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70KB ,
资源ID:269579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579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与集体心理认同及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与集体心理认同及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ocx

1、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与集体心理认同及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与集体心理认同及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音乐论文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与集体心理认同及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 王春燕1 内容提要 流行歌曲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不同的群体心理,它一方面受社会群体心理倾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它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心理的变化。流行歌曲的歌词本身从描写对象(社会、他人、自我等)、歌词的主题(爱国类、情感类、梦想类、校园类等)、歌词的表达方式(含蓄、直白等)、歌词的性质(歌颂、批判、写实等)、歌词情感倾向(积极、觉醒、消极、劝世)的量变和转化,是时代变化的缩影,是不同群体的“代言人”。流行歌曲受欢迎程度也

2、预示着它所持观点的社会影响程度。流行歌曲一方面迎合着不同群体的认同,同时又影响放大着群体的认同。他们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循环发展。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对两者分开论证。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将揭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集体心理认同形成的原因以及流行歌曲集体心理认同对歌手、创作和市场的影响,最后将谈及集体心理认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 流行歌曲/集体心理认同/青少年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4-0182-4 1作者简介:王春燕(1977)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引言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要层

3、次理论”,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是继“生理和安全需要”后的第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人们从幼年到成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如家庭、班级、球队、公司、部门、团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群体,并希望在群体内得到认同和赞许。然而这种群体需要会随着年龄、地域、经济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着跟自己相似和理解自己的群体,因为有共同喜欢的事物和爱好,而产生认同感,共同分享这个事物,并在这个群体互动中获得友谊、归属和爱。 音乐是反应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在任何音乐存在的地方,都有追逐她的群体。公园里常见一群群老人家用二胡或手风琴伴奏,如痴如醉的唱着京剧或老歌;晚上广场上、歌厅、卡拉OK 厅到处激情

4、澎湃;一群群年轻人戴着耳机听着音乐穿梭在校园、街头。人们欣赏并体验着各自喜欢的音乐类型,音乐集体心理的差异认同,是因为人们某种特定的“公共经历”和“个体经历”差异而形成的。相对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是更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缩影。 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集体心理认同形成的原因 (一)流行音乐在创作和传播中存在着主导性的信息,消费者在有意无意的接收着这种主导性的信息。流行音乐在创作和传播着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乔羽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浪花香两岸,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2 这部诞生于1956 年的歌曲,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其中鲜明的价值观惩恶扬善,保卫美丽祖国

5、的信念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这首歌曲所传达的主导性信息和接受者所接收到信息基本一致。 跟一切艺术作品一样,流行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主导信息被不同的消费者不同解读的现象。在某些歌曲中,如汪峰春天里歌中回忆年少时贫瘠而美好的春天,青年时“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对生活“更深的迷惘”以及年老时的悲壮和忧伤“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这春天里”。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慨和解读,解读成悲壮的如:旭日阳刚代表着农民工群体,他们会从歌中的呐喊宣泄出对劳动保障、不公平现象、社会环境以及前途未卜的挫败感;城市青年会体会出教育制度、拜金现象、理想的幻灭感;青少年则会感受到毫无

6、生气、循规蹈矩的生活的压抑感。当然也有赞同“希望”印象的如:汪峰本人他说“: 我只是把生活本身呈现出来,我们有快乐,我们有幸福,但是因为有大多数时间,生活是让人失望和悲伤的,但是这一点儿都不悲观,你只有认清这个,你才会比认不清时更积极的生活,因为你知道,如果你不积极,你自己都没有希望了”1 这首歌的主导信息的传达因为“公共经历”和“个体经历”的不同,共鸣点或解读有所不同,但是其主导信息“渺小的个体被时代推跑的过程与无奈”还是能够被大多数人们所理解和体会。 (二)音乐是年轻人一种重要的沟通平台,通过音乐他们可以很快的认识、了解、熟悉并因为某些共同的音乐而惺惺相惜,划为同类,互相分享,互相交流。据

