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6.24KB ,
资源ID:272888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2888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材内容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材内容备课.docx

1、教材内容备课初中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产生 条件:振动 例:说话时声带振动,敲鼓时鼓面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二)传播 1、条件:介质。 例如:空气,固体,液态。 2、形式:波的形式,即声波。 注:波还有其他一些波,如弹性波、电磁波、水波、绳波等。 3、传播快慢:例如,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见回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速,即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与介质有关,包括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例如,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二、我们怎样能听到声音听小骨或(一)人耳听到的其他组织 外界的声音耳朵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二)骨传声 外

2、界的声音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大脑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一)音调 1、决定因素:频率,即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用来描述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Hz。振动越快,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2、人耳听到的范围:20-20000Hz。不同物种听到的范围是不同的,比如猫60-65000 Hz,狗1550000 Hz。3、超声波与次声波。(1)超声波:高于20000 Hz的声音。(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三)音色不同发声体,不同的材料、结构等不同,音色就不同。 四、噪

3、声的危害与控制(一)定义 噪声: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民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二)来源 来源多样。(三)噪声强弱的等级1、度量:分贝(dB)。2、不同等级的声音的影响。0dB是人刚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四)噪声的危害1、损坏耳朵。2、打扰工作、学习、休息。 3、影响身体健康。 4、影响

4、动物繁殖。(五)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即声源控制。2、阻断噪声的传播,即传播途径控制。例如,隔音玻璃等。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例如,工人带耳套,减少工作时间等。五、声的利用(一)声音传递信息1、回声定位。例如,蝙蝠夜间飞行,确认目标和障碍。声呐系统探知海洋深度和鱼群。 2、声音诊病。超声波获取人体内部疾病,即“B超”。(二)携带能量波是一种能量。利用声波的能量可以清洗物体,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第二章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一)产生 条件:光源。例,太阳、恒星、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电灯等。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二)传播 1、条件:介质。 例如:空气,固体,液态。 2、形式:直

5、线传播。前提条件: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例如,在开凿大山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其沿直线前进,方向不出现偏差。3、光线:用一根箭头表示,表示其方向和轨迹。4、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例如,为什么打雷闪电同时发生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注:光年和光速的区别,前者即光一年跑的距离,是距离单位。二、光的反射(一)反射定律 1、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入射角=反射角。注: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实例:激光测距,潜水镜等。(二)漫反射 漫反射:

6、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想着四面八方反射,叫做漫反射。例如,阳光射到镜子上,逆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到刺眼的光,而射到白纸上,无论哪个方向都不感到刺眼。三、平面成像原理(一)小孔成像(二)几个概念虚像、实像(三)计算、画图四、球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一)凸透镜的光线发散作用 例如,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可以扩大视野。(二)凹透镜的光线会聚作用 例如,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汇聚太阳光可以烧水做饭,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等。五、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前提条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3、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实例

7、:筷子放在有水的碗里变弯了,海市蜃楼等。六、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实验。三棱镜、分光镜等。实例:彩虹。2、三原色:红绿蓝。 3、物体的颜色。光的反射、投射、吸收。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七、看不见的光 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等。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属于透镜。透镜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一)凸透镜 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例如远视眼镜的镜片。 2、对光的作用:会聚作用。(二)凹透镜 1、定义:中间薄,边缘厚,例如近视眼镜的镜片。 2、对光的作用:发散作用。注:主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每个

8、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三)焦点与焦距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二、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 物体的光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胶卷(光通过镜头会聚在胶卷上)像被记录在胶卷上显影、定影底片洗印成照片。(二)投影仪 投影片上的图案的光镜头(凸透镜)天花板上光线会聚图像平面镜反射屏幕。(三)放大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像与虚像 1、 实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形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形成的像,这种像叫实像。 2、虚像放大镜和平面镜所成的像或者通过凸透

9、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置物体那一侧成虚像处发出的。 注: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二)物距与像距1、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与焦距(f)关系像距(v)与焦距(f)关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u2ffv2f缩小倒立实像u=2fv=2f等大倒立实像fu2f放大倒立实像u=2f不成像-u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fu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四、眼镜和眼镜

10、1、眼镜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物体的光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神经细胞)大脑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2、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

11、此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3、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四章 物态的变化一、温度计 (一)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 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

12、42;分度值:0.1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二、熔化和凝固(一)熔化 1、定义: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熔点。(二)凝固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凝固点。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例如蜡、沥青、松香、玻璃等。注: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三)熔化和凝固的热量变化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例如,化雪时比下雪时冷,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保温使菜不会被冻

