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60KB ,
资源ID:270891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89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研究进展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研究进展综述.docx

1、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研究进展综述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研究进展综述松辽平原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基地,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缺乏和能源危机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增长,使松辽平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循环农业为松辽平原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自身具有发展循环农业的天然优势和农业升级换代的要求。因此,循环农业是松辽平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 。 一、循环农业的由来、概念及内涵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 农业的增长方式正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农业要实现

2、持续发展, 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它将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的一场革命。它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条件 2 。“循环农业”一词于2002 年首先由陈德敏提出 3 。然而, 他只是对循环经济做了一些介绍, 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真正正式提出“循环(型) 农业”概念的应是2004年的两篇文献,分别为郭铁民的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 4 和周震峰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 5 。(一) 概念 基于以上认识, 可以将循环农业定义为: “尊重生态系

3、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 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 以绿色GDP 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 按照3R 原则, 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零(最小) 排放或零(最小) 干扰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6 。 (二) 内涵循环农业倡导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发展战略, 把农业经济增长建立在GDP 增长、集约化、结构优化、人口规模、环境意识、环境文化等经济社会指标与生物多样性、土地承载力、环境质量、生态资源数量与质量等生态系统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遵循“减量化( reduce) 、再使

4、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3R) 的行动原则, 通过实施一定边界内的有效干预, 促进农业经济系统更和谐地纳入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来, 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联系所建立起来的整体功能和有序结构, 实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信息和资源的有效转换, 从而建立整体经济社会的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 ,7。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缓解经济发展资源压力的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结构,促进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将有效地缓解经济发展

5、的资源压力,拓展资源空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循环经济就是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向循环式”的循环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推动现代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增值空间不大等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紧迫任务 8 。 三、吉林省循环农业研究现状近年

6、来,国家对发展循环农业日益重视,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农业。2007 年、200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鼓励发展循环农业。2008 年科技部启动了“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模式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松辽平原作为全国14 个示范区之一,建立了以农牧结合为主的多种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开展了循环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区1 万hm2,辐射带动耕地15 万hm2。示范区农田能量效率提高10%以上,节约成本增效5% 15%,肥料减少5% 15%,农药减少20% 30%,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在技术模式推广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循环农业

7、的重要作用。目前,初步形成了适合松辽平原地区的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模式3 种: 一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循环利用模式,二是种养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三是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1、玉米秸秆田间直接循环利用模式 针对松辽平原地区大量秸秆资源利用比例低,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耕作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循环技术为重点,建立留高茬、条带深松高茬高效还田技术; 机械化半秸秆还田、全秸第3 期那伟等: 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57秆粉碎还田技术; 高茬条带覆盖自然腐烂还田技术等直接循环利用还田模式。实践证明,秸秆还田新技术较常规技术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保苗率提高

8、5% 10%上,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 028%,种植成本降低225 300 元/hm2,产量提高5% 14%,综合效益提高10% 以上,是松辽平原地区秸秆循环利用、提高农田效益、改善土壤的重要模式。 2、种养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 针对松辽平原养殖业效益低、秸秆利用粗放的现状,以秸秆饲料化,提高牲畜育肥循环利用技术为重点,研究建立了秸秆纤维素快速降解处理技术,形成了以玉米秸圆柱饲料块、皮穰饲料块、颗粒饲料和苜蓿块生产工艺技术为主的秸秆清洁饲料化技术体系。实践证明,新技术改善了秸秆青贮和黄贮效果,提高秸秆饲料喂养率30%,畜禽育肥提高4. 6%,经济效益提高21%,该技术是松辽平原提高秸秆循环利用率

9、,增强养殖业效益的可行性模式。 3、养殖业废弃物还田循环利用模式针对松辽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地力衰退,大量养殖业废弃物利用粗放,污染严重现状,以养殖业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建立畜禽粪便堆肥直接还田、畜禽粪便精加工( 有机和无机肥) 高效还田、畜禽粪便沼气沼肥还田等循环利用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加工畜禽粪便和厌氧发酵,将传统种植、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模式使农田整体效益提高15%,减少化肥施用40%,减少农民支出800 元 1 。 四、吉林省发展循环农

10、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国家重点农业生产基地,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来讲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且存在着一些问题14。 1、对循环农业认识不到位 对于循环农业,很多农民还不够了解,对节约农业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对于循环农业的相关技术更是知知甚少。由于缺乏认识,使得循环农业的发展进程受阻,技术推广、标准化作业的实行也大受限制。 2、循环农业发展资金支持不够 吉林省已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但是用于循环农业方面的资金还很有限,在涉及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领域中

11、,企业投入较少,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各市县缺乏专项资金,而循环农业前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靠农民自筹,根本无法达到其要求,所以大大制约了循环农业的落实与发展。 3、循环农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这种技术对农业经营的规模有较高要求。吉林省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有循环型农业生产的雏形,例如沼气发电、沼液生产有机肥,秸杆还田等,但是,规模小,一般多以户为单位。这种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相关的成本很高。此外经营分散也不利于循环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利用。 4、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废弃资源利用率较低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

12、看,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农村各种塑料包装物、农膜、农药瓶、各种金属物、随处可见,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从工业污染来看,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不断的进驻农村,大量的排放物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此外,废弃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即使是有所利用,利用率也很低,例如,大量的秸杆、麦杆、稻草作为引柴或在田间被焚烧,个别少数畜禽粪便转化有机肥,多数畜禽粪便都作为垃圾丢弃,利用率极低。 5、需求不够,农业循环经济缺乏动力 目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少

