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39KB ,
资源ID:271319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131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袁枚 素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袁枚 素材.docx

1、袁枚 素材袁枚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

2、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人物生平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乾隆十

3、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

4、,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主要作品文集: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 、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个人生活人物关系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如皋县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袁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写

5、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生活情趣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或为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此称为“随园”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

6、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六十五岁以后,袁枚开始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游过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喜爱品茶的他自然也会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进入茶世界。湖上杂事诗:“烟霞

7、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乾隆五十一年(1786)袁枚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

8、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袁枚认为,除了有好茶必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而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对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对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叙:“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

9、、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他以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独到的妙法:“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

10、一杯好茶,呜呼!”袁枚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岁高寿。有意思的是,虽然自身不愿涉及官场,但是袁枚却有着独到的政治眼光。曾经在和珅、和琳兄弟年幼的时候,写过这样一句对两兄弟的评判“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后面的事实证明,之后,和珅之后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第一红人,和琳则成为著名将领,官至一等公爵。袁枚在 随园诗话 、 子不语 、 续子不语 中,一再谈及龙阳之美,心向往焉。因为他翰林文人、风流俊雅的身世姿容,投怀送抱者颇多。 随园轶事 中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袁枚在子不语

11、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对美少年心心相映,出入同行,有个叫王秃儿的恶棍,想要玷污他们,他们不从,于是被杀。袁枚写道:“二少年者,平时恂恂,文理通顺,邑人怜之,为立庙,每祀必供杏花一枝,号双花庙。”这枝风姿绰约的杏花,几乎伴随了袁枚一生。直到年过花甲,他还收了年轻美好的刘霞裳为弟子,每次出游登山,必与同行,所谓“从游朝腊屐,共寝夜连床。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对于他人的质疑、腹诽,袁枚不以为意。藏书之好袁枚作官后,以薪俸易书,积至40万卷,筑藏书楼“小仓山房”、“所好轩”。自注何谓“所好”,味、色、花、竹、金石、字画,皆有时有限,只有藏书,不分少壮、饥寒,读之无限;还专门写有一篇所好轩记。山林之乐

12、袁枚年轻时就喜欢追求山林之乐,但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一直到他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这一年,他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68岁时,袁枚游历了黄山。69岁,他跑得更远,正月出发,腊月底才回家,从江西庐山一路游玩到了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广西桂林,之后经永州回返,顺路游衡山。71岁去武夷山,73岁游江苏沭阳,77岁二游天台山,79岁三游天台山,80岁又出游吴越之间,即便是81岁还出游吴江要知道,旧时交通不便,以袁枚这么大的年纪,能够承受舟车劳顿、跋山涉水之苦而兴致不减,如此频繁、长时间的出游,其身体状况之佳、精力之矍铄可见一斑,难怪当时便有人称赞他

13、“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人物评价通天老狐,醉辄露尾。(洪亮吉在北江诗话的评价)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白居易)、诚斋(杨万里)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朱庭珍评述)著名的清诗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提出“袁枚现象”一词,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在整个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关于袁枚的个性,严迪昌先生清诗史有极精到的概括,总之一言为“不耐”。他不耐学书,字写得很糟;不耐作词,嫌必依谱而填;不耐学满语,乾隆七年(1742)庶吉士散馆,以习

14、满文不合格放任知县;不耐仕宦,乞养时年仅三十三岁,后再铨选知县,未及一年复归。袁枚欲做专业的诗人,理想近于明诗第一大家高启,含毫伸牍,“但好觅诗句”,“与其嗜世之末利,汲汲者争骛于形势之途”者绝异。做专业诗人是一种很高的人生理想,蕴含着不同流俗的价值追求。求仁得仁,袁枚成为清诗史上独具个性的一代大家。(李圣华评价)袁枚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及时的抉择,如果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把知县当到老,又能怎样?走仕途,混不到个省部级,都是芝麻官儿。说不定遇个变局,还有牢狱之灾。袁枚的长寿,就在于他的自由和随意,做人不必阳奉阴违,不必违背良心迎上欺下。不必用尽心机搞阴谋,一天到晚心里紧张。告别了官场上的袁县令,

