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0.79KB ,
资源ID:274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主干课2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主干课2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

1、主干课2西方经济学宏观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大纲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各个领域的课程打下基础。同时,该课程也是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方经济学(宏观)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通过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解读当今国际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了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基础理论,运用宏观经济理论解读政府宏观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三、课程考核方式和题型设置:本课程考试

2、满分为100分,考试题型包括五种,即单项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各种题型的分值为:判断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单项选择题20分,包括10个小题;简答题30分,包括3个小题;计算题20分,包括1个小题;论述题20分,包括1个小题。本课程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四、课程知识要点:第一章 导言重点内容:(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四)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循环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重点内容:(一)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

3、,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收入总量:国民总产值GNP、国民净产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I。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广义上核算体系五大指标都是国民收入;狭义上仅指NI。经济分析中的国民收入是指GNP,而非NI。GNP可以从生产、收入、支出三方面进行考察,因而有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解重点内容:(一)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决定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这就是国民收入的“三面等值”原则。因此,只要计算出GNP总量,即可顺序得到其它四个总量(二)GNP与N

4、I:按产品价值耗尽原理,产品价值会全部被要素收入所耗尽,当年投入的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必定等于当年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即NI=GNP。但在实际统计中,GNP与NI是不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D-间接税NT =国民收入NI。这并不违背“有一美元的收入就有一美元的最终产品”的原理。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与均等重点内容:(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与均等 (图例如前) 以支出法: GNP=总支出AE=消费C+投资I以收入法: GNP=总收入Y =消费C+储蓄S其中I为总投资=净投资I+折旧D;S为总储蓄=净储蓄S+折旧D;如剔除折旧一项,则有:支出法:NNP=C+I ;收入法:NNP=C+

5、S ;国民收入均等条件:C+I=C+S;I=GNP-C;S=GNP-C 所以 I=S 或者为: I=NNP-C;S=NNP-C 即 I=S 这就是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循环流动的恒等式;它将使国民经济的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或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与均等 按支出法:GNP=C+I+GP 或 NNP=C+I+GP ; 政府购买GP=GGT按收入法:GNP=C+S+NT 或 NNP=C+S+NT; 净税收 NT =TGT均衡条件: C+I+ GP =C+ S+ NT ; I+GP=GNP C ; S+NT=GNP C ; 或 I = S +(NT GP); 即 I = S ; NT

6、 = GP ;这就是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循环流动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收入的循环与均等按支出法:GNP=AE=C+I+GP+(EXIM)按收入法:GNP=Y=C+S+NT+Rf 均衡条件:AE=Y=C+I+GP+(EXIM)= C+S+NT+ Rf 式中Rf为个人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所以作为GNP的一部分,因其是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得到的收入,相应存在同等数量的产品;但居民未把其用于消费或储蓄,而是无偿支付给外国人,构成了外国人的储蓄。为与支出法计算结果一致,收入法应加上此项,但在理论分析中并不计入。上式消去 C ,并移项后可写成: I+GP+EX=S+NT+IM ; 即: 注入量=漏出量

7、或者为:(S I)=(GP NT)+(EX IM); 即:储蓄 投资= 政府预算赤字(盈余)+ 贸易顺差(逆差);等式右边,若GPNT 则有预算赤字 ,反之则为预算盈余; 若EXIM 则有贸易顺差 ,反之则为贸易逆差。因此,国民经济活动中储蓄、投资与政府预算和对外贸易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而为宏观经济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条件。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论第一节 总供求模型(ASAD模型)重点内容:(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决定于三个因素:一般价格水平、货币收入和时间偏好。(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总供给AS是指全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8、。该商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价值即按收入法计得的GNP=PQ=NI。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理论做了修正,使AS曲在达到充分就业前成为逐渐上升的曲线,达到FE后成为直线。因此,总供给曲线会有如下特点:(1)通常向上倾斜。即价格水平越高,企业愿销售和生产的总产量越多。(2)当产量增加时,AS曲线的斜率递增,表明生产要素紧缺使成本有较快增加价格也有较快增加。(3)达到充分就业FE后,AS曲线继续上升。这时只存在自然失业率,再增产则单位成本迅速增加,必然使价格以更大幅度上升。达到充分就业后,生产力并未达到极限,产量还有扩大的余地。第二节 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重点内容:(一)NIAE模型概述 NIAE

