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5.67KB ,
资源ID:273147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3147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docx

1、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答案:A2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

2、要3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答案为D。答案:D4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

3、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析:考查点为均田制。结合题干材料实施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其做法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负担,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答案:B5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动,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

4、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

5、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2)新特点: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8登州府志记载,

6、“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自然经济解体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C D解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由此可见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答案:B9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

7、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两点:一是隋都城图;二是材料的含义。由隋都城图可知这是发生在隋朝的事情,A项出现于宋代,故排除;材料主要说明隋朝时都城中坊市界限分明,官府对城市管理严格,不利于商业活动,故D项错误,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10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

8、”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的含义,司马光认为农、工、商贾都是“公家”(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流通对公家有利,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材料未体现。答案:B11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2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

9、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探究主题“大唐长安商业”,结合所学唐代城市商业特点:市坊分开,晚唐夜市繁荣等,A、B、C皆符合题意;D草市是指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不符合探究课“长安”城的主题要求,故选D。13宋人吕陶说:“村落细民,间日而集,有无相易,苟营朝晡(早晚)之费(消耗)。”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城乡奢侈之风盛行 D农村集贸市场兴旺解

10、析:选D材料中的“间日而集”,说明宋代农村集市贸易活动频繁,A不符合题意;B错误,自然经济瓦解于鸦片战争后;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14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解析:选C交子最初是为解决铁钱等笨重而产生的一种存款

11、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在专制时代,地方并无货币发行权,排除A。“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可知是在政府许可之下的,并非垄断,排除B。材料中提到宋仁宗时发行“官交子”成为官方货币,但没有“彻底避免民间纠纷”的信息,排除D。综合材料,可知交子由民间纸券到政府发行为货币,反映了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故C正确。15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商品流通渠道通畅印刷业有了发展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

12、,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A BC D解析:选B采用排除法。第一,时间“元代”排除含选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第二,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雇佣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广告词都不能反映出当时出现雇佣关系。16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A BC D解析:选D由“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直接推论出项;海外贸易中大量金属货币的使用,给经济贸易带来不便

13、,有利于纸币使用,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故项正确,项“世界贸易中心”说法是错误的。17“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A BC D解析:选C读书对徽商的影响主要是使他们成为儒商。故排除。18对右图中所蕴含信

14、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A BC D解析:选B从图中反映内地远销至江浙一带,说明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以及从整体国内市场路线可知,项正确;明代是大一统,为国内统一市场提供政治保障,项正确;项“主流”说法错误。19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_”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解析:选B由材料中“争田”“夺田”反映出春秋时

15、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日渐私有化。A是政治方面,排除;C出现在封建生产关系中,D不能体现。20据历史记载,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由于各田块栉比排列,看似鱼鳞,故称鱼鳞图册,如右图所示。关于“鱼鳞图册”表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证,主要规定了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B. 它成为古代封建政府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C它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鱼鳞图册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选B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这些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以此方式来确认人们对土地所有权,并非规定最高限额,也未对拥有的土地亩数或赋税多少作调整 ,故A、D理

16、解有误。C明显错误。故B符合题意。21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的30 000余居民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被废除。对这一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有效加强了对沿海岛屿的控制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D有限地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解析:选D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是指明初实行的“海禁”政策。强迫海岛居民迁回大陆,使岛屿荒废,反而使其成为海盗与走私的聚集地,故选项A错误。当时中国与外国仍有交往,故选项B错误。这一政策的推行没有具体的中心,可排除C。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国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

17、朝的统治,故答案是D。22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解析:选C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都是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如,西汉初年,政府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23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海禁加剧了寇患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解析:选C关键信息“禁

18、之愈严而寇愈盛”,即是说禁商越严寇就越多,结合明朝对外商业政策,故选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24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史料记载:唐朝王处存的父亲王宗历任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宗善兴利,乘时贸易,由是富拟王者。”唐高宗时,安州人彭志筠,献出绢布三万段助军费,被赐奉议郎名号。到唐代中期,“富商豪买,尽居缨冕之流”。宋初丞相赵普,“广殖资产,邸店之多、甲于京师”。商人加官势,赚钱更容易。然而,这种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在古代中国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三位一体最稳妥,自由独立的大商人是站不住脚的。材料二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

19、。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明嘉兴濮院镇“日出锦布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至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 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

20、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1)结合材料一中现象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 (8分)(2)材料二体现了明清商业中的哪些特点?(4分)(3)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8分)解析:第一问首先根据材料反映的官商合流、商人出资得官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只是针对百姓而言。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第二问从清乾隆嘉定县志记载可以获得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从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可以获得生产区域化、专门化;从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

21、绸。”可以获得有资本主义萌芽;从清代有“天下四大镇”可以获得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第三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交通、农业手工业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1)材料一揭示了官商合流、商人出资得官入仕途的现象。中国古代主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严加管理,以对百姓加以控制。官商合流谋取利益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窒息商品经济的活力,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不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2)具有区域性、专门化;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有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地区相对集中;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每点一分)(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得到发展,商品经济水平提高,政

22、府对商业的有效管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23、。”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8分)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4分)(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

24、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关键信息,从生产关系角度归纳生产方式的特点;时代特征从当时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归纳。第(2)问据材料二从清政府抑商说明社会现象及关系。第(3)问提取材料观点从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角度论证;原因从经济基础、经济政策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角度分析归纳。答案:(1)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2)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因果关系。(3)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