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6.14KB ,
资源ID:272262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2262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跳骤停与心肺脑苏醒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苏醒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docx

1、心跳骤停与心肺脑苏醒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1 第 1 页(共 2 页)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心跳骤停,降低死亡率。2 应用范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3手术室内发生心跳停止的诱发因素3.1.疾病本身原因; 3.2.各种原因(手术、麻醉操作,体位改变)所致的神经反射;3.3 内环境紊乱(水电、酸碱失衡);4.预防手段:4.1 术前准备充分(包括病人、医生及设备);4.2 术中严密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诱发因素;5.治疗措施: A维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有困难时

2、可用面罩或喉罩B人工呼吸:用氧气机控或手控C 人工循环:心脏按压(胸外或胸内)胸外心脏按压注意点:5.1背后垫一块硬板(如在车上的话)5.2合适的体位: 5.3正确的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5.4合适的按压力度和频率:两臂伸直,上身前倾,使两臂与前胸壁呈900角,利用上身的重量,通过两臂垂直地有节奏地下压,胸骨下陷的幅度为3.8-5.0cm,然后立即放松,任胸廓自行回弹(两手勿离开按压部位),按压、放松的时间比为1:1,100次/min。胸内按压在已开胸病人或经胸外按压无效采用,由外科医师操作。D 除颤(心电图示室颤时应用): 200J或300J非同步电击除颤,除颤电极分别置于心尖部和右胸骨旁

3、第二肋间,同时结合药物治疗。D药物:肾上腺素1.0mg,无效可重复。以后根据复苏情况选用其它心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等),并根据血气分析应用碳酸氢钠、钙剂等。如室颤,给予利多卡因1-1.5mg/kg静脉注射。P起搏(心电图示停搏或房室机械分离时采用):在开胸的情况下由外科医生将起搏导线缝于心外膜表面,采用心室起搏100次/分,以后根据情况调整。6勿忘!复苏开始就应进行脑复苏:6.1 局部降温(大动脉周围尤其是颈动脉周围)6.2 激素:地塞米松10mg,甲基强的松龙500mg6.3 降低脑代谢6.4 防治高血糖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正确防治麻醉期间

4、可能发生的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降低死亡率。2 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过敏及类过敏反应。3诱发因素过敏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态反应,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3.1荨麻疹和潮红;3.2支气管痉挛或气道水肿,导致呼吸受累或萎陷;3.3外周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的低血压和休克;3.4肺水肿;4 预防手段:4.1. 组胺(H1)拮抗药;4.2. 皮质类固醇类;5处理措施:5.1在循环虚脱时,立即停用麻醉药;5.2吸入纯氧,估计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5.3应用血管内扩容治疗低血压;5.4应用肾上腺素50100ug静注;5.5甾体类药物;5.6组胺拮抗

5、药物。张力性气胸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张力性气胸,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张力性气胸。3诱发因素: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发生张力性气胸,多与有创性监测,手术麻醉的操作不当有关。4预防措施:4.1下列情况容易引发气胸,应该高度重视:4.1.1肺大泡自发破裂。4.1.2钝性和穿透性胸部伤。4.1.3在胸部、上腹部和腹膜后手术、气管造口术或胸壁和颈部手术中剖破入胸膜腔。4.1.4颈内或锁骨上、下静脉、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或肋间神经阻滞使发生的并发症。4.1.5在正压通气中引用高气压和高容量,造成气压伤和肺泡破裂。4.1.6胸腔引流

6、管的功能障碍。4.2气胸的诊断可能有困难。体征包括:呼吸音减弱、肺顺应性降低、吸气峰压升高、低氧血症、喘鸣。5处理措施:5.1给予必要的呼吸循环支持。5.2应在无菌条件下,用粗径针头对患侧经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进行穿刺抽气。5.3如果抽气后症状仍不缓解或需多次抽气时,则应在胸腔内置管进行闭式胸腔负压吸引,以促进萎陷肺的复张。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3 第 1 页(共 2 页)5.4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 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3 第 2 页(共 2 页)支气管痉挛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

7、028-04 第 1 页(共 2 页)支气管痉挛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正确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支气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的支气管痉挛。3诱发因素:3.1 气道高反应性;3.2与麻醉手术有关的神经反射;3.3气管插管等局部刺激是麻醉诱导期间发生气道痉挛最常见的原因;3.4应用了具有兴奋性迷走神经、增加气道分泌物促使组胺释放的麻醉药、肌松药或其他药物;4预防措施:4.1对既往有呼吸道慢性炎症或支气管哮喘史的病人应仔细了解其过去发病的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术前应禁吸烟2周以上。若近期有炎症急性发作,则应延缓择期手术2

