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55.56KB ,
资源ID:269540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540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docx

1、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1王宝来,梁军,方国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摘要:通过拉伸、压缩宏观实验,观测了不同载荷形式下和不同几何尺寸情况下材料的破坏模式和断口形貌,对不同受拉长度、不同受压长度、不同横截面面积对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由于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边界效应带来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讨论了材料力学性能分散性与几何尺寸的关系,所获结果为进一步进行三维编织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的刚度、强度预报和强度准则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关键词:三维编织,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拉压实验,分散性中图分类号:TB33

2、21. 引言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可设计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和学术界倍受关注,尽管国内外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过系列的报道16,但由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编织方式、制作工艺、切边状况、组分材料体积百分含量等,因此对它的实验研究还不够充分,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来它们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本文针对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拉伸压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并对破坏后的试件断口进行观察,从细观角度对材料的破坏形貌做了简单的分析,又由于三维编织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分散性,因此对不同几何尺寸的材料进行

3、了尺寸效应分析,研究了材料强度、应力应变曲线与材料几何尺寸的相关性,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本构关系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2. 实验设备与试件三维编织细编穿刺C/C复合材料为三向细编横观各向异性材料,它的织物结构是XY向为碳纤维布,Z向为一定根数和间距的穿刺纤维束,对材料Z向和XY向两个方向的性能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试件形状尺寸如图1、2所示,所有实验均通过INSTRON(5569电子拉伸机对试件进行加载,采用位移控制加载,拉伸加载速率为1mm/min,压缩加载速率为0.5mm/min;用BE120-10AA(11-X30应变计(汉中中原电测仪器厂通过YE6261B

4、 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测量其变形;通过OLYMPUS (SZX 12体式显微镜观察试件细观断口形貌。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40213034的资助。 单位:mm 图1 拉伸试件尺寸(XY 向与Z 向相同 图2 压缩试件尺寸(XY 向与Z 向相同Figure 1. Size of tension sample Figure 2. Compression sample(same in XY and Z (same in XY and Z3. 拉伸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拉伸实验得到材料的拉伸断口如图3所示,从破坏断口可见材料Z 向受拉破坏时,断

5、口几乎呈现出平断口,由于碳布间缺陷过大,在相应的缺陷处损伤严重,导致应力集中,首先是低应力下碳布间基体开裂,碳布分层曾片状撕裂,微裂纹通过基体碳集聚区扩展,纤维束的抑制作用使裂纹沿纤维和基体界面扩展,随着载荷的增加当应力达到极限载荷的时候,纤维束发生断裂;由于机械加工的影响,试件表面的纤维断裂、纤维束被拔出。 图3 Z 向拉伸断口形貌 图4 XY 向拉伸断口形貌Figure 3.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ension in ZFigure 4.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ension in XY材料在XY 向拉伸破坏时,断口呈台阶状,如图4所示,可

6、以看到垂直于加载平面的穿刺纤维束,说明材料在XY 向拉伸时,破坏发生在穿刺纤维束所在的截面,纤维束与基体的界面为最薄弱环节,由于穿刺纤维与基体界面最为薄弱,首先在界面形成微裂纹并逐渐分离,有效承载面积减少,这时主要是碳布承载,Z 向纤维被拉脱,碳布沿厚度台阶状断裂,表现出非线性;另外基体中微孔洞和微裂纹不断长大、融合,生成新的微裂纹以及大的裂纹,裂纹在层叠碳布间基体的富集区以及弱的纤维束基体界面区扩展速度较快,形成宏观裂纹,也是材料破坏的诱因。4. 压缩实验结果分析从图5、6中可以看出,材料Z 向受压破坏时,纤维束与基体界面局部因剪应力作用而脱开并逐渐压突或屈曲,裂纹沿着纤维束扩展并将碳布剪断

7、,断口沿45度方向发展,随之将穿刺的纤维束剪断,整个Z 向纤维束失去承载能力,与各向同性材料类似,属于剪切型 破坏;从XY向压缩试件的破坏断口看出,试件的破坏形式与Z向压缩试件的断口相似,破坏断口与轴向的夹角近似成45度,属剪切脆性破坏,随着XY向载荷的增加,基体首先开裂,由于碳布和纤维束的抗剪性能都较低,宏观裂纹沿着与碳布成45度方向的扩展,将XY 向碳布和Z向穿刺纤维束剪断。 图5 Z向压缩断口形貌图6XY方向压缩断口形貌Figure 5. Fracture morphology of compression in Z Figure 6. Fracture morphology of co

8、mpression in XY 图7 Z向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8 XY向压缩应力应变曲线Figure 7.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mpression in Z Figure.8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mpression in XY 5. 结论(1材料受拉破坏时,Z向断口几乎呈现出平断口,试件表面的纤维断裂、纤维束被拔出,XY向拉伸破坏时,断口呈台阶状,Z向纤维束在碳布的拉剪组合作用下被剪断;(2材料在受压破坏时,Z向和XY向的破坏模式相似,断口几乎与加载方向成45度角,属于压剪耦合破坏,分别将XY向碳布和Z向的穿刺纤维束

9、剪断;(3材料Z向的应力应变关系会随着材料几何尺寸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受压截面较小的情况下,部分边界上的材料容易被压脱,较早退出受载状态,可见材料边界效应对材料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参考文献1 梁 军, 陈晓峰, 庞宝君, 等. 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 . 力学进展, 1999, 29 (2 : 197-210.2 孙慧玉, 吴长春.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J . 实验力学, 1997, 12 (3 : 335- 341.3 Hiroshi Hatta,Keisuke Taniguchi,Yasuo Kogo. SCompressiv strength of three-dim

10、ensionally reinforcedcarbon/carbon compositeJ, Carbon, 2005;43:3513585 庞宝君, 杜善义, 韩杰才, 等. 三维四向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实验研究J . 复合材料学报, 1999, 16 (4 :136- 141.6 卢子兴, 冯志海, 寇长河, 等. 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研究J . 复合材料学报, 1999, 16 (3 :129- 134.Experimental Study o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Mechanical Property of 3D fine woven Punctured

11、compositesWang Baolai,Liang Jun,Fang Guodo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Abstract3D fine woven punctured C/C composites is a kind of typical heterogeneous material. In this paper, by macroscopic tensile and compression tests, the fracture pattern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t

12、ypes and geometric sizes have been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nsile and compression lengths and different transverse section areas o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property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change of stress-strain curves caused by the size effect has been analyzed. The relation of the di

13、spersibility of material mechanics property and material geometric siz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stiffness and strength predi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ength criterion for 3D fine woven punctured C/C composites.Keywords: 3D woven, Fine puncture, C/C composites, Tension compression test, Dispersibility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