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3.16KB ,
资源ID:275469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5469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

1、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第一章:绪论1、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 济措施。2、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矛盾一协调) (2) 土地利用结构优 化(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 (3)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空间规划) (4) 土地利用 微观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3、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 土 地供给与需求预测 (4) 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 (5)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 点用

2、地项目布局 (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 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1)地利用专项规划(12) 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4、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市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川规划所 组成的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5、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分类: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等级层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政区划 全国省市(地区)县乡区域性质 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深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设计 土地利用施工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1、 土地利用规划的

3、理论(1) 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2) 土地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 泰勒的中心地理论(3) 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的可 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4) 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M当相互协调,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 化,生态经济化(5) 人地协调理论:口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人地系统屮的人,具有口 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类的发展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使 人类的受益作用最大,否则将会受到白然的惩罚。(6)

4、系统工程理论:为了保证系统的整体性效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用系统工程 方法來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以期取得最大效益。(7) 西方规划的主要规划理论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遵循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则(2)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不仅反映土地木身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而且反映 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对土地的改造能力和利用程度,因此,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3) 综合效益原则: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协调好经济、社会 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关系。(4) 逐级控制原则(重点):上一层次的十地利用规划有关项1=1完成以后才可能着手进行 下一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各层次土地利用规划

5、均对其下一层土地利用规划起着控制作用, 同时它本身也接受其上一层次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每一层次土地利用规划在受制于上一层 次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也对其加以修改、补充、落实,使其更加完善和可行。(分纵向和横 向两种)(5) 动态平衡原则(重点):动态平衡原则要求在规划时,在分析过去摸清现状的基础上, 佔算计划期内可能新增加的土地资源数量和土地需求量,从供需双方进行反复平衡,一方面 应根据计划安排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來估算所需土地数量,另一方面从土地开发和节约以及调 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其生产力来估算土地资源的可能供给的数量,肓至两方而平衡为止。(6) 集约利用原则:土地数量的冇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氏性,

6、导致现冇土地资源难以满足 不断增长的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所以,耍实施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7) 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体现规划的核心是为人民服 务的,贯彻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 发展的要求,协调十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十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 施。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整体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彖是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 地资源) 长期性(土地利用规划一般以10年或更长的时间为时段) 战略性(涉及 的问题是一个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

7、供需才盾、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的重大改变性) 控制性(多为大面积、高层次宏观规划,规划方案指标对其下每个层次都起着控制作用)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2) 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3) 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是规划的基础)(2) 土 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 (3) 土地盂求量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4)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5)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的核心内容)(6) 土地利川分区(土地川途管制的依据) (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

8、分析和规划后评价1、 反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1) 土地垦殖率二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OO%(2) 土地利用率二已利用土地血积/土地总面积X 100%(3) 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而积/土地总而积X 100%(4) 耕地复种指数二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而积X 100%(5) 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6) 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2、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1) 单位十地资金集约度二土地总投资/土地总面积(2) 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二土地产出价值/土地投入总值(3) 单位用地产值率二

9、土地产出价值/用地面积 此项可按各类用地分別计算(4) 单位产值占地率二用地面积/土地产出价值 此项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3、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麻,对规划的日标、效益、影响和导 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4、 规划后评价的内容:H标评价,是指规划实施以后规划冃标的完成悄况。 效益评 价,是指规划的产出和规划的投入之比。 影响评价,对社会经济的彫响(宏观的)、土 地利用类型Z间的相互影响(微观的)。 守法评价,是指规划执行者遵守冇关法律、法 规和调理的情况。第六章:土地资源质量评价1、 土地质量评价:是指在特定ri的的前捉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进行综

10、合鉴定和划 分等级的过程。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 (2)永续利用的原则 (3)效益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第七章:规划基础数据预测1、 人口自然增长法: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肓接推算未来时期的人口数,使用这种方法的前 提条件是,规划区域的人口数基本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人口今后仍按此平 均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这样即可利用几何级数求末项的公式,又称复利公式,推算规划年 的人口数。此外,还要预测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法的计算公式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 机械增长两个部分,其公式为:Pt=Pt0(l+K)t_t0+(c

11、-d)式中:P1 规划年人口数;Pt0 基期年人口数;t-to预测年期;K人口口然增长率;C-一规划期内迁入人数;D一一规划期内迁出人数2、 劳动平衡法:此法是建立在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基木人口、服务人口 和被抚养人口三者Z间的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此法一燉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屈民点 的人口预测。计算公式:P二A/1-(B+C)式屮:P:规划年人口数 A:基本人口数 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C:被抚养人 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基木人口数是指规划年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服务人口是指从事行政管理和服务 性行业的劳动力人数;被抚养人口是指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和没有参加生产

