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610.60KB ,
资源ID:2719640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1964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为2019年四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甲、乙、丙、丁对应国家分别是( ) A. 埃塞俄比亚、以色列、中国、沙特阿拉伯 B. 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国 C. 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中国、沙特阿拉伯 D. 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中国2. 近40年丙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8%,主要因为其( ) A. 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加速 B. 就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减少

2、 C. 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 D. 自然条件限制,国家政策调整答 案1. A 2. C解 析1题详解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埃塞俄比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占的比重分别为32.85%、28.70%和38.45%,近几年,埃塞对农业的依赖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工业和服务业占的比重比前几年有所上升,故甲是埃塞俄比亚。以色列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短缺,第一产业比重低,通过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

3、势,成为以色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来源。以色列的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先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结合图中信息,图乙应该是以色列。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已由2001年的15.1、51.1、33.6调整为2019年的9.98、34.27.2、55.75。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显著,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新动力。这说明图丙是中国,沙特盛产石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以石油开采、加工出口为主,政府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作物特别是小麦的种植,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自给率为98%,小麦已实现自给自足并出口,经济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也较大 ,丁图应该是沙特阿拉伯,故本题选A,自然排除BC

4、D。2题详解据上题分析,丙国就是中国,4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C正确,通常生态环境改善,会促进农业的发展,故A错,农业人口和自然条件的变化并不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原因,故BD错。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将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旅游 C. 河流 D. 交通4. 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 A

5、. B. C. D. 答 案3. D 4. B解 析3题详解从图中看出,建成区附近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城市道路等。所以,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选项正确;建成区距离河流比较远,排除C选项;图中附近有较多的农田,地势平坦,因此不是地形,排除A选项。图中没有大型的旅游资源,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为宜居城市创造优美的环境,排除B选项。故选D。4题详解滨水居住区:应在布局B。在河湖旁边,所以应该布局在;仓储物流区: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处,所以应该布局在;旅游服务区:应该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所以应该布局在靠近国家湿地公园的。故选B。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适于制作

6、饼干、糕点。研究结果显示,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与其生长发育期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户种植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风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下列地区属于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地的是( ) A.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 B. 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 C. 河北省大部分地区 D. 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6.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可以( ) A. 发展订单生产 B. 扩大种植面积 C. 增加小麦进口 D. 改良耕作方式答 案5. B 6. A解 析5题详解材料“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与其生长发育期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纬度高

7、,气温低,小麦生长缓慢,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不符合题意,排除A选项;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日照时数多,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不符合题意,排除C、D选项。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B选项正确,故选B。6题详解由材料“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户种植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风险。”,推测出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产量过剩。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小麦进口,改良耕作方式三个措施都会使市场上弱筋小麦增加,从而加重风险,故排除B、C、D;发展订单生产,既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规避产量过剩的风险,A选项正确。故选A。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源、墚、峁最具代

8、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图为大原到残源的演化(甲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推测面上聚落分布历经演化过程是( )逐渐分散 内部聚集 均匀分布 零散分布 A. B. C. D. 8. 遏制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沟头加固防护 B. 沟道径流调控 C. 面水沙集蓄 D. 面植被恢复答 案7. B 8. A解 析7题详解由材料知,“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甲丁的演化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面上聚落的分布也是逐渐分散。甲:塬面面积大而完整,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所及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塬面破碎,聚

9、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面由聚落分布。所以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故选B。8题详解塬面的持续萎缩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朔源侵蚀活跃,沟岸扩张。所以,要遏制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保土蓄水,防止沟岸的继续扩张。加固沟头,保住塬面。A选项正确;塬面的萎缩主要是沟岸的扩张,沟道的朔源侵蚀,而面水沙集蓄和面植被恢复,仅仅保护塬面是不够的,仍然会是塬面萎缩。排除C、D选项。沟道径流调控,沟岸仍然会扩张,保塬作用不大,仍然会侵蚀塬面,排除B选项。故选A。随着世界贸易量的增长,海运业船舶大型化日趋明显,对化石燃料消耗越来越多。近年来,世界主要港口

10、利用岸上电力为靠泊的大型船舶提供能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 ) A. 提高了电力输送能力 B. 增加了造船的订单量 C. 提高了海洋运输能力 D. 增加了港口的吞吐量10. 利用岸上电力为大型船舶提供能源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运输成本 B. 节约化石燃料 C. 促进码头自动化 D. 减少环境污染答 案9. C 10. D解 析9题详解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运载量大大提高,海洋运输能力提高了,C正确。船舶大型化提高运载量,跟电力输送能力无关,A错。大型化的发展,减少了造船的订单量,B错。港口的吞吐量跟经济发展有关,大型化不能改变其吞吐量,D错。故选C。10题详解利用岸上

