与读道德经的“我”C 室中的灯与“我”心中的“灯” D
10、室内的“我”与街上的“夜贩”19、周作人的散文集有(A雨天的书B自己的园地D泽泻集 )。20、曹禺的雷雨可以看作是一部(C 悲剧D诗剧 )。21、关于卞之琳所受的文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西方现代派诗人的作品B 中国古代诗词C 曾有意追随闻一多等人的新格律诗D 曾接触西方文学和进步思想22、家中的中心人物是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觉新C觉慧 )。23、雷雨中出现的音响效果有(A雷响B蝉鸣C蛙噪 )。24、下列关于金锁记的情节说法正确的是( CD )。C 七巧亲手毁掉了女儿的幸福D 七巧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一份家产25、下列作家属于创造社的有( B张资平C郁达夫 )。三、【简答
11、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田汉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田汉,字寿昌,189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8年文革中去世。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为中国话剧事业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是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在中国话剧的初期,仅20世纪20年代,他就创作了二十多部话剧,开创了现代“话剧文学”的题材、体式的多样性;其次,他还是现代话剧运动的重要的参加者和组织者。田汉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戏曲,1916年赴日本留学,1920年正式发表第一篇剧作梵峨嶙与蔷薇。1922年,田汉从日本回到中国,和易漱渝等人创办南国半月刊,1924年办南国特刊,1926年他和唐槐秋合办“南国电影剧社
12、”,1927年该社扩大为“南国社”。1928年成立“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主持南国社和南国艺术学院的戏剧演出活动,为了演出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剧本。比较重要的有名优之死、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南归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田汉的生活和艺术道路都出现了新的变化。1930年他领导的“南国社”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他写了不少宣传抗日的剧本。抗战胜利后,他创作了著名的话剧丽人行。1949年之后,他坚持写作。田汉一生创作了相当丰富的剧本,除了话剧剧本,还包括电影剧本,并改编了不少戏曲剧本。2、简述“论语时期”的林语堂的散文。1932年9月,林语堂开始主编论语,论语一鸣惊人,创刊号就重印了多次。论语提倡“幽
13、默”,一时间幽默成风,1933年被称为文坛的“幽默年”。“论语时期”的林语堂与“语丝时期”的林语堂有很大不同,“语丝”的特色是“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而论语则提倡幽默,强调“谑而不虐”。“论语时期”的文章多收在散文集大荒集和我的话中。林语堂的散文,幽默中透着从容睿智,行文轻松自然,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3、简述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主要贡献。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郭沫若之前,有影响的新诗人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胡适的尝试集、新诗社的新诗集都在女神之前。但女神的出现,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闻一多语)。女神共57篇作品,分为三辑,第二辑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立在
14、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代表作,达到时代的高度。女神在新诗的发展上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它一方面把“五四”新诗运动由胡适等人提倡的,不用格律、不用典,用白话口语等革命性口号,在实践上作了最好的“诗体解放”;另一方面,诗歌的情感因素和诗歌建立于诗人个性基础上的独特性,都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女神让中国新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从诗体解放的角度来看,在女神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便是我呀!”(天狗)形式的无拘与飞动的想象的结合,使女神创造了自由的诗的空间与时间,这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产物。女神中的“泛神论”思想。女神中的“
15、力”。4、简述中国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在叙事方面的区别。中国传统白话小说,是从讲经、变文中来的,是面对听众讲故事的,所以中国古典小说以讲故事为职志。但从晚清开始,随着报刊书籍的繁荣,以及出版周期的缩短,使作家很难再维持对着听众讲故事的“拟想”自觉意识到小说是写给读者读的,而不是说给听众听的,由“讲什么”到“写什么”的写作预设的变化,改变了作者的叙事方式。在逐步取消“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说书套语和楔子、回目等传统章回小说的“规矩”的同时,许多原来属于禁区的文学革新的尝试包括叙事方式的多样化,也都灵活松动了。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叙事模式是:以全知视角连贯地讲述一个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故事。而中国现代小说
