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数学 卞国艳备课吕艺镇小学集体备课(模版) 年级:四 学科:数学 备课教师姓名及单位:张珍 备课时间:2013年 月 日第五单元(模块)第五课 第一课时使用教师单位课题农田里的数学收获(信息窗五)二次备课课标要求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出一句两位数的除法。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商不变规律。通过情景设置,逐渐让学生发现计算当中的规律,再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总结除商不变规律。让学生充分完成现象分析,初步感知;比较观察概括规律,举例验证就,家神经理解;解决问题,运用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1、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2、 发现并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8块饼,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块饼太少
3、了,不够吃。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块饼,平均分4天吃完。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块饼,平均分8天吃完。肥肥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到:太少,太少,还不够吃。猴王最后说:那我给你64块饼,平均分16天吃完,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8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 “16块饼,平均分4天吃完。” “32块饼,平均分8天吃完。” “64块饼,平均分16天吃完?” 得出以上
4、的条件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块) 1644(块) 3284(块) 64164(块)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饼,看起来分得的饼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饼,块数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3)、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8、16、32和64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被除数)除号右边的2、4、8和16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
5、,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出示主体图,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把表填完整吗? 学生观察比较,汇报交流: (1)时间越长,收割的吨数越多。 (2)工作效率相同 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回答问题。 (1)第2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生:第2组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都”扩大2倍,也可以说“同时”扩大2倍。(板书:同时)第3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怎样?(生:第3组的被除
6、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不变。)第4、5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怎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说得好!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板书:相同倍数) (3)请同学们以第5组为标准,拿第4、3、2、1组分别同第5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外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4)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又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商不变。) 2归纳小结。 (1)师生共同比较两种变化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把两种情况总结概括成一句话“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是我
7、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 (3)提问:“商不变的性质”对所有的数都成立吗? (0 除外) (4)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者扩大的倍数不相同,那么这个性质还存在吗?(用上面的例子,说明被除数、除数扩大的倍数不相同,商就发生变化。) (5)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三、巩固练习 1猴王分饼的故事中,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教育帮助贪吃的小猴子肥肥的? 2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2814( ) (283)(143)( ) 280140( )
8、 (287)(147)( )5628( ) 算完后,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商为什么都是2? 3根据300605, 分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3005)(60)5 (2)(300)(602)5 填写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两题的题意。即,(1)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当( );(2)除数扩大2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当( )4在( )里填商。 (1)2446( ) (2)2424( ) (3)24(42)( ) (4)(242)(43)( ) (5)(246)(42)( ) 讨论:(2)式和(1)式比: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2倍
9、;(3)式与(1)式比: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缩小2倍。可见,要使商不变,第一个条件是: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 继续把(4)式与(1)式比,(5)式与(1)式比,得出商不变的第二个条件是: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必须“相同”。板书设计商不变规律122=6 124=3244=6 62=3488=6 93=3教后反思吕艺镇小学集体备课(模版) 年级:四 学科:数学 备课教师姓名及单位:张珍 备课时间:2013年 月 日第五单元(模块)第五课 第二课时使用教师单位课题农田里的数学收获(信息窗五)回顾整理二次备课课标要求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出一句两位数的除法。通
