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73.51KB ,
资源ID:269779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779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岳麓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word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岳麓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word教案.docx

1、岳麓版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word教案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网络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3. 主要内容: 成立联合国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

2、一课已讲)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消极: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美苏

3、间矛盾 (争霸)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6. 瓦解: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

4、区的严重对抗;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2. 形成原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3. 形成过程: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A、资本主义阵营:美国的强

5、大 西欧的衰落美国的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大战期间,以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见课本材料)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军事基地分布世界各地。率先掌握了核武器原因:自身经济基础雄厚,本土未受战争破坏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意图:“世界蓝图”称霸世界西欧的衰落:英:海外贸易、黄金储备、工业生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法: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B、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的崛起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

6、力大增: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表现: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领土也有扩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东欧八国:(建立政权的途径都得到苏联的帮助;都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罗、匈、保、波、捷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东德亚洲四国:中、朝、越、蒙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苏为首的社义阵营形成标志:1949和1955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4.两极格局的特点:政治:表现为“冷战”经济: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军事:

7、表现为“局部”战争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疑难解析1、几个相关概念“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明确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关系同: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异: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

8、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2、单元线索: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格局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冷战”和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终结3、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相同点:(1)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

9、,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不同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背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主宰体系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体系美苏两大国意志缓和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中心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性质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基础金题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 铲除德国、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 对日本进行分

10、区占领 划分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A. B. C. D.2.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美苏大国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对世界格局的划分 B.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局面 C.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 D.美苏等大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争夺霸权 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抗衡 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问题上态度一致 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国援助5.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11、.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国际性组织的建立 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7.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 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8.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

12、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C.亚洲4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第2课 冷战的开始知识网络一、冷战形成的原因1、盟友关系的破裂及原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因素)、冷战爆发的原因:探究一:根据【学思之窗】P9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必要性: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可能性:西欧普遍衰落,期望美国担当起抵制苏联,保护自由国家的重任美国空前强大,企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

13、段)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二、冷战的含义冷战(COLD WAR):是指二战后(1947-1991)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教材92页)三、冷战政策的提出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理论基础内容: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苏联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需要捍卫。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美国政府要遏制苏联。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四、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

14、探究二: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2-94页,完成下表。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美国的冷战政策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冷战之门的开启)背景: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内容:“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称霸世界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背景: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

15、资产阶级的统治目的: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 ; 遏制苏联概况:1947.6 提出,1948年实施实质: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影响:对西欧:A、 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秩序B 、政治上:西欧各国受制于美国,随着实力增强必然要求摆脱控制对美国:A、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B、政治上:控制了西欧;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了苏联的向西扩张。(均有利于美国实现其霸权政策)对苏联: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的必要(美国曾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

16、各国加入以孤立和打击苏联)、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NATO) 背景:A 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B 第一次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背景:a、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b、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在德国问题上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概况: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影响:a、加速了德国的分裂b、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建立:1949年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目的:军事上遏制苏联性质: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苏联的对抗措施1、政治上:九国

17、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9贝尔格莱德任务: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协调各党的活动影响:A 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 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按苏联意图部署各国党和行动计划,粗暴干涉兄弟党内部事务,使情报局成为其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工具。1948年6月苏联更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恶劣影响)、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年1月目的:A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B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成员:苏、保、匈、波、罗、捷六国 宗旨: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

18、,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影响:A、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B 、苏联在与成员国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军事上:华约组织背景: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成立:1955年5月性质: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影响:A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镇压“布拉格之春”)B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C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五、冷战的特点是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双方争夺重点在欧洲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

19、的热战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力量对立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两大集团激烈对抗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六、冷战的影响消极影响: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局部冲突不断,国际危机频繁,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 (古巴导弹危机)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朝鲜、越南战争)造成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积极影响: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疑难解析1、美苏的冷战措施以及影响美国冷战措施政治上杜鲁门主

20、义1947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冷战”的宣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8影响:复兴西欧经济,美国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军事上建立北约1949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苏联的应战政治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反击“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经济上“经互会”1949影响:反击美国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军事上建立华约1955华沙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2、“冷战”当中为什么又会发生热战?爆发了哪些局部“热战” ?结果如何?它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发生热战的原因:双方较量和争夺激烈,只能通过热战来解决;美国自认

21、为在亚洲占有军事优势,所以敢于军事介入。主要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结果:美国失败对美国霸权的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在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美国。基础金题1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建立.1947年美国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经济、军事援助,这是实施 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冷战政策 D.租借法案.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美国要 A.征服全世界 B.充当世界警

22、察 C.维护世界和平 D.与苏联争夺霸权.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德国的分裂 D.华约的建立.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B.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C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营 D.给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二战后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本质是 A.国际政治力量意识形态不同的产物 B.东西方冷战的产物 C.美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D.德日战败的产物7.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

23、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8.教材冷战的开始中来吧,小鱼一图表明 A.杜鲁门主义出笼,美国开始在全世界扩张 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C.“北约”的组建,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沿 D.“马歇尔计划”稳定了欧洲的秩9.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B.美苏的“冷战” C.苏联的封锁 D.德国的分裂第3课 美苏争霸知识网络一、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二、美

24、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阶段第一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领导人苏赫鲁晓夫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战 略 态 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争霸政策苏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美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特点: “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政策调整的原因苏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军事:常规实力增强;核武器:原子弹、氢弹

25、爆炸成功美实力相对削弱争 霸 特 点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重大事件缓和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内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影响:促使美苏关系暂时缓和,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 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紧张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柏林墙事件(1962.8)A.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B.概况:C.影响: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损害古巴导弹危机 A.背景:1959.1 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B.概况:

26、 C.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第二阶段:60s初70s末阶段第二阶段: 60s初70s末领导人苏勃列日涅夫美尼克松战 略 态 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争霸政策苏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目的: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亚非积极扩张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苏原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表现: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影响:使苏联

27、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使苏联陷入经济危机边缘美原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为了保住霸权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表现: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谋求与中国谈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争 霸 特 点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美苏缓和的重大事件缓和背景: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表现:1

28、963、1968年先后签订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1973、1975年共同参加更隐蔽的进攻方式思想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阶段第三阶段:80年代90年代初领导人苏戈尔巴乔夫美里根、布什 战 略 态 势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苏“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美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苏原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表现: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 “新思维”理论美苏对话(1987年签定、19851988年签定43个双边协议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从阿富汗撤军改善中苏关系美原因: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表现:A、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1983年 “战略防御计划”(目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B、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支持苏联国内改革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争 霸 特 点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