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案例55.利用实际案例,结合要素禀赋论,谈谈我国或一个地方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什么是要素禀赋论 n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又称HO理论,是现代理论,是现代国际贸国际贸易理论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广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义
2、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要素价格均等化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学说。案例n企业家刘安民站在深圳龙岗横岗街道的一栋三层楼前的院子里,指挥着搬运工将厂房里最后一件家具搬上货车。在深圳拼搏15年后,刘安民和他的衣架厂将正式告别脚下的土地。像刘安民一样,随着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一批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和高污染行业正在谋划向外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去年我们创造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委领导说。与此同时,深圳也正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方面的“四个难以为继”。“不与别人拼经济总量,而是比发展质量,是我们的发展思路。”他们认为加快产业结构调
3、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圳才能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刘安民和衣架厂的“出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意法半导体公司的再次“引进”。11月5日,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制造商意法半导体公司在龙岗宝龙工业区举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奠基仪式。“这一出一进,就好比是腾笼换鸟,折射出深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圳市贸工局局长王学为分析说,早在几年前深圳市就开始将塑料制品、玩具、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产业及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外迁,以腾出更大的资源条件和经济生态空间来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功能置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国际金融危机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广东做法n未雨绸缪,科学决策,增强应对危机
4、的预见性和主动性。n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n将体制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n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n调整产品市场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n(一)未雨绸缪,科学决策,增强应对危机的预见性和主动性。n广东省将结构指标作为重要的因子纳入考核体系,形成了广东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基本政策框架。n在对危机的认识和判断上,特别是在“危”与“机”的把握上,广东的决策者们始终保持理性的清醒和坚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国际金融危机是落后生产力之“危”,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为此加大力度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
5、级,应对危机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即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就地转型与异地转移的关系、“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的关系)。这些科学判断和强有力的举措,增强了广东应对危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危机带来的冲击逐步被有效的应对工作所克服。n(二)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n广东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始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作用。市场主体则根据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现代产业积聚。政策的引
6、导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有机结合,推动了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n(三)将体制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n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广东十分注意通过体制优势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政府主导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使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n市场的“倒逼”压力,政策有效的引导,体制机制的激励约束,逐渐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转型升级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激发了企业重视创新,重视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经营模式转型,从而建立更为内生的企业竞争优势。n(四)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7、。n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将珠三角传统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粤北及东西两翼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发展了一批如广东塑料交易所、信义国际会馆等高端服务业。n珠三角各地坚持以高端产业转入促进低端产业转出,以增量引入带动存量调整。通过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和产业用地、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莞市的松山湖科技园等,都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重在引进具有科技原创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高新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n(五)调整产品市场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n国际金
8、融危机对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企业的冲击,主要源自外需不足,这使广东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结构的调整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同等重要,有了主动调整的积极性。n政府因势利导,把调整企业产品的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拓市场”的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如深圳市通过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加大政府预算内采购力度、推进“深货北上”等措施,政府搭台支持推动市内企业在国内举办各种展销会、订货会,构建国内市场营销体系,加大对企业参展的资金资助力度,拓展内需市场。三、启示与建议n(一)应对危机的正确决策根植于对经济规律的理性认识和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准确定位,只有“未雨
9、绸缪”,科学决策,才能化“危”为“机”。n广东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未雨绸缪,不断创新应对市场纷繁变化的体制机制,才可能化“危”为“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对广东这个经济外向度最高的省份冲击最大,但广东见事早、谋划早、出手快,下拳准,不仅逐步化解了危机的冲击,还为新一轮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本原因就是各级决策者和企业较早地意识到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应对危机的灵活性,提高了微观经济主体的主动调整能力。n(二)经济结构调整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长期任务,而非应对危机的临时之策。n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波动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系统各种矛盾长期积聚发
10、生质变的终极体现。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和产业成长规律,既要利用市场出现的倒逼机制,在危机来临时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也要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主动进行调整。n(三)在应对危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n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经营方式转变。这就需要企业外部制度环境和经营环境的改善,以激励那些“软”创新的企业不被“错杀”。广东的经验表明,着眼于企业内部生产线整合、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设计创新等“软”升级行为
11、,是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转型升级,都属于政策激励的范畴,应该大力扶持。n(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相关政策的调整。n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经济动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创新诱导作用。要强化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力,以保证产业转型升级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n(五)产业园建设必须与节能减排节地相结合。同时,应在省域范围内加强指导,统筹规划,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各类“园区”过剩,地区间无序竞争,浪费资源。目前各地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很高,为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投入巨资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或产业转移园,但如果缺乏合理规划和相关政策约束,就可能
12、在异地重复落后产业。广东的实践表明,产业转移园建设的关键是要形成园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坚持科学而严格的规划和硬约束的产业政策。园区建设必须与节能减排节地相结合,保护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加快原有工业区的整合改造,把园区周边的零散工业用地整合起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n(六)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循特定产业的演进规律,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因“企”制宜,强调效益,切忌一刀切和一哄而上。n广东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就地转型与异地转移的关系,“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国内市场导向与国际市场导向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批推进,采取了“退”(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夕阳产业必须就地退出)、“转”(有市场、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引”(引进新的技术、新的项目、新的产业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育”(培育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等一系列措施,使产业转型升级既做“加法”(引进、升级)也做“减法”(退出和转移),从而保证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性和产业竞争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