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12KB ,
资源ID:270887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88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两课时。 1、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根据课文内容,构思文章意境。 2、教师准备: 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备案,开拓学生视野。 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陋室铭,背诵并默写课文。 2、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

2、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铭,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二、整体感知 根绝课文题目,思考文章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 2、通过自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 3、齐读陋室铭,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先准确翻译,然后再阐述理由。 观点可能有这样几种: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

3、么灵。(千古名句,又在开头)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话一言九鼎,在文中作总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引导同学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报复和情操。 三、研讨品读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翻译原句并在小组中思考讨论。 1、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后进展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1、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作者通过山水的有仙那么名有龙那么灵。类比立论,陋室有贤者居之那么不陋。它是论点的提出

4、更为自然,使读者易于承受。 2、作者写了陋室这些方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之高雅;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室主超凡脱俗 3、引用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从而说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思。 思考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提示写作背景) 引导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诵读全文,5分钟默写。 四、作业 1、翻译全文,并正确默写。 2、预习爱莲说。 第二课时

5、 学习内容 1、学习爱莲说,背诵并翻译。 2、感受作者洁身自好,不同俗流的思想情操。 学习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白居易的诗买花:地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想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上张帷幕庇,旁织篱笆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误。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首诗与爱莲说中的哪句话描写的情景一致? 这首诗写的是文中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的社会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二、整体感知 (大屏幕出示一幅与课文描绘一致的照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并

6、用划出表达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2、齐读课文,思考:莲的象征意义,应在学生品味、感悟的根底上予以总结,提升。再次点出托物言志作者以莲花自比,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精读课文,研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注意掌握文言词: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亵玩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小组讨论交流: 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三种花各象征了怎样的人格?本文说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学习爱莲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 1、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2、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7、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引导学生学习君子之德,在现实中,遵守公民道德标准,做合格公民。 (言之成理即可) 三、指导学生背诵 1、全班齐读课文。 2、个人自由速读两遍。 3、全班背诵。 4、指明背诵。 四、教师总结 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莲这种美好的象征意义,所以文人墨客经常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句子,同时也成为书画者的心仪之物。 (展示同学们的绘画作品,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作简要评析。) 播放老师搜集的优美图片,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课件播放配乐录象资料片陋室铭爱莲说,同学们根据图片齐声背诵课文。 五、作业 1、总结文言词之在本课中的几种用法。 2、默写

8、爱莲说。 3、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参考资料 1、高洁人格的精神折光: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

9、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局部:前一局部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局部那么提醒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局部,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穿、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局部得到明

10、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比照,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比照,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比照,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穿全文,使得文章构造谨严。 这

11、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确实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2、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

12、,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拟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手法,这个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特别是在儒学的传统里,这个比德还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法。比方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在周敦颐之前,这种比德的手法人

13、们用得比拟多,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在汉民族的历史上,在周敦颐之前,好似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但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一出,以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就成为一种后来通用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敦颐在这一点也有一个开山的意义。 那么周敦颐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爱莲说,为什么要用莲花来做比喻,用莲花来做比喻和以往的这种比德的手法有哪些不同呢?这是我们读这篇文章特别要关注的。一般来说,比方说竹子,它以直而有节来比喻君子的性格;松柏用它的长青,特别是冬天不畏霜雪这个特点来比喻,都是比拟直接的;而爱莲说用莲花来比喻君子它就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14、多了这一层就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加进去了。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环境或者你生长的环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你可以是很高尚的。那么这一点是爱莲说的一个特点。当然,他的写作手法很好,把莲花的姿态用很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使得他的这种设想、这种说法、这种观点得以被大家很好地承受。那么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周敦颐何以会想到这样一个用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从而来说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呢?这个可能又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刚刚我讲了,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所谓理学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论,三家合一,最后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那么周敦颐的思想里

15、,佛教的因素也不少,所以当时有个说法,叫 周茂叔、穷禅客,禅呢,就是禅宗之禅,就是说他的思想里有佛家的因素。莲花在佛教里是个常用的比喻物,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底下是莲花宝座。另外在很多的佛经里都有莲花的喻,比方维摩诘经里就讲,说茂盛的莲花一定是从淤泥里生长起来的,如果完全是净水,就不会有一个茂盛的莲花。再比方,华严经探玄记里面特别就有两段,和爱莲说里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比方说,它提到这个莲花的特点,它说:第一就是香、第二就是净就是有清香,然后呢本身是很干净的。另外它也有个明确的表述,说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当然不是说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从这个里面直接过来的,而是说这个里面的某些思想因子也给他以启发。再加

