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优质课教案说课稿附教学反思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优质课教案说课稿附教学反思科学概念: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3、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过程与方法:1、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2、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二、【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三、【
2、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了水的塑料瓶、玻璃片、塑料片、塑料盖、椭圆形玻璃片、观察用的纸巾、布片、图片等各一教师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视力大考验1、先来个视力大考验,看看同学们的视力好不好。(1)出示PPT图片。(2)出示卡片。(3)出示微雕石块:上面写了什么字?2、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怎么办?3、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能想到利用工具,这一点非常棒。1、参与“视力大考验”活动。2、想办法解决“肉眼看不清更小的物体”的问题。二、寻找放大工具1、如果没有放大镜,还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让我们来寻找哪些物品具有放大
3、功能。3、活动建议:(1)哪些物品具有放大功能?(2)具有放大功能的物品都有什么相同点?(3)用放大镜与能放大图像的物品比一比,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4、通过探究,同学们发现一些物品可以放大物体的像。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和放大镜一样,它们都具有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板书:透明、中间凸起)5、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眼睛的观察范围是有局限的。他们一直梦想着发明一种能放大图像的工具。6、出示关于放大镜历史的资料。6、人们根据它的作用给这个新的工具起名为放大镜。还有人根据它的特点起了另外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交流想法。2、小组合作探究并记录。3、全班交流发现。4、阅读资料。5、给工具起
4、名。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不仅满足了人们看清更小物体的愿望,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意外惊喜”,让人们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一直存在着一个想像不到的奇妙世界。2、出示放大镜下纸巾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这种物品就在我们要观察的对象之中,让我们来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活动提示:(1)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图片、棉布、纸巾、手指。找一找放大镜除了能放大图像,还能显现哪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2)分别用两个放大镜观察同种物品,比一比它们的放大效果一样吗?为什么?3、视频:放大镜的作用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更大,显现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1、小组活动,汇
5、报发现。2、交流与讨论。四、总结延伸1、放大镜发明之后,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块微雕石块上的文字就是微雕工匠使用放大镜雕刻而成的。2、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使用什么工具观察更微小的东西?3、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人们开始使用观察工具不断探索身边世界,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奥秘。希望通过今天以及今后的学习,能激起同学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1、交流想法。六、【板书设计】1、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放大图像看清细节七、【记录表】教学内容:1、放大镜学校: 班级: 小组: 记录员: 时间: 一、教学目标我知道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怎么样的?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
6、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微小世界”第一课的学习,来了解其中的故事吧!二、探究活动进行时1、探究活动一:寻找放大的工具(1)以文字为观察对象,试一试,哪些物品能放大物品的图像?把你们的发现汇报记录员,即时记录下来。装了水的塑料瓶 玻璃片 塑料片 塑料盖 椭圆形玻璃片 我们的探究结果我们的发现能放大图像的物品能起放大作用的物品都具有如下共同特点:没有放大功能的物品(2)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品和放大镜,它们的共同点是 2、探究活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比较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除了能把图像放大外,还可以观察到哪些细节?请把发现描述或画出来。我们
7、的观察对象是:我们的新发现:(2)两个放大镜的观察效果相同吗?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更大?请把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特色和效果(一)教材分析: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
8、单光学知识。放大镜一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凸起;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过程与方法: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3、情感目标: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
9、点:用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三)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学生经科学探究过程,并综合运用比较法、发现法,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同时运用讲解、点拨、启发、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源动力。2、学法: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科学概念,经历过程。(四)教学策略与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使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
10、相扣,吸引学生不断探究,使学习流程更流畅、自然。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激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热身活动:视力大考验。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片等,让孩子们辨认图片或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微雕石的出现,使学生经历了“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了这节课的探究主题。第二个环节: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从“想看得清更小的物体,怎么办?”到“如果没有放大镜,你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两个紧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处,从而开始了本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直
11、接发给学生放大镜,而是给了装了水的塑料瓶、玻璃片等五种物品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一些材料有放大功能,而一些材料不具备。通过能放大图像的物品互相比以及与放大镜对比,发现具有放大功能的材料和放大镜的共同特点是:透明、中间凸起。从而理解为什么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把这一活动安排在前,也期使学生经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这一伟大进程,了解到放大镜发明的历史,体验到利用工具来帮助突破人体局限的乐趣。第三个环节:探究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发现更多的细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之后的“意外收获”。学生们经过用放大镜来观察图片、纸巾等材料,发现了原来用肉眼观察时看不到的细节。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放大镜的作用不仅仅是放大图
12、像的同时,理解放大镜在人类探究微小世界领域的重要作用。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我以一张“放大镜下的纸巾”图片作“导火索”,让学生猜猜图片上的是什么,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通过眼睛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相互对比、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对比观察,学生们在发现细节的同时,又感受到工具改进带来的新的认识。视频“放大镜的作用”,在学生充分探究后,起到了深化认识、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个环节:总结延伸。放大镜一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因此在课的最后环节中,以开放式问题“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使用什么工具观察更微小的东西?”拓开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关注和期待。(五)教学板书:遵循“清晰、突出重
