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87.71KB ,
资源ID:273861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386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docx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摘 要: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就算了金属基复合出来的分类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其主要应用。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复合材料来讲,轧制方法复合具有比其它方法有更多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最后对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发展作出展望。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前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希望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传统的单一材料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要。因此,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有时形状也不同的相容性材料以物理方

2、式合理的进行复合而制成的一种材料。其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并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还具有可设计性的重要特征1。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己经取得了非凡的发展。但是国内外关于MMCs的研究都是集中在有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其主要的应用对象为航空航天工业和特殊场合,这类复合材料虽然具有密度低、刚性好等特殊性能,但是一方面它的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它不适用于高温、高速、高载、高磨损的恶劣工作情况,而这样的工作条件下使用的陶瓷基或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造价昂贵、成本过高,而对以钢铁为基体,以矿山、电力、建材、农机等一般工业为应用目标的复合材料研究比

3、较少。目前,我国在有色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己经接近国际水平,但是在工业生产及应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在黑色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加大对黑色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大到工业及民用领域,以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基体的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铝基、镍基、钛基、镁基、铁基等;按增强体的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两大类:长纤维和非长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非长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包括颗粒(particulate)、短纤维(chopped fiber)和晶须(whisker)增强的复合材料;按用途

4、分类,又可分为结构MMC、功能MMC。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和困难。这是由于金属熔点较高,需要在高温下操作;同时不少金属对增强体表面润湿性很差,甚至不润湿,加上金属在高温下很活泼,易与多种增强体发生反应。目前虽然已经研制出不少复合工艺,但各自存在一些问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方法可分为: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熔体浸渗法、原位生成法、挤压铸造法和喷射成形法等搅拌铸造法搅拌铸造法(图1)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起源于1968年,由S.Ray在熔化的铝液中加入氧化铝,并通过搅拌含有陶瓷粉末的熔化状态的铝合金而来的11。搅拌铸造法根据铸造时加热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全

5、液态搅拌铸造(即在液相线以上液态金属中加入增强体,搅拌一定时间后冷却)、半固态搅拌铸造(在固液相温度之间加入增强体搅拌一定时间后冷却)和搅熔铸造(在固液相温度之间加入增强体,搅拌一定时间后升温至基体合金液相线温度以上,并搅拌一定时间后冷却) 3种。搅拌铸造法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生产大体积的复合材料(可到达500 kg),设备投入少,生产成本低,适宜大规模生产。但加入的增强相体积分数受到制,一般不超过20 %,并且搅拌后产生的负压使复合材料很容易吸气而形成气孔,同时增强颗粒与基体合金的密度不同易造成颗粒沉积和微细颗粒的团聚等现象。谭彦显12研究了不同铸造工艺条件下的镁基复合材料的组

6、织结构,并对其气孔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搅拌温度、颗粒体积分数和颗粒大小对气孔率有影响,搅拌温度越高和增强颗粒体积分数增加气孔率上升。并认为搅熔铸造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在颗粒分布及气孔含量方面均优于半固态搅拌铸造法和全液态搅拌铸造法。另外,可以针对搅拌铸造法得到的复合材料通过挤压工序使得其气孔率减少,组织细化和增强相分布更均匀。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图2)是指将基体金属合金与增强体粉末混合均匀后在模中冷压,除气后在真空中加热至固液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烧结制得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法特点:可以制备出增强相非常高体积分数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并且不受基体合金种类与增强体类型的限制,通过粉末混合工艺

7、可以使增强相在金属基体中达到分布均匀。但此工艺设备复杂、成本偏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粉末燃烧和爆炸等危险,不易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对于制备体积偏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法不是一种理想的制备方法。因此粉末冶金法主要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没有得到推广。ZTrojanova等13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纳米颗粒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较大地提高其力学性能,材料经330 热挤压后宏观组织清晰,材料的蠕变性能也得到相应提高。郗雨林14研究认为采用合适的烘粉处理后,Mg粉的新旧程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无明显影响;热压工序可以使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更趋稳定。并且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