16、上周敦颐自己很强调人的人格修养,理学的核心就是强调人要把自己的心性通过自己的修养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真理、对于道德,要有一种坚决的信念。那么他把他的这种哲学的、思想的观点和历史的传统,和一种其他的思想因子相融合,就写了爱莲说,而且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比喻,用一种很优美的文字,得以广泛地传播。 爱莲说很有意思,他把几种花加以比拟: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说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那么最后他落到了莲花上,我想这是几种不同的人格、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比拟。比方说富贵,你追求一种世俗的名利;比方隐逸,我对社会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淡化。他强调莲花,我想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上强调你和环境的关系

17、。人周边的环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环境上总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肮脏的,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它是有启发的。另外就是价值取向。爱莲说通过几种花的比拟,说明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同样适用的,甚至可以说它有一种普世的原那么。人生一世,你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遮蔽了,总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净土、精神上的家园。我想爱莲说今天的意义首先应该在这里吧。 3、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

18、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穿,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干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欣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珍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刘禹锡陋室铬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

19、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20、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

21、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陋室铭非常短小,全篇仅81字,为什么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刘禹锡在中唐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文学家,但是他当时最大的名声是在诗这个方面,被称作诗豪。唐诗史上有四个,诗仙、诗圣、诗佛还有诗豪,当然如果算李贺

22、呢,还有诗鬼。诗豪这个豪,可见刘禹锡的风格,也可见他的地位。白居易有诗专门讲到,刘禹锡和我向来齐名。所以他是以诗著称的,不太以散文著称。 陋室铭之所以能够流传,而且有这么大的名气,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跟他在诗歌方面的这种造诣有关,他把写诗的一些本领融合到写文里面去。还有一个,就是它里面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我们如果对儒家的经典很熟悉,比方说论语,我们就会发现论语里有很多就是陋室铭思想的萌芽,甚至于说根本的框架。论语有一篇叫子罕,子罕里是这么说的:孔子要迁移到一个叫九夷的地方就是遥远的地方有人就跟他说,或曰:陋如之何? 说那个地方环境很,到那去怎么办呢?生活很不方便。结果孔子说:君子所居,何

23、陋之有?只要我自己是个君子,面对环境我的内心总是充实和坦然的,那么到哪里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好与不好,不存在什么恶劣环境的问题。实际上就连何陋之有这句话都是陋室铭直接吸用过来的。而论语里面类似的题材,粗略地说除了刚刚我说的这段,至少还有三、四处,都是很相近的描述。比方孔子说他自己饭蔬食,说我有很粗糙的饮食,饮水,没有饮料、没有酒; 曲肱而枕之,说我连枕头都没有,我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觉,生活条件很恶劣;乐亦在其中,我也会有快乐,也有我内心的充实;反过来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我追求的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一种内美,对于外在的物质环境我完全可以忽略掉。那么就是说孔子很重视这个话题,反复地讲,主要

24、就是说人在人生当中的价值取向问题是看重于物质的享受,看重于物质的条件,还是看重于你精神的境界,看重于你自己内心的修养和所到达的人格的高度。那么刘禹锡陋室铭根本上就是把孔子的这个思想艺术化的表现。所以一个是文章写得美、写得好;一个是它里面表达的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的一局部,而且有经典做依据。所以它就有一种广泛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陋室铭它是一个铭。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按照文心雕龙里对铭这个文体的一个表述,它的要求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文字的简练;一个方面强调内容,境界、层次比拟高。陋室铭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八十几个字,然而里面的内涵很多,同时有很多诗化的句子。那么这些

25、都使得它在散文的世界里,有它独特的地位。不过呢,它也不是简单地把论语里的意思搬过来, 我想至少有两点变化,这个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就是他把原来一个说理性的东西给形象化了。不是一般地说环境好与不好、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对他这个陋室的一种描写这个描写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就把一个比拟抽象的道理很形象地展示出来了。第二就是他的这篇散文整个的重心有所转移,不是完全讲条件的好与差,而是讲雅与俗。实际他所描写的这个陋室我们看不出怎么陋来,他无非就是强调他远离红尘的喧嚣,是一方净土,强调风格的高雅。那么他这样地一转呢,更适合读书人、士人的这种兴趣和他们的价值取向。这个也是他成功的一个原因。 那么是不是说要想到

26、达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 现在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读了这个以后可能会有疑惑:是不是我事业的成功和我个人品格的修养一定就是矛盾的?或者倒过来说,我只要强调我自己内心的高尚,就一定要放弃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就非得住一个9平米的屋子我才成为高尚的人?也有这样的一种困惑。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这么来看:现代人和古代并不一样,实际刘禹锡他也不是住在一个非常破的房子,他毕竟还是在一个相当的职位上。那么所谓陋室呢,也是一种相对而言。我想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成功的人生,说我既有一个高尚的情操、一个很雅的人生境界,同时呢,我又有一个相对的比拟好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是更好的。但是,假设发生了冲突,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呢?那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情况下,我想住一个小房子,求得内心的安宁可能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吧。 5、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