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72KB ,
资源ID:269152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9152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doc.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doc.docx

1、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doc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技术导则 (试用)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二二一八年三月一八年三月 目 录 前前 言言.II 1 1 总则总则 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3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2 4 4 苗木质量苗木质量.4 5 5 造林造林技技术术.6 6 6 抚育管理抚育管理.21 前 言 为规范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根 据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北京市相关技术规定,结合北京园林绿化建设实 际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

2、计、苗木 质量、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环节应遵循的相关技术和要求。 本导则为指导性文件。 本导则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制定。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 1 1 总则总则 1.1 本工程以建设大尺度森林、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理念,以满 足市民绿色福祉需求为宗旨,通过恢复自然景观、完善生态廊道、丰富 生物多样性、营建近自然地带性植被群落,重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 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发展、绿化美化和民生福祉的和谐统一。 1.2 工程建设规划涵盖建成区、平原区和浅山区三个区域,分为生 态涵养主导型、景观游憩主导型、森林湿地复合型和生态廊道型四个功 能类型。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

3、引用文件 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DB11/T 335-2006) 城市附属绿地设计规范DB11/T 1100-2014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 212-2017)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DB11/T 864-2012) 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 213-2016)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京绿造发 201321号) 3 3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 3.13.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以乡土植物

4、应用为主,构建“复层、异龄、混交、多功能”的近自 然地带性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恢 复,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场所;充分考虑城市森林功能的 发挥,为市民休闲游憩、健身疗养、体验教育等创造条件。 具体着重考 虑以下几点 (1 1)新旧相融)新旧相融 将新造林地块与原有林地充分连接,将相邻生境孤岛有机连接,打 造形成环状、放射状、相嵌状的林地绿地结构,形成大规模、连片、完 整的生态空间。 (2 2)廊道相通)廊道相通 依托河流、道路等通道构建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生态廊道,利用通 道边缘的渐次变化,营造多样生境,形成不同适应型的生物栖息地和迁 徙通道。 (3 3)

5、结构自然)结构自然 依据原有地形或在平原地区适当营造微起伏地形,创造多样化的近 自然微小生境。 保留原有当地乔木植被的基础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采 用“复层、异龄、混交”的造林模式,构建物种多样丰富的近自然地带 性植被群落结构。 (4 4)系统稳定)系统稳定 植物配置除考虑景观和生态效益外,还应考虑动物、鸟类取食、栖 息环境的营造。 在一定面积范围内种植食源、蜜源植物,为动物、鸟类 提供取食、栖息场所。 充分利用物种间的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打 造对病虫害、自然灾害具有抵抗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用 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 3.23.2 前期勘查前期勘查 3.2.13.2.1 地块

6、勘查地块勘查 地块设计前须进行实地勘察,收集地块基础资料。 资料包括自然 地理条件、交通状况、水资源、经济状况等,尤其是原生植被、野生动 物、土地利用现状和居民需求等基础信息。 3.2.23.2.2 土壤调查土壤调查 对造林地块土壤进行本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 土壤酸碱性、土壤污染状况等。 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土壤进行取样化验分 析,结合土壤本底调查评估结果,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土壤(DB11/T 864-2012)规定的土壤质量要求,遵循“土壤肥力低要改、土壤偏酸偏 碱要改、砂砾含量高要改、建筑垃圾多要改、土层厚度浅要改、土壤有 污染要改”的原则,制定土壤改良方案。 3.33.3

7、功能导向设计功能导向设计 根据地块勘察因子分析结果,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绿化规 划,确定造林地块的主导功能。 分为以下四个类型进行地块设计 3.3.13.3.1 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设计生态涵养主导型地块设计 通过采用乡土、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稳定的地带性植被群落,从 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滞尘抗霾等 重要生态功能。 3.3.23.3.2 景观游憩主导型地块设计景观游憩主导型地块设计 通过营造重点景观区、打造精品观赏绿地,辅以建设森林步道、休 息驿站、指示标牌等附属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体验教育、健身 疗养等服务。 3.3.33.3.3 森林湿地复合型地块

