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与失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与失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对于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讲我应算得上是一个新人。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今年继续留在六年级历验和学习,也感谢王主任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在这里与各位有经验的六年级前辈交流与学习。感谢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引导,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另外也是我校六年级这个团队的密切合作的结果。今天我很荣幸地代表我们这支团队在这里发言。(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很苦恼,谈点什么呢?谈如何教学,如何设计课堂,如何管理学生,调动他们学习兴趣,还是谈如何培优补差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在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接下来我还
2、是结合实际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真实的感受吧!一、领导的关怀与重视。在六年级这个团队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时学校领导亲自为我们解压,为我们鼓劲。熊校长总会隔三差五的亲自到办公室向老师们嘘寒问暖,或是询问我们情况如何,有什么困难他能帮着解决的,孩子们怎样,等等。当听到老师们抱怨,孩子们太差了,质量难抓时,熊校长会安慰说“别急,别急,是怎样就怎样,只要努力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当听到双班的老师说时间紧,来不急培优补差时,他会说:慢慢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教学要一步一步的抓;有时看到六年级气氛很紧张时,他会连忙过来提醒老师们“没事,不就是个小考吗,没必要那么紧张,搞得象高考似的
3、,把学生们带下去活动活动,跟他们搞一搞趣味体育活动什么的。注意劳逸结合。”;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孩子们踢踢足球,做做武术操等等我是第一次带高段,更是第一次教六年级。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当然,更多的是压力和不安,我担心会给这个团队拖后腿。熊校长鼓励我说:“相信自己,别着急,慢慢来,不清楚的跟着你们这个组的老师多请教,他们会帮你的。” 有时还亲自指导,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会说“朱莎,这段时间要抓好学生基础,注意中差生”。到了后期的时候,他会说“朱莎,学生这时情绪烦燥,波动大,首先,你们老师不要急躁,这样势必会传染给学生,注意调节自己,注意给他们解压,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是有了领导班子的关怀与重视
4、,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大家的心无比的温暖,让我们可以轻松上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也正是他们的正确引导,使我们工作虽累但快乐着。二、团队密切协作成功靠朋友,成长靠对手,成就靠团队。我很庆幸,在过去一年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是孤军奋斗,而是跟着一支非常有经验,又配合非常默契的团队。这个团队有经验丰富的潘明霞老师;有热情干练的田艳眉老师;有细致严谨的李慈翔老师;还有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细心关照的刘小霞老师。这四位老师都是在毕业班摸爬滚打多年,对于新手上路的我也是关爱有佳。有了她们的引领和帮助,我受益匪浅,成长不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在温馨和谐的工
5、作环境中,享受宽松活跃的研究氛围,大家乐观向上,科学严谨,追求完美课堂;每上一节课我们都事先在办公室里讨论一番,如何引入课堂学生会感兴趣一些?设计怎样的复习题对这节课的新内容有帮助?例题如何呈现,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后的练习怎样设计针对性更强一些?有时英雄所见略同,但有时意见不统一,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互相听课,并诚恳客观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其中有一次,记得是刚学分数应用题时,田艳湄老师就告诉我,分数应用题很关键,这个学生掌握不牢就会引响后面的百分数应用题,尤其是19 页的第9题,(加例题)这题应用了转换单位一的方法,一定要把它当例题跟学生讲透。还有一次学生做“稍复杂的分数
6、应用题”有困难,情况很糟,正当我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潘明霞老师连忙过来说“告诉你一个窍门,这样的题你可是让学生将比字名变成是字句。”如(加例题)学边教了。潘明霞老师耐心地跟我讲解,直到我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加例题)田艳梅老师还亲自指导我上课。有了她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地完成好教学任务。在期末复习阶段,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按书上复习知识点分块练习落实到位,对学生薄弱的内容进行强化。虽速度有点慢但学生掌握扎实,以不变应万变。另外,每天坚持练几道计算题,做到人人过关,让学生不该丢的分坚决不丢。复习报告下来以后,田组老总号召我们五个人凑在一起,体会研究王主任复习报告的重要思想。先是专
7、项复习,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谁负责计算,谁负责应用题,谁负责图形题等等。然后每人出一套模拟试题,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和综合。避免了反复的题海战术,节省了孩子们的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三、我与学生田老师说多与学生互动,自己也会变得聪明起来。现在想起来这句话蛮有道理的。一节课上会生成些什么,可能不是每位老师都能百分之百预设得到的。六年级的孩子已了一定的思想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喜欢鼓励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反驳我。在讲行程问题,或者一些很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往往我指导了一种方法以后,马上会有学生举手向大家介绍他的解题思路,有时候都会有五、六学生分别说出五、六种解题方案。还有的时候,干
8、脆我不讲,直接让学生上台讲,他们也很乐意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几个家伙会抢着上来)每当这个时候全班同学的兴趣都不由自主地被调动起来,大家情绪高涨,共同探讨、学习的氛围十足。我想,有了这样的互动,师生之间才能得到思维上的碰撞,会让一节课生成出很多意外的收获。我很享受课堂上的这种互动,很得意课堂上的意外收获。六年级的很多习题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有时自己的思考也未必周到。四,我的不足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有得有失,并不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顺利。就我个人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我发现我这个人的耐压能力不够。当后期的任务繁重而又紧张时,心情容易烦燥,容易上火,(就像到了更年期)可能这种状态无形之中会引响
9、了学生、同事、和家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也很紧张,作为老师(成年人)应俱备比他们更强的解压能力,要帮他们解压,带着他们轻松学习,而不能让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他们。幸好,我们这个团队的老师都很理解我,每当这种时候,他们都会主动地帮我,安慰我。我也希望今天在坐的各位老师也能帮帮我,教我一些抗压、解压的好方法。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又经过去年的磨练,今年我会成熟一些,抗压能力应有所增强。另外,工作不细致,条理性不够,做事不分轻重绶急。比如在培优、补差工作时总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时拉着全班一起补差,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效率。还有在平时批改作业时,没有细心的将一些典型的或学生爱出错的题