7、调查显示,青少年成长期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心理支持,他们会从大众媒体获得一些“心灵鸡汤”如:心理咨询类广播、微信平台、解决心里危机书籍、小说杂志、网络文章、流行歌曲等。流行歌曲相对于其他媒介,更善于揭露情感,打开伤疤,弱点是难于告诉听众如何理智的解决问题,多数被调查者回答,音乐更似一片情感的“温床”,是对情感的审美和体验,她不善于逻辑分析,讲述道理。但是他们会跟随音乐释放和转移情绪,得到一种放松和解脱,音乐起到了调节情绪的作用。 当今的青少年群体基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习惯了孤独的玩耍,内心希望得到理解、友情和欢聚,愿意寻找同好建立亲密的交流。但据调查显示,即使相同地区的青少年近似的教育环境,但是

8、由于其“公共话题”、“个体经历”的不同,对流行音乐的心理认同也会有所不同,流行音乐的群体心理认同实际上是分散的、不十分集中,更多的“fans”(粉丝)群体来自现代大众媒介的沟通平台。 早在2009 年国内百人规模以上的粉丝团已经有2300 多个,他们主要在互联网上以粉丝群、贴吧、社区的方式沟通、组织、交流。其中比较活跃的有400 多个,规模从几百人到十几万人不等,粉丝主体一般是是“70-90 后”为主,年龄一般在15-30 岁左右2。青少年在偶像身上看见自己的理想形态或对异性的理想形态,粉丝在偶像身上看到更完美的自己或完美的异性,不同的偶像吸引不同粉丝。众多的青少年群体选择了和他们的审美观和价

9、值观更吻合的偶像,他们维护和支持偶像,就像是维护和支持自己或自己的爱人。 最近出现的鹿晗、武艺粉丝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粉丝”现象的讨论,粉丝群体的低龄化(13-17 岁女生为主)、女生化、组织化、暴力化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位偶像超过300 万的粉丝们可以整齐划一的执行一个计划,几千名粉丝同时声称欲自残(割腕)为维护偶像的声誉,这种集体的心理认同,让人不得不深思,粉丝主宰着偶像的成功,偶像因为粉丝的情感依赖,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利益,粉丝群体接近宗教般的虔诚,但这虔诚里包含着自律也隐藏着对对立者的疯狂。 粉丝们因为偶像联合在一起,通过虚拟世界的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每天与群友们分享偶像

10、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悲伤,在这里获得沉闷生活之外的逃离、平衡和认同。然而这种虚拟世界的情感带来的最直接的弊端就是青少年对真实生活中的友情、亲情的疏离,懒于沟通,懒于交流,漠视周围现象凸显。 (三) 还有庞大的城市青年群体、农民工群体面对着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经历着经济上升期的机遇和拜金主义的熏陶,有激励、有迷惘、有无力感,他们选择音乐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面对社会环境中的变化,物质至上,获取住房、汽车、社会地位以及环境保护、人口压力、低就业率等问题,让许多年轻人变成不同程度的亚文化群体,他们在音乐中寻

11、找心灵的出口。这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也是摇滚乐、重金属、嘻哈文化等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摇滚乐、重金属乐队的歌曲多以孤独、绝望、挫折、失去、困惑为主题,歌曲里有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人性的不满。脱胎于摇滚乐的嘻哈文化因不需要演奏乐器等常规意义上的音乐技能,使这种说唱乐突出“实战”的特点,年轻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释放出对环境压力、经济拮据、事业爱情等问题的沮丧。流行音乐提供了一种可及且普适的论坛来表达这一动态的社会流。 (四)流行音乐是时尚元素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受娱乐商业以及主流政治文化的推动,使当代流行音乐中被动消费与主动消费同时存在。据调查显

