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6.81KB ,
资源ID:270550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55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四.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四.docx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四一、 项目名称大别山东段深部探测与找矿突破二、 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转换成矿”的新认识。建立了大别山东段中生代从碰撞造山-陆内造山-走滑拉分-区域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系统提出大别山东段成矿动力学模式;首次发现地幔流体通道以及不同状态控制不同类型矿集区和成矿作用,应用地球物理手段首次探测并证实壳幔相互作用成矿的概念;确定了主要金属成矿发生于由挤压向拉张过渡及拉张的构造背景,精确构筑了成矿带两期成岩成矿作用时空格架,深化了陆内成矿理论。形成了以反射地震技术为先导的500-2000米深度的综合勘查技术

2、体系。开辟了成矿带地壳结构和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探测、矿集区三维填图和矿区地质流体填图的全新的勘查技术模式,建立了成矿带成因、矿集区分布和矿床定位的多层次的深部探测技术路线和一系列有效的深部勘查技术组合与勘查模型。在成矿理论和探测技术指导下,新发现了11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展示出中国东部“第二找矿空间”的巨大潜力,为缓解我国资源紧缺和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建立的深部勘查技术体系,被推广到全国找矿突破行动中,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该项目发表代表性论文145 篇。其中 SCI 收录50篇,被引用3237 次(他引2656 次);被CPCI-S数据库收录2篇;被EI 收录15篇;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收

3、录78篇,被引3092次(他引2380 次)。已经获得2项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是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东部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支撑作用,但资源面临枯竭,开辟 “第二找矿空间” 迫在眉睫。大别山东段(包括前陆长江中下游、后陆北淮阳地区)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矿产基地和工业走廊,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深部找矿难度大,地质找矿长期徘徊不前。如何在地质工作程度很高的地区,实现深部找矿突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示范性。紧紧围绕查清深部控矿因素、突破深部

4、探测技术和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三大难题,中国地质科学院与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华东冶金地勘局等院校和勘查单位,组织数百名科技人员,产学研用合作,在国家973、科技支撑、中央及省财政专项等联合支持下,持续十余年完成了大别山东段深部探测4万km2、区域地质调查 12万km2、中-深钻孔775 个,总进尺63万米,累计投入近10亿元。在成矿理论和深部找矿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实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如下: 1、揭示了多级控矿的深部机制。完成了大别山东段地壳与地幔过渡带(莫霍面)填图及贯通性地壳断面,探明了前陆、后陆成矿带及典型矿集区和矿床深部结构,填补了我国大型成矿带和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

5、的空白;首次证实莫霍面大范围撕裂控制成矿带,地幔流体通道控制矿集区,特殊地质界面控制矿床的三级控矿机制,揭示了成矿的深部过程与展布,为深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2、提出了区域“转换成矿”的理论认识。阐明了区域成矿的动力学背景,提出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晚白垩世之交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背景下岩石圈拆沉-岩浆成矿演化的两期成矿作用新认识,建立了陆内不同构造环境下三套成矿系统、三种典型成矿模式,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为深部找矿奠定了理论基础。 3、突破了金属矿深部勘查的技术屏障。建立了金属矿反射地震约束、重磁全三维反演的立体填图技术体系,解决了500米以深勘查深度和分辨率两大技术难题;创新了深部弱信息

6、提取、干扰去噪等技术,集成了典型矿床类型深部勘查技术组合,成功指导区内深部找矿;完成了我国第一幅三维流体-蚀变填图,开辟了深部找矿的新途径,实现了金属矿深部勘查的技术创新。 4、实现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在大别山东段新发现500-2000米的大型-超大型隐伏矿床11个,包括世界级沙坪沟钼矿。探明资源量:钼263.21万吨、铜281.66 万吨、锌304.81 万吨、铅91.268万吨、金(含伴生金)143.93 吨、铁6.41 亿吨、银43163.66 吨、钨9.66 万吨,硫铁矿1.4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035万亿元。在建的沙坪沟钼矿、姚家岭锌金矿和沙溪铜矿等矿山,预计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7、,新增就业岗位两万余个。 本成果实现了陆内成矿深部过程的重大发现,多级控矿机制和转换成矿的理论创新,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的集成创新,实现了大别山东段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率先揭示了东部“第二找矿空间”和深部资源的巨大潜力,为国家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深部勘查技术方法可供全国借鉴,勘查模式在全国推广。四、客观评价(一)总体评价1、省部级验收意见:1.1 “大陆深俯冲三维结构”973 课题2005 年验收评价:“大别山造山带及其长江中下游前陆莫霍面填图和深反射地震剖面140km,其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矿产资源深部探测实验”财政专项国土资源部2009 年验收意见:“构建庐-枞火山岩

