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86KB ,
资源ID:27556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556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正能量10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于.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正能量10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于.docx

1、正能量10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于正能量(10)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于正能量(10)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 于 第10课时 文言虚词其、乃、何、为、与、焉 【目标锁定】 (一) 理解文言虚词其、乃、何、为、与、焉在文中的意义。 (二) 学会根据具体语境辨别此6个虚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考情揭密】 (一)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文言虚词的考查情况, 其命题呈以下特点: 1. 2013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安徽等十几个省市的语文高考试卷,其、乃、何、为、与、焉6个虚词,其中”乃“考的频率为6次,“其“考的频率为2次,”何“考的频率为2次,“为”“与”“焉”考的频率为1次。可见,“乃”“其”考得比较热。

2、2. 考查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设四个选项, 要求比较虚词在两个中用法的异同(一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 另一句出自必修教材课文); 另一种是主观题, 通过翻译句子来考查虚词的含义. (二)四川高考命题回顾 2021年南村辍耕录吕徽之卷八,考了“其”“何”两个虚词。 2021年镇海县志贺钦考了“其”“为”两个虚词。 2021年元史金履祥传考了“其”一个虚词。 本课时将18个虚词中偏向于副词词性比较多的其、乃、何、为、与、焉归为一类来讲解,希望能便于学生们掌握。 (一)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2第三人称代词,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

4、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2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3. 表商量、舒缓语气。 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4加强祈使语气。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三)用作连词 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2.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四)无实义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既其出,则或咎

5、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一)用作副词。 1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惶急无以击轲, 而乃以手共搏之。 (荆轲刺秦王) 4. 可译为“于是”“ 就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三)判断词 “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6、(一)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哪”。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二)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可译为“什么原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2可译为“什么(东西)”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四)补充说明:何可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

7、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2可译为“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介词 1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 “替”“给”。 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为之奈何? (鸿门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3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 (孔雀东南飞) 4. 表动

8、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5、表示被动关系。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三)句末语气助词,用于句尾, 表示反诘、疑问, 多与“何”相配合使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一)用作动词 1给予,授予。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 则与一生彘肩。 (鸿门宴) 2结交,亲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3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 4赞许,同意。 吾与点也。 (论语) (二)用作介词 1可译为“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鸿门宴)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2可译为“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3可译为“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 (三)用作连词 ,可译为“ 和”“跟”“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赤壁赋) 附:【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兼词 1 兼词兼有介词加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之” “于此” 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三人行,必

10、有我师焉。 (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2可译为“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而大遗。 (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

11、房宫赋) 【题型示例】 (2013天津卷)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 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 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

12、 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敬恒对曰:“游魂不日底定矣。 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 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

13、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 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孤露:父亡无所荫庇。市廛(chn) :店铺集中的地方。时:通“伺”。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勉学者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A. 悲夫古书之不存余于仆碑,又以 此恶行乎 汝亦为B. 击破沛公军旦日飨士卒,

14、为 受业于应先生潜斋乃C. 斋戒五日于是赵王乃 勤施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D. 暮山紫烟光凝而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项,均是连词,意思是“于是,就”。A 项,连词,表目的,是“来,用来”的意思。/介词,是“因此”的意思。B 项,动词,意为“做”。/介词,“替,给”的意思。D 项,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并列。 【参考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 译文: _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分) 译文: _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分

15、) 译文: 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要根据上下文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通假字的用法等。得分点:(1)“躬行”、“顾”各1分,语意通畅1分。“与”,介词,和;(2)“贸”、“愠”各1分,语意通畅1分。“其”代 词,代姚敬恒;(3)“丧”1分,语意通畅1分,还要考虑“无乃欤”这一固定句式的翻译。“若”,代词,这样。 答案 (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 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 的母亲有一天看到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 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3) 朋友去世,(你

16、) 竟然(悲伤) 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参考译文】 姚敬恒先生事略 李二曲集中另外辑录前代讲学的各位士人,有出身于农工商贾之中的,共编为一卷,用来勉励后学之人。依我最近所听到的一些事情来看,近来应潜斋的高才弟子中有叫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的,都是父亡无所荫庇,成为儒学大师的。凌嘉印、沈文则的名声尤其高,记载于沈端恪公为他们写的传记里。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 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姚敬恒,讳字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家,是杭州的大姓。姚敬恒年少时死了父亲,他母亲有贤德。姚敬恒不去应考科举,隐藏在市井之中,曾经经营小生意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来养家。他(姚敬恒) 的母

17、亲有一天看到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 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你怎么能做这种恶行呢?我没什么指望了。”姚敬恒非常恐慌,长跪在地上向母亲道歉,请求改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朗诵大学一遍,应潜斋先生向来喜欢他。一言一行,姚敬恒都服从老师的教诲,静默无为,韬光养晦,凡事一定从厚道出发。沈甸华先生去世,应潜斋两天不吃饭,姚敬恒问道:“朋友去世,(你) 竟然(悲伤) 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应潜斋长叹道:“是因为没办法为他办丧事啊。”姚敬恒说:“请让我为先生做这件事。”(沈甸华的) 殡葬都是他亲手安排。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他人财物,只有姚敬恒送的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