13、点”的原则,本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如下:1、放大镜 透明、中间凸起放大图像看清细节二、教学反思 本课以“引导学生经历放大镜发明、使用的历程,理解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为教学线索,略去了教材中“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这一活动,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了两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镜”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在活动顺序安排上,特意将“寻找放大镜”作为第一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尝试放大物体图像的活动,来体验前人发明放大镜的过程,在充分的探究中,理解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放大镜发明之后,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细节和信息,从此打开了探索微小世界的大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主要通过活动“
14、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来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将“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授课的根本,以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特意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两个活动的环节紧凑,时间安排较合理,充分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和积极的探究氛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及时的点拨、指导、评价等,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情绪开展活动,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中对各小组的指导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对一些学生的想法,不能很好地应对等。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浩瀚的宇宙优秀教案设计附说
15、明 一、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和“在太空中生活”构成六年级下册地球和宇宙单元。其中,“浩瀚的宇宙”是后面几课的基础,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后面三课则分别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角度,具体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动作用。本节课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开想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2.能用自己的语言
16、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宇宙的浩瀚。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周时间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具体要求: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方面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均可;并且,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可以摘抄,可以概括,可以对有关数据制作表格,可以画图等等。教师准备:1、
17、制作银河系的形状模型及课件(动画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看银河系,形状各异)2、教师课前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调查了解。3、教师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资料(图书、图片、音像、课件等)4、教师为学生课堂上搜集资料提供有关图书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便于学生查阅。5、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室的墙上张贴有关银河系,宇宙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1、认识银河系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复习导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地球、太阳、太阳系以及银河系)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要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汇报学生: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太阳;看到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组成;还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星星。学生:看到了一
18、条光带(指出光带的位置)教师简要说明,有关地球,太阳,太阳系的知识,并且提出问题:那条光带是什么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思考汇报:学生:是银河,是由很多发光的星星组成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银河,即:银河系。我们从地球上看,它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关于银河系,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银河系的形状、组成、大小这个顺序来汇报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汇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1: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在夏天的夜晚我看到过银河横跨天空,特别壮观,就像一条带子一样。教师引导:银河系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19、(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汇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要简洁明了,要有条理;引导学生对不同资料的可信度进行辨别)学生2:老师,我们查到的资料上说,银河系在宇宙中看,是一个漩涡状的星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侧面看,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这里还有图片给大家看。学生展示图片。师: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什么有时候像是铁饼?有时候像是织布的梭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3:为什么银河系在地球上看上去是条光带,而在宇宙中看像旋转的大铁饼、像织布的梭子呢?学生4:因为我们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的
20、。学生5: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就是一条光带呢?学生思考。教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下面我们随着卡通小朋友到太空去旅游,依次来看个究竟,希望你能一边观察一边听,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银河系在宇宙中的样子。播放课件(介绍银河系在宇宙中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有不同的形状)学生说一说银河系的形状(用自己的语言) 教师出示银河系模型,一边演示,一边描述帮助学生想象。教师:现在你能不能说说银河系的形状是怎样的?其他同学认真听,闭上眼睛想象。学生:我认为,在地球上看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是因为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成员,位于银河系中,银河系中还有很多的星星。借助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想象真
21、正的银河系。当我们抬头看银河系的时候,因为置身其中,所以看到的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就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光带,而当我们在宇宙中,位于银河系的上方或者是下面的时候,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而当我们站到它的侧面看的时候,它就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了。教师:你介绍的真详细,原来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那么以后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2)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银河系有多大呢?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汇报,谈已知,说
22、猜想,读资料,展示图片等等)(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讲,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资料的真伪和可信度)(教师先让学生独自想象体会:1000亿、2000亿是多少?光年是什么单位?多长?等等。然后,教师举例帮助学生想象:银河系中繁多的恒星,银河系的浩大)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想象资料:1000亿2000亿颗恒星,10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10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假如我们用黄豆来作比较,大约5粒黄豆是1克,那么一斤是500克,大约是2500粒黄豆。那么1000亿粒黄豆是多少斤呢?4千万斤,如果100斤装一个麻袋,那么可以装40万个麻袋,可以装满载重量为