12、活动的人数。3、 职工带眷系数法:此法适用于新建城市人口预测,主要依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 眷情况测算城市人口的方法。具公式:PlP(1+K)+ Pi式中:Pt:规划年人口数;Po:带眷职工人数;K:带眷系数;P1:单身职工人数第八章:居民点用地总体规划1、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农业活动的比重逐 渐下降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2、 城镇化的含义: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小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 总人口的比例LI益增加。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市”的居民点的数冃口益增加。单个城 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FI益增大。第九章:交通运输用地总体规

13、划1、 公路的选线原则:(1)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2)要因地制宜,符合 工程技术要求;(3)耍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4)要与其它交通线路的布局协调统一,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5)要经济合理。2、 不同类型地区选线的特点:(1) 平原及微丘陵地区:这类地区地面比较平坦,高差变化不大,但居民点较密;水路、河浪湖泊较多。平原地区的地形平坦,没有纵坡限制,应力求収直短捷 Q路线应尽量 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与其他线路相交,倾角不小于45。 合理处理路桥关系: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

14、 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尽可能沿分水岭的地势 较高处布线,应当绕避曲积较人的湖塘、泥沼和洼地,做到保证路基安全。充分利用I口路, 减少施工和材料的费用消耗。(2) 山岭及重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山坡陡峭,河流湍急,沟谷多而曲折,土层浅薄。在复杂的山岭、重-丘陵区自然条件下,公路应有足够的稳固性 充分利用地形展线, 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保证今后养护和运营费用最经济 密切配合农出水利建设的 需要。筑路材料供应方便,便于施丁和养护。公路线形一般有:越岭线、沿溪线、山坡线和山脊线(3) 越岭线:越岭线的特点:路线受高差的控制,在纵断面上需要连续的升坡或下坡,有时纵坡

15、较陡,在 平面上受地形的约束,弯道多且一般采用的1111线半径较小。越岭线布局:应充分利用口然地形展线 回头展线 螺旋展线(P216-217)第十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指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公共产品的土地,在市场价格机制和政府 行政干预共同作用下流向效率最优的领域,从而做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人口、资源、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 -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3、 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拟定的原则:(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2)统筹兼顾原则 (3) 因地制宜原则 (4)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开源是增加

16、可使用土地的数虽和质虽;节流是 节约使用土地、减少浪费、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5)三效益统一原则 (6)公众参 与原则4、 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P288)我国以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时均采用此法。综合法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计 划,在单项用地测算的基础上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最后达到土地综合平衡即土地面积平衡 和空间布局平衡。其依据是一定地区各类用地面积存在着相互联系,在数量上和空间上貝-有平衡关系和消 长关系。由于一定地区的土地总面积是固定的,规划前后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因此土地面 积的总体性表现为其内部构成的各类用地之间比例结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规划过程就是由现状结构向规划结构的转

17、换过程,具体可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來反映表1(42 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地类墓期用地闻积规划期用地面积耕地川地林地牧红地屑民点及 l矿川地交通 用地水城未利用上地1PiPi-Es-FtEsFfi2P2C33P3664PiC3Pa C3-/4Ih5PsAi5 -A 1 -FgF66“6CsP6:37PlP7-HsHa8PaAic3Fs-A1-C3-F6S pPlPzpPsPiPl科注.Pie Pt.厲为堆期并类川地ifllU P. 几为规划期k类川地而积)戸十厲十+ H P4 Pt FPg X Pi Ai Hz. C3t Hh Wj内 S兴川地的变化W5、 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

18、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1) 地利用分区在规划区域内是唯一的,不可重复出现;而土地利用类型则允许在规划 区域内璽复出现。分区模式中区内可能含冇一种或数种土地利用类型;类型模式中区内仅含 一种土地利用类型。(2) 土地利用分区模式:-般可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地域分区是综合考虑规划区域自然条件的分异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而揭示各地域特 征,指出地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确定用地控制区域以及保护与改造途径。土地利用用地分区乂称土地利卅控制分区。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以

