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04MB ,
资源ID:27515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515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全球产业整合背景下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全球产业整合背景下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ocx

1、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全球产业整合背景下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全球产业整合背景下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本期主题:全球产业加速整合背景下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近几年来,随着新型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而造成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产业整合速度也持续加快,这场产业整合的浪潮几乎席卷了全球所有的大型平板显示厂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在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进一步凸显国家对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全

2、球产业整合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科学布局中国的新型显示产业、提升新型显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实现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整合速度持续加快(一)国际产业整合事件层出不穷1、韩国(1)2009年,三星电子和三星SDI联合成立三星移动显示公司三星电子和三星SDI公司双方自2008年6月16日开始展开合并商谈,并于2008年7月25日举办双方理事会,处理有关成立合资企业及投资的方案。2009年1月,由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三星SDI公司分拆各自的主动矩阵式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AM-OLED)部门而组成的三星移动显示公司(Samsung

3、Mobile Display)正式成立,双方决定各出资9538亿韩元,各取得该合资公司50%的股权。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三星电子中小型LCD技术和三星SDI的AMOLED生产技术,新公司充分利用三星电子丰富的资金力量,以及三星SDI在TFT大型化技术、量产技术和在AMOLED业务的优势来强化三星集团在液晶显示领域的领先地位。由于日本企业希望能够吸取此前在LCD领域批量生产竞争中败给韩国企业的教训,纷纷在日本政府的支撑下组成联合战线,期待能够对韩国企业造成威胁。而三星集团通过这次的强强合并,应对了日本企业的猛烈攻势,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韩国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力。(2)2010

4、年,LG Display收购LG Innotek液晶面板模块业务为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2010年2月25日,LG Display宣布斥资810亿韩元(约6,971万美元)收购同样隶属于LG集团旗下的LG Innotek的液晶面板模块部门。根据双方的协议,LG Innotek公司在韩国龟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以及其在中国烟台的液晶面板厂都划归到LG Display旗下。之前作为LG Display的一个客户,LG Innotek公司购买LG Display的光学膜片,通过将它们加工成中小型液晶面板,再卖给相应的移动设备制造商,其在龟尾和烟台的生产线分别具有年产100万片和450万片移动设备显示面

5、板的能力。韩国LG Display是目前世界领先的液晶面板制造商,总部位于韩国首尔,在韩国、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设有研发、生产和贸易机构。LG Display的客户包括Apple、HP、DELL、SONY、Toshiba、PHILIPS、Lenovo、Acer等世界一流消费电子制造商,著名的iPhone 4、iPad就采用了LG Display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于LG Display市场竞争力不断地增加,使得LG Display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因此合并LG Innotek公司的相关液晶部门扩大了自身的生产线,进一步满足了自身强劲的面板订单,并使得其面板营运更加流畅。2、日

6、本(1)2009年,爱普生与索尼之间的液晶显示业务进行整合2009年03月,日本索尼和精工爱普生两公司宣布将在面向诸如手机等数码产品的中小型液晶面板生产领域开展合作,索尼通过收购爱普生位于鸟取市的下属液晶子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显示器行业的地位。精工爱普生转至索尼旗下的面板业务还包括低成本的非晶硅TFT面板,以及低温多晶硅TFT面板的相关知识产权。索尼对上述两种业务的关注使得其作为面板供应商的实力增强,同时还增强了其在手机与数码摄像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实力。在2010年收购了精工爱普生的液晶面板企业之后,索尼与爱普生进一步加强合作。2011年02月,精工爱普生与索尼宣布,双方已正式签署协议,决定把

