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93KB ,
资源ID:276276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627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docx

1、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咨询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阻碍。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关键词:鲁迅; 翻译思想; 异化翻译; 多元系统理论;On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Huang X

2、iaoju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 Ganzhou, 341000) Abstract: Lu Xun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riter, thinker and outsta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hina.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ough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translation histor

3、y for propos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 comments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 on translation, which almost covered every aspect of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so on. This article applies Polysystem

4、 Theory to study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Lu Xuns translation.Keywords: Lu Xun; translation though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Polysystem Theory 引言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斗争的一生。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

5、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有关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阻碍。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一般文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取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

6、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明白得与研究,(Itammar Even-Zohar/张南峰,2002:19-25)后来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把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一起看,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又相互交叉而且相互依存。文学本身确实是一个多元系统,其中包括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等一系列相互之间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位置不是固定的,处于在持续的变化当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经常在进行转变。佐哈尔概括了翻译文学

7、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1.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即某种文学还“幼嫩”,尚处于创立时期;2.当一种文学(在一组有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微小”,或两种情形皆有;3.在一种文学中显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在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阻碍着翻译的策略。当翻译文学处于一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译者更倾向采取异化的翻译,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在文学多元系统处于稳固状态,也确实是讲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也更倾向于采取归化手段,追求译文的可同意性。(Itammar Even-Zohar/谢天振、江帆译,2008:218-2

8、26)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由于中国传统的译学研究更多地注重个人体会,大多是用具体作品或者某个译者的翻译活动来论及,从而缺少较为宏观的理论建树。“专门少从局部上升到全部,从个性上升到共性,专门难通过对比、验证假设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廖七一,2001:389)有关于早期译学研究注重翻译过程的理论阐发,关系个不文本是否成功的历时评判(以译本本身的纯文学性为动身点)等特点,它从共时视角动身,同时考虑宿语文化(以译本在该文化中的功能为动身点)和历史语境这两个方面。他们抛弃“规定模式”,着力描写翻译的多维过程,同时也对历史的文化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他们摒弃了基于深层结构的

9、某些语法、主题类型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语言学特点,却代之以现代译学理论的“系统变化观”,因而完全瓦解了早期译学研究某些静止机械的观念。这种变革所带来的便是描写对象的改变,单一文本的传译从此再也不是译学的描写对象,取而代之的是翻译生产抑或整个文学系统内部的历史流变。(朱安博,2009:38-39)佐哈尔把视角从某个翻译对象纳入到整个文化、语言文学和社会的范畴,从动态的角度和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翻译,不仅提升了翻译研究的理论性,而且提升了翻译研究的科学性。张南峰曾讲“多元系统理论对历史和文化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范畴,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向导,提升了它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对中国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10、义。”(张南峰,2001:67)因此了,多元系统理论并非确实是完美无缺的,中西方专门多学者都曾指出多元系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但尽管如此,多元系统理论依旧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促进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二鲁迅的翻译思想我们先了解翻译思想的定义,按照刘宓庆的观点,他认为“翻译思想”是在翻译家对翻译之“道”的体会的高度提升或者是高层次认知,通常表现为对译事的某种原则主张或差不多理念。(刘宓庆,2005:2)鲁迅作为一名翻译家,在翻译实践中积存了丰富的翻译体会。他把这些体会总结出来,零散地发表在不同文章中。在这些文章中鲁迅对翻译咨询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深论述,几乎涵盖了翻译的各个层面,如翻译目的、

11、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批判等,见解独到而深刻。他的一系列论述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要紧的和最突出的,大致是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翻译目的。鲁迅认为翻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启发民智,改造社会。鲁迅在域外小讲集再版序言开篇即讲到:“我们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然的期望:认为文艺是能够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介绍外国文学这一件事。”他翻译的目的的着眼点与唤醒民众,提升国人的素养和打开国人的眼界,有利于“转移性情,改造社会”。(吴钧,2009:30)鲁迅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被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为了号召人们奋起抵抗,在翻译的时候,专门留意

12、那些被压迫民族国家的作者的作品,这些国家经历了和中国类似遭外国入侵的经历,因此翻译了许多这些国家的作品,以求启发民众,为中华民族的抵抗呐喊助威。他曾经讲过: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绍介,在翻译,而专门注重于短篇,专门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抵抗的作者为同调的。因此“小讲做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讲却许多。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也看文学史和批判,这是因为想明白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给中国。和学咨询之类,是绝不相干的。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抵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

13、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专门的多。(鲁迅,2005:200)在鲁迅翻译的整个生涯中,专门是他的生命后期,他的翻译作品的选择自始至终体现着的是他的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他以自己精心选择和认真翻译的作品实践着自己“以异邦新声实现救亡图存”的伟大目的。如鲁迅后期翻译的毁灭等大量前苏联革命作品,为的是向国人介绍“铁的人物和血的斗争”,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为中国革命作家提供文学创新的借鉴和启发。鲁迅认为翻译另一目的是:翻译作为文学和语言引进的途径。鲁迅认为异化文本的语言也能够改进中国的语言和中国人的思维,因此他主张引进西方新的文学样式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文学样式和表达方式,促使白话文在汉语中的推广,促进