10、及时记录下来统一讲解,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是哪。还有就是课堂上比较随意,提问罗嗦、零碎,缺乏提炼与针对性。等等。(太多了,说不完)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与改正。以上这些都是过去一年教学工作中我个人的一点真实的感受,有什么不当不足之处还需要各位老师提出批评与宝贵的建议,我定虚心接受与改正,谢谢大家!分数应用题的反思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学习就能将新旧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更有效地激发了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勇于探究,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况,为学习新知识作良好的准备。2. 依据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的
11、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中,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学生首先用已掌握的方法找准单位再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最后明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反比例关系和正比例关系一样,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
12、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我就这节课的收获、感悟简要谈谈: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首先是联系旧知、渗透难点。因为反比例的意义这一部分的内容的编排跟正比例的意义比较相似,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提出自主学习“要求”,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应用题学习中是反复强调过的,因此,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起来是较为轻松的。当学完例4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按照学习例4的方法学习例5,接着对例4和例5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就显得水道渠成了。然
13、后,再通过“做一做”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判断,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很难,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就更难,原因多多这节课课前我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练习题安排难易不到位。由于学生刚接触反比例的意义,应多练习学生接触较多的题目,使学生的基础得到巩固,不能让难题把学生刚建立起的知识结构冲跨。这一点是对我自己今后教学的提醒,也是对同学科老师的一个诚恳建议。(因在平时的听课中,也发现了此种问题:新授简单,练习题难。)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
14、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 1.首先,我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在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台。 2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通过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不利于拓宽学生
15、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本节课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我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将学习内容的“大板块”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当然,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讨的问题更贴近生活?教师要进行怎样的引导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
16、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首先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展开部分,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计算出了橡皮泥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二在讨论交流中学。通过实验验证之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
17、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操作完学具后,小小组进行了如下讨论:()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高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操作中大胆探索,不仅按教材内容操作,还以圆柱体的侧面为底,以半径为高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而对于这一环节我处理的有点仓卒,没有给其它组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如能抓住这一契机让全体学生都去操作,思考,探
18、究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根据教学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正反比例的应用反思教学完“正反比例应用题”后,我更进一步的知道,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一定要让学生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进行解答。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知识前,我适当给学生做了一些解比例这方面的练习。教学新课时, 我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题中(1),题中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着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它们的解题方法。本节课
19、的教学我认为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作业反馈效果也比较好。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今天上了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验课,课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一头没有把握好,以致于练习的内容都压缩了。下面对整个教学做如下反省:一、开始阶段写比这一环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图是通过找相等的比后引出比例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料到学生举手少,发言少,稀稀拉拉的几个比,没有任何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这一环节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比,直接求比值,从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让学生了解比例是怎么来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进一步为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础。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
20、候,教学比较含糊,没有突出点,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弄不清哪个是用意义在比较,哪个是用基本性质在比较。教学过程应该改为上面这一段,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抓住关键,让学生多说,说完整。三、练习难度偏高。从这堂课来看,似乎难度高了些,以致于学生思考时间比较长,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且还能成为这课的亮点比例尺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比例尺这一课,课本出现的例5、例6都是已知的单位是厘米(千米),问题是千米(厘米),学生很难确定设