7、精工爱普生的全资子公司即爱普生在中国生产中小型液晶显示屏的苏州爱普生有限公司转让给索尼的全资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转让金额为7.75亿人民币,约合1.18亿美元。爱普生集团自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小型液晶业务的构造改革,计划退出中小型液晶面板的市场。在于2010年4月将其全资子公司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资产转让给了索尼及索尼移动显示公司之后,该公司进一步将负责中小型液晶业务下游工艺及触摸面板工艺的苏州爱普生转让给了索尼集团。这次并购行为也属于精工爱普生重组LCD业务的重要举措。(2)2011年,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家公司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合并2011年8月30日,日本制造业三巨头索尼

8、、东芝和日立联合宣布,将于2012年春季完成三家公司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的合并。在新成立的公司中,由日本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投资2000亿日元(约合24.7亿美元),占有70%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剩余三家公司将分别获得新公司10%的股份。这则消息刚公布,便在全球液晶显示市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因为三家公司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合并后,其产量将占到全球产量的20%以上,一跃超过韩国的三星电子和日本的另一液晶面板巨头夏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厂商,从而就此改变全球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格局。另外,在此次合并的过程中,日本

9、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的介入,也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开始在产业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INCJ注册资本92亿日元,其中日本政府注入82亿日元,另外19个私营公司,进一步提供了10亿日元资本。另外,政府为INCJ提供担保,将使其在15年期间内建立起具有总额800亿日元以上的投资能力。INCJ以通过对具有创新性的产业进行投资等方式进行产业革新支援为使命。INCJ由具备投资、技术、经营等多种经验的民间人才运营。依法设立的产业革新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支援标准判断产业是否可以投资,从而有助于日本产业革新的发展。INCJ目前投资领域涉及环境能源、电子产品、IT、生物及生命科学、核电基础

10、设施等领域,通过将尖端基础技术和风险投资企业的经营资源相结合,按照政府规定的支援标准对事业平台进行投资。3、中国台湾(1)2010年,奇美电子、群创光电与统宝光电三家“换股”合并2009年10月15日,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分别通过由群创光电以换股方式并购统宝光电的议案。在考虑了双方公司每股净值、产能、技术与获利情形等因素后,双方董事会决议同意群创光电以普通股1股兑换统宝光电普通股8股的方式并购统宝光电,这笔交易的估价为新台币200亿元,约合6.2亿美元。同年11月14日,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由奇美电子与群创光电以换股方式进行合并,

11、群创光电为存续公司,合并后公司的中文名称将更名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考虑了双方公司每股净值、产能、技术与获利情形等因素后,双方董事会决议群创光电以普通股1股兑换奇美电子2.05股的方式并购奇美电子,交易估价1720亿新台币,约合53亿美元。2010年3月18日,群创光电正式宣布已完成与奇美电子及统宝光电的合并,群创光电更名为奇美电子。三家公司整合后,三方在不同产品线的优势,特别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使客户群的组合及基础更趋完整及扎实;此外,三方在研发资源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加强,不但能共享人才,同时也使得研发的资源能够更有效的运用。合并后的新公司通过利用奇美电子的产能、产品、及客户布局的优势

12、,结合群创卓越的制造整合能力以及统宝光电在中小尺寸面板业务方面的优势,创造了互补互利的产业结合,使得新公司在全球显示产业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竞争力。(2)2010年,友达光电抢滩海外,收购TMD子公司AFPD友达光电2010年3月31日宣布,公司与日本东芝Mobile Display Co.(TMD)签订谅解备忘录(MOU),将收购TMD子公司AFPD.的100%股份。AFPD是一家专注低温多晶硅技术(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的LCD面板制造公司。同时,双方也达成若干关于彼此知识财产权的协议。友达长期专注LTPS技术的开发,取得AFPD的厂房、产能、人才及

13、技术之后,进一步强化了友达在高端显示器相关的核心竞争力,使友达在超轻薄笔记本电脑(Slim NB)、智能手机的高端市场及新应用市场(如Tablet PC)取得了特殊战略地位。东芝移动显示过去在LTPS领域成果丰硕,是高级笔记本电脑产业中的长期领先者。AFPD所建置的4.5代厂房月产能约有四万五千片,取得AFPD的厂房后,新加坡也成为了友达在中国台湾及大陆之外另一个亚洲营运据点,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及运筹资源,能够就近供应南亚、中东及澳大利亚等地的高级显示市场。(二)国内产业整合已经开始启动国外一些国家或地区新型显示产业整合的速度正在加快,产业整合使得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市场竞争能力本身已经比较