15、才有了文坛上的袁才子。这是个人的选择,是智慧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陈长吟于西安晚报)袁枚称得上是清代商业炒作第一高手,通过不断炒作,赚了大笔银子。袁枚对生意的策划步步为营,思路极为清晰。首先,他花费许多钱重修随园,修好了并不将其圈起来供自己一家人欣赏,而是故意拆掉围墙,让游客在园里随意游玩,目的是使人知道江宁城里有这样一个山美水秀境幽的地方。园子初具声名、有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他立马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极力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激发那些热衷口腹之欲的人的兴趣。袁枚对饮食氛围也极有研究,每有客来,他都要叫人将餐桌摆到一些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之唱歌跳舞,随园的饮食

16、生意非常火爆。当随园炒热,个人知名度激剧上升,袁枚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在园子里售卖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他的书果然供不应求,属国琉球都有人专程来购买。仅卖书一项,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两白银。中年以后,各方人士争相请袁枚写应酬文章,袁枚来者不拒,墓志碑记、寿序谀文,只要给足银子,绝对服务三包,又大赚了一笔。(游宇明于老年生活报)随园先生是乾隆年间享誉最高的诗人。袁枚少时家贫,秋夜杂诗并序九首有:“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对于诗,有人讲格调,有人讲神韵,袁枚则讲性灵。说禅理均障,皆远性情。讥诗不摇荡性灵,则“蛤蟆繁声,无礼取闹”,“生客阑入,举座寡欢”。性灵是在泥沼中仰望星光,俗人信仰基督,

17、就是希望能在泥胎中被浇灌他的灵。性灵需要天才,皓首穷经不是本钱。然而有性灵,不见得同时有气魄,比起东坡,袁枚还属于“和记小菜”。有趣味这里的主人可是袁枚呀,江南大才子!他随口吟出来一首诗,那都可以回去炫耀的。看看这首: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瞧瞧这小牧童,正唱着歌呢,因为想要捕蝉,忽然闭口不唱了,这画面感太强了!除了这些,还有更好玩儿的:你拿起筷子,主人说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辣中,能知味也否?(咏箸)你推开窗户,主人说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推窗)你说,这随园真好呀!主人说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随园杂诗)你吃饱了想去走走,主人说放鹤去寻山鸟客

18、,任人来看四时花。(对联)你欣赏青苔上的落叶,主人说青苔问红叶,何处是斜阳?(苔)你问能不能去湖边钓钓鱼,主人说眼前有路明山去,愿向卢敖借钓竿。(随园诗话)你觉得这里的生活似神仙,主人说天上若无难走路,世上哪个不成仙?(随园诗话补遗)针对限制人性的八股文,他提出了“性灵说”这一诗歌主张,强调作诗要讲究真性情。他提倡: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纵观他写的诗文,无不充满了真性情。春天,他笔下的云令人的心都要暖化了:山上春云知我懒,日高犹宿翠微颠。(春日杂诗)夏天,他光着膀子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消夏诗)秋天,他的字里行间会透出丝丝凉意:秋

19、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冬天,雪夜照亮的不仅是作诗人,更有三百年来无数的读诗人: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十二月十五夜)他爱读书,爱到站在雪地里沉醉而不自知: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随园诗话)他又强调不要死读书: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他藏书多达40万卷,然而晚年的时候他把书捐走了十分之六七,因为他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黄生借书说)对待写诗,他一丝不苟: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遣兴)对待作文,他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文似看山不喜平。(随园诗话)对待大家津津乐道的事情,他总能提出不同

20、意见: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他对亲情的眷恋,从他给妹妹写的祭文中可窥之一二: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祭妹文)他对朋友有着一腔赤诚: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随园诗话)他对美女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喜爱: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随园诗话)袁枚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读读那首小诗吧,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找到答案并不难,只需抓住两个副词就够了。第一个:恰从不寻找,从不依靠,恰恰就是自己。袁枚这一生,无论起点有多么低,无论人生路上的选择