8、设计森林湿地复合型地块设计 在废弃坑塘等水域周围,通过地形改造,打造浅滩、零星水面、开 敞水面、生境岛等多种地形,营建由乔木、灌木、多年生地被和水生植 物组成的森林湿地复合系统,在提供动物栖息和迁徙地生境、保护物种 多样性的同时,发挥景观美化和雨洪利用等多重作用。 3.3.43.3.4 生态廊道型地块设计生态廊道型地块设计 对道路、河流两侧绿化区域进行加宽、加厚,并注重连通生境孤岛, 为鸟类、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小动物创造生境和迁徙条件。 3.43.4 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计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计 在生态涵养主导型、森林湿地复合型和生态廊道型等三种主导功能 类型中,保留原有树木上的巢穴

9、,同时要设计鸟类和小动物的食源和栖 息场所。 重视浆果、坚果、荚果等食源乔灌木和具有一定高度的结籽草 本植物的应用,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充足的取食和筑巢场所。 3.53.5 提交设计材料要求提交设计材料要求 需提交的地块设计材料包括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造林地位置 图、施工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图、施工设计预算书和电子版GIS设计图 (需包括地块、辅助设施和树种栽植3个图层)。 施工设计坐标系统需使 用北京城市坐标,施工设计说明书由施工设计总体说明(含设计汇总表) 和施工设计各地块设计说明组成。 设计图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 计说明、项目总平面图、地块索引图、各地块现状勘察图、地块竖向图、 种植

10、设计图、配套设施图、施工放线图、设计效果图、材料表及材料附 图。 4 4 苗木质量苗木质量 4.14.1 苗木来源苗木来源 原则上使用北京本地苗木,实生苗优先,禁止使用山地苗。 如确实 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木,苗源距离造林地不得超过 300 公里,在苗圃培育 3 年以上。 4.24.2 苗木检疫苗木检疫 本地苗木应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合格 证和苗木标签;外埠苗木应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和苗木 标签。 苗木不得带有国家及本市植物检疫名录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 4.34.3 苗木形态苗木形态 苗木要生长健壮、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无冻害。 苗木应带

11、冠栽植,禁止使用截干苗,详细树冠形态要求见附表 1。 裸根苗根冠直径需达到地径的 8 倍以上,根系不劈裂、截口平齐, 长度大于 10cm 的级侧根数不少于 10 条,必须保留护心土。 土坨苗土 坨直径为地径的 8-10 倍,土坨不散、包装材料完整。 4.44.4 苗木修剪苗木修剪 容器苗原则上不需修剪。 土坨苗出圃前(或萌芽前)在保证原有枝 条完整的基础上,剪去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等,保证枝条均匀分布。 栽植前剔除严重劈裂和病虫害感染的根系。 4.54.5 苗木运输和保护苗木运输和保护 在装卸车时不得造成苗木损伤和土坨松散。 土坨苗装车时,土坨朝 向车头方向,树冠朝向车尾方向码放整齐,并固定

12、牢靠。 苗木装车后应 覆盖遮盖物,防止在运输途中风干、脱水。 裸根苗从起苗到栽植不应超 过 24 小时,确定不能及时栽植的,则需在假植场进行假植。 4.64.6 苗木假植苗木假植 裸根苗假植地应选择背风、避荫、土质良好、有水源的地块,将苗 根培严培实,防止透风影响苗木活力。 假植苗木根系及苗茎基部15-20cm 应用湿土覆盖,覆土厚度不宜超过20cm,假植后浇足水,盖好遮盖物, 作业人员取苗后须进行复原整理,防止取苗造成培土松动、透风,影响 苗木活力。 土坨苗木应用草帘覆盖,保持土坨湿润。 5 5 造林技术造林技术 5.15.1生态涵养主导型生态涵养主导型 5.1.15.1.1 工程区域工程区