9、模型或称收入支出模型,是根据凯恩斯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NIAE模型说明总支出或总需求水平如何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它表示一国经济的总产量或实际收入水平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建立有三个前提条件:(1)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可支配的生产能力不变;(2)社会上存在着未被利用的资源,如闲置的机器设备和失业者,利用这些资源时国民收入会增加;(3)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即国民收入的变动是由实际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变化引起的,这种国民收入的均衡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均衡。 因此,NIAE模型就是一种简单的比较静态分析。 NI-AE模型分析的出发点是总支出AE,是人们在拥有

10、既定收入的情况下所愿进行的支出。AE的水平决定着国民收入的实际水平。在两部门经济中AE=C+I,C和I是决定AE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经济变量。故NI-AE模型首先分析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二)边际消费倾向 国民收入减去净税收等于可支配收入NI-NT=DI。DI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为C,未被消费的部分为储蓄S,DI=C+S。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用来表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 C = F(DI)也有一些消费不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种消费支出称为自发消费。因此可得一般形式的消费函数C = C0 + MPC DI储蓄函数用来表示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 S = F(DI)

11、收入中减去消费便是储蓄,因此可得一般形式的储蓄函数:S = C0+ MPS D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消费倾向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储蓄倾向指储蓄在收入中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APC)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总消费支出:APC=C/DI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支出MPC= C / DI =b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量: APS=S/DI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 MPS= S/ DI=1b因 C+S=DI; C+ S= DI 所以 APC+APS =1同理 MPC+MPS=1 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12、律 (1)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如图(2)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这种情形称为负储蓄。(3)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小于可支配收入这种情形称为正储蓄。(4)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在增加,但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依据人类的基本心理规律,DI增加C也增加,MPC总是大于零的一个正数;而C的增量越来越小于DI的增量,故 0 MPC 1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公式表述 设C为消费支出;S为储蓄额;DI为可支配收入,假定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线性的;则可得:(1)消费函数:C =

13、 C0 + b DIAPC=C/DI=(C0+ b DI)/DI = C0 /DI + bMPC= C/ DI=dC / dDI =b(DI)= b(2)储蓄函数:S=-C0+(1-b) DIAPS=S/DI = -C0+(1-b) DI /DI =1-b- C0 /DI MPS= S/ DI= dS / dDI =s (DI)=1 - b(3)二者关系:因 APC= C0 /DI + b APS =1-b - C0 /DI MPC= b ; MPS =1 - b所以: APC+ APS=C0 /DI+ b+1-b-C0 /DI=1同样: MPC+ MPS= b+1 - b=1(三)投资的边际

14、效率投资也称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表现为生产能力的扩大。投资和资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投资是一种流量,而资本是一种存量。投资分为更新投资即折旧、净投资和总投资。1.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本利和=本金+利息(复利) R1 = PV+(PV)(r) = PV(1+ r)或 PV = R/(1+ r)第二年的收益为: R2= R1(1+r) = PV(1+ r) (1+ r) = PV (1+ r)2 第三年的收益为: R3= R2 (1+r) = PV (1+ r)3 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递减规律PV=R/(1+r)PT =R/(1+rt) rt=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上式可表示为:

15、rt=R/PT-1 rt表示了增加一笔投资所带来的预期利润,又称投资的边际效率MEI。随着全社会投资的增加,MEI是趋于不断递减的。原因: 1)投资增加,资本品价格上升,PT上升。2)投资增加,未来产品供给增加,R下降。3)厂商对未来预测缺乏信心。MEI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投资需求取决于MEI同利息率的对比关系。MEI大于利息率,投资增加,MEI下降到与利息率相等时,投资总额随之决定。3.市场利息率与投资MEI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投资的增加,预期利润率是不断下降的。投资需求决定于投资的边际效率MEI与利息率r的对比关系。MEI大于r投资将增加,MEI下降到与r相等,投资便会停止,投资需求总额便随之决定。其他条件既定,投资I是利息率的反函数, I = F(r)第三节 简单的“NIAE”模型 重点内容:模型中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存在政府和世界市场,因此NT、GP及X均为零;再假定不存在企业留利和折旧,则该经济社会中:GNP=NNP=NI=P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