8、颗粒及晶须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的试样15,结果表明:SiC颗粒和晶须能显著提高MB15镁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弹性模量,且SiC晶须的作用比SiC颗粒更明显。原位生成法原位生成法16指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并在基体中自己生成和生长的方法,增强材料以共晶的形式从基体中凝固析出,也可与加入的相应元素发生反应、或者合金熔体中的某种组分与加入的元素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生成。前者得到定向凝固共晶复合材料,后者得到反应自生成复合材料。原位生成复合材料的特点:增强体是从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核、长大的热力学稳定相,因此,增强体表面无污染,界面结合强度高。而且,原位反应产生的增强相颗粒尺寸细小、分布均匀,基体与

9、增强材料间相容性好,界面润湿性好,不生成有害的反应物,不须对增强体进行合成、预处理和加入等工序,因此,采用该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比较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从液态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成增强体的工艺,可用铸造方法制备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净近成形零件。牛玉超17等研究认为采用石墨坩埚、电磁搅拌和铝熔体中加入镁的工艺流程,可实现Al2O3颗粒和铝熔体的有效复合,进而制备出Al2O3(P)/ZA35锌基复合材料,与基体合金ZA35相比,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崔峰18等人以Al熔液为载体,采用原位反应生成形状规则、尺寸细小的TiB2颗粒相,再将TiB2颗粒传递到ZA27合金中,形成T

10、iB2颗粒增强的ZA27复合材料。TiB2颗粒在ZA27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平均直径在3 m以下;并随着TiB2颗粒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明显提高。黄赞军19等研究了原位反应中反应物配比中随着稀释剂铝量的增多,熔体内的自蔓燃反应启动得越慢,剧烈程度降低,但是反应产物得分布朝不均匀方向变化;熔体温度越高,反应启动得越快,而且剧烈;稀释剂镁粉的添加可以极大地缩短反应诱导时间,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缩短更多。挤压铸造法尽管挤压铸造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800年左右20,但是第一次挤压铸造实验出现在1931年21。挤压铸造法是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较理想的途径,此工艺先将增强体制成预成型体,放入固定模

11、型内预热至一定温度,浇人金属熔体,将模具压下并加压,迅速冷却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挤压铸造法特点:可以制备出增强相非常高体积分数(40 %50 %)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在高压下凝固,既改善了金属熔体的浸润性,又消除了气孔等缺陷,因此,挤压铸造法是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质量较好,可以一次成型。贾玉玺22认为挤压加工有助于提高SiC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挤压棒料中的SiC颗粒在挤压方向上定向、有序排列;挤压加工可以消除SiC/Al复合材料中的疏松、气孔等缺陷,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然而,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应该适当地控制挤压力地大小,挤压力过大会引起金属熔体产生湍流,产生内部气泡和基体氧化。

12、也会破坏复合材料地增强相,降低其力学性能。因此,分两步的挤压铸造(低压力的渗透和基体合金高压力的凝固)成功地制备了一种SiCW/ZK51A镁基复合材料23。挤压铸造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受到大体积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因而,针对大体积的零件挤压铸造法适应性不高。喷射成形法喷射成形技术是英国斯旺西大学ASinger教授于1968年首先提出的,其目的是在于从熔融金属直接制得固态成品或半成品24,并于1970年首次公开报道。而作为一种工程技术则是从1974年英国Ospray公司取得专利权开始的。其工艺的实质是将液体金属在高压惰性气体喷射作用下雾化成微细颗粒,然后喷射沉积在一定形状的收集基板上,得到快速凝

13、固因而获得致密的金属半成品。喷射成形法特点:得到细小、致密、成分均匀的组织,具有快速凝固工艺的特点,生产工序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生产各种形状的预成形金属制品。Mo-guchi A等25用自己设计的实验结构溅射仪器溅射Mg-10 %和Mg-5 %Ca镁合金,溅射的同时同步注射SiC颗粒,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高于95 %,在挤压后材料的致密度高于99 %。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SiC颗粒的含量可达到18.8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抗拉强度提高不明显。熔体浸渗工艺包括压力浸渗和无压浸渗。当前是利用惰性气体和机械装置作为压力媒体将金属熔体浸渗进多气孔的陶

