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27KB ,
资源ID:269342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342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政治合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政治合并.docx

1、国际政治合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在1953年底在访问印度时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半个世纪以来,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成为国家外交的纲领性政策,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的巨大的作用。2.联合国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前身是国际联盟。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

2、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等6个联合国主要机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

3、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远东国际法庭由中、美、英、法、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反法西斯同盟国指派的11名法官,对在日本政府策划、准备、发动和实施侵略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担负主要责任的人物,进行的国际军事审判。从政治角度看,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一样,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对于制止侵略战争、保护正义力量、倡导世界和平、促使用战争以外的方式解决争端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4.纽伦堡审判纽伦堡审判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

4、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是对22名被控犯有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种族屠杀罪以及反人类罪的纳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审判。同时,控方还起诉了纳粹党政治领袖集团等六个组织,以达到彻底清除德国纳粹思想。这场审判旨在证实纳粹当局所犯的重大历史罪行, 同时改革和充实国际法, 借以建立世界新秩序, 达到控制侵略战争、确保人类持久和平, 以及保护国际人权的目的。5.汉斯J摩根索(Hans Joachim Morgenthau,1904年2月17日1980年7月19日),犹太人,美国政治学家,古典现实主义大师,出生于德国科堡的摩根索,

5、1 937年,摩根索辗转至美国。受纳粹主义统治的经历似乎影响到了他日后的国际关系研究,与纳粹党鼓吹的民族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相对,摩根索极力倡导一种更加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摩根索出版于1948年的著作国家间政治精确地定义了国际关系范畴,宣告了美国二战后外交思想范式转型的开始,该文强调权力界定的利益。 他强调,国际政治中权力是国家利益的中心内容,他的理论基于人性中对权力欲望的追逐,探讨国际政治是一个无休止的权力斗争,在这个斗争中,各国的利益要从权力的角度加以确定,继而从现实主义层面上提出如何保障国家的权力优势。6.两极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6、即雅尔塔体系,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 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形成,使两极格局进一步加剧。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终点。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的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总的来说,就是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

7、形势。 7.国际格局: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 国际格局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行为主体2、相互战略关系3、相互关系结构状态。 一定历史时期重要行为主体对其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不同利益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相对稳定性、角色的变动性、结构的层次性。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如下变化,首先是反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以维也纳会议为基础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停留在欧洲。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巴黎和会为基础形成的凡尔

8、赛一一华盛顿体系,再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的冷战格局,之后随着苏东剧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了“一超(指美国)多强(多指中国、欧盟、俄罗斯与日本)”的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为宗旨和原则的运动。 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此次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60年代初又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等倡导;1961年9月,25个国家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

9、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该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坚持致力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积极推动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问题,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9.国际体系:国际体系也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国际行为主体分为国家和非国家两类。相互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和依存。国际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殖民行为将世界各地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域连接起来,从而在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为标志而最终形

10、成。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1)整体性。所有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主体都被包括在国际体系中;(2)相互联系性。在体系中的所有行为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都卷入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联系中;(3)非对称性。在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的不同导致了国家之间的权力差距,大国和小国之间是并不平等的;(4)客观性。10.国际法院:又称为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位于荷兰海牙。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仲裁,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性司法建议。它还可以审理涉嫌违反国

11、际法的案件。国际法院是唯一具有一般管辖权的普遍性国际法院。法院的管辖权有两个方面。首先,法院须就各国行使主权自愿向其提交的争端做出裁决。其次,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咨询法院意见,经大会授权的联合国其他机关和专门机构也可就其活动范围内出现的法律问题咨询法院意见。11.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根据宪章,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

12、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安全理事会于1946年1月17日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会议。自第一次会议后,安全理事会将其永久地址设在纽约市联合国总部。12.经济相互依存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的一种观点,它是伴随着相互依存理论的发展而得出了。其形成于70年代后期,主要代表有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该理论指如果两个国家相互投资或者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共同体,那么其在政治上就会产生制约,从而不容易带来冲突和战争,有利于安全与和平。在经济全球化时期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成为政治关系的减震器,同时,经济的

13、共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也就没有了战争的诉求,因而根据这一理论,应创设和维持自由的经济秩序,允许国家间开展自由的经贸往来。13.民主和平论持民主和平论观点的人认为,非民主的国家比民主的国家更有可能进行战争,因为后者的决策是基于民众的同意,而民众将构成对战争的制约力量。该命题,即民主国家间无战争,有两个主要论点:第一,一个民主国家决不会(或者说极少)同其他民主国家打仗;第二,当民主国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极少威胁要使用暴力,因为这样做是非法的。其基本逻辑是:理性的人可以组成理性的国家,而理性的国家则可以组成理性的国际社会。它的合理之处在于:民主国家的对外政策能够公开透明,需要一定的政治

14、准备、舆论准备,在发动战争前不得不经过国内各方利益的权衡,因而反战力量有一定话语权。民主国家发动战争的政治成本相对较大,在制度上约束了战争的发生。14.零和游戏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表示所有博弈方的利益之和为零,即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所失。在零和博弈中,博弈各方是不合作的。该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是有限的,个别地区或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掠夺,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进攻性现实主义”把权力博弈看作一种零和游戏,因而国家必须持续不断地把权力最大化,而这只能以牺牲他国权力为代价才能实现。15.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6日,苏德