13、,一方面是由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价格较高,而很多消费者都以价格作为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参考。所以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很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农业环境污染了解不够。还认识不到污染的农产品的危害。以上两个方面使得循环农业发展缺乏市场动力。 6、与相关产业的链接薄弱 吉林省要使循环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产业带动,目前全省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数量还比较少,规模小、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低。例如玉米深加工,全省各类玉米加工企业600 多户,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加工链条短,普遍存在原料、能源浪费问题。同时,一些企业的工艺水平、技术设备能力还比较低,多是传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这样就

14、加速了农村有限资源的消耗。 7、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善欲求发展循环农业,离不开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目前我国以及吉林省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等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所以很多方面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再有管理机构不健全,执法能力差。此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及违法后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 10 。五 循环农业的发展展望 1、推进循环农业技术创新 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或在现有技术水平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的成很高, 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要将沼气利用、秸秆气化及发电、稻草还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循环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

15、, 积极研究循环农业的应用技术, 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 加强农村循环农业体系的建立。 2、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循环农业” 发展家庭循环农业不仅简单易行, 而且可以切实增收。农民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尽管是一家一户单独开展, 但是都是集种植、养殖、加工同时在进行, 这就为优化发展循环农业创造了条件。在生产经营中对种、养、加产生的原料和废料进行综合的开发, 循环利用, 既可以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又可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增加收入, 还可以保护环境。 3、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循环农业我国应该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 优化农业系统结构, 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

16、, 实现立体种养加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一种融“种养加产供销商贸”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 多业并重, 全面发展, 多层次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生产的各种生物产物, 大力发展加工业,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这些有利于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使农业再次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 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削减投入量, 对农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深加工, 挖潜增值, 把因此而增加的经济效益留在农业体系内才能最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由生态农业到循环农业的转变,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才是根本 10 - 11 。 六、发展吉林省循环农业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向

17、全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理念,大力鼓励和提倡农业生产节能、节水、节材、垃圾分类回收等行为。宣传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以及进行资源环境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对作为循环农业主体的农民,除了加强其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外,还要培养农民的市场理性,信息意识 12 ,更重要的要提高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否则必将制约循环型农业的发展。 2、加大投资融资支持力度 加大对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第一、在吉林省政府设立的改革和优化农业投资体制专项引导资金中加大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区的资金支持。第二、各类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循环

18、项目建设。例如农业农机化项目、旱作节水项目等。第三、大力提倡鼓励金融机构对农业循环项目工程的金融支持,第四、加大人民政府政策性投资公司的资金投入。第五,鼓励社会各界对循环农业的资金投入。 3、鼓励推行农业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社组织的带动下,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合作组织的带动是指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整合社会资源,把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这样一来,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农业公共设施得到的改善、同时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实现建设社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外,还

19、要培养农民的市场理性,信息意识 12 ,更重要的要提高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否则必将制约循环型农业的发展。 4、提高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整合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循环农业技术支撑和创新体系,研究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农业污染减量技术等等,第二、加强与农业高校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习试验场所。另一方面为农民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知识与农业技术。不过,与高校合作应建立在相关合作机制完善的基础上。第三、鼓励涉农部门和农业企业加大对农业经济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 5、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降低农业各类污染 大力发展沼气利用

20、、秸杆综合利用两个循环模式。沼气是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途径,其热能利用比秸秆直接燃烧要高3 4 倍,沼肥肥效比秸秆直接还田要高1 倍左右。秸秆燃气技术还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气体污染,节约天然气、煤气等能源,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卫生条件 13 。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是指秸秆的深加工,例如玉米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小麦秸秆和大豆秸秆加工成高蛋白饲料来发展畜牧业。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应用。例如农村家庭节能生活技术、沼液沼渣施肥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等。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畜禽粪便有机肥处理转化中心,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的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加快农村供水、供热、供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建设,用农用薄膜代替塑料

21、薄膜,并对使用过的地膜进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政府要着重抓好一批回收利用农村废弃物的骨干企业,以此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推动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6、发展农业循环型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大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改变农民一家一户进行资源循环的状况,在一定区域培养循环型龙头企业,使农业资源得到规模利用,提高循环型农业技术推广和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可行性。实施产业化经营后,龙头企业可以负责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以及农产品品质的监督与检测。这样就加速了农户进行循环农业的步伐。7、健全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农业循环

22、经济规划制度,对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安排和部署,并规定农业相关资源的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物产生量等指标,对农业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作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企业、活动给予鼓励。明文规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农业生产者、公众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此外,对有关部门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将发展循环农业的任务和目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对阻碍或破坏循环农业发展的领导追究责任 14 。 七 讨论 现今,吉林省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发展循环农业是松辽平原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战略选择,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

23、发展方式的一种技术和模式创新,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务艰巨、工作复杂,需要长期系统的推进,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的过程。在提高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的同时,要不断对循环农业进行宣传,加强农民对节约型农业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从而达到优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那伟,张永峰,祝延立.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5659 2 王昀. 循环农业初论. 上海农村经济,2005 , (3) :2122 3 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 经

24、济师,2002 , (11) :89 4 郭铁民,王永龙. 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 (11) :8387 5 周振峰,王军,周燕,等. 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 ,25 (5) :348351 6 卞有生. 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 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7 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 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15 (2) :2731 8 万晓红.发展循环农业 保护生态环境J.现代农业,2007,5:2223 9 姚天冲,张静,苏

25、静等 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刍议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8( 1) : 128 130 10 汪怀建,周跃龙,黄锦勇,等.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探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 ,13 (1) :2325 11 尹昌斌,唐华俊,周颖. 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 ,27 (1) :48 12 刘铁军 我国生态农业推广障碍的经济学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6( 7) : 6 7 13 徐庆贤,林斌,郭祥冰等福建省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能源,2010, 32( 1) : 40 43 14 刘延,刘芳. 吉林省发展循环农业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生态农业,2011, 1 、2: 626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