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9 ,大小:205KB ,
资源ID:2697556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75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为政以德公开课.ppt)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

1、教材内容梳列第一第一课:课:第二第二课:课:第三课:第三课:第四第四课:课:第五第五课:课:第六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七课:第八第八课:课:第九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课:第十一第十一课: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五课:德政德政主张主张 礼治主张礼治主张 积极入世的态度积极入世的态度 坚忍不拔的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 人生人生价值观价值观 君子的道德修养君子的道德修养 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观 言语交际观言语交际观 论学习论学习 教育观教育观 感人感人的师生关系的师生关系 社会和社会和人生理想的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天道观天道观1-4:政治主张

2、:政治主张5-9:修身:修身10-13:学习教育学习教育14/15:哲学哲学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自习要求:1、标上章节号,共、标上章节号,共12章章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疑难字、通(疑难字、通假字、特殊句式)假字、特殊句式)3、结合注解、译文,初识孔子德政思想、结合注解、译文,初识孔子德政思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课文结构:课文结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作用、意义:的作用、意义:、“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内容:的内容: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众星共之。”批语示例:批语示例:这段话是本课的纲领,以下各章都围绕这这段话

3、是本课的纲领,以下各章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中心展开。孔子用北辰星和众星设喻,说明统治者只孔子用北辰星和众星设喻,说明统治者只要实行德政,就能要实行德政,就能 ,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得到臣民的拥戴得到臣民的拥戴思考:思考:“政与刑政与刑”、“德与礼德与礼”,两种,两种施政措施有什么区别?(施政措施有什么区别?(P5课后练习三)课后练习三)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法家政治法家政治与与儒家政治儒家政治的的区别:区别:“政与刑政与刑”是是法家,法家,主张法治,以惩罚为主张法治,以惩罚为手段手段;“德与礼德与礼”是是儒家,儒家,主张德治,以教育熏主张

4、德治,以教育熏陶为手段。陶为手段。现实社会需要现实社会需要德治、法治兼用德治、法治兼用,儒、法并行。,儒、法并行。2.3 子曰:道之以子曰:道之以政政,齐之以,齐之以刑刑,民,民免而无耻免而无耻;道之以道之以德德,齐之以,齐之以礼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评点:此章孔子谈的是评点:此章孔子谈的是“先富民,后教民先富民,后教民”的的思想。思想。管子管子治国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孟子孟子:“乐岁终身苦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奚暇治礼义哉!”子子适适

5、卫,冉有卫,冉有仆仆。子曰:。子曰:“庶庶矣哉!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既庶矣,又何加何加焉?焉?”曰:曰:“富富之。之。”曰:曰:“既既富矣,又何加焉?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朱熹朱熹集注集注:“富而不教,则近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仪以教之。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仪以教之。”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 时,时,孔子选孔子选择了择了“去兵、去食去兵、去食”而而“留信留信”。这正如后世孟子那个著名的选这正如后世孟子那个著名的选 择一样:择一样:舍鱼而取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孔

6、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足食,足 兵兵”。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都是“必不得已而去必不得已而去”。12.7 12.7 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足食,食,足兵足兵,民信之,民信之矣。矣。”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必不得已而去,于斯斯三者何三者何先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信不立。不立。”从古到今,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存的

7、基本问题。思考:孔子一方面主张先思考: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一方面又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二者有没有矛,二者有没有矛盾?(盾?(P5课后练习一)课后练习一)先富民后教民,说明孔子先富民后教民,说明孔子认识到富民、足民的重认识到富民、足民的重要性要性(是教民的前提),这是正常情况下为国之(是教民的前提),这是正常情况下为国之计;计;“去食留信去食留信”,是孔子,是孔子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想的强调。一处常,一临变,两者没有矛盾。一处常,一临变,两者没有矛盾。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孔子的回答很简单

8、,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这个学生矫情,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这个学生矫情,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什么?孔夫子说:孔夫子说:“去兵。去兵。”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孔夫子非常认真地

9、告诉他:“去食。去食。”我们宁肯不吃饭了。我们宁肯不吃饭了。接着他说: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

10、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国家凝聚起来。于丹于丹心得心得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这个故事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这个故事在在论语论语里叫做里叫做“子贡问政子贡问政”。1.5 子曰:子曰:“道道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敬敬事而事而信信,节,节用用而爱而爱人,人,使民以时使民以时。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勤政、守信勤政、守

11、信;节约用度,节约用度,爱护百姓爱护百姓;役使百姓应不误农时役使百姓应不误农时等。等。这是这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治国安邦的基本点。,治国安邦的基本点。曰: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之

12、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1.17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为之之聚敛聚敛而附而附益益之。子曰: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攻之可也。之可也。”礼记礼记:孔子过泰山侧,有

13、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夫子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似重有忧子之哭也,似重有忧者。者。”而曰: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夫子问:“何为不去也?何为不去也?”曰:曰:“无无苛政。苛政。”夫子曰:夫子曰:“小子识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孔子反对过分盘剥百姓,反对横征暴敛。孔子反对过分盘剥百姓,反对横征暴敛。12.9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年饥,饥,用用不足,不足,如之如之何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盍彻乎?彻乎?

14、”曰:曰:“二,吾犹二,吾犹不足,如之何不足,如之何其其彻也?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百姓足,君君孰与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有若的观点是,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有若的观点是,减轻赋税,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减轻赋税,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其核心是。其核心是“富民富民”思想思想。这里,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这里,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视行为必将使民不聊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视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以

15、“富民富民”为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13.6 13.6 子曰:子曰:“其身其身正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在在论语论语颜渊颜渊篇里,孔子曾经回答过季康子:篇里,孔子曾经回答过季康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就是强调强调领导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领导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12.19 12.19 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如杀无道无道,以就以就有道,何如?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子为政,焉用杀?子欲欲善善而民善矣。君

16、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上之之风,必偃。风,必偃。”“上行下效上行下效”孔子认为,统治集团的道德风气,对民众道德、社会孔子认为,统治集团的道德风气,对民众道德、社会风气有强烈影响,起导向作用,所以说风气有强烈影响,起导向作用,所以说“君子之德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小人之德草”。孔子告诫季康子施德政、省刑罚,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孔子告诫季康子施德政、省刑罚,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感化民众,体现他感化民众,体现他“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的仁政思想。2.20 2.20 季康子问:季康子问:“使民使民敬敬、忠以劝忠以劝,如之何?,如之何?”子曰:子曰:“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举善而而教不能,则劝。教不能,则劝。”14.5 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羿善射,奡荡舟荡舟,俱不得其死俱不得其死然然。禹稷。禹稷躬稼躬稼而有天下。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南宫适认为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