18、从不义中来的啊。”然而姚敬恒也不是敢出太多,每次等到应潜斋钱物匮乏时才给他,至死不变。应潜斋死后,姚敬恒办丧事时按照古代老师弟子的礼仪操办。姚江黄先生教诲别人很少有可意的,唯独看见姚敬恒,答应收他为徒,说:“他是独行传中那些节操高尚,不随俗沉浮的人物啊。” 姚敬恒曾经到福建一带游学,福建总督姚公盛情宴请他,询问他平定台湾的事情。姚敬恒回答道:“郑没多久就会平定台湾,但是福建兵力枯竭,您应该怎样保护它呢?”福建总督肃然点头同意。然而因为学问的缘故,姚敬恒经营的生意没什么特别增加收益的,再加上经常施舍,渐渐入不敷出,因此家道中落。 晚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关押在牢狱,宪使去牢狱看囚犯,姚敬恒朗诵,宪

19、使对他很吃惊,进入他的牢室,看见他几案上都是程(程颢、程颐) 、张(张载) 的书籍,喊他跟他一块坐下说话,很是吃惊,当天就释放了他。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而死。他生平做事,只在亲为,不写书,因此了解他的人很少。我既把志文附在了潜斋墓表之后,又捡拾他的一些逸事为他作传,来跟凌嘉印、沈文则的传文相配,暂且等待以后有像李二曲这样的人。可惜的是寻访他母亲的姓氏,竟然没有所得。 【方法提炼】 1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 许多虚词是兼职的, 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 如“为”可作动词,意为“做”, 也可作介词,“替,给”的意思。. 通过分析词性, 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 2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

20、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鸿门宴) 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 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 主语承前省略, 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 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课堂演练】 1下列“其”都是代词,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独其为文犹可识 (5)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7)然视其左右,而未记之者甚少(

21、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A (1)(6)(8)(9)/(2)(3)(4)/(5)(7)/(10) B (1)(2)(3)(4)(5)(6)(7)/(8)(9)/(10) C (1)(2)(6)/(3)(4)(5)(7) /(8)/(9)/(10) D (1)(6)(8)(9)/(2)(3)/(4)(5)(7)(10) 参考:C 2指出下列各句“乃”的意义。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 ) (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6

2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参考答案:竟 才 仅 你的 是 3解释下列“何”的意义。 (1)何意致不厚( ) (2)夫子何哂由也( ) 参考答案:(1)怎么 (2)为什么 4解释下列“为”的意义。 (1)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3)疱丁为文惠君解牛。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参考答案:(1)介词,表被动 (2)介词,表原因 (3)介词,替 (4)动词,发 (5)助词,表疑问 5解释下列“与”的含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参考答

23、案:(1)连词,和 (2)介词,和 (3)动词,结交 6解释下列“焉”的用法、含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置杯焉则胶。 (3)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参考答案:(1)助词,感叹语 (2)兼词,在那 (3)助词,感叹语 (4)助词,句中停顿 【课后提升】 1、对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含义。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4)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4、。 (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其孰能讥之乎? (10)吾其还也,亦去之。 参考答案:(1)第三人称代词,他,代愚公。 (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 (3)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4)第一人称代词,我。 (5)指示代词,那。 (6)其中的 (7)其中的 (8)语气副词,大概,应该。 (9)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10)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 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3)祭拜大将,乃韩信也。 (4)当立者乃扶苏。 (5)终不得不入中城,乃罢而归引。 (6)越明年,政

25、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7)悉以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A (1)和(3)相同 B (5)和(6)相同 C (2)和(7)相同 D (3)和(4)相同 参考答案:D 注释:(3)竟然 (4)是 3、解释下列句中“乃”的含义。 (1)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 (2)当春乃发生。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5)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6)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10)嬴乃夷门报关者 参考答案:(1)于是 (2)才 (3)竟 (4)竟 (5)仅 (6) 4、解释下列“何”的意义. (1)豫州今欲何至( ) (2)君何以知燕王( )

26、参考答案:(1)哪里 (2)凭什么 5、解释下列“为”的意义. (1)乃为装遣荆轲。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何也? 你 (7)是 (6)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7)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参考答案:(1)动词,收拾、整理 (2)介词,表目的 (3)介词,为 (4)介词,表原因 (5)介词,表被动 (6)动词,呈现 (7)动词,认为 6、解释下列“与”的用法、含义. (1)遂与之俱出。 (2)微斯人,予谁与归。 (3)则与一生彘肩。 (4)失其所与,不知。 参考答案:(1)介词,和 (2)介词,同 (3)动词,给 (4)动词,结交,“所 与”译为“同盟者” 7、解释下列“焉”的用法、含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4)朝济而夕设版焉。 参考答案:(1)疑问代词,怎么 (2)代词,代老师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兼词,在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