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16KB ,
资源ID:2746614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4661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韩立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韩立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docx

1、韩立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韩立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 摘要: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关键词: 韩立新 资本论 日本马克思研究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2、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写的一部能够反映其思想全貌的手稿,在我国又被称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部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其原文文本最早于1939年(正卷)和1941年(补卷)在莫斯科出版,但由于当时正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该版几乎没进入流通领域就销声匿迹了。二战结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修订了这一莫斯科版,并于1953年由民主德国的狄茨出版社重新出版,这就是后来在世界上广为流行的大纲。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这部大纲的国家,同时也是积累最为深厚的国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某种意义上,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对大纲的研究,不仅使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

3、且还使日本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范畴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从整体上看,日本学界对大纲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年至1965年,可称为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年至1974年,可称为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属于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下面,我们就结合日本对大纲的翻译,对这三个时期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评述。一、第一个时期: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同对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一样,日本也是最早翻译大纲的国家。早在1947年,大纲中那著名的一节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Formen,diederkapitalistische

4、nProduktionvorhergehen,以下简称各种形式)就已经被翻译介绍到日本。不过,当时的日译本是以各种形式的俄文版(1939年出版)为底本的。随着1953年大纲修订版的出版,从1956年起,以经济学家高木幸二郎为首的12名学者就开始着手,并于1965年完成了最后一个分册的翻译。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大纲全译本,而且因翻译质量上乘,在日本享有名译之美誉。不仅是翻译,而且在对大纲的研究上日本也早于其他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木幸二郎、杉原四郎、佐藤金三郎等经济学家就对大纲展开了研究。高木幸二郎比较关注大纲中的经济危机理论,发表了危机理论体系序说和危机、再生产、货币制度等著作,开创了

5、大纲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先河。另一位大纲研究专家杉原四郎在穆勒和马克思、马克思经济学的形成以及经济原论I等著作中,在将大纲视为原资本论的同时,对大纲的自由时间理论以及时间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为日后内田弘等人从这一角度系统地解读大纲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最具影响的大纲研究当属一桥大学的文献学家佐藤金三郎。他在1954年发表了经济学批判体系和资本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中心一文。这篇论文几乎是与欧洲的大纲研究专家罗斯多尔斯基(R.Rosdolsky)同时,细致地分析了所谓的写作计划问题,还对大纲进行了系统的解读,提出了一系列的资本论形成史问题,譬如在大纲和资本论之间马克思在方法论原则上

6、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等观点。他提出问题的视角,对当时的大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的大纲研究基本上处于这一资本论形成史的视角之下。从整体上看,他们此时的大纲研究还与欧洲同行的研究-譬如施密特(A.Schmidt)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2年)、年霍布斯博姆(E.J.Hobsbawm)为杰克科恩(JackCohen)的英译本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所撰写的序言和罗斯多尔斯基的资本论形成史(1968年)等-有着差不多相同的解读框架,这就是从经济原论的角度来解读大纲,把大纲看做是资本论第一稿。当然,这种对大纲的解读并不为错,事实上这也是研究大纲的一个有效的视角。但这样

7、做的后果,就是往往会从所谓成熟的资本论和单纯的经济学原理角度来解读大纲,从而会将资本论中所没有的、只有在大纲中才存在的一些极为重要的概念和视角忽略掉。尽管高木幸二郎、杉原四郎、佐藤金三郎等人也曾试图突破这一解释框架,但都未取得成功。与上述大纲研究不同,此时的日本开始涌动起一股突破这一框架的潮流,这集中体现在对大纲的一些特定部分,譬如对各种形式的研究上。众所周知,各种形式是大纲资本章中的一节。在这一节中,相对于晚年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零星叙述而言,此时的马克思对包括亚细亚在内的共同体能否过渡到市民社会做过相当集中系统的阐述。由于这一内容符合了日本学者当时要在日本建构市民社会的理论使命,再加

8、上该文献翻译得较早,结果比较早地受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被称做大冢史学的始作俑者大冢久雄在他的共同体的基础理论中将各种形式看做是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提出了本源共同体的三种形式是按照亚细亚古典古代日耳曼的顺序,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它分别对应的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结论。从这一结论来看,大冢久雄的解读和霍布斯博姆为英译本各种形式所撰写的那篇序言有相似之处,与当时的苏联教科书体系以及欧洲的大纲史学研究也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是,与此同时,大冢还根据他对英国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并辅以马克斯韦伯的经济史这条线索,研究了本源共同体内部经济关系的变化过程,提出了共同体的解体和地域市场圈等重

