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98KB ,
资源ID:272988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2988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个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使用修辞方法实行表达的水平等等。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复习指南】“准确使

2、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和准确使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再次还要注意培养准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水平。这里包括审题水平,捕捉有效信息的水平,特别是分析语境的水平,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水平,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等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首先在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有着范围的广

3、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但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使用。其次,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准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提升联想、想象等思维水平。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所以,近年来高考对修辞使用水平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使用水平,不如说是考思维水平;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

4、也不是语言表达水平差,而是思维水平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所以,要提升修辞使用水平,关键是要提升思维水平,尤其是联想、想象水平。【备考博览】知识小库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比喻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比喻的种类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暗

5、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很多同志中继续存有着。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实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

6、冗长为简洁。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比拟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的作用准确

7、使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但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借代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借代的作用以简代

8、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实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对偶对偶的特点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对偶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9、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

10、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的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能够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排比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排比的种类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11、,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实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增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

12、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辨析几种修辞手法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准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准确使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实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借喻和借代区别借喻和借代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借喻因为是“喻”,一般能够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13、借喻一般能够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比拟和比喻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排比和对偶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

14、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增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强化演练】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仿”的对

15、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例1(2006年浙江卷22)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3分) 解析:这道题目的设置可谓巧妙既考查了考生对标点符号的熟悉度,又考查了考生使用比喻、提炼生活哲理和联想仿写的水平。但是无论考生提炼出什么样的生活哲理,都必须在形式上符合比喻的特点。所以比喻修辞格的准确使用是这道题得分的基础。 参考答案: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 例2(

16、2006四川卷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示例: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解析:这道题也依旧是考查比喻修辞格。这里,如果严格要求,应该写一个使用暗喻修辞的句子,当然写成一般的明喻句也可得分。 参考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例3(09年四川卷)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中景物实行描写。要求局势基本一致,并使用比拟、比喻和排比

17、的修辞手法。(5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答: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持续的绿色屏障。例4(08四川)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5分)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答:答案:小学是一泓清泉,中学是一弯小溪,大学是一条大河,社会是一片

18、大海。考点:考查仿写句子的水平和语言的生动、形象解析:注意不要写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是-,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扩写题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水平。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例5(2006年全国II20)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5分) 解析:这道题要求非常明确,在修辞上明确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格,而且要求三句话要使用排比的辞格。那

19、么形式上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就不能得分了,由此可见,修辞在扩写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和谐是家庭驶向幸福港湾的风帆,和谐是国家保持统一强大的砥柱,和谐是世界和平之花盛放的阳光。 例6(2006年安徽卷19)请围绕节约这个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6分)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扩写的水平,但限定了句式,虽没有修辞方面的明确要求,但在最后的“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的要求中却隐含着排比修辞的要求。所以在扩写是必须注意。 参考答案: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少一点取用无度,多

20、一点细水长流;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例7(2003年全国卷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薄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尘,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同学们应重点答出三个要点,一是绘写出了崇山峻岭中

21、寂寥的景象,此所谓意境;二是此二字能够说使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使诗文更为生动,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可见,只有理解拟人、通感,才能准确找出这两个“诗眼”。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因为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例8(2006年高考安徽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

22、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解析:这道题目设置有一定的迷惑性。通常我们提到表达感情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而这首诗却不是通常所使用的抒情方法,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使用最多的是比喻修辞格,在使用过程中,层层深入,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来。据此,我们就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1、理解文中重

23、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使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例9(2006年江西卷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1)童话 解析:这道题考查同学们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童话”一词在原文段落中是指当人们一斧一斧砍光森林,森林消失之后,人们回忆中茂密的森林就像一个虚幻的童话一样。“童话”一词显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担心。 例10(1999年全国卷22) 创造宣言(节录)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

24、和大理石的塑像的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第四段) 第四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这里使用了比喻,然后通过相似点去寻找各自比喻的本体。 参考答案:“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能够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这也是高考设题的一个较为集中的知识点。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

25、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例11(2006年福建卷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解析:这道题目直接考查了修辞手法,同时也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而解读这个句子的含义的关键就是对修辞格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就这个句子来说,就是把握喻体的含义,理解了喻体的含义,句子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例12(2006年四川卷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26、 解析:此题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句中很明显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解题的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所谓“底片”是照相术语,它能真实地记录现实。所谓“童年的底片”,是一种比喻说法,说明它记录了“我”童年的生活。所谓“洗出乡村旧事”是前一个比喻的延续,就是它把自己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引出来了。 参考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不能离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例13(2006年江苏卷14)

27、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使用上说明理由。(5分) 解析:这道题就是考查同学们对作品表达技巧的把握水平。第二问更是限定了答题的范围-从修辞手法的使用角度来鉴赏。 参考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第二段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以上两段的鉴赏都应举例说明) 例14(1998年全国卷)报秋(节选)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

28、、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问:作者连续用了四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在于首先明确这里使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其次要明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排比:能增强语势,提升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 参考答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总来说之,修辞手法的使用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同学们应重视这个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要掌握修辞知识。学会辨析。按照要求,能够准确使用。【布置作业】:完成巴蜀高考相关练习【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