10、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两、三位数的除法复习、练习课,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机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方法。2、 能够无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回顾整理1、小组交流2、全班汇总师生共同归纳如下:(1)、口算a.两位数除以一位数b.三位数除以一位数c.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2)
11、、笔算a.除数是整十数的b.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c.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d.估算二、解决实际问题世界上最高的成年人(272厘米)大约是最矮的人(57厘米)的几倍?师:怎样列式?272 57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让学生分别估算、计算并验算。三、基本练习1、综合练习第1题:两人轮流说口算过程2、综合练习第2题:“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综合练习第3题: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4、综合练习第4题:注意提醒学生验算。 板书设计回顾整理(1)、口算a.两位数除以一位数b.三位数除以一位数c.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2)、笔算a.除数是整十数的b.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c.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d.估算教后反思
12、吕艺镇小学集体备课(模版) 年级:四 学科:数学 备课教师姓名及单位:张珍 备课时间:2013年 9月 2 日第五单元(模块)第五课 第三课时使用教师单位课题农田里的数学收获(信息窗五)拓展平台二次备课课标要求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研究12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学具的不同摆法引出不同的乘法方式,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所呈现的一定规律进行深入探究,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童直观的图形变换转化到抽象的数上,找到方法了解因数和倍数关系。教学目标1、 在探索中,用“列举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和一个数的倍数特点。2、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3、 认识完美数,体会数学
13、知识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之间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情境图挂件、正方形图。教 学 过 程一、认识因数和倍数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同学们,老师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美术作品展。在作品展示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要将这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画贴在教室的墙上。如果要贴成长方形,有哪些贴法?我们用学具袋里的12个小正方形学具代表12张画,动手来摆一摆行吗?老师有两个要求:1、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
14、形;2、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学生动手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学具拼摆长方形。 师: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一共能找到哪些不同的摆法。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请你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生1:112=12 26=12 34=12师板书三道算式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我们小组认为还有 121=12 62=12 43=12 生3:112和121表示的摆法一样,只不过是竖过来了。 师: 课件显示12个小正方形摆一行和摆一列两种摆法。其实这两种摆法都能用112和121两种算式表示。将第二种摆法转一个方向,形状就和第一种摆法相同课件显示。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摆法
15、。其他两种情况也是一样,这样我们一共找到三种完全不同的摆法。 师: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种算式。我们以前学过,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什么?(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什么?(积),这里的因数和积是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其实,因数和积之间就存在我们课前提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以34=12为例,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里的因数和倍数就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地说3是因数,也不能孤立地说12是倍数。这就是我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你能不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回答略。2、练习 师:请 1号到10号的同学举起
16、自己的号码牌。谁能从这些号码中选择两个具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同时我们也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谁来说说12的因数有哪些?师板书:“12的因数:” 生:1和12、2和6、3和4。 师:为了研究的需要,一般从小到大排列,大家一起说,老师记下来。(生说师板书。) 师:象咱们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所有的可能一一列举出来,最终找到所有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列举法。 二、探索列举因数的方法 1、找20的因数 师:12的因数你能找到,如果换一个数,你还能找到它的因数么?试一试,请你找出20的因数,把结果填在习题纸上。 学
17、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生1写:4、5、2、10;生2写:1、2、4、5、10、20。师:老师找到了两份不同的作业,谁想评价一下? 生3:第二份正确。第一份不完整,少1和20。 师:这位同学找到的这4个数是否是20的因数?(是),那他能找到20的4个因数,也很不容易了。 师问生1: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怎样找到了20的这4个因数? 生1:45=20,4和5是20的因数。 师:这位同学是用乘法来找的。他最大的优点是一对一对地找,这样非常快捷。 师问生2:怎样才能一个不漏地全找到? 生2:从1开始。20除以1得20,1是20的因数;20除以2得10,2也是20的因数;20除以3有余数,3就不是20的因
