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59.24KB ,
资源ID:270104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104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docx

1、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第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编制:孟老师 日期:2019.8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

2、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上述史实的具体分析和深入理解,易把这一时期的南北对峙格局错误地理解成北方民族对汉族政权的“侵略”和“压迫”。四、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2.通过表格梳理和史料解读,能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

3、;结合地图和文字史料,概括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合理的师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辽、西夏、金、元诸政权和汉民族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间南方经济族国家发展。【教学难点】: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五、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北方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皆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元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过程导入问是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出本课的时间轴,概括这一时其对此期

4、的政权更迭与其他时期相比有怎样突出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历史纪年表,加强时空观念,初步感知这一时期的统治【学习任务】1:对两宋、辽、西夏、金、元各政权进行时空定位。【教师活动】:引导分析,指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学生活动】:以两宋政权的建立、更迭、消亡为时间轴,找到在此时间段内各民族政权兴起、发展、消亡的时间;在挖空的北宋、辽、金对峙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上标注各政权和其统治区域;根据绘制的时间轴和地度图,结合两宋政权相关史实,简述各政权之间的更迭关系。【设计意图】:利用地图,了解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更迭,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辽夏金元等民族政权的特点。【学生活动

5、】:回顾两宋政治,以表格方式梳理出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结合教材提供的北宋、辽、西夏对峙图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南北格局形成的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两宋以岁币、岁贡、赏赐等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各政权之间相互对峙,亦相互交流,促进了各区域的发展,也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材料1 宋太宗一次对群臣说:“国家若无外忧,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刻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材料2宋神宗:“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不一日念之。二虏之势所有难制也,有城国,有行国。古之

6、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道山清话【问题设计】:概括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各政权对峙图,进一步分析其对此后中国南北方格局的影响。【学生活动】:提取材料信息。宋更加防范内患,不注重边事,到宋神宗时,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治威胁极大。【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中国北方的敌人可分为几种,游牧的如蒙古、匈奴、突厥,在大草原及沙地两面,来得可怕,可一击而破。可怕的是辽河、热河东北省区,是大耕地、天气冷故同时为牧地,是坚韧的农民、彪悍的牧人相互配合大强国一定要有农民、土著。”北方政权的强盛武力和宋政权的“赎和”行为,导致此后中国政治和经济重心相分离:元明清三代

7、,都城都定于北方,经济重心则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解读文字史料,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的特点,理解其对此后中国南北方格局的影响。【学习任务】3:探究“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整理表格,根据表格比较各少数民族政权管理制度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民族交融的积极影响。【学生活动】:整理、制作表格,分析问题。政权管理制度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西夏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和御史台;地方设立州郡和番落行政机构;州郡原为汉人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进行管理金猛安谋克制原来是女

8、真族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组织形式。金进入中原后,在金地方行政中保留这一制度,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猛安相当于防御州,谋克相当于县材料3 辽之国君通文墨,他们的文字在公元92年即已出现不仅契丹所占的中原领土有汉人的官僚治理,而且辽境后方据目击者的报告,无数之官吏文人、工匠、优伶、武术家和僧尼也来自中土西夏也不是单纯的野蛮人。他们组织的半汉化国家在初唐时即曾活跃于它日后占领的地区,当它在400年后与宋人抗衡时,一个汉化的政府早已存在。-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问题设计】: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原因。在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常常是以国法治国人,以汉法待汉人

9、,这既照顾了本民族的利益,也尊重了汉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经过各民族长期的交融,才可能缓慢地形成适合大多数人的政治制度。【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解读,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理解各政权“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学习任务】4:元代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材料4材料5 元代实行行省制,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十行省。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122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问题设计

10、】:元代的管理制度与辽、西夏、金相比,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元代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进一步借鉴吸收两宋制度的优势,另一方面创制了行省制度。【教师活动】:依据材料,指出元代在地方行政区划上的特点,并分析其目的。学生活动:认识元代在地方行政区划上的特点是犬牙交错,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蒙古族进入中原之前,汉化程度较低,即便是后来统一全国,元朝皇帝也少有精通汉语的。以游牧民族统一偌大疆域,用旧俗适应原有游牧方式和创业阶段的所需,而汉法则符合国本所系的农耕地区生产方式的守成和发展所需。【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示意图,明确元代中央到地方的管理特点;通过史料解读,区分元代与

11、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管理制度的区别。【学习任务】5:理解“因俗而治”政务管理结构促进民族交融。材料6 元代法律规定,蒙古、色目和汉人犯罪后,分属不同的机构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可向司法部门申诉。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打五十七下,赔付烧埋银;而“汉儿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死,正犯赔付家产,余者出烧埋银。-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材料7 据元朝中期吏部统计,朝官共有209员,其中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南人有1151员。汉人、南人占59.6。京官共有506员,其中蒙古、色目有155员,汉人、南人有351员。汉人、南人占69.4。外任官共有19895员,其中蒙古、色目有5689员,汉人、南

12、人14236员,汉人、南人占71.5。-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材料8 元代大多数中央机构和所有的地方机构都设有“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地方上则用色目人。“达鲁花赤”虽然不是管理实际事务的长官,但高居于本民族其他官员之上,拥有监督权,因此在政务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问题设计】:结合材料,概括元代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其原因。教师活动:结合以汉人为主体的政权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下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谈谈你对“因俗而治”政策的看法。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实现对人数众多的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的统治,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和其他各族贵族来增强统治力量以扩大自身的统治基础。其采取

