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76.27KB ,
资源ID:274430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4430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1、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

2、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3、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1)、答案: 艳丽 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 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 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 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

4、象的特征。2、知人论世,感知环境与处境3、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4、重视转换,概括形象。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盘山绝顶 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首联描写登盘山所见所闻:军营号角凄厉悲鸣,仿佛漫山草木也枯黄凋落了;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图。颔联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渲染了边塞的肃杀、悲凉的氛围。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塑造了

5、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本诗通过对盘山山顶的描写,刻画了一位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军人形象。颈联,写诗人的决心,只要自己手中的兵器能够遏制战争,哪怕一生守卫边疆也没关系。尾联,勒名峰、李将军舞剑台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道上 宋荦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的古道

6、秋景图(2分),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答:借用卢生“黄粱一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诗歌鉴赏之语言教案一、考纲解读1、考点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从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方面考查,要求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诗歌的语言风格等。2、考查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3、考查形式:炼字炼词。赏析“诗眼”。赏析炼句。赏析语言风格。二、知识归纳品析诗歌中在表情达意上最

7、贴切、最富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词,赏析全诗中最能点明诗歌主旨的字词。品析诗歌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特色。理解诗歌中关键诗句的含义。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描写的画面。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刻画的人物形象。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营造的氛围。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表达的诗人情感。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语言、象征语言和情感语言以及语言特色。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

8、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答案解析:1、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2、“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9、诗歌语言鉴赏方法指导1、理解词语意义,关注字词用法。2、品味诗句句式,赏析表现手法。3、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诗人情感。四、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三岔驿 杨慎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1、赏析诗中“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的意蕴。2、请简要分析“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的语言特色。答案:1、这两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之徒,升沉出没,荣辱变化,往往一梦醒来,黄粱未熟。这两句话既是诗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对古今文人官场沉浮的概括。表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

10、叹,表明了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繁华只是瞬间,只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对比。两句诗用朝与暮、来与去相对比,描写了诗人当年看到的某些官员极盛时的洋洋自得之态和衰落时的寂寞清冷、颓唐丧气之境。叠词。用“扬扬”与“寂寂”表现某些官员宦海沉浮的状态,生动形象。(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哭陆秀夫 方凤 祚微方拥幼,势极尚扶颠。 鳌背舟中国,龙胡水底天。 巩存周已晚,蜀尽汉无年。 独有丹心皎,长依海日悬。注:南宋恭帝降元后,陆秀夫等先后立赵晸、赵昺为帝,继续抗元。后被围攻,陆秀夫背着幼帝跳海殉国。周最后分为西周和东周,封于巩的东周最后为秦所灭,而后曹丕废

11、刘协称帝,汉亡,而刘备建元章武,史称蜀汉,四十三年后,灭亡。1、本诗首联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2、本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首联的诗眼是方和尚。方是刚刚的意思。因为南宋恭帝降元,南宋倾覆,此时陆秀夫在危难拥立幼主,以延宋祚。方字一方面表现诗人的赞誉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无力回天的悲哀。尚字,是还仍然的意思。在国家局势这般险峻的时候,他还拥立幼主,坚持抗元,表现了他的浩然正气。2、亡国的哀伤之情。就像周室、蜀汉灭亡一样,从此宋室沦陷、不复存在。对陆秀夫的赞美之情。国家破忘了,但独有这一片皎洁的丹心伴随这高悬于海上的红日,将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诗

12、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级。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

13、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二、知识归纳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等。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可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可以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

14、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三、例题剖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15、。(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归纳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3、归 纳 总 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16、(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雨后池

17、上 刘 敛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请从动静结合角度说说这首诗的表达(构思)方式。参考答案:前两句是静景,给人一种轻淡平和的心理感受。后两句,由静入动,给人强烈的动感,好像是赏景进入了高潮(如同小说的高潮),透露出作者内心由衷的喜悦与赞叹,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五、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一、考纲解读从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看,古诗词鉴赏题中“情感型”试题特别受命题者青睐,而且分值较高。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故考生对这一类型的试题不可小觑。该题型的命题形式一般分为三类:1、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词

18、)中表达的感情;2、这首诗(词)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3、某一情感在这首诗(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当然题目设置并不囿于上述类型,有时它和其它题型一起出现,有时也不需要去具体分析这种情感。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设置要求去准确作答。二、知识归纳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

19、刺和规劝。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三、例题剖析及答题指导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20、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璧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1、参考答 案 : 作 者 在 词 中 表 现 了 思 家 、 孤 寂 的 心 情 。(2分) 上 阕 写 作 者 站 在 庭 院 等 候 亲 人 的 消 息 但 盼 来的 只 是 “ 无 雁 影 ”; 下 阕 写 作 者 本 想 借 酒 浇 愁 , 酒 醒 之 后 ,却 愁 上 加 愁 ,于 是 感 叹 不 已 ,使孤 栖 之 愁 更 深 一 层

21、 。(3分)2、答题指导(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2)、解题格式:一、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二、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3)、答题要领: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3、答题要领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一个“送”字,

22、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伟)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

23、萧瑟)两类。“乐景”表现“乐情”,“哀景”则表现“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情感。6)、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作一表格: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介绍作者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

24、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采桑子 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

25、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

26、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五、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三、典例剖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

27、生。(一)从形象的角度诗歌中描写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诗歌写了夏风、夏日、初生的燕雀、花枝的舞蝶、结网的蜘蛛,月光,疏帘溪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和谐、生机盎然的意境。变式1:诗歌中描绘那些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夏日的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的小燕雀,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 变式2:诗歌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写景顺序” 角度:全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白天到夜晚。(时间顺序)(二)从语言的角度:颈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6分) “邀

28、”、“纳”二字运用精彩;“邀”,邀请之意, ;“邀”字采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容纳之意,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这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作者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写出心境的清闲。变式:颈联中的“邀和”纳“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为什么?(三)从技巧的角度:这首诗运用了哪种手法描绘夏日之景?(6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视听结合的手法。如:视角-夏日的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的小燕雀,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听觉-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 变式1

29、:从动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变式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夏日之景?变式3:这首诗写景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变式4: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四)从情感的角度:问: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本诗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诗歌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的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

30、客表。 【注】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 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6分)答:“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象写照。“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或: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首联直言多年来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

31、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叹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引出个人的伤感。下片通过叙述在长安“买花载酒”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6分)答: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之情;对比,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二、高中诗词鉴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