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4.83KB ,
资源ID:270454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45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表解中外对比.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表解中外对比.docx

1、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表解中外对比高中历史通史复习(表解;中外对比)一、中国史部分重点时段必备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同期世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总特征:社会大变革,中国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士”阶层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兴起;各国改革变法(商鞅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私学兴盛,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诗经、楚辞开创两大文学流派。公元前5C,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2、繁荣,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唐宋时期(713世纪)总特征:社会革新,中华文明发展繁荣。政治:唐代,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标志: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和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谏议制度等);宋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经济:农耕技术成熟并基本定型(曲辕犁);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加强,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并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对外贸易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代海陆并举,宋代海上贸易繁荣)。文化:儒学发展成熟,唐

3、代三教并行,宋代理学兴起并发展(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唐诗、宋词各领风骚,书法、绘画成就突出,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中世纪中后期,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英国开始形成议会制传统,为其代议制确立奠定基础明清时期(13681840年)总特征:繁盛与危机并存,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中西对比,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但专制集权制度已不适应时代潮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保守。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经济作物普遍种植,高产作物引进并推广种植;工商业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阻碍

4、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文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王阳明心学集大成,早期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总结性、集大成的传统科技仍领先世界,但近代科技滞后;西学东渐开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气息浓厚,小说、戏剧、书画全面繁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并发展;思想解放,文化多元;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拓展清朝中后期(18401894年)总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政治: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转向

5、条约外交。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近代企业在中国兴起: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率先出现,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六七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西化最先在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显现,近代交通通讯业(轮船、铁路、电报)和报刊业起步。思想:“西学东渐”发展,以“器物”层面为主。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率先“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务派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率先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提出与外国人“商战”。在工业革命和殖民扩

6、张的推动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代议制民主发展完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已从属于西方清末(18951912年)总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探索深入到制度层面。政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相继发动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民族工业初步

7、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呈现新旧交替、中西合璧特征。思想:“西学东渐”由“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广泛传播;但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民国前期(19121927年)总特征: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近代化转型,民主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政体实现转型;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

8、共成立及其早期活动,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经济:工业近代化进入“黄金时期”,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交替、中西合璧、民主平等化特征,但仍存在地区不平衡。思想:“西学东渐”由“器物”层面深入到“思想”层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等思潮相继盛行,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过渡时期(19491956年)总特征: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政治: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1954年宪法颁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贯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奠定新中国外交基础

9、;实行“一边倒”政策,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重意识形态向重国家利益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1952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生活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低,物质匮乏,生活物质统购统销,苏联服饰流行,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风尚。文化: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提出“双百”方针;发展人民教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等敌视新中国;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

10、主义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1年)总特征: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初步探索。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助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经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揭开改革开放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废除人民公社

11、体制,建立乡/镇、村政府。城市: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国有企业,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中心环节),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目标;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文化:邓小平理论形成;“双百”方针恢复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方针。两极格局受冲击,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改革开放深化期(1992年以来)总特征: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政治: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依法治国”成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坚持独立自主和平

12、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经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进一步扩大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重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和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文化:邓小平理论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双百”方针恢复发展;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两极格局结束,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知识经济兴起二、世界史部分重点时段必备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同期中国资本主义兴起时代(西方近代早期,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1418世

13、纪60年代)总特征:手工工场时代,世界近代化启动,西方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拓展。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开始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法国大革命)。经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精神,解放了思想,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为工业革命兴起奠定理论基础;人文主义文艺(1417C)、新古典主义文艺(1718C)先后盛行。国际关系:西班牙葡萄牙(15

14、、16C)、荷兰(17C上半期)、英国(18C中期)相继确立海上霸权,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明清之际,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总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近代化迅速发展,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在欧美普遍确立(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和帝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国际工人运动成为社会潮流(19C30、40S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C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兴起

15、;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经济: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手工工场取代工厂,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文化:思想多元化(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为资本主义描绘了“理想蓝图”;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继兴起);科技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衡及转化定律、进化论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浪漫主义文艺(18C后期19C30S)、现实主义文艺(19C30S后)先后盛行。国际关系:西方列强加紧殖民扩