13、的措施一是设立番汉有别的两个统治系统,以番官体系为主导;二是在统治机构中把重要的职官和部分委任给本族贵族掌握,以确保本民族的主导地位,如元代的达鲁花赤。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体制,适应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对各民族区别对待,允许其各从其俗,在客观上维持了被征服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文字材料,概括归纳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三)板书设计(四)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知道宋辽夏金元的历史分期方式,借助历史纪年表表述这一时期的基本情况

14、,借助历史地图明确这一时期政权对峙的基本情形。能够知道重要的古今地名:汴京(今开封)、兴庆(今银川)、燕京(今北京)、临安(今杭州)等。水平2:能够将辽夏金与宋历史上的议和定位在特殊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利用历史表格和历史地图所蕴含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时期南北关系进行描述,从而认识南北格局形成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一时期政权对峙对今后统一王朝南北格局划学分的影响,即政治北定和经济南移。水平3:能够通过古代北方民族的发展历史,合契丹、女真民族所处的地理求学生自然条件,运用学科术语分析这一时期南方政权军事屡次败北的原因。水平4:在探究元代“四等人制”时,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探究“民族平等”问题时

15、,能够放在较长历史时段、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合理的论述。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

16、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事件: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观点一:是灾难: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是转折点。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开始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理由参考观点一;理由参考观点二。【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信息结合所学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17、方面进行列举。(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并说明理由。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灾难的观点,然后从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说明,也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转折点的观点,然后从促进西方文化和科技传入中国、促使新思潮萌发和向近代社会过渡等方面进行说明。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

18、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

19、,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评分标准:示例一观点: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真求实的精神,应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论证:从反清革命需要出发,国民党肯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后来又从维护白己统治和反共反革命需要出发,转而肯定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和湘军,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这就势必要背离历史真实,歪曲、篡改颠倒历史的真相。以政治标准为第一性来评判历史事件,背离了唯物史观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结果必然不会准确客观。总之,对于类似太平天国这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我们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而决不能采取“好就是绝对好,坏就是绝对坏”的形而上学的非科学态度。示例二观点:时势

20、不同,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必然。论证:国民党成立初期,孙中山力争以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时国民党完全肯定太平天国,视“太平诸杰”“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显然是出于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公开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发起血腥镇压和屠杀广大工人农民和共产党人的反革命政变;随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多次“围剿”红军,并将红军比作是太平天国,这一时期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维护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主要目的是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总之,时势的不同

21、,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历史研究与评价,我们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把真实“历史内容还给历史”,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解析】【详解】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等信息,以及材料反映的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的变化,首先确定论题如“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真求实的精神,应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或“时势不同,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必然”。如确定“时势不同,国民党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必然”,可以联系所学从国民党态度变化的原因,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是出于反清革命的政

22、治需要,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维护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主要目的是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据此得出结论:时势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本题的解答要做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本人就在内心深深的相信,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简洁、高效、生动,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所以,我一直想努力地告诉我的学生,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

23、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摘编自王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答案】示例1:信息: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发展评析: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可以作为研究商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力证据;商周时期的金文,反映了商周青铜文化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24、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反映了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特征。秦朝推行“书同文”,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便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后来出现隶书、楷书等字体,更有利于书写和交流,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绵不绝。汉字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播交流,既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进步的表现,又促进中华文明不断延续、传承和发展。汉字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示例2:信息:汉字形美如画历史现象:汉字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艺术。评析: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秦小篆和汉隶具有书法的美感如泰山刻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

25、展为自觉阶段,如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有“颠张醉素”的草书,有“颜筋柳骨”的楷书等;宋朝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示例3:信息: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历史现象:汉字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工具评析: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它的出现有利于王畿与周边的联系交流,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

26、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不利于民族交流和社会的进步;秦朝推行“书同文”,统一全国文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汉字使用是其内容之一;宋朝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多种文字并存,但是汉字仍然起到沟通各民族的主流作用,有力地链接了各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交融,为元朝统一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尽管口音各异,但是各族能够使用统一的汉字进行交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纽带。【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依据材料中的“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

27、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字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艺术;从“它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字在很早以前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字,独具特色,传承中华文明。由“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字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发展。从“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字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工具。此外,从“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

28、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其他的结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宋汁京货品来源表吕振基、苏荣编著中国史析论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看法:北宋汴京货品来源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说明: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方式,推动了江南农业的发展,在为汴京提供稻米的同时,还提供北方的主食麦,打破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南方农业已经超过北方;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的

29、种植,南方为北方供给各种果品、名茶;农业发展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南方为汴京提供丝织品、印本书籍、漆器.综上所述,经济重心的南移归根结底是农业重心的南移,在农业重心南移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的重心也逐渐南移,北宋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已日趋明显【解析】【详解】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如从北宋汴京货品来源较多来自江淮及以南地区或是有些来自国外,可提炼出北宋汴京货品来源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等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产品对都城供应的突出地位等,展开分析,最后升华结论,强化观点。表述时注意开头即明确观点,论述中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规范,概念准确科学。6阅读

30、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是有得有失的。第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第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第三,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弊而判定。第四,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5年)等整理运用古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

31、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各国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保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既巩固地主阶级统治和土地制度,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又如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和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同时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也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这种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综上所述,各国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都有其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备注:此示例还可从制度的特点、原因进行论证。)示例二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井田制是周代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均为周天子所有。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得土地、人口的诸侯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必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义务。综上所述,井田制为经济基础,分封制为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