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2.97KB ,
资源ID:274787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478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1心理的发展人心理发展历程.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1心理的发展人心理发展历程.docx

1、21心理的发展人心理发展历程 2.1心理的发展-人心理发展历程 课题 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 课时 3 教师备课记录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动物心理的发展史,并明确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的发展前史。 2.掌握人的心理产生和意识发展的社会性。 3.能够对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重点 人的心理产生和意识发展的社会性 难点 动物心理向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 课前 准备 教材分析、图片搜集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观导入】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认识了解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理论讲解】 一、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的发展前史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应激性。 案例一: 单细胞的变形虫遇到食物就趋向它,遇到有害刺激就避开它。 应激性是一切有生命物质所共有的特性,有了它,生物体才得以保存自己、延绵种族。 然而应激性只是生物体对具有生命意义的刺激的机械反应,并不是心理现象。 【案例总结】应激性是对那些和营养、繁殖等直接有关的刺激引起反应的能力。 生案例二: 给海葵一片过滤纸,它当做食物用触须把它夹住并吞下,由于过滤纸不能吃,经过 25 次重复后,不等过滤纸触到嘴边,即把它甩开,过滤纸已成为不能吃的食物的信号。 这种对刺激物信号作出反应的现象,正标志着动物心理发展的开始。 因此,心理并不是一切有生命物质的特

3、性,而是在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发生的特性。 动物心理形成后,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和神经系统的演化而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只能对个别刺激物或刺激物的个别属性作出反应。 这是动物心理发展过程的低级阶段。 在动物演化过程中,处于演化低级水平的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葵等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分布全身,构成弥散性的 网状神经系统,但还没有加工信息和调节行为的中枢(见 2-1)。 海葵的例子表明,腔肠动物已能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简单的条件反射,标志着心理现象的出现。 但腔肠动物还不能对刺激物形成稳定的反应。 环节动物如蚯蚓,生活条件

4、比生活在水中的腔肠动物复杂,接触的刺激物也较多。 蚯蚓的神经细胞趋向集中,每一体节各有一对神经节,而且相互联系形成一条神经链,在头端,有特别大的 咽神经节,类似于脑(见图 2-2)。 蚯蚓能够感受光、气味 和振动等刺激,已有短时记忆。 研究者曾用 T 字迷津进行实验。 蚯蚓爬入一条通路,它可以由此达有食物的暗室;而爬入另一条通路,将会受到电击。 经过 120 次训练以后,在以后的 40 次爬行中,爬向有电击的通路的只有 5 次,35 次都爬向有食物的通路。 这表明环节动物能够反映个别刺激,心理发展已达到感觉阶段。 图 2-1 水螅的神经系统 图 2-2 蚯蚓的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如蜜蜂、蜘蛛等,

5、活动范围扩大,环境刺激更为复杂,这促进了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 节肢动物头部的神经节更加发达集中,高级的节肢动物昆虫,咽神经节已明显分叶,善于飞翔的昆虫,视叶比较发达;不善飞翔的昆虫,嗅叶比较发达(见图 2 3)。 图 2-3 昆虫的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反映能力。 有的研究发现,蜜蜂有很敏锐的嗅觉,能够分辨多种不同的芳香气味。 又有研究发现,饥饿的蜜蜂会吃掺进奎宁的糖溶液,却不吃掺进盐酸的糖溶液,这表明蜜蜂已能分辨苦味和酸味。 又如蜘蛛感到蛛网抖动,便爬向抖动的地方攫取食物,蛛网的抖动已成为食物落网的信号,这说明蜘蛛明显地能对信号刺激作出反应。 但是从腔肠动物到节肢动物,这些无

