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5 ,大小:221.50KB ,
资源ID:270776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77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危机.ppt)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危机.ppt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主要内容第一节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第一节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第二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第二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危机理论模型第三节金融危机理论模型第四节第四节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国际资本流动指国际间的投融资活动,也可理解为资本跨越国界的移动过程,是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以金融资本流动占有主体地位,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与金融帐户”得到反映;流量分析中,资本流入说明对外国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资本流出说明对外国负债增加或资产减少;存量

2、分析中,净资本输入指一定时期内的累计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净资本输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累计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国际资本流动分类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根据存在形态,分类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和其他形式;根据周转时间,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中长期国际信贷和中长期国际证券投资;短期资本流动包括短期国际信贷、短期证券投资、国际贴现和国际短期票据发行);根据资本属性和途径,分为私人资本流动和官方资本流动。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资本流动迄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70-1914;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阶段:二战结束20世纪80年代;第四阶段:20世

3、纪90年代以来第四阶段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张,速度加快,表现出明显的证券化趋势。虽然仍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但是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力有放大趋势。第一节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第一节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一、对流入国的积极效应二、对流出国的积极效应 三、潜在风险和主要危害:国际债务危机一、对流入国的积极效应中长期资本流入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促进经济长期发展,并有助于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表现为:补充资本供给,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拉动对国内资源的需求,组织生产;也有可能改善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4、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一、对流出国的积极效应资本流出,可以方便国内储蓄流向最有效率的用途;也可能带动本国出口,从而推动国民收入增长。表现为: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追逐海外市场高收益;对资本流入国的出口增加,流出国收入水平提高三、潜在风险和主要危害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同时,对流入国银行体系的潜在危害也值得特别关注。具体表现为:外汇风险:期限越长,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越高。利率风险:固定/浮动利率工具;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国际债券的投资收益。危害流入国银行体系: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并改变资产负债结构。中长期资本流出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债务国违约,导致国际债权债务关系

5、不能如期了结。如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第二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第二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一、短期资本流动的特点二、短期资本流动的积极作用三、短期资本流动的消极作用四、国际货币危机四、国际货币危机一、短期资本流动的特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国际资本以间接投资形式流入一国境内的证券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短期信贷市场从事高风险、高预期收益的金融交易。特点:具有规模大、周期短、流动速度快,风险高、影响巨大等典型特征;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进程;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承担并分散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减小波

6、动性,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效应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出口商资本周转,也为进口商解决了支付困难,还为贸易产品范围拓宽了思路;为跨国公司短期资产负债管理创造了便捷条件;有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特别是暂性不平衡,同时也提高了顺差国资本的利用效率。三、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消极效应对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可能带动股票市场以外的其他金融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证券价格波动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收益和资本金;最终可能酿成整个金融体系的灾难危害的具体表现:影响当事国偿债能力,降低国家信用等级;导致市场信心崩溃,引起资本外撤;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当事国货币价值巨幅波动,面对极大贬

7、值压力。最终可能导致汇率过度波动,甚至被迫放弃固定汇率,酿成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四、国际货币危机四、国际货币危机90年代以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频繁引起货币危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外汇讳莫如深单方向的持续交易迫使货币当局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导致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外汇市场货币危机全面金融危机;国内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第三节金融危机理论模型第三节金融危机理论模型金融危机的定义:通常认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便意味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企业偿债能力、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等)。金融范畴涵盖广泛,金融危机也有多种类型(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危机、

8、债务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一、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二、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三、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新兴市场四、第四代金融危机模型五、2007年到今的美国次债危机:过度金融创新引发的金融危机。六、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利用外资越多越好吗?资本账户何时开放?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弗德勒,彼得M加伯克鲁格曼1979一个国际收支危机的模型,弗德勒,加伯,1984正在崩溃的汇率制度,一些线性实例,对克鲁格曼的模型加以扩展和简化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两个假定: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央银行允许国内资本(信贷)增加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会无限制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内部

9、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内部均衡: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中央银行购入国内资本(信贷),即公共部门的赤字持续“货币化”。外部均衡: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本币贬值央行外汇干预(售出国外资本)以维持固定汇率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国际收支赤字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投机冲击:汇率贬值预期增加投资者出于规避资本损失(或是获得资本收益)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起投机冲击(购入国外资本,出售国内资本)。例贬值前固定汇率8元/美元,贬值后10元/美元贬值前:购入国外资本100美元=800元人民币贬值后:出售国外资本100美元=1000元人民币套利收益200元人民币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央行自卫:央行出售