8、型矿集区深部勘查技术体系,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对东部1000m-2000m 深度第二找矿空间,提高深部找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建立的勘查技术体系,可向全国推广和部署。 “大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成矿流体与成矿预测研究”国土资源部2003 年验收评价:“提出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框架,调查了矿集区五通组的空间展布形态;完成了第一幅区域流体地质综合信息图。在矿集区深部3D 地质填图、成矿流体系统研究等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对我国开展3D 地质填图和矿集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铁矿勘探报告”专家2010 年评价:“泥河铁矿床是沿江构造带深

9、部找矿勘探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2 国内外学术界评价:1.2.1 国际专家评价:美国COCORP 计划首席科学家、康纳尔大学Larry Brown 教授评价:“大别山三维莫霍面填图是地壳结构和演化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意义的”;美国斯坦福大学Klemperer Simon 教授评价:“莫霍面地幔流体上涌的通道,导致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这些认识可能改变了人们对碰撞、俯冲带的特征的重新思考”。 澳大利亚 David Cooke 教授评价:“大别山北淮阳沙坪沟钼矿与庐枞火山岩矿床研究具有创新性和世界水准,建立了岩浆与成矿的时空格架,揭示了壳幔相互作用的深部过程与岩浆和成矿

10、关系。这些成果可以指导世界上其他地区类似矿床的勘查”。1.2.2 国内专家评价:对探测成果的评价:翟裕生院士评价:“首次从地震成像揭示了成矿带壳幔相互作用图像,这是我国第一个成矿带地壳与矿集区结构探测的实验区”。滕吉文院士评价:“揭示了壳幔过渡带解耦控制成矿带、地幔流体通道控制矿集区、特殊地质界面控制铜多金属矿田、次火山岩隆起控制铁多金属矿床等多级控矿序列的区域深部成矿规律,为深部找矿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孙枢院士评价:“矿集区下方透明莫霍面和透明反射地壳(弱反射区),这是一个重大的探测发现”。李廷栋院士评价:“填补了我国大型成矿带和大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的空白;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动力

11、学模式”。对找矿成果的评价:何继善院士评价:“深部找矿面临成矿认识不清、技术难度大等难题,该成果坚持10 多年联合攻关,在矿产勘查程度很高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取得重大技术创新和找矿突破,对我国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陈毓川院士评价:“提出一系列成矿预测规律和找矿模型、勘查技术组合,实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新发现500-2000 米以深大型-超大型隐伏矿床11 个,开辟了中东部“第二找矿空间”。常印佛院士指出:该成果显著提升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成矿学研究程度,为深部找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陆内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1.3 应用单位评价:(1)“持续十数年,实现了深部找矿重大

12、突破,发现了沙坪沟、姚家岭、泥河、小包庄等11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缓解了我国东部资源短缺局面,取得巨大经济效益。”;(2) “沙坪沟钼矿矿山建设前期项目获得安徽省发改委批准,设计规模1000.00万吨/年,年产钼(57%)精矿5.17万吨/年(首采区),矿山服务年限为63年。总投资68.9亿元,年均收入43.9亿元,利润总额18亿元,净利润13.6亿元;(3) 泥河铁矿已经全面步入矿山建设阶段,投资24 亿元,建成后年利润1.83亿元,矿山服务年限超过62年 ;(4)“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已作为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凤凰山铜矿的接替矿山,2018 年建成投产,年产值25-30 亿元,解决2000 人就

13、业。”;(5)罗河铁矿深部小包庄铁矿的发现,马钢集团拟增加投入,产能达到800万吨/年,成为国内一流的特大型铁矿山。五、推广应用情况在我国勘查程度最高的地区,取得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 年制定的全国深部找矿远景规划中运用和吸收了本成果,并在随后部署的深部找矿试点项目中推广应用。同时,还专门举办了2期全国地球物理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班(每期都150人),在全国推广应用。近年,正是这套深部找矿技术的推广,促进了重点成矿带、矿集区的深部找矿突破,尤其在华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老矿业基地,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深部找矿突破,发现了一批深部资源,大幅度提高了