16、从三个方面进行破坏:全知视角变成限制视角;连贯变成断面;小说不一定要讲有头有尾的故事。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时间方面的变化有:一、作家着力于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而不是讲述一个曲折有趣的故事,越是进入人物的意识深处,自然对时序越不适应,现代小说很少是正叙的,往往追叙,倒叙;二、扭曲小说时间,不在于遵循故事自身的因果联系,而在于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借不同时空场面的叠印或对比来获得一种特殊的美感效果。中国现代小说叙事角度方面的变化有:一、限制叙事者的视野,免得因叙事者越位叙述他不可能知道的情况而破坏小说的真实感;二、有意间离作者与叙述者,以造成反讽的效果,或者提供另一个审视角度,留给读者更多回
17、味的机会。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结构方面的变化有:一、现代作家注重小说“意旨”,强调艺术个性与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决定了小说“非情节化”的趋向;二、现代小说“心理化”与“诗化”的倾向,使作家注重人物感受、联想、梦境、幻觉乃至潜意识,追求小说的“情调”、“诗趣”和“意境”。5、简述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要经历。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身上有苗族和土家族两个少数民族的血液。14岁高小毕业后,沈从文进入地方行伍,跟随军队走过湖南许多地方,既见识了湘军的勇武,也见多了地方上的黑暗与愚昧。五四运动后,沈从文阅读到许多新刊物,接触了新思想,渴望到外面的世界。于是,北上想进大学学习。未果
18、,就以休芸芸为笔名写作,郁达夫、徐志摩都很欣赏沈从文的才华,是最初在文坛提携他的人。后来,胡适介绍沈从文去上海公学教书。1930年代,沈从文写出他的以湘西为主题的代表作品,主编天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作家群中的核心人物。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来到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大,成为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仍在北京大学教书。1949年之后,沈从文停笔,转而从事文物研究工作。1988年去世。 沈从文1930年代初期曾经回到家乡凤凰。为当地变化深感忧虑:“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典范”,沈从文试图通过小说边城来描写“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以
19、及“目前堕落处”。1942年沈从文在他的重要长篇长河的题记里,把自边城以来的创作都说成是为了给这个民族寻找出路,探讨“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这可以说是沈从文1930年代至1949年之间创作的最重要的动力,他的所有创作都可以归结为为民族寻找出路。 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史上难得的文体家。他的作品在思想内涵上开创了既有别于“国民性批判”又不同于阶级斗争学说的独特的对于乡村生活的观照点。 6、简述歌德和里尔克对冯至诗歌创作历程的影响。冯至在1930年出国留学之前,即他写作昨日之歌等诗作的时代,还比较地耽于青春感伤的抒情,1930年至1935年在德国的留学,重新研读歌德和里尔克,使
20、他克服了青春忧郁,告别青年而走向中年,有了更高意义上的完成。歌德影响冯至的主要是他的“脱皮”和“断念”的概念,冯至后来对此有过追忆,他引用歌德给一个性格忧郁的朋友的话来表述歌德:“人有许多皮要脱去,直到他有几分把握住他自己和世界上的事物为止。你经验很多,愿你能够遇到一个休息地点,得到一个工作范围。我能确实告诉你说,我在幸福中间是在不住的断念里生活着。我天天在一切的努力和工作时,只看见那不是我的意志,却是一个更高的力的意志,这个力的思想并不是我的思想。”在冯至看来,歌德一生丰饶的背后,“随时都隐伏着不得已的割舍和情心情愿的断念。”而割舍和断念并非出于被迫,而是出于更高的意志的引领,为了人类而工作
21、的自觉责任,促使歌德将所有的激情、欲望以及痛苦、折磨都弃置不顾,惟有工作是永恒的。这一切在转向之后的里尔克那里也能找到,“在诺瓦利斯死去、荷尔德林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际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岳。他到了巴黎,从他倾心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一件事:工作,工匠般的工作”。(冯至: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工作,工匠般的工作”,这是冯至从里尔克和歌德那里获得的重要的生存动力,从此写作不再是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人类工作的一部分,这种艺术观与人生观的改变,才促成了他后来的“完成”。1937年抗战爆发后,冯至辗转
22、各地,最后终于在昆明西南联大落脚,抛开了烦琐的日常事物,潜心于教学与研究,冯至终于将在德国的积累以多种形式爆发了,他写成了诗集十四行集,诗化小说伍子胥,并开始了关于杜甫与歌德的学术研究。 7、请从鲁迅对个体生命思考的角度谈谈散文集野草的基本内涵。野草被称作是鲁迅的哲学,因此,应当说野草的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深刻的,我们只能介绍其中的一个方面,即鲁迅对人的个体生命的思考。首先,在时间的坐标上,鲁迅将人的生命置于“将来现在过去”中考察,他否定了人们对“将来”的幻想与对“过去”的缅怀。他说在将来的“黄金世界”中,也仍然有叛徒将被处死,在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
23、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因此永远有矛盾和冲突,不可能出现一个和谐、绝对完美的“黄金世界”。野草的第一篇秋夜写小粉红花的梦,秋后是冬,冬后是春,但她旁边的枣树知道春后还是秋和冬。不把希望寄托在虚幻而不可靠的幻想上,正是鲁迅否定未来的黄金世界的原因。对于过去,鲁迅也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人们对于童年,总有美好的记忆,鲁迅在故乡中也回忆过童年的美好,但在野草当中的一篇风筝,鲁迅也写到了童年的黑暗,儿童之间的伤害和压迫。鲁迅堵住了人们心灵逃避的处所,就是要人面对现实,这可说是野草的基本思想,人必须正视作为人的基本的生存困境。其次,鲁迅又关注个体生命和他人的关系。他分别考察了个人与敌人、个人与爱
