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67KB ,
资源ID:271868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1868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智慧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智慧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1、智慧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精编(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 录一、智慧医疗:“大健康”时代拉开帷幕 31、智慧医疗的基本概念 3 2、 智慧医疗的起源和内涵 33、智慧医疗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5二、智慧医疗打开医药行业新格局,探索移动医疗商业新模式 101、医疗机构信息化,实现就医用药零差错 112、医学信息数据库移动化,为医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工具 133、移动医疗APP百家争鸣,主攻大众用户入口 164、医疗设备可穿戴化,颠覆健康管理模式 195、处方药网售即将放开,医药电商焕发新机 23三、国内智慧医疗五大入口及覆盖企业 24四、主要风险 241、关键技术风险 2

2、52、商业模式和产业链风险 253、医疗纠纷的风险 25一、智慧医疗:“大健康”时代拉开帷幕1、智慧医疗的基本概念在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智慧医疗”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智慧医疗一般是指通过打造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信息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有他们的见解,认为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物联网为基础,综合应用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移动计算和云计算等技术,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构建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最优化的医疗体系;或认为智慧医疗是指运用新一代物联网、

3、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建设相关的物理、信息、社会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并智能地满足相应医疗卫生生态圈内的需求。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和移动医疗等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智慧医疗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智能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是医药行业在物联网基础上施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更高级阶段。2、 智慧医疗的起源和内涵智慧医疗(smart health-care)首次亮相是在2009 年1 月28 日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会议上。席间,IBM 首席执行官彭胜明向总统奥巴马抛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相关物体

4、之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计算机将其信息予以整合以实现现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IBM 还针对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在内的六大推广领域。智慧医疗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公众,智慧医疗意味着更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使公众需要医疗服务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便捷地获取一个公平、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其次,智慧医疗还意味着更便宜的医疗服务,通过诊疗信息在各个医疗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病人的看病成本,同时提高了就诊效率;最后,智慧医疗还将带来更全面的健康服务,为公众建

5、立涵盖个人全面信息的健康档案,通过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使公众随时掌控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主动的疾病预防与及时有效的疾病干预,减少公众的患病率。对于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将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医疗服务分级引导等问题,使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智慧医疗还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服务安全,通过建立患者健康数据库、用药知识库并结合移动终端和物联网技术,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大大增加用药准确度和安全性;除此之外,智慧医疗基于物联网技术高度灵活和信息采集自动化的特性,将帮助医疗机构更高效的进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智慧医疗催发了医疗服务平台化的盈利新模式,通过建立

6、自诊问诊平台和医联信息平台,向患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智慧医疗与可穿戴设备结合,将助力医疗垂直细化企业(如专注于血压、血糖)提高用户粘度,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借助互联网的发达和医药电商政策红利的推动,企业可大力拓展互联网药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对于监管部门,智慧医疗的发展将给予更科学的决策支持,通过智慧医疗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提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智慧医疗的延伸还将带来更加迅速有效地突发事件应对方案,通过建立智慧应急响应系统,将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急救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快速应对公共卫生

7、突发事件。3、智慧医疗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自2009 年IBM 公司的智慧地球概念问世以来,其分支之一的智慧医疗技术便在国内外飞速的发展起来,现阶段一般认为智慧医疗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用户健康大数据采集、远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医疗认知实行。数据采集步骤主要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和现今十分热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用户的健康信息(血压、血糖、心率等基础身体数据)、既往病历(治疗记录、用药历史等)和基因信息(基因测序技术高度发展将提供个性化的治疗信息)实时采集;远程分析处理步骤则先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对数据进行高速传输,再通过高性能计算中心对医疗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后将信息储存在容

8、量巨大的云服务器上;而智能医疗认知实行是对医疗大数据进行认知获取和深度挖掘,并为医院信息化、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商平台提供实行依据,最终达到医疗全智能化。实际上在IBM 提出智慧医疗概念之前,Intel 就已在2008 年发布了其研发的家庭医疗设备,该设备采用便携终端技术为用户提供Health Guide 的服务,该服务主要用以针对家庭内存在长期患病人员的生理信号监控。2009 年4 月,Intel 和GE 成立了医疗保健联盟,关注独立生活和慢性病治疗,与此同时,美国市场上关注家庭智能看护系统的公司还有Microsoft 和Google 等。GE 拥有Quiet Care系统,Microsoft

9、则推出Microsoft Health Vault 远距离看护平台,而Google 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出了Google Health 服务。2010 年8月,Intel 和GE 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新的医疗保健公司,关注远程医疗和独立生活。此外,Google还投资了DNAnexus、Foundation Medicine、Predilytics 和Flatiron 等医疗软件公司。欧洲各国在智慧医疗方面也不落后美国,其物联网战略更为系统。在2011 到2013年度欧盟在九十多个物联网智能化应用方面投入四亿欧元进行研发。近年来,欧盟选择了近三十多个城市开展智能城市建设,其中重点保障了对医疗信息化的