18、数,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找。 师:这位同学是用除法来找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找,所以他能一个不漏全找到。结合这两个同学的优点,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播放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师:找到了1也就找到了谁?(20)为了从小到大排列,可以把它中间隔开找到哪儿停啊?找到5已经重复了,接着找下去必然还会重复,有必要接着找下去吗?(没有)所以,当我们找到重复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 2、练习 师:列举16的因数。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然后交流。强调没必要写两个4。 3、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一起列举了12、20和16的因数,仔
19、细观察这三个数的因数,看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带着你的思考小组讨论一下,把结果填写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生: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0,最大的无限。 师:0乘任何数都等于0,0不是其它自然数的因数。0比较特殊,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不讨论0。 以下交流过程略。交流后点出,这也是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的特征。 4、猜数游戏(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个数,你来猜猜它是谁?有3条提示信息:这个数是4的因数;这个数也是6的因数;这个数还是7的因数。(生:1。) 师:其实1不光是4、6、7的因数,也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而且是所
20、有自然数的因数中最小的一个。 三、探寻列举倍数的方法 1、找倍数 师:找一个数的因数有一定的方法,一个数的倍数呢?试试。找个小一点的,3的倍数,谁来列举一个? 生1:6 师板书:6 师:6是3的几倍?(生齐答:2倍。) 师:谁还能找到3的倍数? 生2:3师在“6”的前面板书“3”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 生2:31 师:大家听明白了吧?她是用乘法找的,先用31,然后就可以用32得6,你能顺着找下去吗?(能)好,大家写写看,看谁写的最完整。学生在习题纸上完成,汇报。师板书。 生1:3、6、9、12、15、18、21、24、27 师:还有吗? 生2:30、33 师:你用什么方法能找得这么快? 生
21、2:加法,每次加3。 师:看来,当数比较大的时候,用加法比较简便。33后面还有吗? 生齐答:36 师:36后面还有吗?有多少?(无数个) 师:无数个我们应该怎么表示?(用省略号表示) 师:对啊,无数个我们可以用省略号表示。那老师如果加个限制,让你找出10以内3的倍数,你能找到哪几个?(3、6、9) 师:用不用加省略号?(不用)为什么?(因为是10以内的) 2、练习: 师:再来试一个,5的倍数(找一人回答)。 师:像这种情况,通常列举出四五个,能看出数字的变化规律后,加上省略号就行了。 师:10的倍数呢?(齐答) 3、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略) 4、判断(课件显示题目) (1)13的最小倍数是
22、26。(2)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3)6是倍数。 四、资料 其实,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后续知识还有很多。老师带来一份跟因数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播放课件,介绍完美数。(以6为例,它的所有因数之间存在1+2+3=6) 师:第二个完美数就藏在2030之间,课下大家可以用列举因数的方法找到它。五、小结、游戏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存在什么疑惑?板书设计找因数和倍数 2*6=12 3*4=12 1*12=12 12的因数有:1、2、3、4、6、12 12是1、2、3、4、6、12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是有限得的,最小的是他本身,没
23、有最大的倍数。教后反思吕艺镇小学集体备课(模版) 年级:四 学科:数学 备课教师姓名及单位:张珍 备课时间:2013年9 月2 日第五单元(模块)第五课 第四课时使用教师单位课题农田里的数学收获(信息窗五)我学会了吗二次备课课标要求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出一句两位数的除法。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教材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教材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行思想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对所学具体内容进行应用巩固 重点难点巩固及加深知识面教学准备挂图教 学 过 程一、 情境导入:1、 为什么用纸制
24、铅笔?奥申委为什么把纸铅笔定为专用铅笔?2、 对铅笔的消耗有多大? 学生分组讨论。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 平均每人每月约消耗多少枝铅笔?(用什么方法计算?)2、 每万枝环保铅笔需要多少钱的旧报纸?3、 讨论统计图中的问题。4、 板书: 34085 98028(学生计算)5、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 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2、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3、 讨论谁提的正确。三、 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 丰收园:农田里有这么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2、 灵活掌握方法可以使试商又快又准。我认为验算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板书: 34085 98028(学生计算)教后反思吕艺镇小学集体备课(模版)
25、年级:四 学科:数学 备课教师姓名及单位:卞国艳 备课时间:2002年 月 日第六单元(模块)使用教师单位课题六、长大我也去航天 统计(教学计划分析)二次备课课标要求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统计。教学目标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准备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单元教材解读本
26、单元是在第一学段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1、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时间活动之中。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3、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教材从生活情境中出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并能根据这些数据作出决定。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作为一个知识点去介绍及。教师应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数据处理的过程,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解决问题。单元课时分析“统计 1课时自主练习 我学会了吗 1课时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