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高考艺考生历史第三部分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第三部分题型一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方法一熟知历史选择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1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思路大多设置不符合题干时间段特征的表述作为干扰项。如题干时间为1655年,干扰项设置为“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叶,明显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655年”。因此时空定位很重要。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有的是具体的时间,如1886年;有的时间信息比较笼统,如“18世纪中叶”“清朝道光年间”“国民革命时期”等。不论是哪一种时间信息,考生都要根据这一时间或时间段的阶段特征逐一推敲备选项,从中排除时
2、间不符的干扰项。示例1.(2019开封定位考,5)1868年在上海租界内,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创办了“公家花园”,最初由于出现公园内攀折花木的事情,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这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B国民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C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取得成效D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解析A废除这一不合理规定的原因是人民的斗争,没有体现公共道德意识的问题和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故排除B、C两项;“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根据“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可知当时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选A项。2程度失当
3、:故意设置添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思路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表述绝对化,即采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某一历史现象,如“彻底废除”“完全实现”“始终”等。还有就是故意夸大某一措施的作用,主要用词有“完备”“完善”“完成”“决定”“动摇”等。绝对化的语言应排除。示例2.(2019赣州期中,2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4、到来解析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做出了上述调整,故B项正确;建立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包含在B项之中;A项不符合题意。3以偏概全:故意用局部代替全部、用个体代替整体、用一个事实来证明普遍的道理。思路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题干材料往往描述某一个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某一现象,这一现象只在这一地区内出现,在整体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遍性,而干扰项故意将其普遍化。还有的材料设置为某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所做的事情,它只代表这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
5、的意见,同样在世界范围内或全国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干扰项故意将其普遍化。这在历史学上也可以称之为“孤证不立”,即孤立的一个证据不能完全证明一个普遍的真理。示例3.(2019厦门双十中学期中,18)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1912年9月19日:“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1913年9月15日:“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动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
6、徒”,可知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C项正确;1912年9月、1913年9月已经是民国时期,A项中“晚清时期”错误,排除;“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并不能表明妇女成为社会风尚引领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排除D项。4偷梁换柱:故意设置偷换概念、偷换主题、移花接木的干扰项。思路这种方式就是题干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偷换概念,即干扰项所涉及的概念与题干材料中所描述的概念不符,如题干中的概念为经济政策,而干扰项所涉及的概念为政治理念,这就等于偷换了经济
7、与政治这两个概念。还有一种情况是偷换主题,即干扰项所涉及的主题与题干材料中的主题完全不符,如题干材料的主题为国家统一,而干扰项所涉及的主题为民主政治建设,两者不是一个概念。示例4.(2019三明期中,18)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解析C从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
8、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C项正确;A、B两项是C项具体表现,排除;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D项排除。5无中生有:故意设置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或者无法根据材料推理出来的干扰项。思路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答非所问。如题干材料的主题为选官环节的变化,而干扰项却设置为促进民族交融,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还有一种情况是干扰项与题干材料有一定的关系,但题干材料中的证据不足以支撑这一结论,也就是说根据材料无法推理出这一历史结论。示例5.(2019平顶山段检,2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
9、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下列巴黎公社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民主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规定解析C题意没有体现巴黎公社选举委员和公职人员的内容,故排除A、B两项;八小时工作制是1886年由芝加哥工人开始争取,故排除D项;根据“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可知巴黎公社已不再是特权机关,最高薪金的设定可以防止公务人员追求升官发财,故选C项。6逻辑混乱:故意设置因果关系颠倒或与题干设问没有因果关系的干扰项。思路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
10、果混置在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此类陷阱主要针对因果关系型历史选择题。一种情况是因果倒置。题干设问要求是“因”,而干扰项设置为“果”;或者题干设问要求是“果”,干扰项设置为“因”。如题干设问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干扰项设置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显是因果关系倒置。还有一种情况是干扰项与题干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是对题干材料的简单重复或归纳概括,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示例6.(2019乐山三模,34)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
11、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D根据材料“农民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可知苏联小农经济的现实拖累了农业和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联的农业问题,排除A项;1928年,苏联模式才逐渐开始形成,排除B项;1927年底才确立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排除C项。7本末倒置:故意以表象或假象来