10、建设。IBM 在此方面自然是不甘落后,先后设计了多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尤其在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并积极参与到区域医疗卫生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方面。IBM 提出了区域医疗解决方案,实现了区域卫生的信息化;提出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助力医院智能管理;提出了数字医院解决方案,深度挖掘医疗数据,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效率和资源利用。Intel 公司也很重视在我国的市场,2012 年 12 月好医生公司联合 Intel 公司在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推出了“佑医”智能医疗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一体化设备的方式,集成包括 3G 通信和蓝牙在内的无线通信方式将视频信息、RFID

11、将血压、肺功能、体温等信号传递到医学处理中心,来实现智能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199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为8600 多万人,而现今已超过13 亿人。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医疗的需求逐步增大,医疗费用支出逐步上升,加之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发展智慧医疗刻不容缓。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医疗系统信息化的方式逐步推行智慧医疗。早在 1995 年我国卫生部实施了“金卫”工程,目前全国基本上大型医疗都已经实现了部门信息化系统,完成全院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医院已达到50%左右。同时医保信息系统平台统一构建在大多数城市与乡村实施,流行病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县级以上区域实现了互联互通。随着卫星

12、定位系统的开发,结合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我国所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也在建设之中。我国卫生部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思路,在上海、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卫生信息化工作方式,例如厦门市卫生局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政策规划大力支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以及医疗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国务院在 2009 年4 月期间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央进一

13、步加大对了医改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明确指出各级地方政府要确保在三年内相应投入八千五百亿元专门用于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来,更快更好的确保我国医疗系统的电子化与便捷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推进医疗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化服务,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2012 年12 月初,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

14、系两个文件。2013 年1 月29 日,国家住建部公布了中国首批90 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同时,部分城市提出了关于智慧医疗的建设理念和实施方案,为智慧医疗这一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积累实施的经验,推动了智慧医疗这一信息体系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与发展。预计在明年年初,国家将出台互联网药品销售的最新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未来我国智慧医疗将会向着政府参与加强化、应用范围扩大化、信息共享普遍化和市场模式多样化等方向持续发展。二、智慧医疗打开医药行业新格局,探索移动医疗商业新模式智慧医疗(也被称为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等)融合了传统医疗产业和移动互联网行业,是一个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

15、的典型案例,其整合了线上线下两方面的优势,是O2O(Online to Offline)整合出的一个特殊产业。移动医疗的产业链是在传统医疗产业链的基础上,新增了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行业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各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硬件供应商、移动网络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移动终端制造商、移动医疗产品营销传播推广公司、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等。目前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智慧医疗面对的用户主要分为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大众群体这3 大类群。从商业模式来看,国际上的共识为向药企收费、向医生收费、向医院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向消费者收费这五种模式;国内现行的模式为向医院、医生提供信息

16、化服务的循环补贴模式,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互动平台服务、智慧家庭医生服务等向用户收费模式,以及慢性病管理、医药电商平台等转移支付模式。1、医疗机构信息化,实现就医用药零差错医疗系统信息化是我国推行智慧医疗的第一步,从早些年的 “数字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到今天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移动应用系统、电子病历等等,互联网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医疗管理方式、医患沟通模式和医生从业生态。“医疗信息化的核心与价值就在于为患者、医生和护士服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表示,“像预约挂号、移动缴费这种把IT 服务延伸到患者面前的服务其实很好实现,只要多开放几个渠道,添加一两个机

17、器就能解决。对于医院来说,更重要的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而信息化管理帮助医院真正做到了包括就医和配药在内的全流程、无缝隙的监督管理。”可见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智慧医疗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为医院的管理增加更安全的保障,将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医院信息化服务面向的客户为各种医疗机构,主要商业模式是通过帮助医院建设和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向医疗机构(用户)收取费用的模式。从产业链需求角度分析,医院的需求涉及面极广,包括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共享等来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还包括医疗健康信息、医

18、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具体来讲就是诸如移动挂号缴费类(如减省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医院的分诊效率)、临床信息整合系统(如移动查房系统、临床医嘱系统)、医院内部管理系统(如药库管理系统、医院报表系统、院长决策系统等)、远程会诊系统以及针对科室的日程排班管理系统、全科协作科研病例记录与随访系统、专科管理系统。目前利用移动技术在医院实施移动医疗的医院并不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医院里面移动医疗投资的价值很大。一个完整的医疗档案局限在医院内的记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把医院患者入院前的记录,比如行为习惯、饮食起居,包括出院之后的康复的情况等通过个人授权的方式让医