13、域 造林地块主要位于浅山区和远郊平原区(交通不便到达或者远离城 市、村庄的平原地区),具体包括浅山区台地、坡耕地、山前平缓地等 区域的退耕还林,以及宜林荒山造林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造林区域。 5.1.25.1.2 地块整理和土壤改良地块整理和土壤改良 (1 1)地形营造)地形营造 位于道路两侧等景观要求较高区域的远郊平原区地块,对基础地形 进行自然起伏的微地形营造,提升微环境多样性,满足植被多样性和群 落稳定性提升需求。 (2 2)地块整理)地块整理 a、废弃矿山、大型砂石坑和坡度大于 15 的造林地块需进行拉坡 处理,原则上拉坡后坡度不大于 15。 要根据坡度和坡面长度,设计水 平导流渠和纵

14、向排水沟,防止滑坡和雨水冲刷,并在沟底设计集水区, 种植地被植物,避免地表裸露、雨水冲毁坡面。 b、拆迁腾退地、撂荒地等地块要复垦,严禁在现有地块上直接覆 土栽植,地块内建筑和生活垃圾等杂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3 3)土壤改良)土壤改良 a、土壤施肥。 乔木栽植前都应穴施方式施有机底肥。 肥料首选园林 绿化剩余物腐熟肥或者有机肥,严禁使用抗生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 量超标的有机肥。 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一般每穴施用园林绿 化剩余物腐熟肥8-12kg或有机肥4-6kg。 针叶树须加施菌根肥,每穴施用 0.8-1.0kg。 b、客土改良。 若土壤土层特别瘠薄,或者含大量垃圾杂质,需对土

15、壤进行客土改良。 客土改良所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无污染的 自然壤质土。 为避免沉降影响,应适当进行压实。 客土后仍需按照土壤 施肥要求进行施肥。 5.1.35.1.3 树种选择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在以乡土、长寿、抗逆、食源为选择原则前提下兼顾景观, 如油松、华山松、侧柏、栓皮栎、槲树、栾树、雄性杨树、雄性柳树、 榆树、槐树、臭椿、皂角、椴树、构树、核桃楸、黄栌、山杏、山桃、 君迁子、山楂、紫穗槐等。 详见附表 2。 5.1.45.1.4 配置方式配置方式 (1 1)浅山区)浅山区 a、混交方式 采用株间、行间、带状或块状混交模式。 原则上同一植模式连续面 积不超过30亩,每100亩范围内

16、,栽植乔木树种不低于8种。 如营造针阔 混交林,要求针叶树比例不低于30。 b、苗木规格 荒山造林地块要求阔叶乔木苗木地径不低于3cm,针叶乔木苗高 不低于1.0m。 台地、坡耕地造林地块要求阔叶乔木苗木胸径不低于4cm,针叶 乔木苗高不低于1m。 容器苗要求苗高0.8-1.0m,容器直径和高度均不小于20cm。 c、造林密度 荒山造林地块包括保留的原生乔木,要求总体密度达到每亩56-74 株。 台地、坡耕地造林地块包括保留的原生乔木,要求总体密度达到 每亩40-50株。 (2 2)远郊平原区(包括山前平缓地)远郊平原区(包括山前平缓地) a、混交方式 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营造近自

17、然森林群落结构。 即采用大规格乔木作为上层乔木、小规格乔木或亚乔木作为下层乔木 的混交方式进行异龄混交,下层乔木可以是同一树种,也可以不同树种。 上层乔木和下层乔木之间搭配栽植丛生灌木,丛生灌木可选择一种或多 种进行混交。 对有需要的区域,适当栽植地被植物,否则依靠自然恢复 地被。 每个混交单元面积不能超过30亩,每100亩范围内,栽植乔木树种 不低于8种。 如营造针阔混交林,要求针叶树比例不低于30。 优势乔木应选择喜光树种,伴生乔木选择耐阴树种或者喜光稍耐阴 树种。 树种光照习性参考附表 7。 b、乔木层混交比例 如果采用同一树种乔木进行异龄混交,要求大规格乔木与小规格乔 木混交比例为23