12、代替根本的东西。思路这种方式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舍本而求末。此类陷阱主要针对“根本原因类”“根本目的类”“本质类”历史选择题。对于“根本原因类”选择题,主要设置为无关紧要的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或外部因素。对于“本质类”选择题,主要设置一些表面现象、细枝末节等作为干扰项。示例7.(2019哈尔滨六中期中,23)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
13、传统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解析A 依据“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可知,该学者是从文化传统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的,即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政治方面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8主次倒置:故意设置次要原因或某个问题的次要方面作为干扰项。思路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此类陷阱主要针对“主要原因”“主要目的”
14、“主要意图”等设问类型的历史选择题。或许四个备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目的”,但肯定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或目的。示例8.(2019静宁一中二模,4)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解析C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意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以致出现封建官僚体制中“职无常守”的现象, 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排除A项
15、;“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并非是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排除D项。9史实错误:故意设置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思路此类陷阱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识破的陷阱,但往往也是考生最容易忽略的陷阱。史实错误的类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具体历史要素的错误,也包括阶段特征方面的错误,也就是设置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时间段的阶段特征作为干扰项。示例9.(2019三明期中25)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
16、”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强调的是()A宇宙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判断B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C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D教会成为研究宇宙的主要力量解析A从材料“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中可以看出,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并且拒绝宗教的攻击,故A项正确;材料中“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
17、体现出教会的作用,故D项排除。10似是而非:故意设置表面上看似正确,但实际上离题意较远的干扰项。思路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干扰项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的知识组成干扰项。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偏离主旨的干扰项,即题干材料中好像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示例10.(2019德州期中,16)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
18、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解析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故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就是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议会并没有失去对国王的制约,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英国两党制的内容,故排除C项;国王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组建了“国王之友”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还不够完善,故选D项。方法二洞悉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的主要特点11史实正确思路抛开否定型历史选择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史实正确是正确选项的最基本特
19、征。正确选项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具体历史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同时要符合题干材料所处时间段内的阶段特征。示例11.(2019石家庄二模,34)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B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D完成了保障女性权益的使命解析A据材料“美国纽约纺织女工
20、第二国际筹划欧洲多国妇女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说明世界妇女节是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故选A项;1857年3月8日,此时美国已经独立,不存在民族解放问题,排除B项;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与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妇女节的由来,无法体现妇女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排除D项。12对应最佳思路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材料型历史选择题。每一小段材料有且只有一个核心思想,即思想主旨。正确选项首先要符合这一思想主旨。其次,正确选项要与材料所述现象的具体内容严格对应。如材料所述现象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正确选项必然要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示例12.(2019上饶二模,34)19世纪晚期以
21、来,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其代表经选举开始进入政府和议会,“修正主义”思潮盛行。这是_结果()A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B国际无产阶级意识进一步觉醒的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D经济与社会变化的解析D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于是出现了题干中“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其代表经选举开始进入政府和议会,”现象,故选D项。13内涵全面思路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文字材料型历史选择题,而且材料中所述现象往往不止一个,这几个现象之间是并列关系。正确选项的内涵要涵盖材料中的所有现象,缺
22、一不可。仅符合其中一个现象的选项绝不是正确选项。示例13.(2019雅礼中学月考,23)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体现了西欧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立局面的形成解析A法国在二战后是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法国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说明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B项中共同外交策略,说法绝对;C项中一贯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日本的实力对比,D项错误。14概念准确思路这一特
