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2018年)肖岚朗月(编)二零一八年二月十一日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中外教育名言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广义教育:
2、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 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 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
3、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 七艺包括: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术)、四学(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
4、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
5、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和文化性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在政治体制
6、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阶级性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朱熹四书集注 韩愈师说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科
7、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和构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 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3.新中国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1957)(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 教育学的逐步发展(1977至今) 4 教育学科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
8、凡性;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6.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 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 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其中教育学的“中介”作用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
9、的教育观,增强作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通过传播教育理念,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7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把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 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把专业理论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10、把专业阅读和背景写作结合起来。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关系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3.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4.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5.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
11、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6.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7.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 完善和发展;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8.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重
12、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9.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10.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11.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
13、有自身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13.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的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趣考察,更不能简单的照搬解决政治经济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第一 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批判性;第三 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1.人的发展的内涵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14、内发论。主要观点:内发论者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卢梭(自然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论、同卵双生子爬梯试验)(记忆口诀:内服威力大,格柏爱做梦)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决定的。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华生经典语录: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记忆口诀:外出寻找落花生)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
15、论。主要观点: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里,矛盾是一对对立统一关系范畴,二者共同起作用。人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矛盾的存在,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对立统一。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的规定性,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3.遗传决定论主要观点: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因素的自然展开。代表人物:创始人:高尔登。 美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董仲
16、舒性三品4.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养育论)认为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其决定的作用代表人物:洛克的“教育万能论” 华生“环境决定论”5.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在时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本事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
17、抓住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期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 8.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互补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社会对所要早就得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即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2.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基本区别人是有意识和有目的3.教育的价值主体需要和课题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主张教育
18、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该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否定制度的权威否定社会对人的束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代表人物:卢梭 伯克 马斯洛(人本主义者).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注重受教育者完整的人格陶冶,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文化本位论主要观点:强调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围绕文化进行的,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斯普朗格生活本位论主要观点:教育要为当下生活服务或为
19、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代表人物:斯宾塞“完美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主要观点:是介于个人和社会本位论的发展观点.代表人物:康德 赫尔巴特社会本位论主要观点:主张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柏拉图(完美理想的国家应该由哲学家、军人、劳动者组成)、涂尔干(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社会的缩影)、凯兴斯泰纳(国家主义倾向)4.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人既需要社会化,又
20、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在道德 才智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7.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 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8.素质教
21、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齐根本区别在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拨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拨性教育。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 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
22、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制西欧双轨制以英国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
23、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概述: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代表 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美国单轨制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轨”
24、为一个年级的班数。前苏联型学制(Y兴学制)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壬戌学制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化。发展特征:重视学前教育,主张早期智力开发;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接受终身教育,发展继续教育。9.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5、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具体内容:(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
26、内容;(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6)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发的终身教育体系;(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9)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10)深化办学体制改革;(11)推进政校分开,官办分离。10.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社会加速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人口的急剧增长;闲暇时间增多。11.终身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从教育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机构、施教人员、教育内容及方法上加以区分12.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共同主张和不同终身
27、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共同主张教育的延续性和终身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教育目的双重性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不同点。目标指向不同;战略选择不同;实际重点不同。第六章 教育全体1.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2.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3.教师的社会角色父母的替代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集体的领导;“法官与裁判”;学生的培养和知己。4.教师的教学角色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交流着和合作者;终身学习者;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教师的专业才能素养(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
28、某项任务的技能和本领,教师的专业才能使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表现,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7.波斯纳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8.教师个体65% 以上的专业技能都是在任职以后的实践环境中形成的9.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为完成共同认为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10.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1.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12.学生本质属性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
29、任务的人。13.学生的社会性地位(1)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题精神的体现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 (2)儿童的权利生存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14.教师的职业发的阶段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15.师范教育产生的原因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分享教育权利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各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16.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方式的示范性;劳动手段的创造;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17.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1)专
30、业知识素养 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为“主体性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2)专业才能素养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学技能教学能力(I.组织教学的能力II.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III.组织管理能力)教研能力(3)专业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利息、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我18.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3)以日常教育为生活资源日常教学反思;个人行动研究;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阅读教学名著深思体悟、教育案例开发教学档案积累、博客、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同伴交流和合作(聊天、座谈、听课、参观、网站论坛、课题协作、专家支持等);跳出教育某发展19.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环节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优势及缺陷;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