6、脊椎动物还只是对个别刺激物或刺激物的个别属性作出反应。 例如,有的研究发现,蜜蜂能够飞回蜂房,但是如在蜜蜂飞出后将蜂房挪离原地不到两米,便引起蜜蜂飞回时行为的紊乱。 飞回的蜜蜂不飞向挪动了的蜂房,而成群地飞聚在蜂房原来的地方。 又如,把纸片掷上蛛网,人为地使蛛网抖动,蜘蛛也爬出来攫食。 这些都表明无脊椎动物的心理还属于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 (二)动物心理的知觉阶段 动物演化到脊椎动物,形成了 管状神经系统,出现了真正的脑。 脑下有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遍布全身,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 由外界刺激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神经冲动最后汇集到脑。 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脊椎动物,脑的

7、发展水平也不相同。 鱼类是比较低级的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变化较少的水中,它们的延脑、小脑和 中脑比较发达,但脑的高级部位并不发展,皮层还处于萌芽状态(见图 2-4)。 两栖类和爬虫类已由水中生活过渡到陆地生活,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促进了脑的高级部位的发展,出现了真正的皮层(见图 2-5)。 鸟类飞翔空中,需要敏锐的目力和灵活的行动,这就促进了脑的视觉中枢和小脑的发达。 哺乳类是较高级的脊椎动物,大脑皮层的发展更为显著。 皮层除了有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中枢外,还有联合区,使皮层各区协同活动,对各种感觉器官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综合(参阅图 2-6)。 图 2-4 鱼的脑 图 2

8、-5 蜥蜴的脑 图 2-6 兔的脑 脊椎动物的脑越来越发展,大脑两半球的作用越来越占优势,反映机能也越来越完善。 例如,在白鼠的迷津实验中,白鼠经过训练,可以选择标有直径 8 厘米的圆形的通路,而避开标有直径 10 厘米的圆形的通路。 换言之,经过训练,白鼠学会了走标有较小圆形的通路。 于是进一步使白鼠走标有直径 5 厘米和 8 厘米圆形的通路,结果白鼠选择了标有直径 5 厘米圆形的通路,而不走标有直径 8 厘米的圆形的通路,即仍然走标有较小圆形的通路。 事实表明,较高发展水平的脊椎动物不仅能对个别刺激或刺激物的个别特性作出反映,且能对复杂的外界刺激整体作综合的反映,这种反映属于动物心理的知觉

9、阶段。 (三)动物心理的具体思维阶段: 动物演化到灵长类,心理发展水平更高 哺乳动物中灵长类的类人猿是动物界最高级的代表。 类人猿的脑不论在重量、形态和结构上都和人脑接近,它的反映机能也更完善。 类人猿不仅能反映外界刺激的个别特性以及外界事物的整体,而且能反映外界事物之间比较复杂的关系和联系。 类人猿为了满足食物等需要,除采取有效的直接行动,有时还能采取某种迂回的间接的行动,或者应用一些现成的东西来达到目的。 例如,在对猩猩的实验中,猩猩不能直接取到挂得很高或放得很远的香蕉时,它能先把身边的几个木箱叠起来,或把几根短棍连接起来,从而取得不能直接得到的食物(见图 2-7)。 类人猿表现了很 好的

10、智力活动。 图 2-7 猩猩连接短棍,以取得食物 现代许多科学家曾观察类人猿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发现类人猿有较高的智力,能接受训练。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经过六年时间教会一只小黑猿维基(Viki)说妈妈、爸爸、杯子和上头四个词,但是发音不准,还常用错。 1966 年,科学家又用手势语训练黑猿。 一只黑猿沃休(Washoe)经过 22 个月的训练,掌握了 34 个手势词,不仅包括帽子、花猫等名词,还有进、出、笑等动词,甚至还有代名词、形容词等(见图 2-8)。 图 2-8 沃休学会的几个手势词 1974 年,科学家进一步用计算机来教黑猿学习人的语言。 一只叫拉娜(Lana)的黑猿