19、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我国县级土地用途分类型通常为一级区8种:农地区、林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乡 村建设用地区、工矿建设用地区、风景名胜旅游保护用地区、白然保护用地区、专门用地区。(3) 土地利用类型模式:依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在考虑土地适宜性条件和各类用地 对土地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在时空中选择适宜各种用地的地段。6、 各类用地的区位选择:(1) 农业用地的配置的原则与地区优势的发挥,十地资源条件相适应 与区域经济和 社会发展相适应 与当地的劳力,资金相适应 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2) 建设用地的配置(一)居民点用地选址:1. 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1) 应把居民

20、点布置在其服务范I韦I内的适屮位置,以保证居民点对外具有方便的联系,缩 短运输距离。(2) 应避免行车密度较大的高速公路横穿乡镇,最好两者Z间保持150m距离。(3) 居民点用地应具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选址时应考虑未來的供水方式。2. 建筑要求(1) 地形朝向:用地要求地形平坦,具有良好的朝向,具体地讲居住区的坡度一般不应人 于6% (相当于4左右)。(2)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用地建筑的地下水位不应过高,一般耍离地面不小于1.5m,距 埋藏较深的基础底面应保持0.5m,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工程造价,并为居住卫生创 造良好的条件。(3) 土质条件:用地十-质要求坚固,在不经人工处理

21、的条件下能承载建筑物的压力。(4) 安全条件:用地应不受洪水威胁,在选用河流岸边修建乡镇建筑时,应保证拟用土地 的高度超过历年最高洪水水位以上,不应选在地层断裂带、滑坡回填地上而,也不应选 在人型水利工程、水库的下方。(5) 节约用地条件:尽可能利用原冇村庄的:基础,少占或不占好地。3. 卫生保健要求(1) 用地应尽可能选择风景优美,环境舒适,靠近河流、湖泊、水库和天然林木处,不受 风、雨、雪水的危害。(2) 用地不宜选在沼泽死水塘等蚊虫滋生的地方,应当远离慕地和行车密度较高的公路, 以保持居民点内的清洁卫生环境。(3) 用地应在工厂的上风上游,避免工厂“三废”的污染。同吋应避开高压线和易燃易

22、爆 的仓库区。(4) 当在居民点内布置畜牧场时,应注意使牧场和具他主产建筑处于住宅区的下风向。4. 兽医防疫要求(1) 畜牧场应距最近的公路最好在100m以上,以防止病菌带人畜牧场,如设冇绿化、围 墙时,其间距可以适当缩短。(2) 在居民点内设置畜牧场,不应让畜群放牧时穿过住宅区,死广畜群埋葬地应距居民点、 畜牧场lkm以上。(-)工业用地选址1厂址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2. 在布局和选址时,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绝对利益原则:是指一地区以自行生产那些凡低于其他地区生产成本的所有产品而无需调入 为有利。比较利益原则:是指一地区集中生产那些在该地区生产

23、成本最低的产品来运出,以 换取那些虽比其他地区生产成木为低但在该地区内并非成木最低的产品调入则更有利。3. 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1) 厂区占地外形应能满足厂房和各种建筑物布置的要求(2) 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冇坡度(不超过5%-10%)以减少土地平衡的土方工程量,便 于地面排水。(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地下水位应尽可能低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石, 约为1.5m以上。(4) 尽可能靠近水源,并便于污水排放。(5) 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6) 需铺设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应尽量接近铁路线,并便于与距离最近的车站接轨。4.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耍求一方面从宏观水平出发,研究

24、非农业用地单位对自然资源(包扌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和住态系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微观水平出发,分析和评价具体单位的布局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三)渠道配置1 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既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人的自流淋溉和排水面 积,即所谓“居高临下”2. 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损失小3. 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4. 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冃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条 件第十五章:交通运输用地详细规划1、 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 计算行车速度:它是指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F,公路受限制部分(如弯道)所能允 许汽车达到的最人行车速度。是公路路线

25、规划设计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2) 行车道宽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般为4个车道,当其交通量超过四个车道的容量 吋,其下道数可按双数增加;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慢行车很少,或将慢行车分开的路段 行车道宽度为7米,并设路缘线;冇一定混合交通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一般为9米;混合交 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乂有困难时,具行车道宽度可加人到12米,并划线分快、慢行 数;四级公路,平原、微丘区自行车道的宽度,在交通量较人时可采用6米。(3) 路眉:具冇保护行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临时停车、提供侧向余宽、供人、自行车 通行、提供设置设施的位置、养护操作场地等作用。(4) 路基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