14、强的企业所掌握的产业资源更加丰富,实力进一步增强,从而造成市场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相对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新型显示产业本身起步较晚,竞争力较弱,随着国外企业整合的速度和力度不断加强,中国的新型显示企业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正是在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中国的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也正式拉开了产业整合的大幕。2009年,中国内地第一条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广电NEC经营状况恶化,全年亏损高达18亿元。2009年7月15日,上广电NEC向多家企业发出征询函,邀请企业参与竞购上广电NEC,底价为20亿元。之后,国内京东方、中航国际下属公司深天马、彩虹集团等企业为扩大各自的生产能力,都加

15、入了对上广电NEC五代线的竞购。最后,深天马凭借液晶面板的管理与生产经验,最终竞购成功。2009年12月,中航集团注资25亿人民币,正式接管了上海广电液晶(简称上广电NEC)显示有限公司,新公司更名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二、产业整合对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挑战(一)市场“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2009年以来出现的平板显示产业整合,基本都发生在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或中国台湾地区,而且担当这些产业整合的主角也大都是些国际上知名的平板显示厂商。经过产业整合,这些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整体技术实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整合所带来的市场“马太

16、效应”进一步加剧。“马太效应”的加剧,对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挑战也越来越大。1、中国在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中的地位提高缓慢近几年,随着传统显示器件逐步被取代以及显示器件的应用领域逐步广泛,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6-20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特别是在2010年,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业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产业规模达到16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图1 20062010年全球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规模及增长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10相比于快速增长的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近几年中国新型显示的产业规模扩张并不快,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门槛高导致新进入的企

17、业并不多,另一方面现有的企业大部分持续亏损从而延缓了产能的扩张,特别是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010年,随着一些新建项目的投产和原有企业产能的恢复,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产业规模仍只达到225.7亿元。与1625.9亿美元的全球产业规模相比,中国的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只占到了的2.1%,和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新型显示产业大国或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国外产业整合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势必影响中国产业规模的扩张。图2 20062010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及增长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1

18、0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和国内巨大的新型显示市场需求相比,目前的产业规模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以LCD面板市场为例,2010年中国大尺寸TFTLCD面板的销售量达到3.77亿片,同比增长22.1%,销售金额达到3211.1亿元,同比增长16.8%。因此,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不得不依赖于进口,从而给国内的产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图3 20062010年中国大尺寸TFTLCD面板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102、中国新型显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被削弱中国新型显示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大,截至2010年底,国内共有4条4.5代线、3条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两条6代液晶面板生

19、产线、两条在建7.5代线、两条在建8代线(含8.5代);在OLED领域,国内共有4条PM-OLED生产线、2-3条在建AM-OLED生产线。同国外的大型新型显示厂商相比,这些企业的产能规模都不大。图4 2010年中国新型显示企业分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 2011,10目前,全球的新型显示市场基本处在垄断的状态,以大尺寸LCD面板为例,2010年韩国的三星、LGD,中国台湾的奇美电、友达光电,以及日本的夏普,这五大面板厂商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图5 2010年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前五大生产厂商所占市场份额(按销售量)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02中国的新型显示厂商起步较晚,

20、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尽管最近两年诸如京东方、深天马等传统的显示厂商开始加快产能扩张的速度,但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整合速度相比,仍然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实现对国外新型显示厂商的超越。(二)新型显示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更趋激烈1、新型显示技术的控制权越来越集中全球范围内新型显示产业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伴随着新型显示技术主导权的再分配,从而导致新型显示技术越来越被国家上少数新型显示厂商所掌握。如2009年三星电子对三星SDI的整合,获得了三星SDI的AMOLED生产技术;2009年索尼对精工爱普生液晶显示业务的整合,获得了精工爱普生的低温多晶硅TFT面板技术。此外,通过产业整合使得资金、人才、技术等产业资源