11、学会了按计算机上的按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人交谈。 这类研究表明类人猿已有很发达的心理。 然而应该注意,动物的心理,甚至发展到类人猿的心理,毕竟与人的心理不同。 类人猿的智力活动是一种具体思维,或动 作思维。 类人猿的思维不能离开具体的环境和动作。 他们不能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联想和思维。 现代类人猿虽然能够掌握一些人类的词,但毕竟需要由人训练才能成功。 就动物演化过程中古代类人猿而言,它们缺乏形成语言的条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 总的来说,动物发展到类人猿,已有比较发达的心理现象。 而动物心理的整个发展过程为人的心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上的差别,但人的心理和动物的

12、心理又有继承性。 人的心理是在动物心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的发展前史。 二、人的心理的产生 人的心理是在动物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 心理学特别把人的心理称为 意识。 人的心理、意识不同于动物心理,是全新的反映形式。 人类是动物长期演化的产物,由古代类人猿变化而来。 社会性的 劳动实践推动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 劳动实践也使动物心理转化为人的心理。 大约两三千万年前,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成群地生活着高度发展的类人猿,或称古猿。 它们在树上运用四肢活动,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前肢和后肢逐渐分工,前肢或用来攀援,或用来摘取果实,或在树丛筑巢,或用以执棒投石御敌;后肢则用以支撑身体。 前

13、后肢由于使用上的分工,构造上也逐渐分化。 后来,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森林逐渐凋萎稀疏,古猿不得不到地面上生活。 它们为了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经常用前肢抓握天然的树干和石块,用以采集果实、捕捉小动物、抵御猛兽侵害等。 这样,前肢逐渐摆脱了帮助行走的习惯,而单用后肢行走。 正是在这种萌芽状态的劳动过程中,古猿的前肢和后肢进一步分化,逐渐 直立行走。 这是从猿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类人猿的直立行走,使它的前肢完全从行走中解放出来,变成了 手,可以专门从事劳动。 通过一代一代的劳动,它们的手不断进化,日益灵巧,终于从使用天然工具发展到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如把石块打成粗笨的石器,或把树干削成棍棒

14、。 从 制造工具开始,人类进行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 在劳动过程中,类人猿直立行走,促进了肺部和喉头的发展,为语言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后来,形成中的人为了加强合作,有效地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彼此之间越来越需要互通声气,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最初只能发出简单的呼号,随着发音器官的完善,逐渐能够发出清晰的音节,产生了 语言。 语言的产生推动猿脑逐渐变成人脑,为人的心理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 而语言产生后,可以用词代表具体刺激,从而产生了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语言是形成人的心理的重要因素。 直立行走也扩大了视野,这样,丰富的外界刺激反映到脑中,促进了脑的进一步发展,也直接推动了

15、人的心理的产生。 劳动总是共同进行的集体活动,参加者为了共同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一定关系,分工合作地进行活动。 于是,以获得食物、防御猛兽等本能行为为基础的类人猿的自然群体,就逐渐转化为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在劳动中,参加者都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自己当前的活动对集体整个活动的关系。 这样也就使动物心理转化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心理。 总之,劳动促使动物转变为人,使动物自然集体转变为人类社会,使动物心理转化为人的心理。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也创造了人的心理,创造了意识。 三、意识的特点 人的心理、意识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反映。 它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借助语言进行。

16、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产物。 人的意识和动物心理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一)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不是像镜子或水那样显现出人像或物影,而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 人类有了语言,人的反映能力得到了发展。 人借助语言,可以掌握大量事物,可以对事物及其特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例如,人们对于桃子、蚕豆、核桃,不仅感知它们之间互不相同的形状、颜色,而且通过分析概括,认识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具有繁殖作用。 人类借助语言,又可以积累经验,反映过去的事物。 把当前事物和过去事物进行比较,就有可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17、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些都标志着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不受具体的环境和动作的束缚。 而一般动物,甚至类人猿也只有具体思维或动作思维。 人类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便能制订计划,创造条件,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当前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因而人的心理具有创造性,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而动物只能适应周围环境。 (二)自觉的反映 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由于语言的作用,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特性,而且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意识到自己怎样进行反映活动,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例如,路旁一丛花,通过感知,看到娇艳的红色,闻到浓郁的香味,触到有刺的枝条,综合各种感觉