11、清洁的电力为大型船舶提供能源,减少大型船舶利用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大型船舶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减少环境 污染,提高港口大气质量,D符合题意;利用岸上电力为靠泊的大型船舶提供能源,与船舶自身燃烧化石燃料提供能源成本相差不大,对降低运输成本效果不明显,排除A;岸上电力也可能来源于化石燃料,因此并不一定能节约化石燃料,排除B;利用岸上电力为大型船舶提供能源,与码头自动化无关,排除C。故选D。研学小组对某地地层考察并采集岩石样品(16号由老到新),经过实验室植物孢粉鉴定、统计分析,可推断当地古气候环境及变化趋势。下图为样品分析后得出的植被类型及所占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推测

12、该地气候可能是( ) A. 由温凉向温暖,半湿润向湿润变化 B. 由温暖向温凉,半湿润向湿润变化 C. 由温凉向温暖,半干旱向半湿润变化 D. 由温暖向温凉,半干旱向半湿润变化12. 推断现代气候与研究区古气候相似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藏北高原答 案11. A 12. C解 析11题详解样品16号年龄由老到新,读左图可知,针叶林所占比重最大,气候温凉,自样品1样品6,常绿阔叶林比重上升,针叶林比重下降,表明气候由温凉向温暖转变,BD错;读右图可知,在样品1时期,中生植被比重大,其次湿生植被,表明当时气候主要为半湿润气候,自样品1样品6,中生植被

13、比重下降,旱生植被比重下降,湿生植被比重上升,表明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变化,C错,A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样品1时期的植被类型比例可知,在古气候背景下,该地分布有常绿阔叶林。选项四地中,在现代气候背景下有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只有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藏北高原等地均无常绿阔叶林的分布。故选C。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14、D. 14. 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 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 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 南坡坡度小于北坡答 案13. D 14. D解 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和地质图中信息的提取能力,结合材料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中三组侧碛垄,所处的海拔由高到低,且都位于同一个沟谷的两侧,堆积的海拔最低,且相对位置来看,位于U形谷的最外侧,形成的时间最早。位于最里面,覆盖在之上,说明形成时间最晚,位于中间,据此进行分析,且沉积顺序依次为,D正确。14题详解考查影响堆积地貌的因素,一般而言坡度和搬运能力影响堆积地

15、貌的形成,根据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南部地区等高线洗漱,沟谷的坡度较缓,冰川的搬运作用较低,沉积作物较强,因此堆积物较多,堆积地貌保存完整,而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搬运作用突出,沉积作用差,使得冰川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该地区堆积地貌较差,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M地位于( ) A. 加拿大 B. 挪威 C. 俄罗斯 D. 法国16. 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A. 日出时间提前 B. 正午日影变长 C. 出现极昼现象 D.

16、昼长有时相同答 案15. C 16. D解 析15题详解由材料知,晓华的起飞时间:6月14日17:00(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加拿大位于西时区;挪威和法国位于东一区;ABD错误。俄罗斯位于东三区至东十二区,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晓华的旅游期间为6月14日至6月30日,期间度过了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日出时间会先提前后延迟。正午日影会先变短后变长。根据M地的日落为22时可知,此时的夜长为4小时,但是日期已经非常接近夏至日了,因此不会出现极昼现象,ABC错误

17、。6月14日出发,6月30日结束旅程,其中包括夏至日,所以有可能存在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昼长相等,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苎麻是热带、亚热带作物,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一年栽植多年连续收获。某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二十多年前当地开始种植苎麻,并以家庭种植、手工作坊方式进行苎麻生产与加工活动。从业者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开展苎麻种植、加工、苗族传统刺绣服饰生产与销售活动。随着合作社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吸引了部分

18、外出务工农民返乡。(1)分析当地选择苎麻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原因。(2)说明苎麻农民合作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评价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对当地的影响。答 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苎麻生长;地形坡度大、土层薄,苎麻根系发达可固土 保水;苎麻可连续多年收获,节省劳动力;苎麻作为服装加工原料,具有经济效益。(2)经济发展:由分散的生产到集中、集聚,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益;苎 麻种植到服装销售,延长苎麻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社会发展:吸纳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劳动技能, 增加农民收入;传承民族手工艺,弘扬传统文化。(3)有利影响:带来