21、更加集中,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本去进行未来新型显示技术的开发,如2011年日本的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家公司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其中目的之一便是为了共同进行OLED技术的研发,试图抢占未来新型显示技术的制高点。2、中国新型显示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缓慢基础性研究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石,现阶段,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的过程中,都积极提升其基础研究实力,通过技术掌控来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抢占市场发展先机,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凭借着对核心技术的掌握,通过专利授权等手段收取专利费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在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过程

22、中,中国的基础性研究力量一直比较薄弱的现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新型显示的产业结构也可以看,对于一些新型的显示技术,产业化程度仍然不够。如TFT-LCD占绝了绝对的主流地位,拥有最多的企业,产业份额高达79.8%;触摸屏次之,以低端的产品为主,产业份额占11.1%;在PDP领域,目前只有国内的家电企业长虹在不断扩张其等离子面板线,PDP的产业份额为6.6%;在OLED领域,中国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产业份额也较小,对于激光显示、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中国的产业化进程更加缓慢。图6 2010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10(1)LCD虽迎

23、来投资高峰期,但其生命周期已进入成熟阶段“十一五”末期,中国迎来了LCD产业投资的新高潮。2009年,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纷纷呈现,如京东方的6代线和8代线、龙飞光电的8.5代线、LGD在广州的8.5代线,TCL的8.5代线、以及南京熊猫的6代线等等。“十二五”期间,LCD面板的产能将得到充分释放,产业规模将得到迅速扩大。表1 2008-2010年中国高世代LCD面板生产线投资情况企业技术投资时间量产时间设计产能(按玻璃基板计算)应用领域京东方6代2009年2010年9万片/月液晶电视8代2009年2011年9万片/月液晶电视龙飞光电8.5代2010年2013年9万片/月液晶电视熊猫6代

24、2009年2011年8万片/月液晶电视TCL8.5代2009年2011年8万片/月液晶电视三星(苏州)7.5代2010年2012年8万片/月液晶电视LGD(广州)8.5代2010年2012年8万片/月液晶电视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1,10但是从产品生命周期上来看,LCD技术已经进入其生命周期当中的成熟期,快速增长的成长期已经过去,整体增长速度会逐渐降低下来,新的产业投资速度放缓,产业并购整合、重新洗牌局面将会不断上演;同时,LCD技术将会面对一些更先进的平板显示技术的挑战,主流地位将会不断受到挑战。图7 不同显示技术的生命周期对比图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1,10(2)OLED项目投资旺盛

25、,但产业化水平不高OLED具有全固态、超薄、无视角限制、快速响应、室温工作、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FPD技术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OLED产业投资也比较旺盛,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化的水平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企业大都还处在对OLED原理、技术和工艺摸索的阶段,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表2中国OLED面板生产线投资情况投资时间投资计划目前进展企业信利2005.06中小尺寸的被动式OLED显示屏一条生产线实现量产,集中在小尺寸产品生产维信诺2008.10中在小尺寸的被动式OLED器件已经实现量产广东中显2008.12计划投资5亿港

26、元建设多条AMOLED显示屏生产线未量产成都虹视2009.11年产1200万片PM-OLEDOLED显示屏已量产,但出货量不大宏威数码2009.6OLED生产设备的量产未量产彩虹集团2009.5分别在陕西咸阳和广东佛山建立OLED生产基地只有一条被动式OLED生产线投产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11,10特别是在关键原材料和制造工艺两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OLED用关键原材料主要有有机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和其它有机材料)、导电基板、封装材料、驱动IC、其它功能材料和干燥片等。有机材料是OLED器件的核心原材料,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和韩国手中。有机发光材料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红、绿、蓝三