14、瓷预制块中,可制备体积分数高达50 %的复合材料,随后采用稀释的方法降低体积分数。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已用于制造Toyoto发动机活塞(Al2O3/短纤维/Al合金)。东南大学的朱光明研制了Al2O3短纤维局部增强铝活塞,成果于1989年获得鉴定。最新的液相工艺是Primex无压浸渗工艺,在氮气气氛下不需施加任何压力,Al-Mg合金熔体就能良好的浸渗陶瓷粉末堆积体,可制备体积分数高达55 %的复合材料,增强相可是SiC和Al2O3,颗粒尺寸可小至1 m。液态金属浸渗法是一种制备大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好方法,但是也存在缺点,如预制块的变形、微观结构不均匀、晶粒尺寸粗大和界面反应等。熔体浸渗法熔体浸

15、渗工艺包括压力浸渗和无压浸渗。当前是利用惰性气体和机械装置作为压力媒体将金属熔体浸渗进多气孔的陶瓷预制块中,可制备体积分数高达50 %的复合材料,随后采用稀释的方法降低体积分数。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已用于制造Toyoto发动机活塞(Al2O3/短纤维/Al合金)。东南大学的朱光明研制了Al2O3短纤维局部增强铝活塞,成果于1989年获得鉴定。最新的液相工艺是Primex无压浸渗工艺,在氮气气氛下不需施加任何压力,Al-Mg合金熔体就能良好的浸渗陶瓷粉末堆积体,可制备体积分数高达55 %的复合材料,增强相可是SiC和Al2O3,颗粒尺寸可小至1 m。液态金属浸渗法是一种制备大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好

16、方法,但是也存在缺点,如预制块的变形、微观结构不均匀、晶粒尺寸粗大和界面反应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常,制备复合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其机械属性,如:抗拉强度、杨氏模量、蠕变强度和疲劳强度。抗拉强度与刚度的改善是以损失复合材料的其它性能为代价的(如:复合材料的塑性)。因此,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应全面衡量其综合性能的利弊,有选择地进行取舍。一般来说,金属基复合材料随增强体含量的增加,其塑性下降很快。为进一步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其塑性,胡连喜26采用挤压变形方法来消除铸造缺陷,提高其力学性能。贾玉玺通过挤压加工消除SiC/Al复合材料中的疏松、气孔等缺陷,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

17、和塑性。另外,李四清等27对复合材料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复合材料经+相区固溶时效处理后,其室温拉伸强度和塑性得到改善。采用相区固溶时效处理,材料的持久和蠕变性能明显地改善,而拉伸性能仍保持了较高地水平。复合材料增强机理研究认为增强体分布在基体合金中,同时引入了大量的界面以及高密度位错缠结,其晶粒度与基体合金相比偏小。因此,其增强机理除第二相陶瓷的作用外,还源于基体中存在的高密度位错和晶粒细化作用2829。KFHo等30研究了细铜颗粒增强相AZ91镁合金的机械属性,结果表明:铜作为增强相加入于AZ91A中,刚度、0.2 %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陈建刚等31研究认为碳化硅颗粒增强镁

18、基复合材料损伤曲线分为3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高速率线性阶段);损伤延迟阶段(低速率平缓阶段);损伤加速阶段。顾金海等32在纤维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中,通过在纤维表面沉积一层热解碳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界面层,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认为:低温时,位错阻尼、界面阻尼和组元的本征阻尼起了重要的作用,而高温时主要阻尼机制为界面阻尼和晶界阻尼。罗守靖33认为挤压浸渗的Csf/Al复合材料经挤压后的管材性能,抗拉强度540 Mpa,弹性模量95 Gpa,延伸率2 %;适宜挤压工艺为:变形温度460 480 ,模具温度390 420 ,挤压比1018。张小农等34研究认为增强物的加入提高了纯镁的强度,

19、但同时也减小了复合材料阻尼的应变振幅效应,从而降低了其阻尼性能。研究证明该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行为可按G-L位错阻尼理论解释,与纯镁一致。存在的问题润湿性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影响其组织和性能的因素有许多。金属熔体与增强相之间的润湿性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影响润湿性主要有以下两点:1材料的内在属性(如:基体与增强相的表面能)。2增强颗粒的表面状态(如:颗粒表面有大量的氧化物和污渍)。而改善金属熔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润湿性的方法主要有:1对增强颗粒进行金属涂覆(如Ni,Cu)处理。2向金属熔体中加入活性元素(如Li,Mg,Ca,Ti,Zr和P等)。3增强颗粒进行预热及保持颗粒表面清洁等方法。