21、哪个单位。教学时我根据新课标理念,灵活的处理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我首先让学生复习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提出:(1)、题目已知图距或实距和比例尺,按照比例尺的意义怎样求。(2)、你能否把比例尺关系式转化为算术方法。(3)、能否先求1份数,再求几分数的方法去求图距或实距。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总结出求实际距离和实距的三中方法,同时减少了统一单位过程中出错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第一部分
22、,首先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用汽车两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性质。首先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
23、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另外,在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我出了两道题,目的是巩固对比例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最后我出的思考题,为解比例做铺垫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自学与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与反思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每个小组通过动手合作都制作了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还发现这些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
24、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要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制作好的各种大小不同的圆锥与圆柱体,以及你们准备的沙子,自己动手试一试,利用这些工具做实验,分别记录每次所得到的体积关系,再来得出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规律。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适当地指导学生。然后回报: 第一组:我们用不同形状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实验,没有发现规律。第二组:我们用高相等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实验,发现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2倍、3倍或4倍多一些。第三组:我们组和他们情况一样,只是当圆锥体和圆柱体的高、底都相等时,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
25、的1/3。 第四组:开始,我们用不同形状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实验,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后来我们分别用两组底、高相等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实验,证实了底、高相等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在这样的讨论中再次进行验证性的实验,进一步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联系,并且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即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 高。 在这一设计中,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制作,实际操作,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究,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
26、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小组学习中,有分工,有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发展。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把实践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活思维。圆锥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上周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后,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一、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学具,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在课堂上改教师演示为学生分组动手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
27、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归纳、整理等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操作的态度。二、学生猜测质疑,激发求知欲。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三、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我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由于在教学中注
28、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整个教学过程中效果较好,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比例的应用”一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在新课的教学中,设问: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比例相对应两个数的什么一定,(商一定)等。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 本教案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
29、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结构严密,学生练得多,掌握得好。当堂验收绝大多数学生全部正确,学困生都掌握得不错。 最后有一个疑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但
30、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还是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是因为嫌设未知数麻烦,还是其它原因呢。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样,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
31、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具体,学生易于接受。2、在观察中思考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再设计一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3、在合作中感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
32、体”的思想,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例1,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5、在练习中巩固提升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完成了练一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通过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由浅及深,步步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能借助旧知识解决问题到实际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出我们需要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很钓学生胃口呢!首先直接让学生自由猜想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设计出许多方法。如例1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例2将圆柱体容器注满水,然后倒进长方体容器中,测出水的体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