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7 ,大小:127.26KB ,
资源ID:269464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464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备课.docx

1、四年级语文备课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共有4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选读课文8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连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四五个栏目组成,其中固定栏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

2、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4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教学重点:1、认字200个,会写22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教学难点:1、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

3、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得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一、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3人。在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都乐于参加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大部分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能说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很多的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的习惯。写话的兴趣逐渐浓厚。从上学期的期末表现看来,大部分中间学生呈良好的上升趋势,成绩提高

4、显著。重点是后进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对学习任务的恒心与毅力,在整个良好的学风环境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本学期的能力训练的重点是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再现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2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力目标: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2养成

5、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思维情感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四、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第一组 1 - 4课 15-16课时 1、2周第二组 5 - 8课 13-15课时 3

6、、4周第三组 9- 12课 12-14课时 5、6周第四组 13-16课 12-14课时 7、8、9周第五组 17-20课 12-13课时 10、11周第六组 21-24课 13-15课时 12、13周第七组 25-28课 14-16课时 14、15周第八组 29-32课 13-15课时 16、17周复习 18、19、20周五、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六、采取的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提

7、高课堂教学效率。2、课堂上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在感悟中学习。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阅读思考习惯的培养。4、教学中从每个知识点入手,做到精讲细抓,重点突出。5、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习小组长带好头,随时进行辅导检查,充分利用可用资源,促进平衡发展。6、与学困生谈心,给学困生多创设机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成绩。7、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一课古诗古诗两首,两篇精读课文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一个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学

8、会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2、读懂每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自豪的 思想感情。5、会写规范字、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说话。三、教学重难点:1、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写出事物特点的方法。2、按参观顺序讲述所见所闻的表达方法。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安排:1 古诗两首 2课时2 桂林山水 2课时3 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4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5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 3课时六、基本功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课文内容,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对于精彩得片段,要熟读成

9、诵,积累优美的词句。七、检测试题:一、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参( )( ) 调 ( )( ) ( )( ) ( )( ) 和( )( ) 假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骆驼 乳白 海洋 西沙群岛 小兴安岭 陕北 岛屿 松鼠 墨绿 酱紫 森林 海龟 沙漠 青蛙 嫩黄 井冈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下面的句子有的是比喻(打比方),有的是拟人(把动植物或无生物的当成人来写)。请你挑出来,标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1笋芽儿醒过来了。(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

10、的翡翠。( )四、选词填空:镇静 安静 普遍 普通1立安遇见敌人,一下愣住了,不过他马上( )下来,应付敌人。2我爷爷是个( )的退休工人,但他十分关心厂里的事。 耐心 细心 仔细3每当同学们做错了事,老师总是( )地教育。4我们做完作业,要( )地检查。 反复 重复5我没听清楚,请你( )一遍。6这个问题我( )思考过了。1、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洞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能力目标: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思维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1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诗的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或理。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录象带、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背诵古诗,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想背哪首就背哪首,先背给学习伙伴听,然后再大声背给全班同学听。2、看来同学们真不一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学的更好。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预习内容设计:1、收集有关资料或查找有关工具书,了解李白、刘禹锡两位诗人的生平及作品2-3首。2、试着自读、理解两首古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

12、讲每首诗的意思;(3)解决不了的可以记录下来,以备质疑。3、学生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汇报对李白、刘禹锡的初步了解。4、学生结合自学情况汇报对两首诗的初步理解。5、学生质疑。三、新授:学习独坐敬亭山。(多媒体课件)1、小组合作按提纲学习古诗。(1)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敬亭山是什么样的?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还可以画下来。(2)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闲、厌、孤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得问题。2、交流学习情况。(1)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敬亭山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1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准确理解词语。敬亭山、闲、孤云2 边读

13、,边想象,边理解诗句的意思。可展示画面。把学生所画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评点。3质疑-解疑。3、练习:朗读,入境,背诵。(1)看录象, (2)学生练习朗读(3)指名朗读。4、课堂小结:同学们能够闭目、配乐,有感情的诵读。 5、作业:背诵比赛。背诵后说说是怎么背的。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独坐敬亭山二、学习望洞庭。1、自读想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 描述的景象。2、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选择最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3、讨论交流。(1)讨论词句。(2)体会意境。1理解了词句意思后,你们认为诗中描写的是作者初到洞庭看到的景象吗?2你从望洞这首诗中得到什么

14、启示?4、诗景描绘。(1)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想象作画,并且给画写几句话。(2)吟咏诵读:引导学生入境,并有感情地 朗读并背诵下来。三、朗读。1、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四、拓展延伸。由学生推荐课外收集的古诗。1、分小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古诗,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意,最后与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2、请几名同学当小老师向 全班推荐古诗。五、练习: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感受到了洞庭湖的美。 七、作业设计:背诵比赛。板书: 1 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作者:李白 刘禹锡

15、 众鸟高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后反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写规范字、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

16、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2、桂林山水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思维情感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法学法:重点研读,随文练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17、;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物的文章。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

18、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体会最后一句 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

19、三自然段)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

20、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

21、习第四自然段) 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

22、情。 (六)练习:朗读全文 (七)作业: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

23、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练习:(完成“思考练习”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24、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背诵课文 抄写字词 教学小结:这美丽的桂林山水是那么令人神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一下它的美丽!板书: 山:静 清 绿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奇 秀 险教后反思: 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

25、”、“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二、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我还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很巧妙。 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认识5个生

26、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能力目标: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思维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法学法:重点研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具:CAI课件 录像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课件) 1、哪几个自

27、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

28、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放录象)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9、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练习:学生轻读课文。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五、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景象奇异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宽 高大 窄小 黑大教后反思:教学时,我先通过文字教学,扫清学生理解上的障碍。然后我重点讲解“孔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部分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