20、例如:在石墨粉末/纤维进行涂覆Ni或SiO2处理可以提高铝基体与石墨增强颗粒之间的润湿性35。李子全36应用搅熔铸造工艺研究了经预处理的SiC颗粒在加镁的ZA-27合金中的卷入、分散和润湿过程。由于发生了存在于SiC颗粒表面的SiO2与由于加Mg而降低表面能的合金液间的润湿,并在旋涡能的促进下,SiC能呈单粒状分散在熔体中;在高温搅拌时,由于SiO2与合金液中的活性原子Mg和Al等发生界面反应,促进了SiO2与合金液间的进一步润湿,随后SiC颗粒能与合金液发生非反应润湿的主要原因是界面反应提供了无气洁净的SiC表面。另外,还可以增加增强相的表面能、减少熔化金属基体的表面张力和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的

21、界面能来改善其润湿性。同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设计和制备过程中应尽可能界面控制化学反应,减少氧化物形成。通过有效控制界面化学反应来改善其润湿性,过分的界面化学反应会使界面区成为薄弱环节,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界面反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重点之一,目的在于通过了解材料微观结构,有效地控制复合材料性能。一般来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的界面结构与属性来决定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有3种类型,而且界面以5种不同的方式结合,因此界面结构非常复杂。牢固的结合界面使得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增加,界面强度的高低取决于基体的种类与化学成分、增强相的组成与表

22、面状态及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基体/增强相的界面结合强度,有必要改善基体/增强相的润湿性,控制化学反应,尽可能地减少氧化物的形成。基体/增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机械锁定或化学粘结两种形式存在。对于非反应体系,界面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简单边界,能用一个理想化的界面模型来模拟,取决于基本的晶体学参数和相邻相的电子结构,静电反应起支配作用。对于反应体系,化学反应起支配作用。反应产物的形成和至少两个界面边界的生长使界面问题复杂化,难以用粗糙的界面模型来模拟。而对于陶瓷-金属体系来说,大多是反应体系,界面化学反应对制备工艺、性能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8。Sanjay Kumar Thak

23、ur等39研究认为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可以用增强颗粒的微观硬度和晶间距离来表示;通常,在铝基复合材料中对SiCp增强颗粒进行金属涂覆(如Ni,Cu)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界面特性;在铝基/镁基复合材料中,经过氧化处理的SiCp增强体以复杂的形式影响其界面特性(可能是由于在界面上形成了反应物);在增强颗粒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特性可以由晶间距离与颗粒的硬度、磨损和摩擦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测定。崔岩等40尝试了一种控制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状态与性能的新途径,并首次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其信号的小波分析新方法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面:声发射行为的小波分析技术能够描述和区分SiCP/Al复合

24、材料承载及断裂过程中的界面力学行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的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殊优点,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部门备受青睐,应用十分广泛。例如DWC特种复合材料公司制造的Cr/Al复合材料就使用在了NASA公司的卫星导波管上,其导电性好,热胀系数小,比原来使用的石墨/环氧树脂导波管要轻30 %左右。俄罗斯航空材料研究所将B/Al复合材料用于安一28飞机的机体结构上,零件重量减小了25 %左右。此外,Al基复合材料的低膨胀系数和高弹性模量的特性还有望于制造光学和电子封装壳体零件。汽车工业的应用一个国家重要的标志性产业之一是汽车工业。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汽车生产上主要用于制

25、造活塞以及其他汽车零部件(见表2)。例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缸体的缸套采用了FRM41,替换了传统的铸铁缸套,它用Al2O3与C纤维的混合物作为增强物,在铝合金缸体的内表层形成2 mm厚的FRM层,其中纤维体含量为体积的12 %15 %,使用后,缸体的滑动摩擦性,回转响应性等性能以及汽车的操作性能大大提高。日产汽车公司采用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后,使汽车重量减轻了40 %左右。英国AE公司制造的柴油发动机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缸套,其机械变形和热变形减小,从而使缸套的冷却效率提高,活塞的磨损减小,油耗降低。MMCs在汽车上的应用还有用颗粒增强型MMCs作刹车盘,纤维强化的连杆等。例如新干线列车进一步提速到3

