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05KB ,
资源ID:270852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852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7课 春秋五霸高三历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7课 春秋五霸高三历史教案.docx

1、第7课 春秋五霸高三历史教案第7课 春秋五霸_高三历史教案第7课 春秋五霸湖北襄樊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杜继红(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在周王室日益衰微的背景下,一些较大的诸侯国通过改革,增强实力,争夺“霸主”地位;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在第6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朝代的科学文化?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 学生回答(略) 2导入新课 小结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中

2、华文明的勃兴”,讲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文化。这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看课文下面的注解,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5年。)的历史。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内容十分丰富、生动。你们看,“春秋五霸”不就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标题吗?请同学们读一读标题下方框内的学习提示吧! 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解答导言提出的问题

3、,看看这一课的内容是怎样地丰富和生动?(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争当霸主。这就告诉我们,春秋时期最显著的一个历史特点,就是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和诸侯争霸。那么,周王室的日益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实力的严重削弱 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西周强盛时,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西土为秦国所有,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还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后来,由于诸侯的侵吞、戎族的占据和对立功诸侯的赏赐,土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土地减少了,人口自然

4、也跟着减少。兵力大为减少。土地、人口减少了,财力、物力、兵源自然又跟着减少。西周强盛时,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2地位的相反变化 王室土地、人口、兵力的减少,表明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的地位就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课文小字所举的两个例子,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变化。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5、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板书可简化为争地、夺人、享特权)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40多个,最著名的就是先后起来争霸的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请同学们看课文和课文下的注解)宋襄公争霸未成,反而丧身。秦穆公东进受阻,向西发展,独霸西戎。他两人都未成为中原霸主。课文叙述的春秋五霸,主要讲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争霸情况。 二、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到643年在位。在众多的诸侯中为什么齐

6、桓公能首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争霸的主要活动又有哪些?这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有利的条件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负山面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这就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板书可简化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2雄厚的实力 有利的条件,只是为称霸提供了可能性,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够称霸。齐桓公能够称霸的根本原因,是他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倡导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了3万人的常备军。这些改革措施,使齐国很快就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管仲是我国奴隶社会杰出的政治家。课文小字叙述了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而信任管仲的故事,表现了他为建立霸业而惜

7、才用贤的过人胆识。课文中的图画描绘了齐桓公听取管仲改革建议的情景。管仲胸有成竹地呈述,齐桓公聚精会神地听取。齐桓公双目远视,炯炯有神,右手前伸,似乎在对管仲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3成功的政策 在诸侯纷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有了争霸的实力,还必须讲究争霸的政策和策略,否则,称霸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又是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势,为齐桓公制定了一项“尊王攘夷”的政策。(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注解)为什么说这是一项成功的政策呢?第一,周王室虽然日益衰微,但周朝长期的统治使人们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传统思想,因此,周天子在政治上仍然具有偌大的号召力,骤然取而代之就必然树敌过多。第二,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

8、的周边少数民族,乘着中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的局面,向一些诸侯国发动进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在各诸侯国中,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进攻,谁就能受到拥戴,就可能成为霸主。总之,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 4主要的活动 北击山戎 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击败山戎,维护了燕国的安全,阻了北方“戎狄”的南下。“老马识途”的故事,说明管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划地送燕的故事,说明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手段运用得极为成功。 南伐楚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卫、曹、许等八国军队讨伐楚国,指责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

9、这次声势浩大的讨伐迫使楚国承认错误,阻止了南方:“蛮夷”的北上。 拥立太子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先后灭掉30多个小国。 组织课堂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小结学生答问后便转入下一子目的讲授。在小结时,要强调指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而他能够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则是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10、,同时又采取了“尊王攘夷”这一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政策。 三、晋楚争霸 1改革图强 齐桓公的霸业为一些较大诸侯国树立了争霸的榜样。齐桓公的霸业结束后,晋楚两国就竞相效法,实行改革,图谋霸业。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35年,他约会诸侯国帮助周襄王平定王室内部的武装叛扰,博得“尊王”的美名。几年以后,便全力向南发展,与楚国争霸。 这时,南方的楚国是楚成王在位。他也通过改革,使楚国成为千里大国。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并继续向北扩展,与晋国抗衡。这样,晋楚两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快酿成历史上

11、有名的城濮之战。 2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楚争宋。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争取齐、秦两国出兵配合,自己率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卫,并在卫国的陶丘与楚军相遇。第二阶段是楚逼晋退。楚军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为争取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动,便退避三舍。楚军恃强进逼,在城濮与晋军对阵。第三阶段是城濮决战。公元前632年4月,晋军继续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楚军,取得决战胜利。 城濮之战,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后,晋文公会诸侯,周襄王亲往劳师,并

12、策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长。 3楚庄王争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继续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北上,在周王境内陈兵示威,问鼎中原,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此后10年间,楚军一次伐宋,两次伐陈,七次伐郑,声威十分显赫。公元前597年,楚军伐郑,晋国出兵救郑。双方在邲(B,在今河南荥阳北)一战,楚军打败晋军,饮马黄河。鲁、宋、郑、陈等小国又相继归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晋楚争霸与齐桓公争霸的显著不同之点是,晋楚争霸从公元前7世纪后期到公元前6世纪期后期,持续了100多年。双方此伏彼起,互有胜负,还一度共做霸主,最后