18、,而且大规格乔木应均匀栽植。 如果采用不同树种进行种间混交,要求上层乔木与下层乔木(亚乔 木)混交比例为23。 c、苗木规格 上层阔叶乔木苗木胸径8cm以上,下层阔叶乔木(亚乔木)要求胸 径4cm以上;上层针叶乔木苗高不低于2.5m,下层针叶乔木苗高不低于 1m。 丛生灌木要求修剪后分枝5个以上、高度1.5m以上。 如果有重点提 升区域造林,苗木规格可适当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高。 d、造林密度 上层乔木栽植密度每亩12株,下层乔木(亚乔木)栽植密度每亩18 株,丛生灌木栽植密度每亩24丛。 5.1.55.1.5 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置鸟类等动物食源筑巢场所设置 a、场所数量和面积要求 地块或

19、与原有林连接后面积超过300亩以上的区域,每100亩应设置1 处食源、筑巢场所,每处面积不少于4亩,位置应位于人为活动较少的区 域。 可依地形地势设置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形。 b、食源植物配置要求 每个场所内树种配置要求乔木层和灌木层树种要选择浆果、核果、 荚果、翅果等果实丰富的植物,数量不少于 5 种,草本层选用结草籽植 物,数量不少于 5 种。 具体植物种类详见附表 6。 乔木层栽植密度与该主导类型内其他区域要求相同。 灌木层要求盖 度达到 40,草本层要求高度约 30cm、盖度为 30。 每处蝴蝶寄主植物 不少于 30 株(棵)。 c、筑巢条件营建要求 利用整地拣出的石块来堆置石

20、堆,为刺猬、蜥蜴等小动物提供隐蔽 场所的同时提供筑巢材料。 石堆要求石块大小不 一、自然堆放,可以夹 杂草团、土块。 当地石块不够时可以堆成土堆。 石堆或土堆要求每个场 所不少于10个,每个面积不低于4m2,高度不低于0.5m,要求石堆、土堆 形状为四棱台,即底面与顶面均为正方形,侧面都是等腰梯形。 5.1.65.1.6 造林时间造林时间 平原地区原则上自 3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为宜,浅山区原则上自 3 月 下旬至 5 月下旬为宜;雨季造林使用土坨苗或大容器苗,在雨季第一场 透雨后及时造林;秋季造林在树木休眠后至土壤结冻前进行。 5.1.75.1.7 栽植技术栽植技术 a、栽植穴规格 原则上

21、乔木裸根苗胸径大于8cm的种植穴直径100cm、深80cm;胸径 8cm以下的种植穴直径80cm、深60cm;土坨苗的种植穴直径比土坨直径大 40cm,穴深比土坨高10-20cm。 b、根系包装物去除 栽植前先将包装土坨苗的塑料、无纺布、遮阳网等不易降解的包装 材料(容器)去除,草绳包扎的土坨当把苗木移入栽植穴后必须剪开草 绳。 c、栽植要求 裸根苗木栽植前要用生根粉溶液蘸根,栽植时先回填地表熟土,再 将苗木放于种植穴中心,保持苗干直立,栽植深度以浇水下沉后根茎与 地面同高为宜,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环节,确保根系舒展不窝 根,覆土踏实。 d、绑缚支架 胸径大于 4cm 的阔叶乔木及高度在

