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8 ,大小:1.47MB ,
资源ID:27533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53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动机.ppt)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动机.ppt

1、 第六章 社会动机 1、社会动机概念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内在社会动机和外在社会动机的涵义和关系3、成就动机理论的发展与研究4、成就动机的培养与训练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6、自我实现的人的特征与价值 第一节 社会动机的概述一、社会动机的定义及其分析二、动机由需要激发三、动机与活动效率一、社会动机的定义及其分析社会动机(social motivation)有人说是表达人的动机的社会的方面(加藤义明,1987),也有人认为人的动机以它的本性而言是社会的,故动机也不可以称为社会动机(朱智贤,1989)。(一)动机定义1、动机(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与动

2、机有关的几个概念:(1)均衡作用homeostasis是指人体保持体温、血糖水平、体液含量、酸碱比例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平衡机制。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动平衡的功能,当某些方面出现失平衡时,就会产生恢复平衡的需要。(2)需求need:是指生理上的一种匮乏状态,她导致个体产生内驱力(3)内驱力drive:一种驱动个体采取行动,去补充需求,恢复平衡的内在力量(4)本能instinct:个体天生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倾向。(5)诱因incentive:是指能够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2、动机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活动性(activity)个人怀有某种动机之后,能对其行为发出推动作用,表现为

3、对其行为的发动、加强、维持、甚至中止。(2)选择性(selectivity)具有某种动机的人,其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的而忽视其他方面,使其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二)动机的复杂性1、动机与与行为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1)有些行为具有明确的动机而有些行为的动机不是很明确。两类行为:A、表现性行为(或内因行为)(autochthonous behavior):如健康的人走路时脚步的轻快,不是动机性行为。B、应对性行为(或外因行为)(allochthonous behavior):如努力工作、追求目的等,属于应对性行为。(2)个体的行为往往同时受多种动机的影响。行为的不同阶段主导动机不一样。学习阶段对

4、专业的兴趣考核阶段争取好成绩结束阶段博士,受到别人的赞赏等2、个体明确表示的动机往往不是真实的。3、实际起作用的动机与本人意识到的动机往往不一致。4、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是存在的。二、动机由需要激发麦独孤(McDougall,1908)把人的本能作为人的行为的动机,本能具有动机作用。后来一些心理学家用需要来代替本能的概念。(一)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二)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一)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成需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二是个体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

5、感。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起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当人们的需要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墨瑞(Murray,1938)第一次尝试采用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ing)或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来研究个体的需要。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个体内部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要素(如水和食物)消耗到某种程度时即够成的缺乏状态。2、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凡是生理需要以外的需要都是心理需要。(二)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当个体的需要得

6、不到满足时,个体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焦虑(anxiety)状态,这种心理上 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推动力量,也种推动力量也称为内驱力(或驱力(drive)也就是动机。个体受到自身的内驱力的作用从而导致行为的发生,于是需要得到了满足。从激发个体行为的作用与性质看,动机与内驱力是同义词。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要缺乏焦虑状态动机行为目的需要满足焦虑平息新的需要动机合成性动机倾向意图形成行动的启动行动三、动机与活动效率1、内驱力理论(drive theory)认为两者是线性关系,既动机、驱力、唤醒水平提高,活动的效率也相应提高。2、倒U型理论(inverted-U theory)或耶基

7、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认为两者是曲线关系,既高动机与低动机与低水平活动联系,而中等动机与高活动效率联系。动机与活动效率理想水平活动水平低低 中等 高动机强度驱力理论倒U型理论三、动机与活动效率两种理论都相对正确,这主要决定于活动的性质和难度。跑步等需要体力的活动,内驱力理论是正确的;智力活动需要复杂的、控制的、协调的活动,则倒U型理论适用。社会生活中激发人们的动机还有很大的潜力。詹姆斯指出人只用了头脑和身体资源的极小部分。按时计报酬的工人只发挥了20%-30%。第二节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一、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概述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三、内在动机与创造性四

8、、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一、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概述(一)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和报酬,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布鲁纳(Bruner)指出内在动机有三种内驱力引起:一是好奇心;二是好胜心;三是互惠内驱力。哈克曼和奥尔德姆(Hackman and Oldham)认为五种工作特性能够引发人们的内在动机:技能多样性;任务多样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回馈性(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人们不是由于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产生动力,由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的推动力。例如有人为了争取

9、先进工作者而努力工作;有人为了避免批评而完成工作要求等。总之,个体认为自己主要是对活动感兴趣而参加活动,那么为了获得某个外部目标,那么就是被外在动机所驱使;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参加活动是为了获得内部目标,就是被内在动机驱使。(二)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缺一不可个体获得成功的方式来源于不同的动机。莱维特(Leavitt,1983)的研究:1、内在取向模式(Intrinsic-direct style)2、竞争取向模式(Competitive-direct style)3、权力取向模式(Power-direct style)1、内在取向模式(Intrinsic-direct style)是由内在动机激发的