14、汉语的现代化。鲁迅看到了汉语语义的缺陷,他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讲:“ 中国的文化、语法子实在太不周密了。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连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能够据为己有”。 (鲁迅,1984:265) 鲁迅认为,“在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又制造性地引进新的表现方式,以补偿早期白话汉语在思维与表达方面不甚精确的缺陷”(郭著章, 1999: 7-8)。鲁迅先生主张储存洋气,不是生搬硬销外国货,而是有的放矢地吸取外语的新表现法,丰富汉语,促进白话文的进展。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翻译标准。鲁迅认为翻译需要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是易明白,另一个是储存原作的丰姿。也确实是讲信和顺。

15、如果信和顺之间必须取舍的话,他是宁信而不顺的,即使造成句子有些不通顺,让人不易明白。我们能够从他写的一些文章中看出这点:凡事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因此力求其易明白,一面储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储存,却又常常和易明白相矛盾:看不惯了。只是它原是洋鬼子,因此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因此有的地点,仍旧宁可译得不顺口。只是文句的组织,无须科学理论似的周密了,就随随便便,(罗新璋,1989:301)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重译和复译咨询题。鲁迅提倡重译、复译是为了拓宽翻译的道路,促进文学翻译事业的繁荣,旨在批判当时翻译界抢译、乱

16、译之风。关于重译咨询题,鲁迅一贯的看法是,理想的翻译,应该由熟知原文的译者从原著直截了当译出;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译有其存在的必要;他最反对不加分析地鄙薄重译的做法。鲁迅这么重视重译即复译源于他对重译的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重译是击退乱译的好方法。他把复译喻为赛跑。他讲“譬如赛跑,至少总得有两个人,如果不许第二个人入场,则先在的一个永久是第一名,不管他如何样的蹩脚。”他又讲:“取旧译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新心得,如此才会成功一种近于完全的定本。”(陈福康,2000 :298-305)结合现实,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深邃思想的正确性。第四个方面是关于翻译批判咨询题。鲁迅充分认识到了翻译批判关于提

17、升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因此, 他对翻译批判专门重视, 强调“批判的工作要着重”。他认为翻译批判的责任在于“或者培植, 或者删除, 使翻译界略免于芜杂。”在为翻译辩护中, 鲁迅指出翻译批判的方法在于,“一、指出坏的; 二、奖励好的; 三、倘没有, 则较好的也能够。”在关于翻译(下) 中鲁迅又补充讲,“倘连较好的也没有, 则指出坏的译本之后, 同时指明其中的哪些地点还能够于读者有益处的。”他形象地把这种批判方法比喻为“吃烂苹果”。“我们先前的批判法是讲, 这苹果有烂疤了, 要不得, 一下子抛掉。然而买者的金钞票有限, 岂不是大冤枉, 而况此后还要穷下去。因此, 此后看起来最好依旧添几句, 倘不是穿

18、心烂, 就讲: 这苹果有着烂疤了, 然而这几处还没有烂, 还能够吃得。这么一办, 译品的好坏是明白了, 而读者的缺失也能够小一点。”从鲁迅这些话中我们能够看出翻译批判是一项责任性强、极需耐心的一件工作。另外, 鲁迅关于翻译批判方法的思想也体现了翻译批判的宽容性。一部译作不可能十全十美, 但也不可能一无是处。鲁迅关于加大翻译批判的论述,关于现在的翻译事业仍旧具有指导意义。(陈福康,2000 :298-305)除了上述四个要紧方面,鲁迅在与翟秋白讨论翻译咨询题时,还有两点理论奉献值得一述。一是关于翻译工作服务对象的分类。他提到:我们的译书,还不能如此简单,第一要决定译给大众中的如何样的读者。将这些

19、大众,粗粗地分起来:甲,有专门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识字的;丙,有识字无几的。而其中的丙,则在“读者”的范畴之外,启发他们是图画,演讲,戏剧,电影的任务,在那个地点能够不论。但确实是甲乙两种,也不能用同样的书籍,应该各有供给阅读的相当的书。供给乙的,还不能用翻译,至少是改作,最好依旧创作,而这创作又必须并不只在配合读者的胃口,讨好了,读的多就够。至于供给甲类的读者的译本,不管什么,我们至今主张“宁信而不顺”的。在此,鲁迅对译文读者进行了分类并指出针对不同的读者采纳不同的翻译方法。(陈福康,2000 :298-305)这些翻译思想是鲁迅个人精辟的真知卓见,反映出鲁迅关于翻译的深刻认识。正是在这些

20、思想深刻地阻碍和指导鲁迅的翻译实践。例如鲁迅翻译的目的是“启发民智,改造社会”,这点充分反应在他对翻译材料的选择方面,他选择东欧国家等微小民族的一些作品,引进一些能启发民智的文学作品。又如,鲁迅认为翻译另一个目的是作为文学和语言引进的途径,因此在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鲁迅选择的是异化翻译甚至硬译的翻译策略。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鲁迅的翻译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鲁迅的翻译思想是基于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体会,大部分停留在语言层面,围绕着“如何译”、“如何译”之类的咨询题上,他并没有把有关的因素和翻译现象联系起来,范畴研究较窄,翻译理论探讨带有明