13、坏。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加热。沸腾特点: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继续吸热,但只能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不变。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蒸发制冷原理:蒸发吸热

14、,致使液体和它吸附的物体温度下降,例如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天热时狗将舌头伸出来。注:蒸发和沸腾的对比联系:蒸发和沸腾是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均吸热。区别:沸腾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蒸发仅发生在液体表面。(二)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注: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三)汽化和液化的热量变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例如,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二)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例如霜;窗玻璃上的冰花;雾凇等。(三)升化和凝华的热量变化

15、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一、电荷(一) 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例如,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灰尘吸附在衣服表面,与头发摩擦的塑料尺等能吸附碎纸屑。典型实验: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带电。其中,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通过验电器来验证。定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电荷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三)原子的结构 电子原子分子物质 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 2、原子核与电子的比较 (1)

16、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半径很小,大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3)原子核质量大,电子质量小。(4)电子绕核运动。3、元电荷: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e=1.610-19C。注: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例:氢原子结构最简单,原子核的电荷量等于1个元电荷,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氧原子核的电荷量等于8个元电荷,核外有8个电子。4、原子的特性:中性。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负电荷数相等,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呈中性。(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1、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2)绝缘体:橡胶、玻璃

17、、塑料等。(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2、电荷移动实验二、电流和电路(一)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二)电路电路图 1、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注: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3、电路图中的几种常见符号。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三、串联和并联(一)串联1、串联电路图:2、实例:(二)并联 1、并联电路图:2、实例: 四、电流的强弱(

18、一)度量 1、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2、注:还有毫安(mA)、微安(A)。 1 mA=10-3A 1A=10-6A(二)怎样连接电流表 1、电流由红色(+)流进,由黑色(-)流出。 注:若接反了,电流表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无法读数,并且损坏电流表。 2、已标有的“0.6A”或“3A”代表电流表最大值,即电流表的量程。3、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4、在不知道被测电流的大小时,为了保护电流表,常选用大量程。5、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注:电流表的电阻很小。(三)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1、确定最大电流,即电流表的量程。2、确定电流表分度值,即每

19、个小格代表的电流值。3、接通电路,确定表针偏过格数。五、串、并联电流的电流规律(实验) 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各串联用电器的电流相等。第六章 电压 电阻一、电压(一) 电压 1、意义:电流形成的原因。有电流,一定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3v 1mv=10-3v 3、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铅蓄电池2v,人体最大承受电压36v,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二)怎样连接电压表 1、电流由红色(+)流进,由黑色(-)流出。 注:若接反了,电流表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无法读数,并且损坏电流表。 2、已标

20、有的“3v”或“15v”代表电压表最大值,即电压表量程。3、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常选用大量程。5、可以使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注:电流表的电阻很小。(三)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1、确定最大电压,即电压表的量程。2、确定电压表分度值,即每个小格代表的电压值。3、接通电路,确定表针偏过格数。二、串、并联电流的电压规律(实验) 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压值之和等于总电压。附: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损坏;电压

21、表接触不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流表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三、电阻(一)电阻1、定义: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单位:电阻用R表示,单位为欧姆,简称欧,符号。还有千欧(k)

22、,兆欧(M)。 1 M=106 1k=1033、电阻器,也称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电路图中用符号:(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导线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三)半导体与超导现象(了解) 四、变阻器(一)定值电阻(二)可变电阻(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 ;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3、50或变阻范围为0-50。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应用:电位器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注意: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2、电阻箱(1)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

24、入电路的电阻(2)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第七章 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4、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25、)5、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数学表达式:I=U/R 3、说明: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I、U、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 A 、V 、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 与R成反比。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

26、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4、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三、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2、原理:I=U/R3、电路图:(右图) 4、步骤: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27、填入表格。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整理器材。5、讨论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四、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I=I1=I2=I3=In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1+U2+U3+Un3、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R=R1+R2+R3+Rn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8、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4、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U1/U2=R1/R2 U1:U2:U3:= R1:R2:R3:五、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I=I1+I2+I3+In2、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U=U1=U2=U3=Un3、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1/R3+1/Rn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4、分流定

29、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I1/I2= R2/R1 第九章 电与磁一、磁现象(一)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二)磁体1、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2、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三)磁极 1、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2、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3、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注: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四)磁化1、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注: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2、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