15、双方签订了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这就是开辟长达10年的苏德合作时代(19221932年)的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1两国彼此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2德国放弃它在俄国的公私财产被苏俄埃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3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和领事关系;4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彼此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简答1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民族国家追求的主要好处、权利或受益点, 反映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与兴趣。它是有利于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有四层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范围内;国家利益是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是有物质

16、内容的;国家利益反映的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是各种利益的简单相加。推动国家利益产生的因素包括(1)近代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民族国家的形成。(2)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3)20世纪帝国主义战争。国家利益首先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不能够把他和具体的实物和产品等同起来,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和主权国家联系起来才能体现出国家利益。另外,国家利益反映的是一种矛盾关系,他之所以成为利益,就是因为人们的需要和需要对象之间产生一种矛盾关系时候,才能够转化为利益。在当代, 对任何主权国家来说, 其利益可以说都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自利的利益, 另一部分是共享的利益。 自利的利益只对一方有利,而共享的利益

17、则对相关各方都有利。 例如, 进行军备竞赛, 就只对一方有利, 而进行裁军则对相关各方都有利。 国家利益的这种两重性, 一方面体现了国家追求目标的不同性质,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追求目标的不同方式。显然、二者所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 追求自利, 所导致的就是排斥与冲突;追求共享, 所导致的就是合作与和谐。根据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根据时效性可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根据使用程度分为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常见的是将国家利益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2.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资本所属国度一般称为母国或基地国,而资本输出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家则称为东

18、道国或投资国。跨国公司以经济活动为链条将不同的国家联系在一起,其作为一个经济性的跨国实体参与国际政治体系的运行,它在国际政治中的行为方式必然带有不同于一般跨国行为主体的种种特点: 第一,跨国公司依仗自己巨大的经济实力对国际政治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其跨国性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行为能力。跨国公司本身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空前提高,资本过度饱和的结果。因此,跨国公司一般都是拥有相当实力的经济实体,其经济实力往往超过许多主权国家。由于拥有如此巨大的经济实力,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经营活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现象,推动了当今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

19、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跨国公司投资方向的选择和投资规模的大小,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都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跨国公司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母国和投资国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母国和投资国关系的发展。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它的存在与否对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实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并进而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跨国公司的存在和行为与母国和投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对外决策过程。同时,跨国公司为保障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攫取更大的超额利润,势必利用自己的这种地位去主动积极地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决策过程,从而改善自身的经营条件和投资环境,最终保

20、障自身的特殊的经济利益。因此,跨国公司本身的决策和行为影响着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关系的发展。 第三,跨国公司利用超越国家主权和法律之上的特殊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为能力。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虽然是在特定国家和地区范围内进行的,但它总是利用其跨国性的经营活动来削弱和摆脱某一具体国家的直接控制和管辖。由于跨国公司在国家以外的经营活动不受母国法律的约束,而在东道国的经营活动又因为东道国为吸引投资而制定的种种特殊的优惠政策,在特定的区域内也不受东道国政府的直接控制。这样的跨国公司实际上控制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和人口,拥有跨国界的权力而不对任何具体国家负责,形成了一种超越国家之上的、相对独立的特殊力量,从而直接

21、地参与国际事务,对国际政治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制约和影响作用。(4)均势论,在维持国际和平的手段和方法上,现实主义认为,只要存在均势,世界和平就能维持,大都主张通过结盟来实现均势,而均势政策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其核心内容是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5)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上,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状态,而不是应然的行为准则,应当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一般对社会和世界持悲观主义的态度。5.简述理想主义学派的基本内容理想主义学派(也称规范主义理论)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的一个学派,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近代思想家格劳秀斯、孟德斯

22、鸠、狄德罗、康德、边沁和圣西门等。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在于:(1) 在哲学观点上,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某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除,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2) 对权力的认识上,理想主义指出, 在国际政治中,权力是国家矛盾的根源。因此, 理想主义者十分厌恶权力, 认为正是由于国家间相互追求权力, 才导致战争。他们看重的是道德和国际法及国际公约在维持和平中所起到的作用, 认为只有这些才是世界和平的可靠保证。理想主义看到道德、法律、正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23、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3)对国家利益的看法。理想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和国家间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在对外关系中, 他们强调所谓的国际主义, 而不强调国家利益, 认为若强调国家利益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侧重国家间利益一致的地方。 (4)理想主义认为维持国际和平可以通过建立国际机构, 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以及公众舆论来实现。建立国际联盟是理想主义理论的一大实践, 他们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机构,世界和平才能得以维持。在他们看来, 出现战争的原因是国际政治体系的不健全, 而要健全国际政治体系, 主要的问题就是机制性问题。同时, 理想主义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只要按照国际法和国际公约行事世界

24、和平的维持就有希望。7.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维护共同利益、反对共同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的国际团结的思想;是处理各民族之间、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平等互助关系的基本准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首先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根本利益和最终目的的一致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联合斗争,消灭资本主义和其他一切剥削制度,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在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间平等互助关系的指导原则。基本内容包括:1.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革命必须互