19、院获得这些信息,对医生的诊断和医疗将提供极大的帮助。而当下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是国内几百家HIS 厂商,绝大多数的HIS 企业规模都非常小,大多数企业都只有50 家以下的用户数,行业排名靠前的是嘉禾、东软、方正众邦、卫宁软件等。目前HIS 行业主要有2 种经营方式,一种是基于大型医院采用项目化方式运作,按需实施订做;另一种就是基于中小医院采用商品化方式运作、标准化产品批量推广、零星改动。2、医学信息数据库移动化,为医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工具目前智慧医疗主要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医院医生的,也有称之为B2B 模式,另一种是直接面向用户或患者的,可以称之为B2C 模式。面向医院医生的智慧医疗

20、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数据等方面。医生间交流平台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医学知识和患者数据,提高医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更高效的治疗病患,如国外的G-Med、Doximity、Sermo、Doctor At Work 等平台,而国内也有如云医、医脉通、爱医生网等医生社交应用和网站。目前这类平台在深度垂直于医生交流外,均开始横向探索智慧医疗的其他方面,与医学知识库、医学工具、医患交流甚至远程诊断治疗等应用领域互相交叉覆盖。医学知识库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Epocrates,他们的主打产品是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上市时用户已覆盖全美5

21、0%的医生。此类应用不仅为药企和医生提供了数千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信息,包括药效、副作用、剂量、药物相互作用、价格、医保情况等,可帮助医生进行处方决策、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以在美国大部分的手机平台苹果、黑莓、安卓等上使用。还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循证医学的处方集、治疗指南,帮助医生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国内此类的应用平台有丁香园和杏树林等,丁香园拥有行业内最大的生物、医学和医学生社区,近年来还推出了用药助手、丁香客、丁香学院和其他覆盖几乎医药研全产业链的应用;而杏树林则是专注于为医学专业人士开发移动工具,旗下目前有病历夹、医口袋、医学文献3 款产品,覆盖了电子病历、国内外医

22、学期刊定制和医学资料库(如临床指南、药典、检验手册、医学量表等)这三个应用领域。管理病患健康数据方面的应用可分为入院前健康数据收集和出院后康复信息追踪,尤其对于慢性病和重大疾病而言,患者的健康数据收集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如WellDoc,一家致力于利用新技术辅助慢性病管理的公司,他们打造了一个手机加云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方便的记录、存储和利用糖尿病数据,并将数据传到云端,由云端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反馈,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可以为医生的诊疗提供有效依据。目前此类应用正积极与可穿戴智能设备相结合,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如国内九安医疗的 iHealth 智能云血压

23、计、三诺生物的糖护士移动血糖仪、宝莱特的移动互联体温计这些深耕于细分医疗方向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用户的健康信息并为用户设计保健方案,还能在患者入院时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病理信息,提高医生的诊疗质量,更能在患者出院后随时获得患者的健康数据,高效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治疗。从医疗产业链需求分析,医生的最强需求包括职称晋升和特殊病例搜集2 个方面,延伸来讲就是医学亚学科和重点疾病诊治的继续教育、最新资讯、医生社区、病例讨论和会诊等。职称晋升的途径包括各种考试、发表论文,他们对各种考试题库、科研资料和最新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会主动付费的,特别是对国外最新的原文学术文章。特殊病例

24、的搜集也是医生职业习惯中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本能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求如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负担、提高诊断质量降低治疗风险和积累从医经验打造个人品牌等。目前智慧医疗产品已基本覆盖医生需求的各方面,但商业模式仍在摸索之中,尤其是向医生收费的这一模式,由于中国医生定点执业、依附于医院,导致无法单纯复制美国,而是以一种向医生提供信息化服务为主的循环补贴模式。但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或将为向医生收费这种模式打开新局面。3、移动医疗App百家争鸣,主攻大众用户入口上文提到的智慧医疗主要的应用模式的第二种,也就是直接面向用户或患者的模式,主要用于寻医问药、远程医疗、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和随访服务等。

25、实现这些应用模式的产品目前主要为移动医疗App,据艾瑞咨询2012-2013 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中国医疗健康类App 在去年就已超过2000 款,而国内从事医疗App开发的企业也已超500 家。这些App 主要可分为五类,分别是医药产品电商应用;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细分功能产品等。另外,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崛起,移动医疗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将带来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这些分类除第一、二类外,都是针对大众群体(普通人,患者以及特殊人群),普通人包括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患者包括轻而短暂的患者和重而长期患