14、我国资源保障程度。沙坪沟超大型钼矿的发现,改写了大别山北淮阳东段无大矿的历史,继而成为新的国家整装勘查区。项目总结的成矿和找矿勘查模型,以及勘查技术组合,被勘查部门广泛用于该区,有效提高了勘查效率和评价水平,确定了中国东部“第二找找矿空间”巨大潜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深化大别山造山带前后陆成矿理论研究和创新,丰富了大陆成矿理论,发表代表性论文145 篇。其中 SCI 收录50篇,被引用3237 次(他引2656 次);被CPCI-S数据库收录2篇;被EI 收录15篇;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收录78篇,被引3092次(他引2380 次)。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无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

15、贡献1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大别山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壳结构探测与MOHO 填图,庐-枞、铜陵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和成矿深部过程,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动力学研究(获2012年国土资源一等奖R1,2008国土资源部二等奖R1),建立了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前陆高分辨地壳断面;首次从地震成像揭示了成矿带壳幔相互作用图像,发现了MOHO错断和地幔流体上涌的通道,以及地壳岩浆房的反射亮斑等深部结构证据,揭示了成矿带三叠纪碰撞造山前陆-晚侏罗纪陆内俯冲和区域伸展的地壳结构和成矿深部过程。系统厘定了长江中下游由陆缘碰撞,到陆内俯冲-左行走滑,再到大规模伸展的构造演化历史。确认成矿带处于前陆挤压-走滑拉分-地壳伸

16、展的叠合带和地幔隆起带,对应扬子最古老的崆岭-董岭基底,主要成矿作用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走滑-拉分背景下的挤压-伸展的转换阶段(146-130Ma),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矿动力学模式。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成矿带地壳结构和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探测实验,我国第一幅三维地质图和第一幅1/5万地质流体填图的实验(铜陵)。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被引用2600次,其中他引1675次;被 CSCD收录101篇,共被引用1045次,其中他引625次。在常印佛院士指导下,我院与长江中下游地勘单位长期合作,坚持20年有余开展深部探测与深部找矿探索,提出了“综合探测、三维填图”的深部找矿技术流程

17、,在老工业走廊-长江中下游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揭示了东部“第二找矿空间”的巨大远景。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在深部成矿理论和常印佛院士指导下,部署深部找矿,2007年在庐江发现泥河大型铁矿,共求得资源量铁矿:1.84亿吨;硫铁矿1.4亿吨;石膏矿1374万吨。创造了“泥河模式”、“泥河速度”,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二等奖;实施庐江小包庄铁矿普查,初步估算总资源量3.3亿吨;运用斑岩型成矿理论指导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深部及外围铜金矿普查,其中断龙颈矿段新增资源量铜47.0万吨,伴生金17吨。全沙溪共求得资源量铜150.48万吨,伴生金58.40吨,银381.17吨。在大别山后陆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发

18、现金寨县沙坪沟钼矿,获245.94万吨资源量,为世界第二大钼矿。3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南陵县姚家岭矿区两上两下,均未取得找矿突破,2002年,运用斑岩铜矿成矿理论结合矽卡岩共生+激电异常+化探套合异常成矿模式在该区进行普查找矿,从而使该区的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至2010年探明提交一处特大型锌金多金属矿产地,铜铅锌总金属量155.48万吨,其中铜金属量13.33万吨,铅金属量20.14万吨,锌金属量122.01万吨;金32.3吨;银382.9吨;硫矿石量269.7万吨。经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详查第一年度工作,矿区资源储量又有大幅增加,铜铅锌总资源量已增至236.75万吨,矿床潜在

19、经济价值达900亿元以上。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勘查发现,突破了铜陵矿集区矽卡岩型和层控型两种传统的找矿模式,开创了新的找矿类型,是近年来安徽沿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4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参与了矿产资源深部探测实验,并获2012年度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R2);制定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重要矿集区深部找矿计划,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全面组织实施省级财政出资项目,进行技术管理工作,从理论上和方法技术上全面指导和推动深部找矿。“十一五”期间及2011-2012年,提交了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沙溪鼓架山铜矿、当涂县白象山深部及外围铁矿、铜陵县舒家店深部铜矿、庐江县小包庄深部铁矿