9、要理论问题,这里孕育了进入一个新的大纲研究阶段的可能性。二、第二个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二阶段是以对各种形式的研究为突破点的。这一突破首先归功于平田清明。平田清明是日本市民社会理论的开创者高岛善哉的弟子,同时也是另一位市民社会理论的创始人内田义彦的朋友。1966年春天,平田清明在日本著名的思想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连载论文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历史认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中心。在这篇论文中,他首次提到了以往对各种形式或者大纲研究的局限性问题。上文谈到,大冢久雄等人将各种形式仅仅看做是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之所以这样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各种形式单行本的影响。作为一个事实,各种形式虽然

10、是大纲中的一节,但它却先于大纲而单独出版,由于这一缘故,人们在研究它时往往将它同大纲的体系割裂开来。此外,当时的单行本,譬如1940年出版的俄文版和以此为底本的日文版以及1952年民主德国的狄茨版都省略了位于各种形式前后的有关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叙述,都没有提及各种新式末尾的第二循环的结束一节。看不到这一问题,就无法发现各种形式与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有机联系。平田清明的首要功绩,就是指出了第二循环的结束一节的意义。所谓第二循环的结束一节是指大纲第V笔记本的第16页开头的一段话,原文是这样写的:资本的真正本性又在循环结束时才表现出来。这里的在循环结束时中的循环指的是资本的第二循环。问题是在各种形式一

11、节中我们找不到第二循环的开端,而只有在各种形式的前面,即在我自己的笔记本的提要中的剩余资本I(44,45)剩余资本II(45)领有权的转变一节中才能找到。由于各种形式被夹在关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叙述的中间,因此各种形式就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马克思一般的共同体理论,而应该被理解为关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理论。这是对大冢久雄等人的各种形式观的根本性突破。望月清司曾这样评价说,这一发现使1965年以前的研究史一下子变成了遥远的前史,而所谓各种形式的正史从此拉开了序幕。其实,不只是各种形式,整个大纲的研究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新阶段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理论为主线的。平田清明考察了大纲的资本的原始积累理论与资

12、本论的差异。他指出,与资本论第1卷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行说明不同,大纲主要是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中,或者说通过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结合起来解释资本的积累过程的。平田清明将这一方法论称为资本的循环=积累理论。这一理论的优越性在于,它不仅可以在经济学上更科学地解释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更重要的,它还能解释资本主义诞生即从一般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而解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认识。因此,在平田清明那里,大纲就不仅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而且还是历史认识,经济学和历史认识就是他的主著的书名。其实,早在1969年他还发表过另一部著作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在这部著作中他讨论了

13、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并以重建个体所有制为轴心重构了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论。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和历史认识可以看做是对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的补充论证。望月清司是与平田清明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大纲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如果说平田清明用以解释大纲的核心概念是循环=积累或者个体所有制的话,那么望月清司分析大纲的视角则是劳动和所有的分离或者说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劳动和所有的分离是资本进行原始积累的前提,而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则属于最为典型的劳动和所有的分离形式。因为,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到城市中来,就意味着与土地所有发生分离。望月清司正是以这一分离为标准,讨论了本源共同体的三种形式:亚细亚、

14、古典古代和日耳曼,提出在这三种形式当中,只有日耳曼共同体才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诞生近代市民社会这一结论。从这一结论来看,他的劳动和所有的分离理论与平田清明的循环=积累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理论为核心的。所不同的是,望月清司通过这一资本的原始积累理论中构建出了一整套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本源共同体市民社会未来共同体这样三个阶段;只有日耳曼世界靠内因能完成这一历史进程。这是他通过研究大纲而得出的根本结论。其次,望月清司是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中去研究大纲的。他研究大纲并没有拘泥于大纲,他把大纲置于巴黎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延长线上。具体说来,他

15、把大纲中的历史理论看做是马克思早期巴黎手稿中的 交往异化理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展开史论的直接结果。内田义彦在对望月清司的博士论文即这部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的审查报告中这样写道:这一点是该书对学术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因为在过去,学术界虽然以大纲为中心进行了新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被应用到对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解中去,从而也就没能应用到包括大纲在内的马克思全部历史理论内在形成过程的理解中去。光这一工作,本书在学术界的地位就是无法抹杀的。这一点的确是望月清司的独特贡献,与平田清明只关注大纲以及后期的资本论是不同的。从平田清明和望月清司的研究来看,他们并没有遵循他们的