13、才为吴越争霸所取代。 四、吴越争霸 1吴王破楚败越 春秋末期,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楚国借助秦国的救援才解此危难。公元前496年,楚国帮助越国攻打吴国,阖闾负伤身亡。两年后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又举兵伐越,迫使越王勾践求和称臣。当时,伍子胥极力主张乘胜杀死勾践,灭掉越国,但是夫差拒绝这一建议,却热衷于北上攻打齐、鲁,与晋会盟。这就为以后勾践复仇制造了极好的机会。(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引用的伍子胥原话及其注解。) 2勾践灭吴 处在逆境中的越王勾践,忍辱求存,立志复仇,悬胆尝苦,发愤图强。果然,29年后即公元前473年,勾践乘吴

14、国后方空虚,一举灭掉吴国。接着,勾践北上,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五、争霸战争的作用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极其频繁的。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就多达483次。如此频繁的战争自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例如楚国攻打宋国时,宋国都城内就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剧;再如晋楚邲之战时,晋军败退河西,自相砍杀,船中的断指成捧,河水为之变色。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把问题想深一些,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我们就不难理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在客观上有着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有以下

15、三点: 第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期是小国林立的分裂局面,春秋结束时,所剩的诸侯国已屈指可数,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为以后秦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以来,随着争霸战争的频繁进行,各民族的流动、迁徙空前活跃,打破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第三,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为了争霸图强,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这就必然加速旧制度的瓦解,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开辟了道路。 (课本上的思考题:“你能说出诸侯争霸的作用吗?”可作讲解本目的导语,也可作讲解后的巩固提问。) 4巩固小结 根据教学目的,“以春秋五霸简表”的形式小

16、结本课。 春秋五霸简表5作业 (1)填空: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年到公元前_年,是我国奴隶社会_的时期。 (2)选择: 春秋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君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其中: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是 周王室日益衰微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齐是东方一个大国 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A B C D (3)名词解释 葵丘会盟(要求答出时间、地点、人物、评价、会盟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4)问答 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什么样的战争?为什么? (三)教法建议 1本教案是介于提纲式教案和讲稿式

17、教案之间的线索式教案,可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鉴于本课内容丰富,头绪纷繁,施教时应以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图示等法。 2本课小字所述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接受能力斟酌取舍,决定详略。一般简要介绍即可,不必过多发挥,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3本课的图画较多,除”齐桓公和管仲”一图外,其余不必一一讲解,不作记忆、理解要求,讲到相应内容时,让学生看看即可。 412下一页 第二十课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宦官专权及联系;明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陕北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与建立大顺

18、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清军入关与农民军的失败。通过学习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来学会原因分析法,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一些王朝的农民战争来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通过讲述李自成率农民军起义过程,史可法英勇不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明朝是由何人在何时建立的? 明朝末年东北的形势怎样? 我们以前学过的农民战争有哪几次?各发生在哪个朝代? 2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总结:明朝建立初期,国力强盛。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由于明初

19、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促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出现。在这个基础上,明朝进入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交往。同时,边疆各族进一步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在明初发展的同时,由于封建制度在中国社会已渐趋衰落。所以在明朝后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当时,在辽东有新崛起的满洲建立的清朝的威胁。在明朝封建统治内部,出现了政治和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导致了什么?明末农民起义同以往的一些农民起义有何不同?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一、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是导致农民战争的重要原因,而统治者对农民残酷的经济

20、压迫是导致农民战争的另一原因。明朝后期,土地集中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太湖流域有9/10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政府还不断加派田赋,增加苛捐杂税。农民失去了生活的基本保障,又逢天灾,到处闹饥荒,很多地区草根、树皮都被吃光了,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设课堂讨论一: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历次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历次农民起义,具体原因各异,但主要原因就是两点,一是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腐败和暴政;二是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主要形式是兼并土地和繁重的赋税徭役。使学生明确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历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1628年,农民起义首先在陕北爆发,很多地区的农民纷纷响应,涌

21、现出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后来,他们齐聚荥阳,联合行动,打破明军进剿。又千里东进,破凤阳,焚皇陵,给明政权以极大的打击。后来高迎祥牺牲,李自成等人坚持战斗。 河南是当时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的地区。1640年,李自成接受谋士的建议,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就是平分土地,“免粮”就是不交田赋。起义军还处死了贪暴的福王朱常洵,把他的粮食、财物分给饥民。广大人民拥护农民军,城乡流传着“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 (设课堂讨论二:“均田免粮”的口号有什么作用?这个口号能否实现?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均田免粮”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愿

22、望,因此起到了发动广大农民支持拥护起义军的作用。但这一口号在没有新的阶级、新的生产关系产生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这年2月,李自成率百万大军,东渡黄河,攻太原、陷大同,占宣化,破居庸,兵临北京城下。进军途中,起义军颁布了“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支持。 二、清军入关和农民军失败 明王朝灭亡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大军南下,明朝最后一支劲旅驻扎在山海关,在吴三桂率领下投降了清朝。李自成亲率20多万大军直杀山海关,在山海关下与吴三桂军展开了大战。当时战况惨烈,又逢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吴军眼见不支,突然以逸待劳