12、示,猎奇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使青少年更容易追求时尚的流行元素,就流行音乐而言,在词曲创作和编配上不断的推陈出新,就是要满足青少年群体这种追求新鲜感、跟随潮流的心理要求。方文山的歌词意境重叠、文字夹杂古典文学的美感,加上周杰伦叛逆的形象、多变的曲风,两人不断掀起流行乐坛一个又一个高潮。除词曲作品新鲜、时尚之外,当然这里也有娱乐机构联手策划和推动的助力。歌手新歌的推广基本以娱乐新闻造势(炒作)及门户网站和权威音乐网站的新歌排行榜为主要突破口,以参加娱乐节目、晚会,三类媒体(娱乐时尚杂志、各大KTV曲库、MTV 频道等)、零距离访谈、签售为主要手段,辅助以适当的专有网络媒体广告,从而形成全方位、

13、立体式的宣传攻势,最大限度地拉动和推动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聆听欲望。在强大的宣传攻势前,短时间内听众会到处听到看到这首歌,电视、收音机、网上、KTV 等被动接受“洗耳”,再通过娱乐公司受益“写手”在网上论坛展开评论、比较,广大音乐消费者特别是对时尚敏感的青少年群体会迅速反应搜索歌曲来“扫盲”,传播会呈几何效应扩大。歌曲质量的好坏有时不与被关注的程度成正比,而与宣传推广的力度相得益彰,这是娱乐产业巨大的利益链条导向的结果。 与娱乐产业相对的还有一只意识形态的手在推动着流行音乐市场的生产和消费。80 年代末以来,流行音乐渐成国内主流音乐形态,各大晚会、文艺节目,流行音乐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代表

14、国家的政府宣传部门和全国各省市音乐家协会,每年会组织词曲作家创作爱党、爱国、爱家、敬业等带有意识形态导向的作品,通过各大国家、省市级的晚会、评奖比赛、音像出版来推出歌剧、艺术歌曲、民歌等声乐作品,当然还有通俗歌曲,如:黄奇石作词、刘诗召作曲爱的奉献,石祥作词、石铁源、徐锡宜作曲的十五的月亮,李峰作词、印青作曲的当兵的历史,邹友开作词、伍嘉冀作曲的好大一棵树,孙川作曲、阎肃作词的雾里看花,佘致迪作词、徐沛东作曲的辣妹子,靳树增作词、肖白作曲的相约九八,何沐阳词曲的天耀中华以及车行的好日子、常回家看看、父亲、好运来等,蒋开儒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均出自代表国家级的晚会作品,

15、并几乎成为当年最流行歌曲,很多歌曲流传至今,成为经典曲目。 在强化大脑记忆的方法中,重复记忆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记忆的深浅与重复的次数直接相关,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我们时常因为经常听到某首歌曲而记住并能哼唱出来,这时候该艺术作品的内化过程已经不知不觉中完成。因为熟悉而喜爱,将直接影响集体心理认同的结果。据调查显示,在“流行音乐进校园”的倡导下,除校内音乐课上引入一些流行歌曲外,每个班级都还引入自己的班歌,学校引入自己的校歌改编或直接使用某流行歌曲(如:海阔天空、亚洲雄风、我相信、真心英雄等),学生每天晨、午读或间操后都要咏唱,在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十首流行歌曲”中70%的同学会把

16、班歌或校歌作为其中之一,并时常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想起这些歌曲。可见,流行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由被动消费而引起的集体心理认同占有很大比重。 二、流行歌曲集体心理认同对歌手、创作和市场的影响 流行音乐市场从来都是受市场需求和知识产权影响重大的产业,香港流行音乐市场从九十年代末日渐萎缩,这固然有粤语比照普通话被逐渐边缘化的必然性,但还有很多普遍性问题存在,如: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非法网络下载、包装过度实力不够、乐坛不重视创作、“口水歌”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等。内地流行音乐市场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不只是中国市场,影响中国、日本的韩国偶像市场也同样遇到以上问题,为了抓住肯消费的年轻群体,神话、HO