8、-3周。术前病人应行呼吸功能的检查,可请呼吸专科医师会诊,必要时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作为手术前准备。4.2避免应用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5处理措施: 5.1明确诱因、消除刺激因素,若与药物有关应立即停用并更换之。5.2如因麻醉过浅所致,则应加深麻醉。5.3面罩吸氧,必要时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已插管病人应用吸痰管排除气道机械梗阻诱发支气管痉挛。核查气管插管位置勿触及隆突。5.4静脉输注皮质类固醇类药(如氢可的松和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若无心血管方面的禁忌,可用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稀释后静脉点滴。还可采用选择性2受体激动药如吸入间羟叔丁肾上腺素。最常用的是沙丁胺醇气雾剂。对严重难

9、治性支气管痉挛应考虑静脉注入小剂量肾上腺素。急性肺不张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5 第 1 页(共 2 页)急性肺不张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肺不张,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急性肺不张。3诱发因素:急性肺不张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全身麻醉之后。但局部麻醉、区域性神经阻滞同样也会发生肺不张。3.1发生急性肺不张的危险因素:3.1.1围手术期病人存在有急性呼吸道感染;3.1.2呼吸道急性或慢性梗阻;3.1.3慢性气管炎;3.1.4吸烟;3.1.5肥胖;3.

10、1.6老年病人;3.1.7通气不足综合征;3.18中枢性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3.2手术后的危险因素:3.2.1呼吸道分泌物多,且引流或排出不畅;3.2.2胸部或上腹部大手术病人;3.2.3外科手术切口疼痛;3.2.4镇痛药应用不当;3.2.5应用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4预防措施:4.1术前禁烟2-3周;4.2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至少应延期手术2-3周;4.3术前发现有明显危险因素的病人,也应延期手术,经5-7天强化呼吸道的急性肺不张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5 第 2 页(共 2 页)治疗;4.4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病人

11、,术前应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胸壁扣击等);4.5.麻醉期间保持气道通畅,避免长时间固定潮气量通气,应定时吹张肺;4.6术毕尽早使病人清醒,充分恢复自主呼吸;在拔气管导管前应反复吸引分泌物;4.7定时变换病人体位,鼓励咳嗽和早期离床活动;4.8减少或避免应用麻醉镇痛药,代以神经阻滞或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与小剂量麻醉镇痛药。5处理措施:主要目的的消除呼吸道梗阻的原因,积极预防感染,并使萎陷的肺复张。5.1积极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或诱导发生呛咳;5.2施行纤维光导支气管镜检查;5.3若病人存在明显低氧血症,可用机械性正压通气(FiO20.6),附以PEEP(10-15cmH2O),有助于肺泡的

12、复张;5.4雾化吸入,祛痰药,支气管扩张药,激素等应用;5.5根据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 日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6 第 1 页(共 2 页)急性肺栓塞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肺栓塞,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急性肺栓塞。3诱发因素:3.1腹部大手术;3.2

13、恶性肿瘤;3.3心脏瓣膜病;3.4血液病;3.5肥胖;3.6下肢静脉曲张;3.7盆腔或下肢肿瘤;3.8长期卧床;3.9长期口服避孕药等;4预防因素:4.1避免术前长期卧床;4.2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应用弹力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4.3治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4.4对红细胞比容过高病人,宜行血液稀释;4.5对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4.6保持良好体位,避免影响下肢血流;4.7避免应用下肢静脉进行输液或输血;4.8一旦有下肢或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时,应考虑手术治疗;5处理措施:5.1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原则是进行复苏、纠正呼吸与循环衰竭;5.2吸氧、镇痛,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抗休

14、克和抗凝治疗;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6 第 2 页(共 2 页)5.3请心血管专科医生会诊;5.4溶栓治疗、体外循环下进行肺内栓子摘除术;5.5静脉内气栓:5.5.1充分给予纯氧吸入;5.5.2可迅速进行扩容以提高静脉压,防止气体进一步进入静脉循环;5.5.3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置入右房吸出空气;5.5.4行高压氧舱治疗;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 日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

15、编号:E-II-028-07 第 1 页(共 1 页)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3诱发因素:术前有冠心病,或潜在有冠脉供血不足有关。4预防措施:4.1要力求心肌氧供求的平衡;4.2提高氧供,保持满意的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舒间期;4.3给以必要药物治疗和镇静药;4.4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择期手术,尽量延迟到4-6个月以后再施行;5处理措施:5.1及时请心血管专科医师会诊和协同处理;5.2血流动力学监测如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体温、尿量,以及漂浮导