21、显的封闭性。翻译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性专门强的学科,它和社会、文化、历史等是息息有关的。其次,鲁迅的翻译思想注重宏观描述,而在微观剖析上对客体(译作及翻译过程)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形式论证方法。由于在微观分析中缺乏系统科学的严密性,对翻译过程无法深入,评论的客观尺度难以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模糊性、印象性太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得知多元系统理论将有关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纳入研究范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同时有较科学、系统的论证体系,相比较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鲁迅异化翻译策略简述鲁迅的翻译活动开始于1903年,在翻译之初,由于受到林纾等人的阻

22、碍,他采取的也是晚清时期流行的意译手法。然而,在1909年,鲁迅和他的兄弟周作人翻译出版的两册域外小讲集,一改他往常意译的翻译策略,忠实地保留了原着的内容、文采以及章节格式,开了近代文言直译小讲的先河,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顾均,2009:58)最能体现鲁迅“归化”“洋气”之讲的是1935年7 月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至三)中提及他翻译死魂灵的感受。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咨询题:尽力使它归化,依旧尽量储存洋气呢?日本文的译者上田进君,是主张用前一法的。他以为讽刺作品的翻译,第一当求其易明白,愈易明白,效力也愈宽敞。因此他的译文,有时就化一句为数句,专门近于讲明。我的意

23、见却两样的。只求易明白,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依旧翻译,那么,第一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明白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专门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确实是所谓洋气。事实上世界上也可不能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确实是貌合神离,从严辨不起来,它算不得翻译。(鲁迅,2005:364)由此可见,鲁迅主张在翻译中尽量储存原作的“洋气”以体现“异国情调”。他主张的“欧化”、“储存洋气”是典型的异化翻译法。2.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第一,我们先来从探讨中国的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地位变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

24、大部分时刻在区内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文化那个多元系统是一个古老的、早已确立的系统,一向自给自足,不假外求;与不的文化系统发生关系时,则处于中心位置,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这种性质和地位,决定了翻译活动通常不参与塑造文化系统的中心(佛经翻译可讲是唯独的例外);也确实是讲,翻译系统多数时候处于中国文化系统的边缘位置,而且并不活跃。 四五百年前,中国的科技和生产力逐步落后于西方;同时,由于传教士来华,中国文化在比较被动的情形下开始与西方文化发生关系。因此,一个松散的世界大多元系统逐步形成,中国文化多元系统在其中处于边缘位置,从输出者变成了输入者,翻译活动日渐频繁。然而,这种输入第一是由传教士促成的,而不是

25、完全出自目标系统自己感受到的需要;当时的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仍旧稳固,并无专门大的危机或者真空,其政治和意识形状多元系统的中心也未曾清晰意识到中国文化的边缘位置或者弱势;因此,翻译系统并未进入文化多元系统的中心后来更一度沉静下去。然而,到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导致中国社会显现危机,民间第一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弱势,发起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久,政治和意识形状的中心系统崩溃,在整个文化多元系统中引发了骨牌效应,翻译活动因此在五四时期到达最高潮并主动参与文化多元系统的中心的塑造,成为推动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状、生产方式、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的变革的一股原动力。也确实是讲随着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从强势变

26、为弱势、从地区大系统的中心走到世界大系统的边缘,翻译系统从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张南峰,2001(4):63)按照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在一个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阻碍着翻译的策略。当翻译文学处于一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译者更倾向采取异化的翻译,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鲁迅所处的时期,也确实是五四文化运动时期,翻译文学多元系统处于中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因此,按照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译者遵守的是动身语文化的规范,所采取的应该是异化翻译策略,而鲁迅采纳的正是是异化翻译。鲁迅采取的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讲明多元系统理论能够讲明中国的翻

27、译现象,也就证明其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正确性。然而,与鲁迅同时代的梁实秋却坚持意译,也确实是归化翻译,这一点却是多元系统理论不能讲明的。三、结论通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异化翻译策略研究,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鲁迅的翻译思想是在他的翻译实践基础上得出的,它们关于鲁迅的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研究范畴过窄;在微观剖析上对客体(译作及翻译过程)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形式论证方法等。其次,通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鲁迅所处时代的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多元系统的地位,发觉多元系统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讲明鲁迅采取的异化翻译策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多

28、元系统理论的科学性。参考书目:1方梦之.译学辞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19.2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 J.外国语, 2001,(4):673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2002,(4):19-254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185,186.7顾均.鲁迅翻译研究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58.8鲁迅.“题未定”草C.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第六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0,352-353,364.9鲁迅.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A.鲁迅全集(第四卷) 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0.1

29、0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98.11罗新璋. 翻译论集C.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301.14郭著章,等. 翻译名家研究Z.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1999:7-8.15鲁迅. 关于翻译给瞿秋白的信A.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65.16吴钧.鲁迅翻译文学研究M. 济南:齐鲁书社,2009:30.17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8-39.18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89.19谢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218-226.20刘宓庆.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2. 作者简介:黄小军,男,1984年出生,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人。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级英语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