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86MB ,
资源ID:276333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6333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一轮复习 通用版 精品资料专题131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一轮复习 通用版 精品资料专题131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doc.docx

1、届 一轮复习 通用版 精品资料专题131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 doc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1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2)人为因素 4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

2、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易错提醒】 (1)荒漠化不等同于沙漠化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一种表现,主要是在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的。(2)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

3、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知识拓展】 (1)荒漠的分布热带荒漠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到大陆西岸地区,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35N50N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漠。(2)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阿塔卡马荒漠(南美洲西海岸)、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

4、影响小。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原因是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降水稀少。【要点突破】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

5、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2.荒漠化的防治措

6、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次生盐碱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层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

7、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碱化的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2)概况:黄土高原范围广大,地表大部被厚层黄土覆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貌景观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生态环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自然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

8、生。(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3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等。(2)生物措施: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3)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等。【要点突破】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1)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

9、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林。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2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措施(1)主要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开展土地复垦等。生物措施:种树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农业技术措施:土壤培育、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2)成功的治理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

10、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知识拓展】1.水土流失与我国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问题石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崎岖,坡度陡峻, 喀斯特地貌发育;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土层:山坡土层浅薄,抗侵蚀能力弱;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陡坡开荒石漠化的危害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等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域,但

11、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两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比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低山丘陵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高频考点一 荒漠

12、化的成因分析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答案】1.C 2.B 3.D【变式探究】毛乌素沙漠中的一些固定沙丘有些已开始变为流动沙丘,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13、工程建设 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 D过度樵采 【规律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分析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分析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分析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分析植被的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分析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高频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3 mm,年蒸发量3 089 mm。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强,河流出山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

14、示意哈密盆地绿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B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C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D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5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水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 )A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B在河流上游营造人工林,涵养水源C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D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 【变式探究】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

15、化带规划示意图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范围。因此,

16、“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第(3)题,当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第(4)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过渡的地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材料二中已给出选用树种的特性,分析时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

17、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弊端,选用旱季不落叶树种,以利于密集种植,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

18、,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高频考点三 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与危害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如果甲、乙、丙三地发生水土流失,其中最可能的共同原因包括( )地壳活动剧烈 降水集中 大型工程建设 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破坏 土质疏松A BC D2改良和保护甲、乙、丙三地的土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甲地的土壤中掺入沙子B在乙地种植耐酸性植物C在甲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D在丙地保护黑土3甲、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冬小麦 水稻 B甘蔗 春小麦C水稻 春小麦 D甜菜 水稻区)黑土流失严重,在利用过程中应该保护黑土。第3题,甲

19、地(云贵高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适宜种植水稻;丙地(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但热量条件不足,宜种植春小麦,故C项正确。高频考点四 水土流失治理的分析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 图24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5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变式探究】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

20、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量粮食总产量198519%333 km2520 mm3810%205 kg1.025亿kg199510%478 km2450mm4235%135 kg0.975亿kg(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大力植树造林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

21、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的减弱,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逐渐减小。(2)变化:耕地面积增加,但单产和粮食总产量降低。原因: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3)观点一:应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该地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 (2018年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

22、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1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9.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23、. B. C. D. 11.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答案】9. B 10. B 11. D 10.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

24、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2018年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7.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

25、以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 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18. 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 人类活动较多 B. 位于沿海地区C. 森林覆盖率高 D. 地处荒漠边缘【答案】17. D 18. D【解析】 18. 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2017北京卷】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

26、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内蒙古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答案】6A 7B【解析】6.根据图中内蒙古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则可知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的简称,贵州用地比重较高,仅低于林地,可知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是新疆。7. 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西部离海洋远降水量少,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

27、面积比黔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答案】1.C 2.B 3.D2(2015浙江高考)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

28、农作物”。如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改变地貌类型 影响降水量 破坏自然植被 松动地表土体A BC 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地形坡度大 植被稀疏 降水量大 全年风大 土质疏松 冻融作用强A BC D(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1)D1.(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68题。6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7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8如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 B C 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