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音乐游戏快乐的修鞋匠教案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快乐的修鞋匠一、设计构思:1、教材来源:乐曲来源于奥尔夫音乐,它有着比较明显的节奏,中班的幼儿能够将之辨别,同时教师提供的沙锤、双响筒、铃鼓也有明显的特质,因此幼儿易于做到乐曲与乐器的匹配融合。由于中班幼儿对音高、力度、音色等音乐因素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在活动的前一环节已通过故事情节、动作的辅助,使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本环节乐器伴奏做好铺垫。紧接着,再让幼儿尝试用乐器进行伴奏,通过乐器的逐个练习等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让幼儿掌握活动的关键点,理解并能表现说唱活动中乐器与音乐的融合,实现音乐教学的真实价值。2、活动重难点:重点是初
2、步感知说唱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难点是根据三段不同的乐曲,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3、设计理念:音乐活动是一种多元的艺术,根据三段不同的乐曲,促使幼儿从听、看、做的逐渐深入学习,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的初浅知识,感受在玩中学习的愉悦情绪,从而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本活动中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快乐教学理念。4、活动流程:感受说唱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过程用打击乐器进行歌曲表演活动结束,对乐器进行整理。二、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说唱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2、根据三段不同的乐曲,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三
3、、活动准备:1、乐曲。2、每段乐曲相应的多媒体课件。3、乐器:沙锤、双响筒、铃鼓若干。四、活动过程:(一)感受说唱的节奏1、师:小朋友们好(幼:夏老师你好)。大街上住着个修鞋匠,他修的鞋呀真叫棒,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嘀卡咚嘀卡咚嘀卡咚咚咚!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讲述后,集体练习)(环节自评:说唱的方式是平时幼儿接触的不到的,在此环用说唱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听觉注意力。通过仔细的聆听说唱的内容,形成有节奏感的记忆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提问,大胆说出说唱的内容。)(二)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过程。1、修鞋匠一天要修很多的鞋子,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1)教
4、师以说唱方式表现:“小朋友穿的鞋子真不同,有红皮鞋、有绿运动鞋今天我也要修那么多的鞋。”(2)教师表演哑剧:修鞋匠拿起一只鞋,左看看,右看看,哦,发现一个洞,他拿起一根针线,把这个洞补起来。(3)提问:谁来说说修鞋匠在干什么?(4)幼儿讲述后,出示课件一,集体跟着修鞋匠学一学补鞋洞。2、突然,修鞋匠发现了鞋子上还有一个钉子,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讲述后,出示课件二,集体跟着修鞋匠学一学敲钉子。3、鞋子总算修好了,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修鞋匠的快乐心情?幼儿讲述后,出示课件三,幼儿用动作表现修鞋匠的快乐心情。4、我们看着图谱跟着音乐来学学修鞋匠修鞋吧。(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重点环节,在教师表演引出故事情节,
5、接着再根据故事的情节,挖掘乐曲与表演修鞋动作的相对应匹配。用身体动作表现修鞋匠修鞋的活动。教师同样也需要在孩子动作尝试的同时对他们动作的提升与完善,总结孩子的初步经验,找最后让全体幼儿创编表演,获得更多的音乐游戏的乐趣。)(三)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1、幼儿讲述乐器与动作的匹配。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种乐器,有沙锤、双响筒、铃鼓。你觉得这三种乐器分别配合修鞋匠哪一个动作比较合适?2、幼儿进行伴奏练习。(1)看图谱逐个练习。(2)跟随音乐连起来练习。(3)加上教师说唱完整练习。(4)隐藏图谱,跟随音乐完整练习。(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难点环节,幼儿凭借对声音属性的感知经验,尝试着将声音与对应的乐器相
6、匹配。经验提升内化后,我又分为四个层次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学习过程,最后幼儿能听着音乐,用对应的乐器完整的进行伴奏。)(四)活动结束,对乐器进行整理。小朋友都已经把修鞋的本领都学会了,你们真棒。接下来,我请BONGBONGBONG的乐器放回去。(环节自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此环节帮助幼儿通过声音来再次判断乐器的音色的特殊属性,促进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聆听各种细小的声音。)活动反思:1、本节课的选材比较生动有趣,教学环节衔接比较新颖,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2、教师的教态比较端正,内容正确,具有良好
7、的艺术特征,方法手段合理、恰当有效,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同时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精巧的提问,引导幼儿尝试思考比较欠缺。3、幼儿的态度积极,情绪良好,注意力计划总,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当有效。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
8、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
9、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