22、 2.5m 以上的针叶苗木栽后及时绑 缚支架,绑缚部位应加防护垫,避免磨损树干。 e、围堰浇水 栽植后围砌圆形树堰,树堰内径不小于栽植穴,树堰高 20-25cm, 牢固整齐。 坡地的树堰做成半圆形,开口朝向坡上部。 栽后 24 小时内 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在一周内浇第 2 次水,之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确保苗木成活。 f、保墒措施 浇足透水后可视情况覆盖保墒,可使用灌草、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 材料、碎石等材料进行覆盖保墒。 5.1.85.1.8 配套设施配套设施 (1 1)作业路系统)作业路系统 作业路分为两级一级作业路,宽度4-5m,密度控制在20-30m /公 顷;二级作业路,宽度3-4m,

23、密度控制在30-40m /公顷。 其中,一级作 业路压实后应高于林地20cm,表层铺细沙石,两侧设路沿和排水沟,合 理设置会车港湾,必要时考虑应急避险、道路救援的需求。 (2 2)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 造林地应设计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面积超过100亩以上或易 出现积水的地块,要结合林窗设计集雨坑,充分考虑位置、高差、走向、 安全等因素设计排水沟。 穿过道路的要设置相应涵管,确保积水能顺畅 排出,排水沟上截面一般宽度不低于80cm,深度不低于40cm。 在地势低 洼、河流集中等地区如果土壤有大面积不透水层,需注意避免暴雨集中 季节排水困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

24、排蓄水措施,避免造成涝灾。 5.25.2 景观游憩主导型景观游憩主导型 5.2.15.2.1 工程区域工程区域 地块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一道绿隔地区、二道绿隔地 区、新城、建制镇、特色村庄及重点区域周边,需要建设城市公园、郊 野公园、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市森林等,在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上, 增加景观游憩服务,满足市民生态休闲需求。 5.2.25.2.2 地形营造和土壤改良地形营造和土壤改良 (1 1)地形营造)地形营造 充分应用对视野有聚焦和引导作用的各类地形,以提升景观、调节 小气候、丰富物种多样性。 营造凸地形、凹地形和自然起伏的微地形, 如土丘、谷地、台地、斜坡等各类地形,为景观

25、打造奠定丰富的地形 基础。 新堆土山、台地、微地形应考虑自然沉降系数,土料不得有影响 植物栽植和生长的成分存在。 高程控制应符合竖向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应符合园林绿化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 212-2009)的具体要求。 (2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 a、土壤施肥 造林施肥类型和合格性检验以及乔木树种施肥要求与生态涵养主导 型造林绿化工程要求相同。 对草坪、宿根花卉及绿篱等成片种植的地段, 种植前要求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翻入30cm深度的土层内,肥料 施用量为园林绿化剩余物腐熟肥5-8kg/m2、有机肥2-3kg/m2。 b、土壤酸碱度改良 在重点景观营造区域,如要栽植与当地土壤酸

26、碱度不适合的树种时, 对碱性过强的土壤增施酸性有机肥料、泥炭等有机肥料,对酸性过强的 土壤增施中性或偏碱性有机肥,也可配施生石灰来调节酸度。 c、客土改良 对违建拆除、棚户区改造、疏解区域性市场等腾退出来的造林地块, 如有大量含有建筑垃圾杂质、土壤物理性状低劣的区域,或者有废弃化 工厂、垃圾填埋场等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需要进行客土改良。 所 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无污染的自然壤质土。 为避免沉降影响, 应适当进行压实。 客土后仍需按土壤施肥要求进行施肥。 5.2.35.2.3 树种选择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从树形、色彩、季相变化、无过敏源、减缓热岛效应等方 面考虑,以景观、长寿、抗逆为原

27、则,选择白皮松、华山松、栓皮栎、 国槐、流苏、白蜡、栾树、元宝枫、楸树、杜仲、马褂木、七叶树、白 榆、椴树、车梁木、海棠等。 详见附表 3。 植物种类依据不同的造林面积和不同景观需求有所区别,详见表 1。 表1 景观游憩主导型植物配置数量要求表 面积面积1-21-2公顷公顷2-52-5公顷公顷5-105-10公顷公顷10-2010-20公公20-4020-40公公4040公顷以公顷以 顷顷顷顷上上 植物种类 要求 15-30种不低于40种不低于50 种 不低于60 种 不低于70 种 不低于80 种 5.2.45.2.4 植物配置设计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设计按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技术要求进行,