10、行为,人们喜欢任务的要求和挑战,把他们的活动与自身内在的优秀标准进行比较。2、竞争取向模式(Competitive-direct style)由外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人们把自己与他人或者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这类人不仅想成功,而且想胜过他人。对这些人来说竞争是完成任务的不可缺少的方面。3、权力取向模式(Power-direct style)是由外在动机激发的行为,人们试图控制别人,或者控制其他资源、环境,以完成任务。这类人工作中常常把任务分派给他人完成,但是同时保持着控制权,操纵整个环境。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互相排斥作用。狄西(Deci)的研究:内

11、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并不是简单的相加的关系,而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妨碍高度的内在动机。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对由内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予奖励,会因此而削弱内在动机。但是,也有些情况是不一样的,也可以排除外在动机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如个体对某一活动非常熟悉或者具有某种人格特征或工作习惯,或者内在动机非常强烈等,都能够使外在动机变得不重要。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喜欢的运动无外部报酬有外部报酬自我觉知我做是因为我喜欢自我知觉我做是因为得到了钱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三、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一)奖励(reward)(二)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与自我决定的影响(self-determined)(三)外在动机施加

12、者的行为特征(一)奖励(reward)狄西指出奖励有两种功能:(1)控制功能物质性奖励减弱内在动机(2)信息功能评价性奖励加强内在动机(二)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与自我决定的影响(self-determined)鼓励人们提高自身的自我控制感,加强自主权,能更好地提高内在动机水平。(三)外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艾曼贝尔的研究:可能发展子女内在动机的父母的特点:较少权威和限制,鼓励独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注重理性。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一、亲和动机 二、成就动机三、权力动机 心理性动机比生理性动机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以下只探讨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几种。一、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

13、filiation motive)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这种动机促使人去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社团活动等。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当它引发的交往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时,个人就感受到安全、温暖、自信;当交往行为受到挫折时,个人就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恐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健全社会的重要标志。从种系发展来看,凡是群居动物,都存在合群和个体间的亲近行为,这是它们固有的生存方式。在这类动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谁要是破坏这种生存方式,谁就会受到孤立,而孤立对它就是一种惩罚。人类自古就是群居动物,亲和动

14、机可能有某种生物学的根源。但亲和动机主要是由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1)人的幼年期特别长,而幼年期的生活尤其离不开他人的帮助。(2)即使是成年人,遇到危险时,也需要他人的保护。(3)从事活动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4)尤其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生产劳动,不能没有分工协作、经验传递、信息交流。所以,亲和动机根源于人类的存在方式。研究表明,个体亲和动机的强度与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有关,而依赖倾向又与母亲的抚育方式有关。西尔斯(Sears,1953)等人研究了这一问题。他们首先观察学前儿童(共40人)在各种场合所表现的对教师、同伴、及游戏情境中代表父母的角色等的依赖行为。然后访问这些

15、儿童的母亲,以了解其婴儿期的抚育方式。母亲的抚育方式分为两类:(1)自我需求制:对喂奶时间、奶量和断奶等都以婴儿自己的要求为准;(2)定时制:完全按成人的一套规定来抚育。结果发现,婴儿期接受自我需求抚育的孩子,在学前阶段表现出较少的依赖。自我需求制与依赖行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男孩为-0.08,女孩为-0.38)。接受定时制抚育的孩子,在学前阶段表现出较多的依赖。定时制与依赖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男孩为040,女孩为054)。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定时制易使婴儿遭受挫折,挫折使其依赖性增强,进而使其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较多的依赖性。亲和动机的强度还与个人所处的情境有关。个人在焦虑恐惧

16、的情境下,会产生较强的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动机。沙赫特(Schachter,1959)以62名女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这一问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32人)和控制组(30人)。对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们将用这些仪器在她们身上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苦但无伤害。对控制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的事。然后对两组被试说,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分钟到实验室等候,可一个人到实验室来等候,也可与别的同学结伴而来。每个人在纸上选择:独自来 愿结伴而来实验到此结束。结果,实验组被试32人中有20人选择结伴,占625;控制组30人中只有10人选择结伴,占333。说明越是在焦虑、恐惧的清境下,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倾向越强烈。沙赫特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出生顺序与人的亲和动机的强度也有关。长子、长女、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较强,在恐惧情境中更多地亲近他人,排行老二及以后者其亲和动机不如老大强列。顿伯(Dember,1964)把这种现象归结为老大在婴儿期受到父母较多的关怀和照顾。二、成就动机(一)定义墨瑞的成就需要:指个体想要尽快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种欲望或者倾向。(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