16、张(政治上武装侵略,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即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清朝中后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起步,但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始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电气时代前期)总特征: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近代化深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以人权自由、公民参与、政党政治为特点的现代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垄断资产阶级兴起并越来越多的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17、19C末20C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社会主义首次由理想变成现实。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人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兴起,进入大企业时代,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现代经济模式基本定型;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但发展不均衡加剧;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文化: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盛行;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现实主义文艺盛行,19C后期印象主义艺术兴起。国际关系: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

18、入新阶段(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美、德等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霸权;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军事集团对立和“一战”爆发。清末民初,列强先后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的冲击和中国各阶层的奋起下,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71945年,电气时代后期)总特征:世界进入现代时期,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现代化模式调整、创新,多种经济模式并存并相互影响。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1

19、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并挑起世界大战,英、法、美、苏、中等国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经济:资本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破产;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逐渐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1936年凯恩斯主义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以邻为壑,对外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和贸易保护政策,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并成

20、功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先后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等措施,最终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文化: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战争、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发展和经济危机等给人们带来普遍的精神危机,现代主义文艺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起点二战后的现代世界(1945年后至今,信息时代)总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现代世界朝着体系化、民主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政治:国

21、际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主题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为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末,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在曲折中发展;20C80S末90S初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时代主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C5060S,凯恩斯主义盛行,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0C70S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为了走出困境,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

22、,发达国家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到20C80S,英美等国逐渐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20C90S,知识经济从美国兴起。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先后开展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成效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立足于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辉煌成就。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二战后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

23、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贸易秩序得以重建,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体系化、制度化阶段,但与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隔绝对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日本、西欧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C 90S初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区域集团化掀起了新浪潮,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艺成为主流。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新中国;

2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高考历史务必关注的必备知识和核心概念时代必备知识核心概念中国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商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儒家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思想解放的潮流列强侵华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

25、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世界历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精神的起源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欧美代议制;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世

26、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全球化;雅尔塔体制(冷战、两极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温馨提示:1“必备知识”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按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顺序即古代中国(2427题)、近代中国(2830题)、现代中国(31题)、古代世界(32题)、近代世界和现代世界(3335题)整理。2“核心概念”则是结合近五年高考常考考点涉及的重点概念整理。3请重点关注以下话题类概念:国家治理;朝贡体系;中体西用(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革命传统与奋斗精神;理性;人文主义;工业化;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27、;自由主义;全球化(包括商业贸易、商路交通、人口迁移、关税、货币金融、全球治理等);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社会转型等。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术语万能模板模板01中国古代史的大题万能句政治:有利于中央(君主)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避免了分裂);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提高了国力;鼓舞了士气;缓和了社会矛盾;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的发展成熟、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中国的影响等。经济: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发展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税制改革,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均

28、寿命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产品商品化;重农抑商的影响;海禁政策等。文化:儒学成为正统;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文化认同;需要辩证(一分为二)看待传统文化(儒学);市民阶层的兴起(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等。模板02中国近代史的大题万能句政治: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内忧外患;社会变革的推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的影响)等。经济:闭关锁国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逐步卷入世界市场;近代化(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等。文化:西学东渐;西方民主思想的逐步传入;“中体西

29、用”;维新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意识的兴起;实业救国思潮的涌现;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影响);民主和科学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促进了国人科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模板03中国现代史的大题万能句政治:人民从此当家做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逐步确立(发展完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发展了重工业、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

30、;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文革”的影响;“左”倾错误的纠正;和平与发展成时代主流;促进了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农民(企业职工)的自主权、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城市(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人均寿命提高、生活娱乐多样化)等。文化: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的确立(恢复或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法制)观念的更新等。模板04世界史的大题万能句政治:促进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工人

31、运动的兴起;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极格局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威胁;和平与发展成时代主流;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加强了经济的交流;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工业文明的兴起;经济危机的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转型;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需要完善);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了“一带一路”等。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发展);启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温馨提示:1以上仅仅是因果类试题的常见答题术语的罗列,措施内容特点趋势异同点类试题请注意结合材料概括(通常是据材料分层改写或概括)。请结合近五年高考真题及近两年的权威模拟试题答案揣摩、体会。2原因类试题的简洁表达一般为:名词(主干史实)+动词(推动、促进、影响等),影响类试题的简洁表达一般为:动词(有利于、推动、促进、影响等)+名词(主干史实)。请灵活运用,切勿生搬硬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