26、者两大类(可简称为轻患者和重患者),特殊人群主要是指怀孕和育儿人群,老龄化人群和特殊性取向人群等。通过在豌豆荚、应用宝等国内app 下载平台搜索医疗类app,也可发现绝大多数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国外市场针对专业人士的app 占比较国内高出不少,但主力仍在面向患者领域,通过检索美国Apple App Store 中的“医疗保健和健身”和“医疗”类别,获得的23,682 个有效医疗健康相关应用中,包括7407 个针对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HCP),剩余16,275 个则是针对消费者/患者的App。而针对消费者/患者的移动医疗类APP功能性评估主要有7 大功能: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文字、数据、图片、视频

27、);为用户提供指导;应用记录用户录入的数据;可视化展示、输出用户数据;基于用户信息提供引导,为医生诊断/治疗方案推荐等咨询意见;提醒/警告用户;与专业人士/患者交流,与社交网络的对接。其中最普遍的功能是提供信息,有10840 个应用,占总数2/3;其次用户提供操作指示功能有5823 个应用;应用记录用户输入功能有5095 个应用;具有提醒/警告功能有1357 个应用。根据医疗产业链需求分析,大众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寻医问药,具体来说包括入院前的自诊、自我用药和导诊,以及入院后的候诊、诊断和治疗,最后还有出院后的康复咨询。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关注健康的用户对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和便捷获取医疗信息有需求。

28、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 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需要吸取美国“软化”和“硬化”的经验。“软化”是指App 融入美国的医疗信息系统之中,以充分利用 App 方便的数据展示能力和 HIS 系统深入的数据分析能力。“硬化”则是App 和硬件产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App 便捷的数据管理能力和传感器实时的数据采集能力,深度挖掘健康大数据下的真正价值。4、医疗设备可穿戴化,颠覆健康管理模式近几年,健身追踪器已经成为了十分受跑步爱好者和运动员欢迎的一个配件。这种智能手环式的健身追踪器使用生物计量传感器测量所有数据,包括你跑了多远的距离、燃烧了多少卡路里,而且它们不断地升级。从Fitbit 到Misfit

29、,可穿戴传感器的市场正在高速发展,而且不仅是个人健身及健康。几乎每周就有一个新的设备帮助人们应对慢性疾病、更快地从伤病中康复、分析可能引起疾病的异常环境情况,以及在出现问题前检测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穿戴医疗是将传统医疗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并辅以大数据分析而形成的交叉领域,目前可穿戴设备的本质就是传感器,是进行医疗数据采集的工具。那么我们可以从传感器的角度,看一看现在市场上正在销售或还处于开发阶段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比如谷歌正在研发的一款内含测量眼泪中血糖水平传感器的隐形眼镜;苹果也试图将无感知血液检测技术应用到可穿戴智能设备上;以及传统的微创植入传感器公司Cardio-MEMS 正在开发的

30、一种能够植入人体控制心力衰竭、动脉瘤、高血压等严重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无线器件。目前市场对医疗可穿戴化的看法较为乐观,市场研究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而2018 年将达到3亿台,按平均每台42美元的出货价格计算,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 的预测,未来5 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将进入爆发和普及期,预计2018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85 亿台,对应销售规模为190 亿美元。瑞士信贷的预测更为乐观:未来2-3 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现有30 -50 亿美元增长至300 -5

31、00 亿美元。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根据iiMedia Research 数据,2012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 亿元,预计到2015 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2 亿元,2017 年将达到4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根据医疗产业链需求分析,可穿戴医疗的出现可以满足医疗机构、医生、大众群体的不同需求,如医院对远程监控、远程医疗的需求,医生对患者入院前健康信息收集、出院后健康信息追踪的需求,大众群体对

32、自身健康管理的需求等。目前美国的医疗可穿戴设备运营模式主要是与保险公司合作,由保险公司购买产品为医保客户提供服务。其次,一些服务项目则是面向医生收费的。然后才是进入传统的医院渠道。而国内医疗服务体系与美国不同,目前已有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设备运营公司找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合作,依托于其原有的远程医疗业务;另一种则是企业自己招募有基层医疗服务经验的团队,自办远程医疗中心。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也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移动医疗行业的一个新的入口,同时也是移动医疗软件硬件融合的一个典型领域,移动医疗公司、设备商可通过4 种模式实现融合共赢:移动医疗公司自己打通供应链,绕过传统厂商,通过代工厂完成制造;双方合作,在硬件内植入移动医疗内容和服务;双方合资建立新的品牌;设备商自己开发移动医疗服务。当然,在可穿戴医疗蓬勃发展的基调下,仍有一些隐患存在,尤其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健康管理”作为一个炒作概念,大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国内智能化技术水平也较低,难以开发真正精准的医疗可穿戴设备,导致娱乐性有余实用性不足;存在标准化问题,市场价格混乱;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性仍需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加以保障。5、处方药网售即将放开,医药电商焕发新机由于药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