25、相支援。无产阶级革命将给被压迫民族带来解放的希望,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也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以巨大的鼓舞。2.任何一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服从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整体利益。一方面,任何一国的无产阶级,在立足于搞好本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时,都不能损害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任何一国的无产阶级要大力支持和援助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在必要时能够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维护整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3.国家不分大小,民族不分强弱,都应一律平等。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尊重别国的主权,尊重别的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联合只能存在于国家之间。因而这些

26、国家的存在,它们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也就包括在国际主义这一概念中。8: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简称ABM条约,它是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两项协议之一。是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个保卫首都,一个保卫洲际导弹发射场。除此之外,双方都不得部署全国性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或其基地,也不准使非弹道导弹系统得到反弹道导弹的能。双方不部署以对方为目标的军事系统, 也不保留相应的防御基地。 条约的第五条还规定:任何一方不得发展,试验和部署海基、空基、天基或地面机动的反导防御系

27、统或某些部件。条约是无限期的,1972年十月生效。 该条约的签署是在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入高潮的时期 ,苏联的核武器就要赶上美国 ,为了限制苏联的核武能力 ,美便要求苏联与它签署 ABM。该条约的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弹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 ,以所谓的“核恐怖平衡”来避免核战争。 因此 ,这一条约以及后来达成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裁军和核不扩散的国际条约 ,一起被视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 2001年 12月 13日 ,美国总统布什公开发表演说 ,正式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这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最为重要的国际军控条约。主要原因是美国看到 ABM 已经成为自己发展弹道防御体系

28、特别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 NMD)的障碍。1.论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相互确保摧毁(1)整体概括相互确保摧毁的含义概括的来说,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是美国核战略的一种,灵活反应战略的组成部分。它指美苏双方均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即在对方首先实施核打击后,己方仍能生存下来,并具备完全摧毁对方的核报复能力。因此,任何一方发动核袭击,肯定会遭到报复性回击。只要保持这种“稳定的恐怖和平”,就可威慑双方都不敢发动战略核袭击,避免核战争。否则,美苏双方就有可能同归于尽。(2)具体分析相互确保摧毁的内容核武器分为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是指将核武器根据用途分为战术级别,用于直接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

29、,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的核武器。战略核武器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或保卫己方战略要地的核武器的总称。战略核武器一般是由威力较高的核弹头和射程较远的投射工具组成的武器系统。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中,主要是双方都拥有“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武器,来确保能够对对方一种核威慑而不敢轻易使用核武器。美苏之间的战略核武器主要有以下三种:1.远程轰炸机: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量核武器的主要运载工具之一。它可带核弹或常规炸弹;可近距离投放核炸弹,可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可做战略进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时也遂行战术轰炸任务,支援陆、海军作战。2.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指射

30、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其一般被认为是用于第一次打击的最好武器,因速度快,精度高,因此能够在核战争中先发制人,率先打击敌人的核力量。3.潜射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是指由某类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由核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是公认最有效的二次核打击力量。核潜艇在大洋深处,不易被探测和摧毁,要比轰炸机和导弹发射井具备更好的生存力。而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攻击力强大。所以,它被认为是报复敌人打击的有效战略力量。19461991年“冷战”时期世界曾处于一场核灾难的边缘。使用最新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疯狂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武器的军

31、备竞赛,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顶峰。美国的核垄断使斯大林深切地感受到拥有原子弹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二战结束以后,苏联也投入了积极研制核武器的研究之中,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苏联在战略导弹的数量和总当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所以维持数量、提高质量成为苏联发展核武器的方针,力求缩小同美国的质量差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战略核弹头总数已经增加到7000枚。1957年苏联先于美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表明有一种威力巨大的弹道导弹的存在。到了60年代,苏联的核力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长期拥有的核优越感和自信心

32、受到重创。美国失去了核优势,美苏两国出现了核僵局。为了能够自由、灵活地应对各个层面的战争,以遏阻苏联的全球挑战,美国出台了“灵活反应战略。该战略把可能与苏联发生的战争依照烈度的不同,依次划分为特种战争、有限战争和核大战。“灵活反应战略”所蕴含的核威慑思想完全立足于“第二次打击能力”,它的核心是:建立“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武库,使其具备在遭受苏联核攻击之后,保存下来的核力量仍有给苏联以毁灭性打击的能力,即“相互确保摧毁”的能力,以此来吓阻苏联有可能对美国的核冒险。如果苏联敢发动常规战争,尤其是针对欧洲的常规进攻,美国将不惜使常规战争升级为核大战,以此来吓阻苏联可能对欧洲发动常规战争的冒险,即“延伸性威慑”。(3)分析相互确保摧毁的影响冷战期间美苏的相互确保摧毁给冷战期间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苏双方核武器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改进,使核战争成为人类无法承受的浩劫,为了避免此种灾难的爆发,“相互确保摧毁”成为美苏双方共同奉行的核战略。防御幻想的破灭,军备竞赛的加剧,又使得美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