16、管置入等;5.3充分供氧,必要时行机械性辅助呼吸;5.4暂停手术,或尽快结束手术操作;5.5应用变力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保持冠状动脉血液灌注;5.6应用辅助循环装置-主动脉内囊扶助(IABA)即反搏系统;5.7其他对症治疗,如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罂粟碱或吗啡)。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 日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8 第 1 页(共 1 页)脑血管意外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

17、醉期间可能发生的脑血管意外,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脑血管意外。3诱发因素:先前存在脑血管病,而在麻醉手术过程(围手术期)中,意外地发生了脑卒中。4预防手段:4.1手术前用药物控制高血压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心房纤颤或心脏瓣膜病人应请心脏科医生会诊,以确定病人是否适用抗凝治疗。4.2 就手术麻醉而言,控制高血压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5治疗措施:5.1对任何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的病人,都应保持气道通畅和呼吸的支持;5.2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必要时可予以药物支持;5.3对疑有颅内压明显增高病人,可行过度通气和应用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来治疗;5.4临床上也常用皮质

18、类固醇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以减轻脑水肿。5.5 神经外科会诊。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 日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09 第 1 页(共 1 页)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正确防治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降低死亡率。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手术期间的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3诱发因素:3.1病人的年龄65岁;3.2体重超重的病人,BMI30kg.m-2;3.3长时间

19、手术;3.4单肺通气3.5麻醉药物残留3.6 循环功能不稳定4.预防手段:4.1所有病人行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4.2工呼吸直至麻醉药物不再影响呼吸后自主呼吸;5处理措施:5.1纯氧通气,查找原因; 5.2排除气道问题即保持呼吸道通畅;5.3调整通气/血流比,如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必要时用PEEP)及循环功能。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 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 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日恶性高热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0 第 1

20、页(共 1 页)恶性高热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恶性高热,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术期间发生的恶性高热。3诱发因素:恶性高热是一种高代谢综合征,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病人接触激发的麻醉药之后发生。激发的麻醉药包括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和琥珀胆碱 。4 预防措施:4.1术前了解病人有无易感的麻醉问题家族史,如麻醉中无法解释的发热或死亡等。对此类病人尽可能选择局部麻醉或区域麻醉,必需全身麻醉时应选用无激发的麻醉药包括:巴比妥类药,异丙酚,麻醉性镇痛药和氧化亚氮。5. 处理措施:5.1立即停用一切麻醉药和终止手术;5.2.用呼吸机进

21、行纯氧进行过度通气,排出CO2;5.3积极降温包括体表冷却降温,若是开腹或开胸手术,可用冷却的生理盐水反复进行胸腹腔冲洗;必要时体外循环,利用变温器进行血液降温。5.4维持循环、内环境等生命支持措施,保护脏器功能。5.5报告上级部门,争取获得丹曲洛林。丹曲洛林(硝苯呋海因,dantrolene)拮抗骨骼肌挛缩的药物。由于目前该药诱发肌肉松弛的真正机制尚未明了,但是治疗恶性高热肌挛缩最有效的药物。根据药物说明书用药。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 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 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

22、日反流误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1 第 1 页(共 2 页)反流误吸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麻醉及手术期间对可能发生的返流误吸防治的处理规程,降低死亡率。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手术期间发生的返流误吸。3诱发因素:容易诱发误吸的情况包括:胃流出道梗阻,胃食管反流,小肠梗阻,有症状的裂孔疝,妊娠,重度肥胖,饱食等。4预防措施:41对刚进食不久的病人,若病情许可,推迟手术时间;对饱胃病人尽可能采用局麻合或椎管内阻滞,若必须上全麻采取如下措施:4.1.1置入硬质的粗胃管。4.1.2采用机械性堵塞呕吐的通道,如带有套囊的Macintiochguan管;4.