23、征主要适用于概念型历史选择题。每一个历史概念都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正确选项的历史概念要与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概念完全相符,或者同属于某一概念范畴。如题干材料描述的历史概念为民主法制,那么正确选项的概念范畴也必须为民主法制。示例14.(2019河南省六市二联,34)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B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管理经济的
24、手段单一 D扩大了集体经济自主权解析B据材料“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可知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体现了斯大林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为工业化服务,故选B项;材料是1927年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而没有反映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业集体化,不涉及经济手段问题,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并没有扩大集体经济自主权,排除D项。15逻辑合理思路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因果类、推理类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必须与题干材料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者与题干材料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完全能通过题干材料推理出来。如果选项与题干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混乱,那么该选
25、项绝不是正确选项。示例15.(2019成都十二中摸底,35)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解析D根据材料“平等的舞台”可知法国大革命改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权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故D项正确;据材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可知材料充分肯定该制度积极的一面未有继续推进下层民众革命的意愿,
26、故A项错误;材料意在肯定“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未体现促成国家权力转移,故B项错误;材料与政党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16程度适合思路正确选项的表述往往非常严谨,让所有人找不出一点毛病,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该表述在程度上非常适当,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夸大其词,更没有绝对化的表达方式。示例16.(2019徐州抽测,10)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集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的委员进行座谈。这次座谈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组建中央人民政府 B制订社会主义宪法C改造私营工商企业 D研讨科教兴国战略解析C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讨论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的会议是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故排除A项
27、;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故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故排除D项;根据“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集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的委员进行座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座谈会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C项。方法三熟练掌握确定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17逻辑判断法思路对于因果关系型、推理型历史选择题,就要用到逻辑判断法分析备选项。考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清题干材料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考生要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进行逻辑判断。示例17.(2019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5
28、)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德、英、法、美 B英、美、德、法C法、美、德、英 D英、美、法、德解析B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英国是循序渐进类型,美国是完成独立之后建立了和别国不同的共和制,属于“独辟蹊径”,德国在统一之后颁布1871年宪法保留了君主制,属于“借尸还魂”,法国大革命先后经过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等过程,属于“循环往复”型,故B项正确,其他A、C、D三项顺序不符合题意,排除。18常识判断法思路社会常识
29、是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看似普通平常,实则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是社会知识的精髓。在推敲备选项时,有时会运用社会常识加以判断。那些不符合社会常识的备选项肯定是干扰项,坚决予以排除。示例18.(2019开封定位考,1)战国时期,士与大夫的位置发生变化,之前称“大夫士”,之后则称“士大夫”,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高于大夫士C知识分子阶层和官僚阶层的对立D形成重视布衣将相的社会风气解析A士和大夫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大夫士”和“士大夫”只是称谓顺序的变化,故排除B项;士和大夫社会地位的变化没有体现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的对立,故排除C项;布衣将相出现于
30、汉代,故排除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宗法制体系中,大夫的地位是高于士的,士与大夫位置的变化说明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故选A项。19语法判断法思路俗语说“文史不分家”。许多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往往不是具体的历史知识,而是语文语法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试题就要用到语法判断法进行分析。正确选项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述,而干扰项往往不符合最基本的语法规范。示例19.(2019眉山月考,5)据载,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下列对此原因推测较符合实际的是()A两宋时期人口锐减土地闲置多,为牧羊提供了条件B羊肉多来自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地缘较南宋有利C两宋时期人口增加粮食紧张,养猪成本远大于养羊D两宋中外交往频繁,波斯和阿拉伯人刺激了羊肉消费解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疆域与游牧民族区域接壤,因此“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而南宋偏安江南,和游牧区域不接壤,羊肉较少,因此“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故B项正确;两宋时期人口没有减少,故A项错误;C项和材料无关,故错误;唐代中外交往也比较频繁,因此不是材料信息的原因,故D项错误。20概念判断法思路每一段历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有一个概念范畴,这一概念往往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而正确选项所涉及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