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72.05KB ,
资源ID:276481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6481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高考历史必修二精品复习讲义第十三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高考历史必修二精品复习讲义第十三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1、江苏省高考历史必修二精品复习讲义第十三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三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出现的新现象饮食变化:鸦片战争后,面包、咖啡等西餐传入中国;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变迁: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新式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戊戌变法时的,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

2、。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3.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 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 火车: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3) 汽车: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等大城市。(4)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4. 了解近代中国电话和有线电报的出现(1) 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丁日昌在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 无线

3、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3) 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到1949年,电话普及率仅为0.05%。5. 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1) 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2)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3) 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4) 时期的民报,宣

4、传民主革命思想,同维新派展开论战。(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宣传民主科学思想。(6)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6. 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 报纸是实效性很强的新闻媒介,吸引着广大读者,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影电视事业得到发展和普及,它们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3) 20世纪90

5、年代以后,互联网逐渐普及,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1) 根本原因: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2) 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仁人志士的推动。(3) 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4) 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 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6、,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 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 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例1】 (2017届泰州中学模拟)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 笔记:【例2】 (2018届扬州中学模

7、拟)右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A. 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C. 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 D. 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笔记:【例3】 (2017届南京金陵中学模拟)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笔记:【例4】 (2018届扬州中学模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

8、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此言论刊载于中国近代某代表性报刊。该报刊最有可能是() A B C D笔记:【例5】 (2017届扬州中学模拟)右图取自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据图判断,以下正确描述画面的选项是()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A. B. C. D. 笔记: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

9、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 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2. (2016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3. (2015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

10、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 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 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 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张程在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中写道:“喝咖啡逛公园的上海买办、书包里藏着白话小说的学生、在政府各部跑新闻的北京记者和出口中国茶叶进口英国钢琴的广州商人们,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由此可以看出民国时期()A. 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B. 新潮人士已遍及城乡C. 西方商品开始进入 D. 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 5. (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右图

11、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 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 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 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 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6. (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A. 渔光曲 B. 定军山C. 风云儿女 D. 杨门女将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7. (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通讯传媒发展迅速,上海地区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开设了国内第一家电话公司。() 8. (20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山装是在

12、吸收中外服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受到国人的喜爱。()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届连云港市模拟)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 “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B. 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 经济全球化C. “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D. 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西用、百花齐放 2. (2017届南京市模拟)阅读下面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13、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中国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信技术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A. B. C. D. 3. (2017届镇江市模拟)五四时期的许多新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青年婚姻的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的引入以

14、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北洋军阀派系林立,各自为政A. B. C. D. 4. (2017届徐州市模拟)“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 “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 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5. (2017届盐城市模拟)1912年,章太炎在传媒上刊登了征婚广告。广告对女方提出了三条要求: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

15、不染习气。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征婚行为本身反映了追求婚姻自由的风气B. 征婚内容带有明显的封建传统思想的痕迹C. 强调女性“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说明当时掀起扫盲运动 D. 这种现象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6. (2017届扬州市模拟)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断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列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C.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 是国人文明程度不一的表现 7. (2017届扬州市

16、模拟)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A. 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 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 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 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8. (2017届宿迁市模拟)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

17、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近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A. B. C. D. 9. (2018届南京市模拟)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颁懿旨:“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汉族妇女缠足深受全社会歧视 B. 临时政府对缠足现象明令禁止C. 缠足陋习在20世纪初已经消失 D. 晚清时期已出现废止缠足的主张10. (2018届南通市模拟) 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

18、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爱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A. 西餐开始传入内地 B. 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C.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D. 政治革命促进习俗变迁11. (2018届苏州市模拟)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唯恐不远,官僚是防之唯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

19、色彩的“断发易服”D. 民国初期,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12. (2018届镇江市模拟)近代以来,上海、黄埔等繁华地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这一现象()A. 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 B. 说明上海居民普遍接受西方服饰C. 源于辛亥革命彻底批判传统文化 D. 与上海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有关13. (2018届无锡市模拟)20世纪初,中国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自明朝以来的传统风格。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还崇尚红色,新人绝对禁止穿白色衣服。从30年代起,在上

20、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 B. 西式婚纱取代了传统婚礼服C. 清政府的改革推动婚纱流行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对有限14. (2018届宿迁市模拟)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的开展 B. 社会制度的变革C.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西方思想的影响15. (2018届连云港市模拟)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

21、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A. 铁路 B. 电报 C. 电话 D. 电影16. (2018届盐城市模拟)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19世纪409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期代表刊物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维新派时务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新青年的创办;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A. 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 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C.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D.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7. (2017届盐城市模拟)沈从文说

22、:“服饰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符号。”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产生了中山装和改良旗袍。()18. (2017届宿迁市模拟)19世纪后期,台湾巡抚在台湾主持设立了电话公司,主要用于军事。()三、 材料解析题19. (2017届南京市模拟)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志卷三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

23、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材料三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孙燕京50年中国服装“流行”变迁等请回答:(1) 据材料一,可以探知明代万历年间苏州城的哪些经济发展情况?

24、(2) 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3) 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材料二

25、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地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材料三从百年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不断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作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

26、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这些新气象产生的原因。(2) 概括材料二关于妇女解放的核心主张及其方式。(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是怎样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现代化道路。第十三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扫描】1. 中山装2. 维新派简约文明农村3. (1) 轮船招商局(2) 诞生(3) 上海(4) 天津4. (1) 台湾(3) 南京5. (1) 申报(4) 辛亥革命(5) 新青年【典例透析】【例1】B解析:“西式帽”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

27、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选B项。【例2】D解析:本题以金蝶饭店的广告为例考查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题目中并未提到尊孔派外,故排除A项。一则金蝶饭店的广告,并不能反映出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不能以偏概全,故排除B项。同样,单凭一则广告,也不能得出西方饮食成了主流,故排除C项。中国出现西方的饮食文化,是一系列的社会变革造成的,故D项是正确的。【例3】A解析: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例4】B解析:根据题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可知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最早刊登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故应选B。【例5】B解析: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排除,故选B。【真题荟萃】1. C2. D3. B4. D5. D6. B7. B8. A【仿真体验】1. B2. A3. A4. D5. C6. C7. B8. B9. D10. B11. C12. D13. A14. D15. B16. B17. A18. B19.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