20、等19处大中型矿产地。5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在长江中下游部署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其中“安徽庐江盛桥-枞阳横铺地区铁铜矿勘查” 工作项目,在泥河磁异常验证发现深部大型铁矿,取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中国东部深部找矿工作。南京地调中心作为组织实施单位,在泥河铁矿发现中起到了部署管理的作用,在深部矿勘查方法技术实践与应用中作出了贡献。6合肥工业大学主持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长期进行矿床地质和成矿系统研究,进行精确的成矿时空格架建立,创新性地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和断凹区矿床综合成矿模式,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成

21、矿带存在三个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金属成矿发生于由挤压向拉张过渡及拉张的构造背景。发现了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岩体内交代型锌金铜矿床、正长岩和A型花岗岩中产出的铁氧化物、铀金多金属矿床,类似于IOCG型矿床等三种新类型矿床,并首次提出成矿带存在与火山岩内与酸性硫酸盐蚀变有关的明矾石矿床,指示盆地内存在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发表相关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200余篇。被大量引用,为深化成矿带成矿系统和深部成矿规律研究做出重要贡献。7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于2007年与安徽省地矿局合作组建安徽五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泥河铁矿勘探设计、施工、报告编写和储量评审备案等具体工作。先后有十余名技术骨

22、干参与泥河铁矿勘探项目,创造性地突破传统勘查阶段划分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施工,还富有前瞻性地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设计。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就主导编制提交勘探报告,探获一座大型磁铁矿和一座大型硫铁矿,报告获2013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R2)。作为牵头单位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玢岩型铁(硫)矿深部勘查技术与找矿示范研究”(R1)并已顺利结题。公司主导的商业性与公益性地勘工作紧密衔接和突破传统阶段的勘探理念和成功实践,后被总结为“泥河模式”,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行业内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公司还不断将泥河的经验在河南、广东等地进行推广和创新,正在努力创造新的模式与业绩。8中国地质科

23、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了申报项目中的“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与含矿信息” 和“立体地质填图、流体填图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试验研究”等项目,并积极为项目创造条件,优先安排项目利用本单位实验室开展深部探测和各种岩矿测试分析,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下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从地壳结构探测和成矿系统两方面入手,以探测技术为先导,采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分析的成矿带立体解剖技术路线;提出了深部探测、流体填图和成矿流体系统研究的具体方案;提出了“综合探测,3D填图”深部找矿思路等,并精心设置课题,组织实施;组织了一支集科研、院校、地勘为一体的强强联合群体,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开展科研攻关,开展了铜陵矿

24、集区深部结构和浅部容矿层的反射地震探测,流体蚀变填图,成矿流体系统划分及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创新了矿床学和找矿学研究的新思路;项目成果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不仅是我国东部著名的有色、贵金属资源巨型成矿带,而且是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实施深部资源勘查最有远景的地区,近年的深部找矿实践证明了该成矿带的深部资源潜力。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我国大宗矿产资源消费急速增快,对外依存度攀升,国内供应压力巨大。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床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资源战略报告,第一次提出我国“资源危机”的概念;常印佛院士等专家陆续提出开辟“第二找矿空间”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加强深部找矿的支持。2005年

25、中国地质科学院申请国家财政专项“矿产资源深部探测实验研究”,并选在国家973项目深部探测实验区大别山前后陆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北淮阳开展,集中在庐枞火山岩矿集区进行深部找矿实验。2007年安徽省地矿局率先在庐江泥河铁矿深部发现大型铁矿,推动了安徽省和全国的深部找矿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3月24日在合肥签署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与实验的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就在安徽省沿江、大别山地区开展深部探测工作范围、探测内容、期限、经费、成果保密与归属、双方责任等诸多事项达成协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和南京地调中心完善修改了原有的勘查规划,在沿江成矿带整合安徽省地矿局、华东冶金地勘局等

26、全省地勘力量、统筹部署、加大投入、有序推进,发布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接话项目总体工作方案-2008、安徽新一轮铁矿勘查方案及庐枞统一找矿部署方案,指导深部找矿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在铜陵、庐-枞矿集区开展深部探测实验,指导地勘单位的找矿工作。到2011年初先后发现姚家岭、沙坪沟、泥河、沙溪深部、高家塝、舒家店等深部大型矿床。张怀东是沙坪沟超大型钼矿发现的第一贡献人;王波华为第二贡献者。蒋其胜是姚家岭特大型矿床发现人;于广陵是姚家岭等勘查项目的组织者之一。吴明安是泥河铁矿发现人;王炯辉代表勘探投资方。张千明是沙溪铜矿深部突破的主要贡献者;储国正是沙坪沟、泥河等勘查项目的组织者之一。徐小