21、是对是错,他只依靠自己。第二个:也苔花如此渺小,它的心中却藏着一个大大的梦想:它也要像牡丹那样开花!因为,牡丹是花中之王。并且,小小的“苔”超越了牡丹花王。你考虑过吗?牡丹尚需人照料,而“苔”一直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力量。所以,袁枚在这首诗中向所有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多么卑微的生命,活,就要活出生命的骄傲!这就是他所参悟的“活着”的意义。05袁枚躺在床上,微笑着看着前来探望他的亲友们,他知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往事一幕幕从眼前滑过:妹妹在草地上笑着扑蝴蝶母亲去当铺里当首饰父亲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他挨家挨户去讨米他坐在船上投奔叔父青山一排排地向后倒、向后倒他的耳边有一个苍老的声音一直在吟诗:葛岭

22、花开二月天,有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1798年1月3日,袁枚与世长辞。享年82岁。弥留之际,他留下这样一句“绝命词”: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有口必有味随园建成后,袁枚写了一副对联:放鹤去寻山里客,任人来看四时花。然后就把园子的四面墙拆掉,任人来游玩,把私宅变公园了。很快,随园就变成了南京城里的著名景点,来这里的人,有的是来游玩,有的是来吃的。袁枚爱吃,天下人都知道。他在吃上,有三个癖好,第一个,是每到别人家,都要带上家里的厨子。吃到好吃的,就让厨子到厨房里去学,别人若不愿意教,就“执弟子之礼”,死乞白赖地求。再不教,就想吃的时候抬着轿子去把别人家的厨师请来随园

23、。第二个是爱收集食谱。有一次,袁枚的朋友煮了一道芙蓉豆腐,特地招他来吃。袁枚吃完,立马求朋友赐他食谱。朋友笑道:“人说我朝两个人写诗最好,一个是纪晓岚,一个是随园山人袁枚。随园山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那不知是否愿意为美食折腰呢?若你朝我鞠三个躬,我即刻把食谱给你。”袁枚立刻站起来鞠躬,拿着菜谱得意地走了。第三个,是喜欢和名厨交朋友。王小余,是南京城里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相聘请的名厨。厨艺高超,调味从不用试,手一捏,勺一颠,分毫不差。闲暇时最大的乐事就是洗磨自己三十多件专用厨具,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狂厨。他对食物很挑剔,不求名贵,只求鲜。他脾气也很臭。煮菜时眼睛会死死盯着火炉,嘴里只有“猛火”、“

24、撤”、“且烧着”、“羹好了”四句话。旁人稍有耽误,就破口大骂。王小余连当御厨都看不上,但就是一心要跟着袁枚。朋友问他:“以你的才干,何必老死在随园里。”王小余答:“那些达官贵人,就知道砸着嘴吃东西,给他们吃猪食也是一样的。只有袁枚懂我。人生乐事,无非找一个知己而已。”王小余死后,袁枚十几年都忘不了他,吃饭常常吃得泪流满面。还为他写下了中国史上第一篇厨师传记厨者王小余传。袁枚好吃,但他是食物的知己。什么菜先上,什么菜怎么搭配,他都有自己一套心得。谁糟蹋了食物,他就破口大骂。乾隆皇帝喜欢吃加了肉丝的燕窝,世人也就跟风起来。但袁枚认为燕窝是至清之物,忌荤腥。所以他在书里直接说,你们这么吃根本辨不出燕窝的口感,不如直接吃肉丝算了,真是白白糟蹋东西!从山珍海味到农家小菜,从小食甜点到美酒好茶,袁枚搜罗了326种南北菜肴,涵盖菜名、原料、数量、烹饪的方法等,写下了一本美食圣经随园食单。食单一出版,就被人疯狂购买。有人问袁枚,为什么你那么爱吃?袁枚说:“有口必好味,如果生而为人不能享尽美食,那长命百岁又有什么意义呢?鸡鸭鱼牛已经为你而死,如果你不能让它们呈现出最好的状态,那怎么对得起它们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