17、T、东方神起等组合开始起歌手越来越年轻化,韩国舞曲组合辉煌十年后,在其国内也逐渐萧条,纷纷向中国和日本寻找发展出路。 香港曾推出“TWINS”组合,台湾推出“S.H.E”组合,两个少女组合出道时年龄都在19-20 岁左右,清新活泼的形象吸引无数低龄少男少女,她们的歌曲可以令年轻人建构集体的身份认同,比如,“TWINS”刚出道时,身穿小背心或者校服,唱明爱暗恋补习社、女校男生,将学校生活融入到歌曲中,描写小女生暗恋、初恋情节,引起很多中学生好感和共鸣。2004 年已经成年的“TWINS”想逐渐改变形象,突破少女稚嫩,推出女人味(林夕作词,伍乐城作曲)反响一般,2005 年“TWINS”进军台湾时

18、,不得不又重新穿上校服推出见习爱神。可见,在群体心理认同左右着歌手发展方向的流行乐坛中,“TWINS”不能也不应长大,其2005 年底在香港推出的一时无两中“TWINS”彻底回归从前中学生心灵代言人的形象。 “S.H.E”组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01 年以一首恋人未满出道,2005 年11 月已发行了第八张专辑不想长大,这八张专辑像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八部曲,专辑清新路线一致,2012 年复出的S.H.E(年已30 岁)推出像女孩的女人,十几年来S.H.E 尽管不断尝试多变的风格,但还是难逃“女人女孩”的尴尬境地。唱片公司或者艺人经纪公司,着力建构的“歌手鲜明形象”是把双刃剑,粉丝的忠诚是

19、脆弱和敏感的,目标消费者的群体心理认同一旦形成,会对这个形象抱有很深的期待和印象,这个形象如果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期望会落空,忠诚度会自动下降。 流行音乐的集体心理认同不但影响着歌手的形象还影响着作品创作的方向,曾写过为你我受冷风吹、领悟、伤痕、勇气等能够洞悉女人心底的制作人李宗盛曾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演讲时说:“如何去制作一张女性主题的专辑,首先是市场需要,中国内地开始有足够数量的中产阶级女性,可以自主支配所得的一群人。我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张专辑要怎么样去征服这些女人,你要知道她的生存状态,情感的观念,生活的困境,对男人恐惧什么,对家庭的期待要有清晰具体的形象要知道这个形象要投射哪几类人,

20、没有一个完整的制作企划,我就没办法制作一个专辑,没办法选择歌曲”1 。写歌要为某一个群体而写,引起这个群体的共鸣,能感动这个群体,这是商业歌曲成功的基础。娱乐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灵活多变,时刻准备着改变产品,在生产新产品或进入一个新市场时,只有随时读懂顾客和市场才能在好的“市场营销环境”下,赢得利润。 三、中国当代流行歌曲集体心理认同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 据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认为流行音乐不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爱情观造成影响,只有20%青少年认为稍有影响;32%的青少年认为流行歌曲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60.7%的青少年认为没有影响,另有7%不置可否。在问及“当你对某些事情感到忧虑时,会否在流行歌曲

21、中找到解脱或者是答案?” 48.3%的被调查青少年会去流行音乐中寻找解脱和答案,29%的青少年回答不会,另有22.5%的青少年回答有时候会这么做。另13.7%的被调查青少年的穿衣打扮风格受到流行音乐偶像影响,68.9%的青少年不会受影响,17%的青少年认为有一部分影响。再及14.2%的被调查青少年对比较边缘的摇滚乐中如另类生活、迷幻药、死亡音乐等有影响,85.7%的青少年认为没有影响。由此可见青少年感知世界的渠道有很多,如周围人的言行、思想,书籍、网络、影视、新闻、社会现象、学校家庭教育等,流行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价值观、爱情观、性格的养成方面并不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古往今来,