24、人、个体与群众的关系。对于敌人,他在这样的战士当中,提出了著名的“无物之阵”的概念。战士向敌人掷去投枪,击中之后发现“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于是战士被无物之物耗尽了一生,“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敌人是几千年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而不是某一具体物或人。而爱人的爱,也会成为阻碍战士前行的羁绊。过客中的过客,连小女孩递过来的一块破布都不接受,就表明了对人间温爱的警惕。而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把真实的生命的活动都当作表演,所以战士与绝望中拒绝表演作为“复仇”。(参看野草中的复仇)8、简述艾青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诗歌写作上的追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
25、艾青的成名作,1933年1月写于狱中。“大堰河”是用上海话读出的艾青乳母“大叶荷”的谐音。此诗在春光杂志发表时,艾青使用原名“海澄”的上海话谐音“艾青”,作为发表时的笔名,这是他首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的乳娘大叶荷的一生作为长诗的主线,抒情主人公“我”以充满深情的笔调追忆幼年时代在大堰河的照顾下成长(“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诗歌写到大堰河一生经历的悲苦,劳作的辛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
26、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当时获得了各阶层读者的热爱,是因为他以一个“地主的儿子”的身份,挚情地歌颂了一个劳动妇女,其中传达出来的是深深的爱,正如胡风所言:“艾青底诗使我们觉得亲切,当是因为他纵情地而且是至情地歌唱了对于人的爱以及对于这爱的确信”。当然这首长诗也对“这不公道的世界”进行了诅咒,并由对大堰河的爱与悲中转化出强大的现实批判的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中国现代诗歌也是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才完成了抒情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质变,他从一个地主阶级的儿子,明确宣布以劳动者大堰河为母,并和她的儿子们以兄弟相称,“我”把自己的情感真正溶入到劳动者的情感
27、中,并且从个人的感恩上升为对一个阶级的赞颂与皈依,要将自己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种情感已经从个人与个人的纽带,转向个人与群体,甚至与人类的关系。 大堰河我的保姆,使用了大量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形象:“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这些形象不但具有农村生活气息,而且还具体地写出了大堰河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过程。 艾青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散文化,他后来写有专门的文章谈诗的散文化,在
28、写诗的起步期,他的诗歌就是充分自由的,散文化的。他不追求诗行的整齐划一,韵脚的和谐,但却注重排比的大量使用,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也是如此。全诗十三节,每节行数不一,多的达十六行,少的则只有四行;全诗没有压韵,但大多数诗节的首尾是重复的,并且确定了每节诗的情绪。 9、简述话剧北京人的艺术特点。北京人的情绪与雷雨是不同的,它是冷静的,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声响:“秋风吹下一片泠泠的鸽哨响”,“恬适而安闲”这些声响,清冷、悠闲,奠定了整部话剧“沉静”的基调。北京人写的是北京没落的封建家庭祖孙三代的性格和命运。曹禺的笔触已经从早期对于人的生命意识和命运的刻划,转向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审视,这和整个抗战期间为
29、了复兴中华民族而向历史探索的知识界总体精神氛围是一致的。他把审视的重心不再放在已经衰朽的曾家老一代曾皓的身上,对于封建主义的批判在他此前的剧作中已经体现;曹禺写的是壮年的一代,北京的没落的贵族文化,是如何把人消磨成生命的空壳的。揭示曾文清的生活方式使他成了“生命的空壳”.北京人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特处,它是在舞台的时空重叠中来体现剧作家对北京没落贵族文化的批判的。周口店时期的“北京人”,作为中国人的祖先,“一个巨灵自天而降”,作为背景存在于舞台;今日没落的北京人,以曾家三代为代表,“明日的北京人,则是以袁任敢、袁圆父女为代表。同一舞台,三个时代的人物同时出现。昨日和明日的北京人的生命力,正映衬出
30、今日北京人的衰朽。在具体的人物描画上,对远古北京人和明日北京人,曹禺使用的是粗线条的手法,使他们寓言化,漫画化。而对今日北京人,则采取工笔细描的方法,这样使观众既能够入戏,也能出戏,保持审美的距离与清醒。10、简述梁遇春散文的“悲剧的幽默”。梁遇春最欣赏的是英国作家兰姆,他对兰姆的人生遭际有深刻的同情,在梁遇春所写的兰姆的传记中,他在介绍了兰姆生活的不幸之后,指出兰姆的人生态度是“执着人生,看清人生然后抱着人生接吻的精神”,“看遍人生的全圆,千灾百难底下,始终保持着颠扑不破的和人生和谐的精神,同那世故所不能损害毫毛的包括一切的同情心。”梁遇春把这种人生态度称为“大勇主义”,“值得赞美,值得一学”。这也是梁遇春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就是叶公超所说的“悲剧的幽默的情调”。 梁遇春并没有兰姆那样的“悲惨遭遇”,但他的心境却能和兰姆息息相通。正如叶公超所言,所谓“环境”,或“生活”实在是没有定义的东西,因为我们与外界的接触往往产生含有极端复杂的经验,这些经验所引起的反应更是莫测深浅的问题。梁遇春的文章可以说是对人生的一种讨论,而他的讨论基于他的经验,“经验有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有从书本子得来的;前者是无组织的,后者乃经过一种主观情感所组织的”。而梁遇春的经验主要从书本子中来,在书本子经验中,他和兰姆的精神最为契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