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初二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A.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B.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C. 一张纸厚度约10-3m D. 自行车骑行速度约5m/s【答案】C【解析】解答:A. 成年人的步幅在75cm左右,走两步的距离在150cm1.5m左右。故A符合实际;B.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0.75m左右。故B符合实际;C.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m104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2、;D. 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1/3.6)m/s5m/s左右。故D符合实际。【点评】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确定不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需要平时积累。2.下列说法正确中不正确的是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B. 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仪器本身和测量方法的限制以及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D. 误差不能消除但错误可以避免。【答案】B【解析】解答:A. 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故A正确;B. 误差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
3、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误差,故B错误;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D. 误差不能消除,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D正确。【点评】(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3.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都市中人流的移动 B. 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C. 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 D. 浩瀚太空中天体的运动【答案】
4、C【解析】解答:A. 人流的移动,人员相对于地面、建筑等,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 地壳运动指地球内部时刻进行的结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 分子、原子属于微粒,不是具体的物体,所以其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 浩瀚宇宙中的天体时刻发展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4.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答案】B【解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
5、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解: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C、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
6、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球破裂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球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剧烈振动而产生的B. 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余音末止”,其主要原因是钟的回声C.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D.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答案】B【解析】解答:A. 响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气球破裂、煤气瓶爆炸、车胎爆炸的时候,内部气体从中冲出,并且压强大于外界,相当于冲击波,使周围气体发生振动产生巨响,但是物体本身不会发出太大的响声,故A正确;B
7、. 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止”,故B错误;C. 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正确;D.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6.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是超声波B.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C. 古代皇帝站在圜丘中心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解答:A. 大象的听
8、觉频率低于20Hz,因此大小进行交流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故A错误;B.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会产生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故B错误;C. 古代皇帝站在圜丘中心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故C正确;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点评】掌握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操场上举行活动的噪声干扰,哪个
9、方法是最有效、合理的?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 关闭教室的门和窗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答案】C【解析】解答:A. 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B. 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C. 关闭教室的门和窗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 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8.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其中哪个选项中的“高”“低”的含义与其它三个选项不同?A. “女高音”“男低音” B. “引吭高歌” C
10、. “低声细语” D. 高声喧哗【答案】A【解析】解答:A.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的高低;BC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高声喧哗中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故BCD三者是相同的。综上所述,A与BCD的含义不同,故A正确。【点评】区分清音调和响度是作答此题的关键: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尖而刺耳的音调越高,声音宽厚的音调越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越小,响度越小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B. 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室外的人依然能根据音调的不同分辨出不同种类乐器C. 宇航员能够进行
11、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D.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零件是根据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答案】D【解析】A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改变了弦的长度,改变了音调。故A错误。B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不同。故B错误。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零件。故D正确。10.下列哪一个不是汽化吸热的应用?A. 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这样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B.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C. 利用干冰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保鲜食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D. 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
12、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吸热,使冰箱温度降低【答案】C【解析】解答:A. 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故A不符合题意;B. 烈日下狗伸出舌头喘气,加快了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汗水蒸发加快,蒸发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狗感到凉快。故B不符合题意;C. 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能在运输过程中保鲜食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故C符合题意;D.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
13、箱的内部吸收热量,是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实例,能够用凝华来解释的是A.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B.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 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D.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答案】B【解析】解答:A.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由于镜片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是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 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
14、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D.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12.下列关于玻璃窗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南方冬天,教室的玻璃窗内壁会出现水雾,这是因为水蒸气凝华所致B. 北方冬天,卧室的玻璃窗外壁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凝华所致C. 夏天要下大雨前,开了空调
15、的汽车挡风玻璃外侧出现水雾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致D. 冬天,人进入汽车后,车玻璃容易起雾,打开暖风吹玻璃可以使雾气消失,是升华现象【答案】C【解析】解答:A. 南方冬天,教室的玻璃窗内壁会出现水雾,这是因为屋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 北方冬天,卧室的玻璃窗内壁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这是因为屋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C. 夏天要下大雨前,开了空调的汽车挡风玻璃外侧出现水雾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 冬天,人进入汽车后,车玻璃容易起雾,打开暖风吹玻璃可以使雾气消失,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