23、1.3组胺H2受体拮抗药 ;4.2 麻醉诱导对饱胃病人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准备好有效的吸引器具4.2.1清醒气管内插管。4.2.2诱导时把环状软骨向后施压于颈椎体上,以期闭合食管防止误吸。4.2.3 采用头高足低进行诱导。4.2.4恰当选用诱导药物。4.2.5应完全清醒时才能拔气管内导管。5处理措施:5.1重建通气道 5.2 支气管冲洗 5.3 纠正低氧血症 5.4 激素 5.5 气管镜检查反流误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1 第 2 页(共 2 页)5.6 其他支持疗法5.7抗生素的应用。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 日修订者(签名)

24、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 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日高血压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2 第 1 页(共 1 页)高血压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高血压,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2 应用范围: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高血压。3诱发因素:3.1. 疼痛; 3.2 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3.3术中补充液体超荷(volume overload)和升压药原因不当;3.4吸痰的刺激;3.5. 其他 如术后寒战,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4预防手段:4.1首

25、先要发现和了解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并给以相应的处理;4.2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使病人处于安静姿态;5处理措施:药物治疗 5.1硝普钠;5.2压宁定;5.3-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和艾司洛尔;5.4对高龄、体弱或心脏功能差的病人,则可采用硝酸甘油降压。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 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 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日全麻后苏醒延迟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3 第 1 页(共 2 页)全麻后苏醒延迟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

26、生的苏醒延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术期间发生的苏醒延迟。3诱发因素:3.1药物作用的延长3.1.1剂量过大;3.1.2增加中枢对药物的敏感性;3.1.3高龄;3.1.4生物学差异;3.1.5代谢效应;3.1.6药物-蛋白结合的降低;3.1.7麻醉消除排出的延迟;3.1.8麻醉药的再分布;3.1.9降低药物在肝脏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和生物的转换;3.2肝、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患:3.2.1低氧症和高碳酸血症;3.2.2酸中毒;3.2.3低糖血症;3.2.4血高渗综合症;3.2.5电解质失调(Na+,Ca2+,Mg2+)和水中毒;3.2.6低温和高热;3.2.7神经毒性药物;

27、3.3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3.3.1脑缺血;3.3.2颅内出血;全麻后苏醒延迟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3 第 2 页(共 2 页)3.3.3脑栓塞(空气、钙、纤维或脂肪;3.3.4低氧症和脑水肿;4预防措施:4.1 手术期间尽可能维持呼吸循环平稳;4.2 手术结束前尽早停止麻醉,若是吸入性麻醉,可提前加大通气量,加速麻醉药排出;静脉复合麻醉,则需根据药物作用时间手术时间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病人情况等决定用药剂量;5 处理措施:5.1支持疗法,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苏醒延迟,首先是保持充分的通气(包括机械性通气),补充血容量的不足,保持电解质的平衡;5.2实验室检查:包

28、括血清K+、Na+、Cl-水平,血糖、酮体;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尿常规(尿糖、酮体)。若有异常,则可行纠正采用相应治疗;5.3若是吸入性药物麻醉过深,在停止给药并保持充分通气后,当可逐渐苏醒,不必盲目应用呼吸兴奋药。若疑位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联合用药的残留作用,除了进行肌松的监测外,一般可先拮抗麻醉性镇痛药(如钠络酮)的效应,随后再拮抗肌松药的残留效应;5.4可请内分泌或神经科有关专业医师进行会诊与治疗;制定者(签名)徐益萍制定日期: 2004 年 7 月 10 日修订者(签名)徐美英修订日期: 2004 年 8 月 10 日审定者(签名)徐美英审定日期: 2004 年 9 月 15日躁动的预防及

29、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分类编号:E-II-028-14 第 1 页(共 2 页)躁动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躁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 应用范围全麻患者围术期间发生的躁动。3诱发因素: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4预防手段:4.1躁动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但儿童和老年人对疼痛的体验要比中年人差;有脑疾患、精神病病史者是术后发生谵妄、躁动的危险因素;4.2 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胃胀气,以及尿潴留膀胱膨胀等也都可引起躁动,故应细心观察,排除这些可能潜在的因素;4.3术前药物如仅用东莨菪碱、吩噻嗪类或巴比妥类而没有并用

30、麻醉性镇痛药,则可增加术后兴奋和躁动的发生率,毒扁豆碱可逆转东莨菪碱引起的躁动。其他的药物如氯胺酮、异丙酚、乙醚脂等亦可引起躁动。因氯胺酮引起噩梦和幻觉等精神反应多伴有兴奋、精神混乱、欣快和恐惧感,在成人中约10%30%的发生率。尤其单用氯胺酮时则更趋增加。采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或咪达唑仑治疗可减轻或消除此急性精神反应;4.4若术前和术中未用过麻醉性镇痛药,则在术毕更需要即时给予镇痛药。不同的麻醉方式似对总的镇痛药的需求不发生影响;5.处理措施:51 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充分的术后镇痛,保持充分通气供氧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避免不良的刺激,外环境的安静对病人平稳的恢复也很重要:52 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包括减少或即时拔除有创性各种导管和引流管刺激,定时地变动病人体位不仅有利于呼吸功能改善,且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