10、国外资本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利率上升危机爆发:外汇集积耗尽,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资本外逃:汇率贬值预期增加导致外汇储备耗尽,国外资本流出投机者的冲击挥剑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的时间将早于政府主动放弃的时间,因此,社会成本会更大。第一 代金融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也叫国际收支平衡危机理论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在微观投资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的冲击模型。(rational attck model)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政策主张:通过监测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可以对货币危机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经济运行,避免货币危机

11、的爆发或减轻其冲击强度。避免货币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基本面健康运行,从而维持民众对固定汇率制的信心。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理论的缺陷理论假定与实际偏离太大,对政府在内、外均衡的取舍与政策制定问题论述上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且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可能并不是维持汇率稳定的充分条件,单纯领先基本经济变量来预测与解释危机,显得单薄。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 代表人物:莫里斯奥巴斯费尔德,杰拉多埃斯奎韦假定: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固定汇率制度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权衡之后作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政府出于一定的原因需要保卫固定汇率,也会因某种原因放弃固定汇率制。

12、当公众预期或怀疑政府将放弃固定汇率制时,保卫固定汇率制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引入博弈。央行和市场投资者的收益函数想到包合,双方均根据对方的行为或有关对方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选择,而自身的这种修正又将影响对方的行为,因此经济可能存在一个循环过程,出现“多重均衡”。其特点在于自我实现的危机存在的可能性,即一国经济基本面可能比较好,但是其中某些经济变量并不是很理想,由于 种种原因,公众发生观点、理念、信心上的偏差,公众信息不足通过市场机制扩散,导致市场共振,危机自动实现。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新兴市场理论的提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强调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相互关系

13、。克鲁格曼侧重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过度,亲缘政治,企业负债率,均衡铁不稳定性,保持汇率稳定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新兴市场政策建议预防措施对付危机两种 可能:一是紧急贷款条款,额度必须要足够大以加强投资者的信心;另一种 是实施紧急资本管制,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本外逃。危机后重建经济。关键在于恢复企业和企业家的投资能力。可以在私人部门实话一定的计划,以帮助本国的企业家或者培养新的企业家,或者两者同时实施。培养新企业的一个迅速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引进FDI引进企业家。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一代着重讨论经济基本面,第二代的重点放在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

14、众的信心上,第三则焦点是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第四节第四节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可以使用的政策:货币政府、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一、货币政策智利经验智利经验二、财政政策三、汇率政策四、政策组合及其有效性墨西哥的教训墨西哥的教训一、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改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将公共部门存款从商业银行转向中央银行、提前收回对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冲销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的不良影响。(将公共部门的存款从商业银行转到中央银行,效果与公开市场操作相似,并且这种做法的成本较低,中央银行可以不付息或者是支付低于市场水平的利息,而且不会直接提高短

15、期利率。但公共部门存款的转移同样会产生倍数紧缩效应,商业银行体系将面对流动性降低的挑战。准公共存款存入中央银行时,其中私人部分存款所有者会发生利息损失;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存款数量有限,政策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提前收回再贷款,可能打乱商业银行原来的业务部署,造成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混乱和紧张,所以必须慎重使用。(相比之下,提高再贴现率仅影响新增贷款,影响较小)智利经验智利经验20世纪90年代初,智利经历了一场短期资本流入的高潮。政府认为,短期证券投资和银行信贷为主的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是不稳定的和难以预测的,不应成为市场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资本流入数量和结构。对所有未带来资

16、本存量的对外债务,只要超过10万美元,持有期至少为1年,并强制提取为期1年的无报酬准备金,准备金率为10%(1992年5月增至30%,1998年6月降回10%)。这一规定涉及贷款、固定收益证券及大部分股票投资。1995年要求准备金必须以美元形式持有。为鼓励FDI,规定对超过1万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持有期限在1披上的可不受准备金规定的限制。智利经验智利经验对美国存托凭证,如果原始股权必行者的信用级别高于BB级,可不受准备金规模限制。国内公司发行外车债券,平均到期期限不得低于4年。为鼓励国际贸易,出口信贷不受准备金限制。要求国内银行将外汇敞口头寸限制在银行资本和准备金的20%以内。要求银行发放的国内外汇贷款限制在与外贸相关领域。智利强有国力的精心设计的审慎监管,有效地保护了本国金融体系免受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从而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二、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两个途径: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更重要的是,财政紧缩将使利率下降,对抑制国际资本流入也是有好处。对外汇交易开征托宾税,可以有效地抑制短期资本流入,但对长期资本流入作用不大。三、汇率政策通过名义汇率的变动来缓解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