16、前辈的解释框架,而是从教义体系已经遗忘的所有(eigentum)、分工、交换等概念出发的。而这些概念又可以归纳为一个范畴,即市民社会(brgerlicheGesellschaft)。因为从内涵上说,所谓市民社会无非是以私人所有为前提的分工和交换的体系,从历史角度来看,它是马克思曾经构想过的、一个暂时的但又是必然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无论是平田清明还是望月清司都对市民社会有这一认识,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区分了资产阶级社会(bourgeoisgesellschaft)和市民社会,并以市民社会为坐标解读了大纲甚至马克思的主要理论。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日本被称为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在大纲研究上,除了平田清

17、明和望月清司以外,当时的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还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一项是森田桐郎和山田锐夫编解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部著作除了按照大纲的写作顺序(导言货币章资本章)对大纲做了系统解读以外,还以专题的方式对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内田弘)、领有规律的转变(山田锐夫)、各种形式研究(山田锐夫)、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山田锐夫)、带来果实的资本逻辑(吉家清次)、大纲中的人和自然(向井公敏)、大纲中的异化理论(冲浦和光)、大纲的编辑问题(内田弘)等进行了研究。另一项是当时的现代的理论杂志组织的有关大纲的系列讨论。冲浦和光、细见英、望月清司、山田锐夫、森田桐郎等人都参与了其中,其论题涉及资本的文明化作用、大机

18、器生产中的劳动过程、自由时间等问题。从整体上看,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还将大纲的辐射范围扩展到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焦点问题上。当然,除了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以外,这一时期日本还出现许多其他研究成果,譬如花崎皋平的马克思的科学和哲学等。但是,客观地说,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是当时日本的大纲研究,甚至是整个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旋律。三、第三个时期: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指1975年以后,尤其是指20世纪80年代的大纲研究。首先,在大纲的翻译上,这一时期由于刊有大纲的新第部门第1卷第1分册(1976年)和第部门第1卷第2分册(1981年)的出版,以经济学家为主组成的资

19、本论草稿集翻译委员会于1981年和1993年重新翻译了新MEGA版大纲,而且新译本采取了新MEGA的大纲题名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高木幸二郎团队的经典翻译不同,新译本不仅在翻译质量上对新MEGA正文(Text)卷做到了精益求精,而且还将附属材料(Apparat)卷中的成立与来历、异文、订正、注解等信息也进行了编译,以译者注的方式置于译文各节的后面,从而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大纲手稿的修改过程和形成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它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新MEGA版翻译,而中文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大纲研究在本土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始与世界上的大纲研究重新-之所以

20、说是重新,是因为第一阶段的大纲研究基本上与当时世界上的大纲研究的主题是一致的-接轨,出现了一些综合性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后起之秀山田锐夫和内田弘的作品当中。山田锐夫的经济学批判的近代像是一本关于大纲研究的总括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世界大纲研究的传统主题,譬如写作计划、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和资本的周转和世界市场等,而且还能找到日本大纲研究的固有主题,譬如领有规律的转变理论。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近代社会分为三个方面,即市民社会、资本制社会(kapitalistischeGesellschaft)和产业社会(industrielleGesellschaft)

21、,并从这三个方面解读了大纲的内容。他认为,尽管市民社会、资本制社会和产业社会都是对眼前的近代社会的本质概括,但它们的内部都包含了否定近代社会的积极因素。市民社会,从它形成的初衷来看,是为了实现自由与平等,因而包含着孕育自由个人的可能性,但是在近代社会的现实中,这一可能性却流于形式;资本制社会虽然剥夺了工人的剩余价值,但是为自由个人的联合创造了客观条件;产业社会虽然将工人的生产力物象化为资本主义的产业能力,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产业能力为自由时间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从而在客观上为人的解放提供了前提。从对这三种社会积极意义的强调来看,山田锐夫的大纲解读是符合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也是对第

22、二阶段大纲研究固有主题的深化和拓展。与山田锐夫相比,内田弘的研究则更多地意识到了国际上的研究状况。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一书中着重讨论了自由时间理论。他认为,大纲的体系同时也是自由时间论的体系。对马克思而言,资本一方面创造出了剩余劳动时间这一形式,为解放劳动者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资本家又将它占为己有,让它为自己创造剩余价值。但是,随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增加,雇佣工人也被要求具备一般知性的能力,从事精神劳动,结果他们发现被资本家剥夺的剩余劳动时间其实只不过是自己劳动的结果,于是他们会产生要将剩余劳动时间变为自由时间的要求。在对自由时间理论的分析上,内田弘还特别强调了活劳动在历史上的变化