26、50 kgh后,采用了SiCK颗粒增强的A1合金刹车盘,不仅减轻了重量,而且提高了耐磨性。技术产业的应用21世纪将是以信息为主的时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趋势,是集成度不断提高的集成电路,而制约集成度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散热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作为封装的基材,但是这种材料还需要同时满足与电路硅片及基绝缘陶瓷基板的热胀系数(CTE)相匹配的要求,否则会因热失配形成残余应力而损害电路42。目前美国已用真空压力浸渍法进行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封装器件的小批量生产,国内也开始用无压浸渗法进行该类封装材料的试验。此外,由于铝基MMCs的尺寸稳定性好,比刚度高,所以特别适合于制造各种抛物线反射板

27、及天线等。其他民用工业的应用其他方面,金属基复合材料还用于制造高尔夫球杆头,自行车链轮以及医疗上的假肢等等。近年来,电力行业也使用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如法国的EDF公司和美国的3M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导线,因其导电性好,环境适应性好,耐腐蚀等特点,在电力传输方面应用前景良好。参考文献1吴人洁复合材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张发云,闫洪,周天瑞,等.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锻压技术,2006,6:100-105.3吴承建,陈国良,强文江.金属材料学,2000,7:282.4吴人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J.金属学报.1997.33(1):84-86.

28、5韩海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1-172.6王军,严彪,徐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未来J.上海有色金属,1999,(12):188-192.7王镐.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J.稀有金属快报,2001,(4):13-14.8任德亮,丁占来,齐海波,等.SiCp/Al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1999,5(5):53-56.9梅志,崔昆,顾明元,等.液态搅拌铸造SiCP及SiO2(P)增强Al 4 wt%Mg基复合材的界面反应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1998,15(4):43-47.10曾国勋,黎祚坚,朱和祥,等.液相搅拌铸造法制备SiCP/Al复合

29、材料的力学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6:37-39.11谭彦显,周劲晖,蔡叶.SiCp/Mg(AZ81)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J.热加工艺,1998,4:22-24.12郗雨林,张文兴,柴东琅,等.复合材料工艺及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1,5:24-26.13郗雨林,张文兴,柴东琅,等.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颗粒及晶须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2,(1):51-53.14张玉龙.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5牛玉超,边秀房,耿浩然等.Al2O3(P)/ZA35锌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磨擦性能J.中国有色

30、金属学报,2004,14(4):502-506.16崔峰,耿浩然,钱宝光,等.原位反应生成TiB2/ZA27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4):87-91.17黄赞军,胡敦芜,杨滨,等.原位Al2O3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2,38(6):568-574.18贾玉玺.挤压加工对SiC/Al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00,7(4):5-8.19高珊,赵浩峰,付珍.镁基复合材料液态成形技术的发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3,增刊:57-59.20胡连喜,李小强,王尔德,等.挤压变形对SiCW/ZK51A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德影

31、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10(5):680-683.21李四清,刘瑞民.TMC-2复合材料固溶处理工艺J.金属学报,2002,Suppl,38(9):505-506.22陈建刚,张文兴,柴东朗.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损伤性能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2,9(2):33-35.23顾金海,张小农,顾明元.纤维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J.航空材料学报,2004,24(6):29-33.24罗守靖,张广安.Csf/Al复合材料管的制备与性能J.锻压技术,2003,4:25-27.25张小农,张荻,吴人洁,等.增强物的加入对纯镁阻尼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1998,15

32、(2):14-16.26李子全.预处理SiC颗粒在ZA-27合金中的分散润湿过程和界面反应模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4(3):240-244.27孙国雄,廖恒成,潘冶.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界面反应与控制J.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1998,4:12-17.28崔岩,史文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控制与评价新方法J.航空学报,2000,21(6):571-574.29吴树森.日本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2(2):15-18.30吴人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航空制造技术,第十三届国际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专辑,19-2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