23、20吨的大货车1000辆;2000亿粒黄豆的话就是8千万斤,那么就要装80万袋,能够装满20吨的大货车2000辆。 可以想象银河系中的恒星有多少?如果我们画一千亿个0呢,教师在幻灯片上演示,然后让0变大,如果变成恒星那么大,想象一下银河系有多大? 认识光年: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我们可以做个计算来理解这10万亿千米到底有多长?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约4万千米,那么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多少圈儿呢?是2.5亿圈;一光年的距离需要神州6号宇宙飞船飞行4万多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光年的距离有多长!认识银河系的大小:
24、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00年。刚才我们作过计算,1光年的距离要绕地球2.5亿圈,2000光年,就是绕地球5000亿圈,那么10万光年就是绕地球25万亿圈。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年呢。多么遥远的距离啊!教师描述,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银河系的大,银河系内恒星繁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举例说明银河系的大)最后教师播放视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现在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给学生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加深对银河系的形状、大小、组成的认识,另一方面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25、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索宇宙的兴趣)2、认识宇宙1)认识宇宙的组成教师:银河系之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于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是什么?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银河系那样的星系,学生:宇宙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的总星系。(在这里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对不同宇宙学说的认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最后到宇宙的。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很多的有关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哪些成员的学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说的宇宙仅仅是我们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能够观测到的,或者是想象到的所谓的总星系。关于
26、宇宙的认识和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认识宇宙的大小(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想象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的宇宙)教师:前面我们已经想象了银河系有多大,而宇宙中却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个银河系那样的星系,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呢?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宇宙有多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描述,学生想象:我们能看到的星系也只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宇宙是无限的。教师:宇宙既然是无限空间,那么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是没有形状的。教师:为什么?学生:宇宙无限大,我们到不了宇宙的外边,那就根本
27、看不到它的形状。学生:要想看到一个物体的形状,必须站在这个物体的外面来看,可是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宇宙的形状。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播放录像: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程,宇宙的组成,有关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解之谜。(通过这段录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宇宙是什么?宇宙是有什么组成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了解当前的新发现,了解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3)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知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呢? 或者谈谈
28、你自己的感受。(这是课堂上进行的过程性评价,看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星系,而银河系也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学生2: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的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普通的星系,而银河系中有上千亿颗恒星和行星,太阳系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员,而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是太阳系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讲,简直是太渺小了。学生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浩瀚的宇宙包括着银河系、银河系包括着太阳系,而太阳系包括着地球,而我们的地球是构成浩瀚宇宙的一分子。许许多多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和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了浩瀚的宇宙。(通过学生的
29、回答指导学生认识宇宙是一个大的系统)(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也可以让学生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用图画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3、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内容的一个拓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水平灵活安排。如果,学生前面的学习效果很好,课堂时间也比较富裕,在这里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拓展内容的教学。通过这部分拓展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关宇宙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部分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经过精心筛选的图书资料和视频资料,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查阅,观看)(这部分的教学思路是: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师生交流
30、-获取结论)(这部分教学重点选择了两个问题:宇宙的起源和宇宙中还有其他智慧生物吗?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宇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下)教师: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1:宇宙的起源?学生2: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教师:你是怎么认为的?谈谈你的看法。学生3: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学生4:我认为宇宙中应该还有生命,因为我看过一些关于UFO方面的资料,上面谈到有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些外星人的痕迹,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得到确切
31、的证据资料。我想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发现外星人的存在的。学生5:我认为在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存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水、阳光、空气。所以说如果要想有生命生存,必须要有像地球这样的条件,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其它任何一个星球上具备了跟地球一样的生存条件,所以我认为宇宙中没有其他生命存在。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断地拿出自己的依据来,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涨)教师:其他同学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6:我想知道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学生7:我想知道宇宙将来会怎么样?师:这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大家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老师今天也给大家挑选了一些书籍,还有一些视频资料存到了了计算机里。下面就请大家从这些资料里去寻找答案吧。要求:1、先确定你感兴趣的问题,再去查找资料。2、如果从网上搜集,首先要输入网址,然后输入关键字、词进行查找。3、如果是音像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