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4 ,大小:895KB ,
资源ID:27244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24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ppt)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ppt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 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先进设计与制造系统实验室先进设计与制造系统实验室实验一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实验二实验二 切削力测量切削力测量实验三实验三 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统计分析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一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一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熟悉几种典型车刀的构造和几何形状,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车刀几何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二、实验仪器二、实验仪器量角台、普通外圆车刀、90偏刀、切断刀。三、量角台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三、量角台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三、量角台的构造及使

2、用方法三、量角台的构造及使用方法1 1量角台的构造量角台的构造量角台的构造量角台的构造1底盘2基线板3平台4靠尺5指针6扇形盘7 立柱8 螺母2刀具角度的参考平面 (1)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2)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3)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3 3使用方法使用方法(1 1)主偏角主偏角 r r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2 2)刃刃倾倾角角ss: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

3、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有正、负、零值之分。基面之间的夹角。有正、负、零值之分。(3 3)前角前角 o o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有正、负、零值之分。间的夹角。有正、负、零值之分。(4 4)后角后角 o o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平面之间的夹角。(5 5)副偏角副偏角 r r :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6 6)副后角副后角 o o :在副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副后刀面与在

4、副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副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四四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普通外圆车刀、90偏刀、切断刀的几何角度。要求学生测量主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副偏角、副后角等共6个基本角度。2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五五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测量数据记录表2 画出普通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标注图。实验二实验二 切削力测量切削力测量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1.加深对切削过程中影响切削力的诸因素的认识,掌加深对切削过程中影响切削力的诸因素的认识,掌握切削力的测量原理及方法;握切削力的测量原理及方法;2.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实

5、验求出切削力的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求出切削力的经验公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经验公式中的系数和指数。即:即:F FZ Z=C CFzFzaap pXFzXFzf fYFzYFzvvZFzZFz FY Y=CFYFYap pXFYXFYfYFYYFYvZFYZFY FX X=CFXFXap pXFxXFxfYFxYFxvZFxZFx 中的系数C CFzFz、CFYFY、CFXFX和指数和指数X XFzFz、YFzFz、ZFzFz、XFYFY、YFYFY、ZFYFY、XFxFx、YFxFx、ZFxFx,建立经验公式;3利用测量结果分析车削时切削速度v、走刀量f 及切深对切削力的影响。二、实验

6、仪器及设备二、实验仪器及设备微机、A/D卡、电荷放大器、三向压电测力仪、CA6140车床、45钢试件、45弯头车刀。三、实验原理及方法三、实验原理及方法本实验采用三向压电测力仪。本实验采用三向压电测力仪。1、结构:一个弹性刀杆、一个压电石英晶体三维、结构:一个弹性刀杆、一个压电石英晶体三维力传感器,其结构图如图力传感器,其结构图如图1:图1 2、压电效应产生机理如下:在晶体不受外力时,质点正负电荷重心重合,表面不产生电荷(图2a)。当石英晶体受外力作用,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产生电荷现象(图2b,c),这种由于机械力作用而产生表面电荷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压电力传感器就是利用这正压电效应。图2压电

7、效应产生机理示意图 3、测试系统框图 基于三向压电测力仪搭建的测试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图3 测试系统框图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对于影响切削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切削速度v、走刀量f 及切深,首先改变其中一项,经测试可以得到相应测试数据。按同样方法分别改变其他两项,经测试得到相应的测试数据。1安装试件,并按图3连接测试系统;2启动切削力动态测试软件;3系统参数初始化;4选择地址及测试通道;5开始测试;6数据存盘;7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稳态值。五、数据处理五、数据处理切削力的经验公式如下:F FZ Z=C CFzFzaap pXFzXFzf fYFzYFzvvZFzZFz FY Y=CFYF

8、Yap pXFYXFYfYFYYFYvZFYZFY FX X=CFXFXap pXFxXFxfYFxYFxvZFxZFx首先将指数公式线性化处理,两边取对数得:首先将指数公式线性化处理,两边取对数得:LnFLnFZ Z=LnCLnCFzFz+X+XFzFzLnaLnap p+Y+YFzFzLnf+ZLnf+ZFzFzLnvLnv LnFLnFY Y=LnCLnCFYFY+X+XFYFYLnaLnap p+Y+YFYFYLnf+ZLnf+ZFYFYLnvLnv LnFLnFX X=LnCLnCFxFx+X+XFxFxLnaLnap p+Y+YFxFxLnf+ZLnf+ZFxFxLnvLnv 采用

9、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式(1 1)中的系数)中的系数C CFzFz、CFYFY 、CFxFx和指数和指数X XFzFz、Y YFzFz、Z ZFzFz、X XFYFY、Y YFYFY、Z ZFYFY、X XFxFx、Y YFxFx、Z ZFxFx,建立起经验公式。,建立起经验公式。(1)(2)六、实验报告六、实验报告 1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2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车削时的切削速度、走刀量及切深对切削力的影响。实验三实验三 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统计分析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统计分析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验证统计分析理论,熟悉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2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0、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二、实验仪器二、实验仪器千分尺、圆柱销试件 。三、实验原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三、实验原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1加工误差的分类加工误差的分类 对机床一次调整加工出的一批零件进行逐对机床一次调整加工出的一批零件进行逐个检测,横坐标代表加工顺序,纵坐标代个检测,横坐标代表加工顺序,纵坐标代表误差,加工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表误差,加工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如图差如图1。图12分析方法 (1)分布曲线法 分布曲线法就是将零件的加工尺寸(或误差)与频数之间的关系作成直方图及分布曲线(如图2),据此分析该工序的加工情况。图2为了绘制曲线,需计算下列参数:算术平均值:均方根

11、差:式中:n样本数量 xi 第i个零件的尺寸工艺能力P6S 式中6S是分散范围 工艺能力系数 Cp p 式中是公差带 (2)点图分析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样本是顺序小样本,计算出各小样本的算术平均值 和极差R,它们由下式计算:R=与 分别为某样本中个体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点图由小样本均值 的点图和极差R的点图联合组成 R图,如图3所示。R图的横坐标是按时间先后采集的小样本的组序号,纵坐标各为小样本均值 和极差R。图3 R点图 -R图的中心线:图上的上、下控制限为:R图的上控制限为:R点图 四、实验报告四、实验报告 1整理、分析数据,绘出分布曲线图,并分析系统的工艺能力,是否存在系统误差;2绘出 R质量控制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