19、先进理念和资金,增加劳动力数量,提高劳动力质量,带动地 方经济;减少农村留守人口相关问题。不利影响:返乡人口过多可能会加大生态 脆弱地区环境的压力。解 析分析本题以苎麻产业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详 解(1)本题应从苎麻种植的有利条件和带来的效益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属于亚热带生孩子风气候区,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充沛,适宜苎麻的生长;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形坡度大、土层薄,种植苎麻,其根系发达可固土保水,有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材料信息表明,苎麻可连续多年收获,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苎麻属于纺织原

20、料,市场需求量大,种植苎麻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苎麻农民合作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应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进行说明。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农民合作社将过去分散的生产进行集中、集聚,增强了投入能力,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益;农民合作社更有能力形成苎麻种植到服装销售的产业链条,从而延长苎麻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社会发展方面,农民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吸纳劳动力,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农工返乡,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材料信息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有利于农民个人发

21、展,并增加农民收入;材料信息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苗族传统刺绣服饰生产与销售活动,有利于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3)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对当地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有利方面来看,材料信息表明,20多年前当地从事苎麻生产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务工农民返乡可以缓解本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务工农民返乡会带来先进理念和资金,有利于当地农村的发展;务工农民返乡会减少农村留守人口相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从不利影响方面来看,当地生态环境脆弱,返乡人口过多可能会加大生态压力,如果不合理开发,有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图为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1)推断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2)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产生大雾的原因。(3)分析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答 案(1)降水天气;气温下降;气压降低;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 (2)水汽条件: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冷却条件:夜间天气晴朗, 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使水汽凝结成雾;层结条件:形成逆温,大气稳定;风 力条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3)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逆温层消失;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 大,风速增大,大雾消散。解 析分析本题以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为背景

23、,考查了锋面系统及雾的成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难度一般。详 解(1)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应从晴雨、气温、气压、风速等方面进行推断。甲冷锋出现在7月份北方地区,由于空气较湿润,因此过境时应该会出现降水天气;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气温下降;冷锋所在的低压槽来临,因此气压降低;图中显示,甲所在低压槽两侧等压线疏密变化不大,因此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2)甲地产生大雾的原因应从水汽条件、冷却条件、层结条件和风务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水汽条件来看,17日甲地刚刚经历过降水天气,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从冷却条件来看,

24、17日02时为夜间,夜间天气晴朗,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速度和幅度较大,从而使水汽凝结成雾;从层结条件来看,天气晴朗,夜间近地面迅速降温,从而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从风 力条件来看,图中显示,17日02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不利于雾的消散。(3)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应从气温、对流、风力等方面进行分析。17日08时,太阳达到较高的高度,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雾滴蒸发消散;随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对流运动加强,有利于雾的消散;图中显示,此时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 大,风速增大,因此大雾被风力吹散。19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城在53N73N,105E130E之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 (1)概括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2)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3)分析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答 案(1)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高),冬季少(低)。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理由:该地气温在 0 以下时间较长,积雪多,春季(多年月均)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多年月均径流 量峰值出现在(多年

26、月均)降水量峰值前。降水补给理由:多年月均径流量和多 年月均降水量季节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强;降水补给减缓了河流径流量下降的趋势。 (3)6 月多年月均降水增量为负值,降水补给量减少;6 月前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 正值,使积雪融化量增大,到 6 月积雪量与多年平均相比有所减少,融化量随之 减少;6 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蒸发增强,河流径流增量减少。解 析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详 解(1)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应从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当地气温较差接近60,降水最多月份

27、降水量是最少月份的近60倍,因此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当地68月气温高,降水多,122月气温低,降水少,因此当地气温和降水均为夏季多(高),冬季少(低)。(2)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及判断理由应结合图中当地月均径流量变化情况和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推断和说明。图中显示,当地多年月均径流量峰值出现在6月(夏初),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表明当地降水补给不是最大的补给水源,当地纬度高,该地气温在 0 以下时间较长,积雪多,春季(多年月均)气温回升,积雪融化量大,大量补给河流形成径流量峰值,表明勒拿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图中显示,69月当地月均降水量最多,此期间当地多年月均径流量也最多,两者季节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强,6月时积雪融化结束,但河流79月径流量还维持较高水平,这些表明,降水补给也是勒拿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之一。(3)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应从气温和降水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6月多年月均降水增量为负值,降水补给量减少,导致6月径流量减少;图中显示,35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表示6月之前,当地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导致大量积雪提前融化,到6月积雪量减少,积雪融水补给量也相关减少,导致6月径流量减少;6 月及以前多年月均气温增量为正值,气温明显升高,从而导致蒸发增强,使得河流径流减少,导致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