23、问题。我们知道,活劳动是资本存在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活劳动所占的比率会逐渐减少,那么以活劳动为基础的剩余价值规律会丧失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的作用,再加上雇佣工人自觉认识的逐渐成熟,这将为超越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985年,内田弘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中期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这本书,按照内田弘本人的说法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的姊妹篇,是对前书的补充。在这本著作中,内田弘讨论了大纲与李嘉图的关系、大纲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以及大纲与后来的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的关系。其中,特别是对马克思大纲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倾泻的笔墨最多,提出了大纲的序言与逻辑学的概念论、货币章与存在论、资本章

24、与本质论是一一对应关系的结论。1988年,内田弘又将此部分扩充,出版了英文版的马克思的大纲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在欧美世界引起反响。2010年,在汉译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一书出版时,译者又将此部分翻译并收入其中,从而使中国读者通过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中文版就可以看到中期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精华部分。总之,从内田弘的这两本书来看,他的大纲研究包括了对亚里士多德、斯密、李嘉图、黑格尔以及这些人物与马克思的关系,堪称大纲研究的百科全书。同时,斯密的分工和交换理论、李嘉图的生产理论,再加上黑格尔的逻辑学,熟悉欧美大纲研究史的读者都知道,这些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研究大纲的主题。在山

25、田锐夫和内田弘以后,日本的大纲研究很少有专著出版。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一领域有以下几项著述和事件值得一提:一个是由一些研究新MEGA第II部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专家从资本论手稿形成史角度对大纲的研究,譬如1997年出版的由大谷祯之介解说的大纲手稿的影印版;从历史学和经济史角度对大纲的再研究。譬如,福富正实和小谷汪之、布村一夫等人根据大纲对马克思的亚细亚观和共同体理论的重构。另一个是从环境思想角度对大纲思想的挖掘,譬如椎田重明、吉田文和、岛崎隆、森田桐郎等人对大纲中的物质代谢以及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理论的解读。另外,2001年中村哲等人编辑了一本论文集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历史与逻辑。还有,随着20

26、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大纲中的危机理论又重新受到了关注等。不过,从整体来看,相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荣景象,9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略显萧条。以上,我们概述了日本学者研究大纲的历史。从内容上看,日本的大纲研究经历了从作为资本论形成史的大纲研究出发,到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大纲研究,再到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比较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它代表着日本学者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以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为主线的大纲解读是不多见的。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大纲研究的成果,譬如平田清明的第二循环的结束和个体所有制问题、望月清司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内田弘的自由

27、时间理论、山田锐夫的领有规律的转变理论等颇为独特,是其他国家学者很少注意到的。而且,无论是在解读的严密性还是思想深度上,这些成果与同时代的西方的大纲研究,譬如麦克莱伦和尼古拉斯的研究、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内格里的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等相比毫不逊色。日本的这些独特的成果主要出现在大纲研究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所以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这样的成果,与他们确立起了中期马克思概念有关。我们知道,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马克思思想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所谓的早期马克思(异化论)和晚期马克思(资本论)的对立一说。而大纲的出现,则使两者连接起来,大纲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这就是所谓的中期马克思

28、概念。正是有了这一概念,他们可以解放思想,突破过去将大纲纳入资本论形成史框架的局限,从而将大纲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为他们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可能。但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大纲研究也并非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我们试举两例。首先,是山之内靖对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作为一个事实,无论是平田清明和望月清司,还是山田锐夫和内田弘,他们都属于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而这一派对马克思的解读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用市民社会概念来重构马克思的学说;将市民社会看做是一个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基本概念。因此,他们的马克思解释会包含着许多对斯密的生产力概念、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西欧发展道路的肯定。对此,山之内靖

29、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非西欧世界等出发,认为他们夸大了大纲中所存在的西欧中心主义、黑格尔的观念、生产力主义,提出应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吸收,即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的自然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的晚年构想。其次,还有一个读者都能想到的批判,这就是来自被望月清司称作教义体系的批判。譬如,佐藤金三郎批判了山田锐夫和内田弘的中期马克思概念,认为大纲不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中期马克思阶段,还是应该把大纲置于资本论形成史中予以考虑对于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其中存在着回到斯密的倾向。另外,见田石介和林直道等人则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平田清明的个体所有制理论,认为平田清明的大纲解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剥削观点等。高岛善哉的弟子植村邦彦在回顾日本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史时曾评价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束以及近代市民社会在日本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走向了终结。但是,我们认为,对于正在实现着高速的经济增长、同时又面临着建构市民社会这一课题的中国而言,该派的思想并没有终结,那么作为该派思想基础的大纲也同样没有终结,相反,应该表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