27、色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均基本满足实用化需求。但色纯度、发光效率、寿命的进一步提高依然是今后研发的重点,特别是色纯度好、发光效率高的深蓝色材料仍然是OLED的主要的技术瓶颈之一。导电基板主要采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和不锈钢基板,目前主要使用导电玻璃基板。导电玻璃基板是LCD、PDP、OLED等平板显示器的基础材料,目前导电基板玻璃只有美国康宁公司和日本的旭硝子等少数几个公司能够生产。封装材料主要为玻璃盖或金属盖,通过固化胶封装或薄膜封装,其中前者技术较成熟,且在产业界获得广泛应用,而后者还处于研发阶段。薄膜封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采用薄膜封装可以减少屏体厚度,促进屏体散热,并可以实现透明

28、及柔软显示屏体的封装,目前只有美国Vitex的薄膜封装技术相对较成熟。干燥片需要同时具有吸湿速度快,吸湿量大的性能,通常采用几微米到数十微米的CaO或SrO作为干燥材料。此外,为加快工艺节拍和增强屏体的美观,透明干燥剂和液体干燥剂正处于开发阶段,这类材料包括直径更小的CaO或具有分子筛结构的材料等。目前,OLED用干燥材料主要来源于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国内尚无从事该类材料开发的厂商。在技术工艺方面,中国目前主要是在PMOLED的生产方面,已经基本掌握制备工艺,也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但是针对中小尺寸的AMOLED制备工艺,还只是处在研发的阶段,AMOLED制备工艺的研究主要包括OLED制备工艺的

29、开发和TFT基板制备工艺的开发,其中TFT基板制备技术是AMOLED器件的关键技术。(3)触摸屏产业规模激增,但缺乏高端产品随着信息及电子设备产品市场的迅速壮大,以及人们对电子产品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触摸屏作为一种直觉式输入接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触摸屏的需求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PDA、便捷游戏机、便携导航设备等。随着触摸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其它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会得到不断延伸。图8 不同尺寸的触摸屏产品应用领域资料整理:赛迪顾问2011,10表3触摸屏在不同产品中的渗透率应用领域产品触摸屏渗透率2010年2013年(E)消费电子智能手机70%85%非

30、智能手机2%10%数码相机10%50%PMP/MP330%50%DV8%40%车载产品PND100%100%车载GPS/MP330%80%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1,10中国的触摸屏制造业起步较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稍晚一些,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一带。目前,中国触摸屏厂商主要有南京华睿川、广州华意、深圳深越、深圳北泰等,产品多为电阻式触摸屏。由于各触摸屏生产厂商的总体产能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而且触摸屏上游的一些关键原材料(如ITO薄膜、ITO导电玻璃)依然被外国所控制,导致生产成本升高,缺乏竞争力。因此,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是“十二五”期间发展中国触摸屏产业的

31、重点。目前,国内从事触摸屏生产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以电阻屏为主的小尺寸产品和以红外屏为主的中大尺寸产品;而在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电容式触摸屏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导致进入的企业不多,产业规模较小。(4)激光显示技术研发起步较早,但产业化进程较慢中国对激光显示技术的关注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末,激光全色显示技术就已进入中国863计划,并已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目录。在专利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激光显示相关专利已达80多项,其中很多都是核心专利,已拥有从激光光源、照明模组、图像引擎到激光显示整机设计、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在该领域实现产业化重大突破的良好基础。在激光显示、光学引擎和屏幕等几个产业链环节,中国都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三基色激光源方面,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在中国已经比较成熟,在红、绿、蓝三基色半导体激光器的中,红色发展比较成熟,蓝色技术也已开发出来。从激光显示前端基频的产生源技术看,国际上主要是以美国Novalux公司为代表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倍频技术,中国主要是通过全固态激光倍频技术获得,两者相比都各有优势。国外主要是半导体,国内是全固态,这只是材料选择不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