16、D错误。故选C.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运动速度比乙大B. 在60m处他们的运动速度相等C. 60m后,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 60m后,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答案】C【解析】解答:(1)由st图象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所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st可知,当甲的路程都为60m时,甲的运动时间t甲25min,t乙25min15min10min,所以甲和乙的速度:v甲s/t甲=60m/2560s0.04m/s,v乙s/t乙=60m/1060s0.1m/s,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17、故A. B错误;(2)由题知,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由图知,乙在60m处追上甲,且v乙v甲,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C正确;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1)由s-t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2)看被研究的物体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14.为了使温度计的精度提高,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 将温度计的细管做长一些 B. 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内径C. 减小玻璃泡,增大细管内径 D. 把温度计的细管做短一些【答案】B【解
18、析】(1)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2)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综上所述,故ACD错误,B正确。15.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B.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C. 夏天,如把干燥的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D.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答案】C【解析】解答:A.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
19、弦,是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音调;故A错误;B.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故B错误;C. 夏天,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由于温度计上不存在液体的蒸发,不能改变气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故C正确;D. 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6.基础知识填空:(1)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2)声音在空气中以_的形式
20、传播。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了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的规律制成的。【答案】 (1). 单位 (2). 声波(波) (3). 鼓膜 (4). 骨传导 (5). 热胀冷缩【解析】解答:(1)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2)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会引起耳朵鼓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
21、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后会听到声音,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例如耳膜(听小骨)损坏,而听觉神经没有损坏,则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到声音。(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7.知识应用填空:(1)制作一件小乐器,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或者从瓶口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当从左向右逐个向瓶口吹气时,发声的音调会逐渐变_。(选填“高”、“低”) (2)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
22、常舒服,例如歌唱家的歌声、演奏家演奏的乐曲声。人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下列四个波形图中不是乐音的是_图。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_(选填“高”、“低”);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_(选填“高”、“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下图中音调相同的是_两图。(填写图的编号)【答案】 (1). 低 (2). 丁 (3). 高 (4). 高 (5). 甲乙【解析】解答:(1)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当从左向右逐个向瓶口吹气时,发声的音调会逐渐变低;(2)杂乱无章的声音属于噪声,不是乐音,由
23、图可知,丁的波形杂乱无章,不是乐音;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音调相同指的是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甲乙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的此时相同,故音调相同。【点评】作答此题时注意区分: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敲瓶时,振动物体是水和瓶然后根据: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8.自然现象解释: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
24、空气接触,【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变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变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这些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为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请你依次写出上文用“【 】”括起来的文字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它们中,属于吸热的是:_。【答案】 (1). 汽化(或蒸发) (2). 液化 (3). 凝固 (4).
25、 凝华 (5). 汽化(或蒸发)【解析】解答:(1)海水在阳光下,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变成雨;雨在下落过程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变成冰雹;冬天,水蒸气在高空中温度急剧下降,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下落下来就是雪花;(2)其中属于吸热的是汽化。三、实验探究题19.如图刻度尺测量的木块A的长度是 _ cm;【答案】2.36(2.34-2.38)【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端与6.00cm对齐,右端与8.37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8.37cm,物体的长度:L8.37cm6.00cm2.37cm.【点评】由图示刻度尺
26、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看好物体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读数时注意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20.小明同学采用图所示的方法测定一枚硬币的直径。则一枚硬币的直径为_cm。【答案】1.85【解析】解答:观察图示知:4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cm.所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1.85cm.【点评】从第一个圆的圆心到第五个圆的圆心长度为7.4cm,即4个圆的直径和为7.4cm21.如图,秒表的读数为_s。【答案】32(或32.00)【解析】解答: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位于0与1间,超过半刻度,分针示数是0分
27、;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s,即秒表的读数为0min+32s32s2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_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填编号)。(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_这两根
28、琴弦进行实验(填编号)。(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答案】 (1). (2). (3). 20 (4). 控制变量法【解析】解答:(1)为了验证猜想一,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要控制其它两个因素相同,即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用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其它两个因素相同,即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长度大小,故应选用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材料与长度
29、相同,故小明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点评】当被研究问题受多个因素影响时,研究问题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个因素2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_ ,图丁是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其中沸腾时的情况是C或D中的哪一个?_。 (3)B、
30、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_ ,当时的大气压 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_ 不同。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吸热,但温度 _ 。(5)如图戊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_达到沸点(选填“能”、“不能”),_(选填“能”、“不能”沸腾。【答案】 (1). 高 (2). 90 (3). C (4). 98 (5). (6). 质量(或体积、多少) (7). 不变(不升高) (8). 能 (9). 不能【解析】解答:(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2)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0。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所以C图是。(3)由图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