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理版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答: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关系不是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关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比如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中,李白在一种孤独中与敬亭山相看,并且互相都不觉得厌倦。在这种相看中,李白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比如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观的把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比如李白在喝酒时,常常招呼月亮来同饮。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人与世界形成一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答:以中国国画为例,分为四个结构层次:物
3、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舞台,铅字,银幕,胶卷,录像带等。它是就艺术品首先作为物质实体,是各种物质材料构成的存在而言的。比如中国传统的泼墨山水,如果不是用宣纸而用别的纸张,就不能造成那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即使同是用宣纸,还有生宣熟宣之分。所以说,物质实在层是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媒介。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它们构成艺术品的第二层次。中国传统国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画、工笔画,两者的根本区别反映在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次是十分明显的,两者因为笔法运用、色彩调用、结构布局等技巧
4、上的不同,营造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效果。这说明了形式符号层次是艺术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意象世界层指建立在两个层次基础上、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就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物质实在层次仅仅是艺术品在物理时空中的存在层次,而意象世界层非实在的精神性存在,是艺术动态结构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就国画而言,其物理时空意义上物质实在与单纯的形式符号本身并不意味着审美价值,而意象世界中,就有了鲜活的精神性存在,或青山绿水,乡野村郭,或浩渺烟湖,远山淡水,纯然的精神性寻在战胜了物质实在性,消解了形式符号的外在性。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
5、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超越人类特定经验领域的形上之境,艺术品由物质实在、形式符号向意境层次的深化,意味着艺术品从物理时空的存在状态向心理时空存在状态的转化,而从意象世界向意境世界的深化,则更将艺术品推向人生哲理的更高层次,进入了“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至境。国画中的笔画、墨意、是艺术家情感与人格的表现,它不去模拟现实实物,亦不纯粹抽象,而是表现出各个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画中表现的意境是一种非经验的存在,即超验层次的存在。从国画的例子可以看出,艺术品这四个结构层次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依凭,层层相衔,环环相扣
6、,缺一不可,它们只有在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价值与各自的地位,离开了整体,每一个单层次都毫无意义。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答: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其中“阶段性”的变化在于接受者随着艺术品的符号和意义的关系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的感受的变化,我们可以初步把这个接受过程分成观、品、悟三个阶段。“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形象,例如无意中在一本画册里面发现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虽然从前完全不了解所谓抽象表现主义,对于这位画家也比较陌生,但是却可以感受到线条里面的运动性,一下子可以抓住其中的简单明快的美感。应该说这
7、是凭借着主体的理解力,而达到的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审美感受。“品”是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必须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要实现这个转换,需要主体意识的积极参与,全神贯注,用心专一,静心体味。且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厅,屏息凝神,开始专注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个时候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全面地刺激大脑,激起听众内心的波澜。“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由于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界,于是形式符号被克服了。例如阅读悲惨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种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澜壮阔的社会和人生画卷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
8、个世事纷杂而又充满激情与痛苦的世界。应该说明,在实际的艺术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由于经验和素质水平的不同,以及当时艺术品质量与品位的不同,不一定都能达到“悟”的境界。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答:诉诸感性。与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的基本特点首先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示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人们进行审美时,首先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具有吸引力的感性形象。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结构的节奏和韵律;美育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价值;美育
9、的过程便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感情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读此诗时,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月光,霜,举头,低头等形象而举头低头”也有和人的生理同构节奏和韵律,这种场景具有普遍性,是我们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的升华。前移默化。不论是儒家追求精神解放,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还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还是禅宗注重自身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我们总能前移默化的受到其影响。比如我们读了杜甫的诗,就会生优国忧民之心。读了苏轼的词,就会有人生豪迈之情。这就是美育给我们的前移默化的影响。能
10、动性。比如主体在审美中能有自觉的追求,并在主体会在参与审美活动中体现能动性。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包括四方面: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
11、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
12、界一体的人生形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答: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9、审美
13、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
14、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因为: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
15、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
16、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答: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中;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产性的结构之中。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答:工具的出现,彻底
17、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14、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答:广泛性或普适性即不仅在某一种类或某一体裁中使用,而且还在其他
18、一般艺术形式中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使用;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术语颇多,且有零散性特点,就需要概括和统摄。按照这种统摄性原则,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基本脉络;历史性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1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答: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
19、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答: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20、。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答: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首先,中国文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中国文字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具有逻辑性。18、优美的特征是什么?答: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是和谐化一的内容;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19、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答:内涵: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特征: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20、悲剧的特征是什么?答:悲剧通过对人生存
21、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2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答: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悲剧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他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
22、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22、喜剧的特征是什么?答: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喜剧的情感形式是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23、如何理解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答: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和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24、丑的特点是什么?答: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是一种审美情感;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
23、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25、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有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答:1853年他的丑的美学出版,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主要贡献:把丑明确与美对立且并列起来,指出“丑不在美的范围以内”,但其与美一样同属美学理论的范围;丑不仅是作为提高美的衬托物而被接纳到艺术中来;提出艺术创作中虽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现丑时,必须使之服从于美的一般法则;顾及了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有可能削弱、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26、荒诞的特征是什么?答: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是对于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它是
24、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荒诞的审美意象具有象征性;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27、简述人变成“非人”的含义。答:是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征;是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自由,而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28、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答: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密切的联系。29、审美
25、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答: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30、为什么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答: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其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31、谈谈对于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答: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中的“
26、超越”概念包含了“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32、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答: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33、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答: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特点: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34、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
27、结构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答: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节的有机统一。35、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是怎样两个不同的层面?答: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打破主体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形成审美距离;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改造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其实,先验想象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想象力,并且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36、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答:审美经验从感
28、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这两种感觉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异:首先,它们的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其次,它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37、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答:被“艺术” 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
29、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38、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答: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
30、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39、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答: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40、分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答:当代社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除保持其实用价值外,其审美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艺术慢慢渗入非艺术领域,使许多物质产品同时也具有了艺术品格,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因得到升华而富有情趣。41、意象是如何生成的?答:意象是由主体与客体、思想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
31、、质与文等在特定的审美状态下的碰撞、渗透、交融、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在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和想象起着巨大的作用。42、怎样理解“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答:意象世界集中体现着艺术品的审美特质。 艺术品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而存在的,而审美经验的传达势必要借助一种媒介意象。在意象世界中凝聚着艺术品的全部审美特质,通过意象世界,主体之“意”从内涵到显现,艺术品才能现实地成为审美对象;借助意象世界,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审美经验的交流才得以展开和完成。因此,意象是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也是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的奥秘所在。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这是艺术品能否真正成为艺术品的关键。43、论述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答:虚拟性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