22、我们任何时候都可能喜欢上一个人、喜欢上一首歌、喜欢上一本书等,只是喜欢的程度、时间长短不同,流行音乐可能会伴随青少年十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青少年喜欢过的歌曲有多少内涵,喜欢过的歌手是什么样的品质,会给青少年留下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歌曲来讲,青少年喜欢的歌曲范围非常广泛,如筷子兄弟的父亲,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杨培安的我相信等感情浓郁、主题深刻又旋律优美的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比较大,82%的青少年认为一首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词曲具有感染力和偶像的演唱实力。83%的青少年并不单一喜欢某一类型的歌曲和偶像,而是在不同的歌曲和偶像身上找到向往的感觉,从被调查者喜欢的歌曲当中可以大致拼凑出他的心灵归宿

23、,所向往的世界。 当代流行音乐题材一般是爱情与疏远,期待与落空,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左右着不同类型群体的情绪。不矫情、不做作,感情真挚、言之有物、意蕴深远的歌词作品更容易引起群体的心理认同,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听众认可了歌词所表现的价值体系,如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信仰价值、情感价值等。 认可其价值,才会选择反复聆听,如果歌词表现出来的价值体系没有被认可,则歌曲只会昙花一现,迅速被忘记。从负面角度看一些堆砌词藻、虚构煽情的爱情歌曲,会使一部分低龄青少年对爱情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过早的追求爱情,过高的估计爱情在青春期的分量。但从正面角度看,青少年在流行歌曲中获得了许多内心的支持,优美的旋律可以使人

24、沉浸在宁静的自我世界里,体会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在青春期容易波动的情绪状况下,音乐可以转移情绪,放松心情,和谐心灵。 60%初中生、83%的高中生都对流行音乐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认为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欣赏能力、辨别能力的不断提高,流行音乐对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小。 就流行歌手来讲,偶像崇拜、艺考热、明星梦是流行音乐造星运动、选秀活动在青少年身上的强烈反应。当今时代是缺少英雄的时代,偶像由先进典型、榜样劳模跨入到理想中的明星形象。这是时代的距离,也是精神解放后人性的自觉,从负面角度看,青少年过度崇拜偶像,无限制的收集偶像信息、纪念品、专辑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光

25、和金钱;或对偶像过度痴迷而想入非非,做出不理智行为;或者过高理想化偶像,而对自己缺少自信,对异性缺少理性的认识等。然而从正面角度看,偶像充当了社会公益、社会正义、心灵代言人以及时尚梦想的存在,许多偶像义不容辞的发挥偶像效应,捐款、行善、推动社会正义,这是社会集体心理认同对名人的要求和结果。偶像的勤奋、善良、执着等优秀的品质都可以作为偶像的感召力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成长。偶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我们首先要认可这种需求,才能把他控制在理智崇拜范围内,这是一个教育命题,当然也需要媒体正面宣传引导,避免过度渲染炒作。低零的青少年需要在家长、学校适当的引导下欣赏流行歌曲,关注流行歌手,学会分辨歌

26、曲的优劣。更多的青少年应该认清,任何一行职业都需要天分加上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就。如果仅是被明星的光环、名利所吸引,梦想一夜成名、急功近利,艺术道路也不会长远。 结论 流行音乐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这一唱法和形式的偏见和误解,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择业观念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学习流行音乐、现代舞蹈,或许孩子能够走上星光大道。当代流行音乐的群体心理认同度越来越高,人们在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审美观相同的歌曲,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一首常回家看看,重申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集体价值观,鞭策和传播着身为儿女不忘感恩,不忘亲情的中华传统,这种集体情感共鸣是这首歌成功的关键。然而知名度高的歌曲不一定是被群体认同的歌曲,只有歌曲表现出来的价值体系(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信仰价值、情感价值等)被群体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作品。 (责任编辑王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