27、磊是安徽地矿局深部找矿部署和协调的设计者,是“泥河模式”的创造者之一。李建设和陆三明是安徽勘查基金找矿项目组织者,参与重要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吕庆田是铜陵矿集区立体探测试验的负责人,是深部探测技术方法的主要贡献者。周涛发负责长江中下游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断隆-断凹成矿分区”和“三阶段成矿”规律。陈国光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中心负责长江中下游整装勘查区的组织者。上述完成人的贡献和排序,均在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统筹协调下,由安徽省各勘查单位和所有参加机构以正式行文决定的。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 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排名董树文正高级

28、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大别山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壳结构和庐-枞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探测,揭示了成矿带壳幔相互作用,发现连接地幔的流体通道,识别出侵透型和贯通性流体通道,分别控制了断隆区铜金矿集区和断凹区铁硫矿集区;系统提出大别山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侏罗纪以来的构造演化模式,建立了大别山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过程。负责协调集成大别山东段科研、探测、勘查成果。1张怀东副高级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突破了以往脉状钼矿化的思想束缚,明确了在沙坪沟寻找“斑岩型矿床”的目标,负责实施了“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勘查”项目,最终发现沙坪沟钼矿。该矿331+332+

29、333类钼金属量249万吨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该矿床的发现改写了大别山东段无大矿的历史。 2蒋其胜正高级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二地质队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二地质队运用斑岩铜矿成矿理论结合矽卡岩共生+激电异常+化探套合异常成矿模式进行普查找矿,探明提交一处特大型锌金多金属矿产地,潜在经济价值600亿元以上。姚家岭矿床的勘查发现突破了铜陵矿集区传统的找矿模式,开创了新的找矿类型,是近年来安徽沿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3吴明安正高级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通过对庐枞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各种找矿信息,大胆提出在以往工作程度很高的泥

30、河地区深部仍具有寻找玢岩型铁矿的潜力,经钻探验证,发现了泥河铁矿,并成功地领导和组织项目的地质勘探工作。泥河铁矿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基本一次性完成了设计,大大加快了工作进度,仅用3年就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报告。4张千明正高级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主持开展了沙溪铜矿凤台山矿段普查,负责人员组织、野外勘查评价、室内研究、设计及报告编制等工作,提出沙溪地区具有形成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潜力,总结多期次杂岩体成矿规律,为深部找矿做出重要贡献。协助完成沙溪鼓架山矿段、深部及外围普查工作,取得深部找矿突破。5徐小磊正高级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负责

31、庐枞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的组织、协调、统领,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是“泥河模式”的主要创造者之一,是实现“泥河速度”的主要实施者和庐江沙溪深部及外围铜矿、小包庄铁矿等找矿突破的组织者。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地质找矿的新机制,将地质找矿与矿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了该区铁、铜(金)矿的深部找矿突破,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6李建设正高级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参与了矿产资源深部探测实验,负责省级财政出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是姚家岭锌金矿、沙溪铜矿、白象山深部铁矿等大型矿产地的主要组织者。积极探索了深部找矿有效的方法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为长江中下

32、游成矿带深部找矿突破作出了较大贡献。7吕庆田正高级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发现铜陵矿集区地壳呈双层结构及壳幔边界曾发生强烈的底侵作用,岩浆底侵作用形成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初始含矿岩浆,证实了多级岩浆房的存在和主要容矿地层(五通组顶板),并经安徽厅深钻验证。提出“综合探测,3D填图”深部找矿思路和重要矿床类型深部勘查技术组合等。开展了金属矿床地震直接探测矿体和控矿构造的试验研究。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5-J- 210-1-02-R10)8周涛发正高级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精确构筑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作用时空格架,提出了成矿带存在三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发现了成矿带存在(1)岩体内交代型锌金铜矿床;(2)铁氧化物、铀金多金属矿床和(3)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在国内率先探索进行了矿物微区和包裹体的微量元素原位成分测试及应用。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7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