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7 ,大小:3.40MB ,
资源ID:274212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421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第三册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第三册知识点总结.docx

1、生物第三册知识点总结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记忆网络图解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核心考点背记1.1.1 人的体液及组成1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这里的“外”是相对于“细胞内”而含的,相对于整个生物体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2.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3.细胞外液三种组成的比较 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来源(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化学成分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不同点:血

2、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注意:(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 血浆: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1.1.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概念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

3、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大小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3)调节: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维持在7.357.45之间,变化很小,从而保证了内环境的稳定状态。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1.1.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

4、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2)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综合提升】1. 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分析如下:(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2)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而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强,从而使血浆蛋白透过毛

5、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促使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3)淋巴循环受阻: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或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最终将会引起组织水肿。(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进人原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5)代谢废物积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液增多。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核心考点背记1.2.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实例分析-人的体温及其变化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健康人的体温是相

6、对恒定的,始终接近37。年龄影响体温:随着年龄增长,体温逐渐降低。 性别影响体温:女性一般比男性体温高。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 。2.稳态的内容 pH:7.357.45(1)理化性质 温度:37 渗透压:770kPa(37时)(2)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3.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1.2.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神经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由神经系统参与,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激素、

7、CO2、H+等)对机体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参与。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主要由免疫系统参与。2.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1.2.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5)内环境稳态失调时,机体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

8、进行。1.2.4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的实例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引起疾病的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组织水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水分增加营养不良、淋巴回流受阻、肾炎等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源反映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倦、周身不适、恶心【实验与探究】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有其特定的pH范围这是保障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HCO3-、HPO42-等

9、)有关。(2)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3)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实验过程123456实验材料自来水(25mL)自来水(25mL)缓冲溶液(25mL)缓冲溶液(25mL)兔血浆(25mL)人血浆(25mL)材料Ph7.07.07.07.07.47.4加0.1mol/L的盐酸加0.1mol/L的NaOH加入30滴酸或碱后的Ph明显降低明显升高7.07.07.47.4说明加酸或加碱时,毎加一滴,轻轻摇动试管。每加0.5滴测一次pH,直到加入30滴为

10、止注意: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沖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绘制pH变化曲线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4)绘出各试管的pH变化曲线(5)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记忆网络图解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核心考点背记2.1.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将外

11、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也无效应传入神经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也无效应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既无感觉也无效应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对内外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只有感觉无效应注意:(1)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发生,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发生。(2)据图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时,可以根据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分析。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分别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

12、反射区别形成过程先天具有的后天形成的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联系永久性的(固定的)暂时性的(可变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2.1.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神经冲动的产生: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2)准导形式:局部电流。(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神经元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

13、度不等,膜内K+浓度髙,膜外Na+浓度高。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上广通道开放,使其有一种向膜外被动扩散的趋势,而膜内的负离子则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形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使内流超过了K+外流,于是形成细胞膜“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Na+- K+泵,细胞排钠保钾,再恢复到静息电位。2.1.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图解(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作用,并非跨膜运输(不属于主动运输),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3)递质释放后,可专一性地被

14、突触膜上的特异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重新转化为电信号)。2.1.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中枢主要功能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还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控制生物节律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1.5 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1. 大脑皮层主要功能区分布图损伤区功能障碍症障碍症特征W区失写症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V区失读症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H区听觉性失语症

15、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權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S区运动性失语症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能讲话【规律方法】1. 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人,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兴奋传递方向:。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

16、图处,观察八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人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

17、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2.2 通过激素的调节 核心考点背记2.2.1 激素调节的发现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对照一: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目的是排除胰液的分泌是由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了胃酸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直接刺激胰腺而引起的这种可能性。对照二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

18、进胰液分泌。设置的目的是想证明胰液分泌的原因是由于胰腺接受了由神经传来的由小肠内的胃酸刺激而产生的兴奋的作用。实验结论:胃酸刺激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斯他林和贝利斯所提出的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该实验的对照:沃泰默所做的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3.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2.2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 动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激素名

19、称来源主要功能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糸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肾上腺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膜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加速肝糖原分解,促进非耱物质转化为葡萄耱,使血耱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垂体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雄性激素主要是睾丸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雌性激素

20、主要是卵巢2.常见激素分泌异常疾病 类别激素分泌异常疾病分泌过多分泌过少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食量大增、消瘦、心率快、血压高、易激动)(1)成年人:大脖子病结缔组织水肿、精神萎靡、反应悽等)(2)幼年:呆小症胰岛素低血糖糖尿病生长激素(1)成年:肢端肥大症(2)幼年:巨人症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性激素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2.2.3 血糖平衡的调节1. 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0.8 1.2g/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如下图所示)3.血糖平衡的调节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

21、衡失调,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机时,出现糖尿现象。5.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因为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2)I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

22、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2.2.4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实例:甲状腺激索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如下图所示)。(2)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3)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注意:1.下丘脑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间接调节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2.5 激素调节的特点特点规律方法: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验证方法激素方法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饲喂法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荞蝌蚪,蝌蚪迅速发育成小青蛙摘除法手术摘除小狗甲状腺

23、,小狗发育停止;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代谢中耗氧量显著降低、产热量减少等现象性激素注射法对切除垂体、生长停滞的小狗每天注射适置的生长激素,小狗可逐渐恢复生长割除法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阉割后,会逐渐丧失各自第二性征移植法把公鸡睾丸移植到阉割过的母鸡体内,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胰岛素注射法给饥饿18-24h后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置的胰岛素溶液不久白鼠出现惊厥的低血糖症状,皮下注入50%葡萄糖溶液抢救,可以恢复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核心考点背记2.3.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调节因子:激素、CO2、H+等

24、,主要是激素调节。传送方式:通过体液传送,主要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传递物质神经冲动(生物电)和神经递质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一般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作用对象效应器特定细胞(靶细胞)的受体糖蛋白结构基础反射弧主要是内分泌腺联系(1)都能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又能影响神经调节(2)它们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2.3.2 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

25、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的办法。2正常数值37.2左右(口腔)、36.8左右(腋窝)37.5左右(直肠)。3.人体体温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4.体温维持机制:神经体液调节5.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3.3 水盐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尿量减少。【综合提升】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作用:(1)体温、血糖、水盐平衡调节中枢。(2)渗透压感受器。(3)内分泌

26、活动调节枢纽,直接或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4)分泌功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前者靶器官为垂体,后者靶器官为肾小管和集合管。2.4 免疫调节 核心考点背记2.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注意: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与外界相通,应属第一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第二道防线。2.4.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细胞T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特异性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丁细胞使驶细胞裂解死亡(2)效应I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免疫作

27、用作用过程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2)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4.3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注意:(1

28、)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2)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2.4.4 免疫失调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般而引起的雜,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醜、获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2.4.5 免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