28、具体参照公 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和城市附属绿地设计规范DB11/T 1100-2014。 5.2.55.2.5 栽植要求栽植要求 (1 1)种植穴规格)种植穴规格 种植穴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应符合表 2-4的规定。 非正常种植季节施工时种植穴直径应相应扩大20,深度相 应加深10;种植穴应垂直下挖,垂直度允许偏差5。 表 2 常绿乔木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cm 树高树高土球直径土球直径种植穴深度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种植穴直径 15040-5050-60 80-90 150-25070-8080-90100-110 250-40080-10090-110120-

29、130 400以上140以上120以上180以上 表 3 落叶乔木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 cm 干径干径深度深度 直径直径干径干径深度深度 直径直径 2-330-4040-605-660-7080-90 3-440-5060-706-870-8090-100 4-550-6070-808-1080-90100-110 表 4 花灌木类种植穴规格 单位 cm 树高树高土球(直径土球(直径高)高)圆坑(直径圆坑(直径高)高)说明说明 1.2-1.530206040 1.5-1.840307050 1.8-2.050308050 2.0-2.570409060 丛植三株以上 (2 2)栽植技术)栽植技术

30、 按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技术要求进行,具体参照园林绿地工程建 设规范(DB11/T 1175-2015)执行。 5.2.65.2.6 配套设施配套设施 (1 1)园路系统)园路系统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造林绿化地块园路分为 主路、支路和小路三类。 其中,小路铺装以就地自然材料为主,重点区 域根据需要可采用透水砖、石子、三七灰土或木栈道的方式铺设。 各类 型道路具体宽度要求见表 5 表 5 景观游憩主导型造林地块道路宽度要求 单位m 建设面积(公顷) 道路级别 22-1010-5050 主路2.0-3.52.5-4.53.5-5.05.0-7.0 支路1.2-2.02.0

31、-3.52.0-3.53.5-5.0 小路0.9-1.20.9-2.01.2-2.01.2-3.0 (2 2)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集雨节水灌溉和排水系统 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技术及雨洪收集利用系统进行集雨节水 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 (3 3)休闲游憩与体验教育设施)休闲游憩与体验教育设施 游人较多区域应根据实际要求,建设休闲、游憩、体验、科普教育 等服务游人的设施和标识系统。 5.35.3 森林湿地复合型森林湿地复合型 5.3.15.3.1 工程区域工程区域 造林地块涉及城市副中心森林湿地群、中轴线北部奥林匹克森林湿 地组团、南中轴南海子公园和团河行宫森林湿地组团、温榆河和永定河 流域

32、以及其他有湿地的区域。 5.3.25.3.2 湿地基础地形营造湿地基础地形营造 (1 1)浅滩营建)浅滩营建 坡度一般在 3-9之间,宽度大于 5m,水深不超过 40cm 的区域可营 建浅滩。 单层铺设粒径 3-10cm 的砾石,面积不超过浅滩面积的 70;浅 滩上可放置粒径 20-40cm 的块石,每堆 3-5 块,每亩不超过 6 堆。 可采 用丛植、散种的方式种植苔草等低矮湿地植被,每亩不超过 50 丛。 (2 2)生境岛营建)生境岛营建 生境岛面积不超过开阔水面面积的 5,出水高度不超过 1m。 生境岛 面积 1 亩以下的,以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为主,可适当种植湿生 灌木,湿生灌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 10;生境岛面积 1 亩以上的, 还可种植乔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 5。 (3 3)水域恢复)水域恢复 分为开阔水面的恢复和零散小水面的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