18、和经验,知道这是一丛玫瑰,感到很美,对它很喜爱。 而在反映玫瑰的时候,同时意识到自己在感知玫瑰,还同时意识到自己对这玫瑰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这是人所特有的自觉的反映。 此外,人还可以通过语言,对自己发出指令,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自己在复杂的外界事物中集中反映某种对象,撇开其他对象,或者深入思索,专心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坚持行动,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 人的反映常常是,也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的自觉反映。 而动物是被动地受制于环境,动物不能作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映。 在人的生活中,确也有一种无意的反映。 例如,无意间被某种新颖而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无意地记住了某一有趣的故事。 这在幼

19、儿心理中更是常见的现象。 这种无意的反映,是不自觉、无目的、无须意志努力的反映。 这种无意的反映,在成人的心理现象中并非主要的反映形式,在幼儿的心理现象中也在逐步发展,转化为自觉的反映。 人的反映是自觉的反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所以形成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儿童和周围世界的相互交往中逐步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心理的特点。 我们将在第四章幼儿前期心理发展中对此加以叙述。 (三)主体的反映 人在周围世界中是积极活动的主体。 人通过劳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及艺术创作等实践活

20、动和周围世界相互交往,并反映周围世界的客观事物。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在一个具体的个人头脑中进行的。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修养以及个性特点等各不相同,因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带上了不同的个人特点。 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固然明显地表现出来,在幼儿身上也同样明显。 例如,同一个玩具,不同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有的喜爱,有的不感兴趣。 又如,几个幼儿 同听一个故事,体会不同。 所以,客观现实的外部影响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形成人的心理,而是通过主体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 客观事物的影响总是通过主体的主观条件这个中介而发生作用。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带着反映者的主体性。 所以把人的心理、

21、意识称为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这里的主观不是指主观主义的歪曲,而是指带着主体性。 正因如此,幼教工作者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要深入了解各个儿童的特点,针对个别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意识发展的社会历史性 由上所述,人的心理的发展和动物心理的发展有本质上的区别。 动物心理的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为生物规律所制约;而人的心理的发展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自然因素虽然也起作用,但和社会因素相比已退居次要地位。 人的心理、意识在劳动中产生,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劳动是集体性的实践活动,语言是交流思想的社会现象,所以意识一开始便是社会产物。 意识产生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

22、展而发展。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实践活动不断发展,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改造自然,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必须精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的性质,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这些活动促进了人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能力的发展。 人类日益复杂多样的实践活动也推动人类能力、兴趣、需要等的发展。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人们在参加改造世界的集体活动中,也发展了情感,锻炼了意志,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增强了为达到某项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意志和性格。 所以,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不仅改变着客观世界,与此同时,也改变着自

23、己身体和精神的性质。 人类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不断完善和丰富。 人的心理的内容,更加明显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例如,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共同和自然作斗争,他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关系。 他们的心理内容中,没有私有观念和阶级意识。 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公有制变为私有制,人们之间出现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人们的心理随之产生了私有观念和阶级意识。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处在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客观现实具有不同的主体反映,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变革,为人类心理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

24、新的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接受共产主义教育,逐步形成了新的精神面貌。 当前,全国人民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祖国殷切期望年青一代成为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成为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成为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 当前一代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性格等将在革命实践和教育培养中得到锻炼、发展和完善,形成不同于过去时代的新的特点。 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表明了人的心理、意识如何从动物心理演化而来,如何在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下,由原始人的心理发展到现代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又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相统一。 三、练习 简答题: 1、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和个体发展各自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的发展前史? 3、人的心理、意识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作 业 布 置 人的心理、意识有什么特点? 板 书 设 计 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 一、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的发展前史 二、人的心理的产生 三、意识的特点 四、意识发展的社会历史性 课 后 反 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