26、宽度之和。(5) 极限最小半径(平Illi线半径):公路在平面转弯处形成的圆弧称平Illi线,圆弧的半径 即为平曲线半径。(6) 停车视距: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 距离。各级公路的停车视距一般为210m-20mo(7) 最大纵坡:路线的最大纵坡标准,-般是根据小客车大致能以平均行车速度上坡普通 载重汽车大致能以设计车速的1/2速度上坡来确定。2、 公路用地宽度的标准: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ni,二级公路不小 于加的土地为公路用地宽度(范围)。3、 公路选线的原则 (1)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 (2)因地制宜,路线布 置在地

27、势较高,地质良好,便于施工的走向上,符合工程技术的要求 (3)结合城镇和农 村居民点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 (4)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 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 (5)经济合理第十六章:水利工程用地详细规划1、 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 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治涝工程、水电工程和输水工程2、 水土资源平衡:就是综合考虑地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 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3、 灌水定额:是在单位面积上灌溉一次水所需的水量4、 灌溉定额:作物播种前灌水少生育期内各次灌水Z总和5、 灌水次数:作物在全生长发育期内,为满足

28、作物需求而应灌水的总次数6、 灌水时间: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每次灌水适宜的时间灌溉定额二作物生冇期田间需水量-生冇期内有效降水量二灌水定额*灌水次数7、 供水工程用地的要求(一)水库用地要求A. 库址地形:地形要肚大口小 肚大是指库址谷底宽广平缓、蒂水多;口小即谷狭窄,以 缩短坝长,节省工料,降低工程投资。B. 库址水源:水源丰富,要有足够的集水而积 大中型水库一般拦河兴建,小型水库主 要拦蓄地面径流,若集水面积过小,则会造成水源不足;集水面积过大,则洪峰流量过大, 溢洪道的工程加人。C. 河段落差:为了利用水库发电,库址河段应有适当的落差,同时应能集中满足发电要求 的流量。D. 坝址地质条件

29、:筑坝的地点地质条件好,基础稳固不沉陷、不漏水。E. 灌溉条件:库址距离灌区要近,地形要高于灌区地血,以使引水渠道短、沿渠水联合国 大会损失小和建筑物少,并能保证自流灌溉。F. 淹没损失:库区淹没损失要小,淹没农田、村庄和交通设施少,避免人规模人口迁移。 同时,水库泄洪道路线要避开人口稠密地区和城市、重要工矿区及交通干线等。(二) 抽水站用地耍求A. 站址位置:应选在灌排适中的位置,从灌溉要求考虑,站址应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 便控制更多的灌溉面积,从排涝要求考虑,站址应选在地势较低处,并靠近容mix,以提高 排涝控制而积,灌排两用站应选在靠近低田的地势较高的位置,以便灌排兼顾。B. 站址地形

30、:要使抽水站工程和灌排渠系布置方便、经济介理,并靠近水源,冇足够的灌 溉水量供应。C. 収水水口位置:灌溉収水和排涝出水口最好设在不冲不淤的稳定流段,如因其他条件限 制,冲淤有才盾时,一般是宁冲勿淤。D. 交通条件:应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村庄附近的地方,以便于施工、维修和管理。电力 排灌站应尽可能靠近电源,以减少抽水站输变电工程投资。(三) 机井用地要求A. 井位布局:服从农111基本建设的总体安排,一般应靠近渠、路、沟布置,多设在HI块的 角上。B. 机位条件:选择在田块高处,同时尽量设在灌水田块的适屮位置。C. 水量条件:选在富水带,以提高出水量。为减少井群抽水干扰和便于拦截地下水,机井

31、应排列成行,并尽量与地下水流向垂直,前后机井要错开,以免影响出水量。D. 灌水组织:在渠井结合灌区,要使井位与灌溉渠系很好的结合,以便利川多井汇流,扩 大灌溉效果。8、 灌排工程用地的类型A. 取水枢纽:主要任务是从水源引水灌溉农田B. 输水配水系统:主耍任务在于从灌溉水源引取灌溉水量,通过各级渠道输送和分配到皿 间,一般分为干、支、斗、农四级C. HI间调节系统:包括毛渠、输水沟、灌水沟、灌水格111等临时渠道,任务是把來自农渠 的水分送到田块,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D. 排水泄水系统:指从田间道排水出口的各级排水渠道,一般包扌舌农、斗、支、干级排水 渠道,任务是将III间多余的水量排至容泄区E. 排水枢纽和排水容泄区:把洪滂和田间多余水量排入容泄区的工程设施叫排水枢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