23、的清军杀到,苦战两天的农民军被清军冲乱了阵势,被迫退兵,清军尾随入关,杀奔北京。李自成退回北京后,急急登位称帝,然后退出北京转战陕西、四川、湖北。清军一路尾随,伙同明降军和地主武装剿杀农民军。1645年李自成带少数随从在湖北九宫山查看地势,突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李自成率领农民推翻明王朝,后人永远纪念他的历史功绩。 三、南明和人民的抗清斗争 (这一部分为阅读内容。教师指导阅读时,应说明两点:第一,清军入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清军南下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杀戮累累,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正义的。第二,史可法是南明抗清的英雄,他头可断,志不可屈的精神,值得后人颂扬和学习。) 4知

24、识小节本节内容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着重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兴起原因,发展过程,起义口号,起义结果,最后的迅速灭亡及原因;还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明朝的灭亡原因,灭亡的过程;以及清军的入关,清朝的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课后思考题: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在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设计示例三(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和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水利事业。唐朝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金属铸造业。 唐朝商业的发展唐朝长安。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

25、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与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密切关系。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值得后人引以为自豪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1) 指导学生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综合的能力。(2) 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析“唐代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从而培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学生学习难点1、教材内容方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曲辕犁、筒车、绢、纱、锦等,学生未接触过实物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应注意讲解。

26、2、学习方法方面:从宏观到微观掌握知识结 构、把握经济课型的基本线索和框架结构和学习方法、怎样在经济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中加深理解,发现问题。3、能力培养方面:掌握经济课型的框架结构能力。对经济各领域具体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1)列举唐朝两个盛世景象名称并解释其共同点(2)列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采取的共同措施和重用的不同人才。2、历史小论坛“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例:一个学生在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写道:就隋唐两朝而论,我们知道,隋朝只经历了二帝,就灭亡了,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则是为史家大加赞誉的。为什么隋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在隋唐嘉话上有这样一句话:“炀帝善属文,而

27、不欲人出其右。”炀帝就是隋朝的末代皇帝。炀帝妒贤忌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炀帝好,炀帝就逼他自杀,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就要加以杀害,真是岂有此理!炀帝如此格格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他所宠信的主要就是些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了。在这种人的治理下,隋朝怎么会不灭亡呢?固然,炀帝的妒贤忌能不是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是,正是由于炀帝的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与之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人才却很重视。即使是与他作对的,只要是人才,他就给予重用,表现了封建政治家宽宏大量的态度。例如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李建成手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人才

28、济济,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劝太子尽早除掉李世民,结果被李世民识破,李世民登位后,不仅不记旧恨,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就是因为魏征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才。以后魏征能大胆进谏,使得唐太宗一生避免了许多过失。由于唐太宗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思贤若渴,爱护人才,又善用人才,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五谷丰登,牛羊遍野,人口也增加了。这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3、导入新课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上强大的唐帝国其物质基础是繁荣的经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可出示唐三

29、彩教具问是什么?写Chinatown问为什么外国人用瓷器来代表中国、唐人?)4、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了解提示强调了哪些重要内容。(2)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小子目。掌握本课的框架和学习线索即(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教师板书出学习线索。(1)指导学生阅读“稻米流脂粟米白”。然后教师出示材料一、杜甫亿惜:“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问题:“开元”是谁的年号?(唐玄宗)。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事件?(开元盛世)。反映了经济的那一个行业的成就?(农业)。本子目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映农业的成就?(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各个方面都有

30、哪些成就?(水稻;北方二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育秧移植、冬季温泉水浇蔬菜。“二月中旬已进瓜。”茶:我国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著茶经陆羽“茶神”。植桑养蚕。)教师出示材料二:汉代“长直辕犁”、唐代“曲辕犁”引导学生对比说出曲辕犁比长直辕犁有哪些进步?(便于深耕、节省蓄力、提高生产效率)。教师出示材料三:“翻车”、“筒车”引导学生对比说出筒车的进步。(2)指导学生阅读“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教师指出唐朝手工业创造了古代世界闻名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问题:本目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映手工业的成就并举出具体的手工业品?(丝织业“技术高超品种繁多轻盈而薄”唐代花鸟文锦。陶瓷业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31、金属冶铸业大雁塔铁钟。)教师出示材料一:“唐三彩”、问:什么名字?哪个朝代?材料二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问:鉴是什么意思?(镜子)当时镜子主要是铜镜。问:唐代时哪个地方生产的铜镜最有名?反映了哪个行业的成就?这一行业的另一杰作是什么?请说出唐代几件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3)指导学生阅读“长安百万家”。结合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了解掌握长安城特点。设计活动: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来解说长安城呢?(规模、布局、人口、商业。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4)小结、反馈测评:教师边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线索、框架、知识点边板书线索框架,并留出横线部分让学生填写。(5)学生再回顾本课并提出疑问。(6)历史论坛:从唐都长安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