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专业考试复试题教师专业考试试题教育学部分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
2、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及基本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
3、展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课程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3、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认识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5、新课程改革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环境6、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教学交往的前提是平等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交流与对话7
4、、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8、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要树立发展性评价的意识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化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以学论教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对教学工作有何意义?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掌握知识是发
5、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四.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地接受知识的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必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事实上,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如何利用这一原则,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主动发展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启迪学生参与的动机,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落脚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这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得不到发挥,教学任务就无法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建筑在学生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地向教师学习,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
7、学才富有成效。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构建主体积极参与的先决条件。笔者曾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在平时能真诚地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建立融洽和睦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就会敢说、敢想、敢提问,就会发挥更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反之,作为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耐心与爱心,对学生动辄打骂、斥责,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参与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感情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慈祥的目光看待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8、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的教学效果。这样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教师摆正位置,有利于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教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的尝试。这样是能提高我们的教育的质量。现在我们经常听公开课,上课时鼓励学生讨论,场面热烈,气氛融洽,学生主动性强,发言热烈,是有利于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但我们也发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
9、课堂教育是否做到了:“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是要关注教育的主体是什么,但并不是一定要刻意造成一种热烈的场面,教学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交换思考所得,拓宽思维空间,为每一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这里我们明显的感受到: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缺失的。如果说过去教师的“话语霸权”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造性,那么现在某些教师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则矫枉过正。它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发挥,导致了教师指导术权的丧失,从而造成文本价值取向的偏离,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
10、成。如有的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学生只要开口讲话,全是对的,似乎这样就是尊重。那么我认为是不正确的。3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确实,以个性的生命体悟去课文,评析意蕴,再以真实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心灵得以放飞,个性得到张扬。但尊重学生自主感受,不能置文本主体性不顾。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合理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清除话语霸权同等重要,合理合法地应用话语权利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努力钻研教材,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放在首位,善于激发主动参与的
11、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蓬勃的生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五.谈谈教学中传授知识、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三者之间关系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单纯抓知识的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都是片面的。(不要象有些人说的,课改了,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淡化知识的传授。)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无必备的知识,智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强,其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的锻炼等条件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
12、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主导过程不是直接实现的,必须变“教的目的”为“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承认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敢于主导。教师要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认真备课,创造性地上好课,并在教学时提出
13、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组织好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要善于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主要靠教师启发引导,靠教师的教学艺术及教学机智。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和学生交朋友,做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广泛想象,真正做到主动地学习。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单纯抓知识的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都是片面的。(不要象有些人说的,课改了,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淡化知识的传授。)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智力又
14、是掌握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无必备的知识,智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强,其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的锻炼等条件。六.谈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知道,在人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显性的知识,也有隐性的知识。前者以概念、命题、原理、原则、事实来表现;后者以情感、态度、价值、信念、习惯等来表现。新课程特别强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还要重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参加本次的新课程培训学习,使我对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新
15、的认识。这三维目标既各有内涵,又有机地统一在新课程目标中,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1.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过去,我们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获取与能力养成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也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提高,积极情感与正确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实际上这种理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取向。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生了重新构建。2.三个维度之间互相支持、有机
16、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力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新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现行课程标准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各自孤立的状态,也由此改变了现行课程中情感与动作技能目标简单地依靠知识的传授来加以实现的方式,使目标的达成有了一个坚实的
17、依托,使课程目标的结构更趋科学合理。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及操作性。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也要着重学习的“结果”;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承担塑造“全人”的使命。七.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推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几年多来我们实施
18、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自己探
19、讨答案的实践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宽的知识面,因此教学之前我们所要做的是认真研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考虑学生有可能考虑到的所有情况,准备足够的资料供参考。2.课堂互动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
20、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大部分内容都要由学生做导师,放手让学生对课本、课外资料自学,尝试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对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其次,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教师解疑,教师向其
21、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
22、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中获得收益。识的总结延伸探究性学习课后的总结、延伸尤为重要,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肯定是比较散乱的,因此最后要进行总结,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
23、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
24、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八.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有哪些?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选择与运
25、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和理念都发生了转变,这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超大的空间。在这个超大的空间里,教师可以依据新的教育理念,教材的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挖掘自身的潜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1.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尝试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
26、课堂气氛。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平等感、亲切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维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2.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备好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比过去高。教师实行民主教学,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对每一步教学环节更为精心地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资料、备班级,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遵循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的教学原则(即方向性原则、科学学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启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和针对性原则)采用了
27、情景分析、课堂讨论、小组辩论、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十.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有哪些?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第一,难以因材施教。第二,
28、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缺乏灵活性。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主要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十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谈谈对备课、上课及课后辅导的看法。备课,基本要求是:(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二)上课,基本要求是:(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三)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批改(四)课外辅导。课后辅导是教学系统运行的环节之一,是课内教学的辅助、补充形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沟通师生情感、实行因材施教。课后辅导跟同为课后工作的作业批改和讲评
29、互相关联:除了在课内获得有关信息或者学生提出要求外,在通过作业批改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后也常常要进行课后辅导。负担。课后辅导要有的放矢,事先要确定辅导的对象和内容。一般说来,“补差”和“提高”是课后辅导的工作重点。(五)教学评价十二.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教学设计是教案的核心内容,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在编写授课教案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结合起来,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2、课程
30、内容设计(1)单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清晰;作业、实验设置合理。(2)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3)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注重学习方法介绍,指导学生自学。(4)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方法与手段(1)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2)充分、
31、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十三.根据新课程要求,谈谈一节好课的标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好课的标准”也是与时俱进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好课的标准”由于评课者关注点的不同,会有所侧重,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如何评价一节课,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而教学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抽象出几条“标准”谈何容易!因此,评价标准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导向性。这就要求评价必须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促进课堂教学认真践行课改的新理念,推动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地进行。1.课堂教学应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是评价一
32、节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或者说是主要途径,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要通过对好课的评价,使师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日积月累,定会教学相长。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核心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开发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课程资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3.教学过程预设周密,生成度高。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点。没有预设的课是杂乱无章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成功的课,二者不可偏废。课堂教学不能是“满堂灌”,也不能是“满堂问”。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